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6737
2024-09-06
6頁
63.50KB
1、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 交底部位 施工單位 交底日期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1、 地上障礙物清理完畢,現場達到三通一平,施工機械、機具及臨時設施施工準備就緒。2、 根據軸線控制樁逐一布設樁點,并上報項目部及監理單位驗收合格。確定好樁機施工順序,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及安全專項方案。3、 樁鋼筋籠分批制作完畢,并經項目部及監理單位驗收通過。4、 施工所采用機械、材料等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出場檢驗報告、進場復試報告等相關證件,并符合設計及2、規范要求。二、質量要求:1.混凝土灌注樁鋼筋籠質量檢驗標準如下:項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范圍(mm)主控項目1主筋間距10一般項目2鋼筋材質設計要求3箍筋間距 204直徑102.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樁位偏差必須符合下表規定,其樁頂標高至少要比設計標高高出0.5m,試塊留置必須滿足施工規范的相關要求。 樁徑樁徑允許偏差值(mm)垂直度允許偏差值(mm)樁位允許偏差(mm)1-3根單排樁基垂直于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樁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間樁D1000mm50 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100+0.01H150+0.01H注:1.樁徑允許偏差的3、負值是指個別斷面。2.H為施工現場地面標高與樁頂設計標高的距離,D為設計樁徑。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 交底部位 施工單位 交底日期交底內容:3.混凝土灌注樁的質量標準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的規定,如下表: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 主控項目 1樁位見上表允許值2孔深(mm)3003樁體質量檢驗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4混凝土強度按設計要求5承載力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一般項目1垂直度見上表允許值2樁徑見上表允許值3泥漿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4泥漿面標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5沉渣厚度(端承樁)4、506混凝土塌落度160-2207鋼筋籠安裝深度1008混凝土充盈系數19樁頂標高+30,-50三、工藝流程: 鉆孔機就位鉆孔注泥漿下套管繼續鉆孔排渣清孔吊放鋼筋籠射水清孔澆筑 混凝土拔出導管校正樁頂鋼筋四、操作工藝:(一)泥漿的制備和處理 1.除能自行造漿的土層外,泥漿制備要選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拌制泥漿要根據施工機械、工藝及穿越土層進行配合比設計。2.泥漿護壁要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要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2)在清孔過程中,要不斷置換泥漿,直至澆筑混凝土。(3)澆筑混凝土之前,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比重要小于1.25,含砂率要8%,粘度28s。(4)在易產5、生泥漿滲漏的土層中要采取維持孔壁穩定的措施。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 交底部位 施工單位 交底日期交底內容:(二)鉆孔機就位 鉆孔機就位時必須保持平穩,不得傾斜、位移,為準確控制鉆孔深度,要在機架上或機管上做出控制的標尺,以便在施工中做出觀測和記錄。(三)鉆孔和注漿 調直機架挺桿,準確對好樁位(樁位須有明確定位標志),開動機器鉆進,出土,達到一定深度(是地下水情況和土質而定)鉆孔,孔內注入事先調制好的泥漿,繼續鉆孔。(四)下套管(護筒) 鉆孔深度到5米左右時,提鉆下套管,套管位置要埋設正確和穩定,套管中心與樁徑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套管埋設深度在在粘性土中不小6、于1.0m,在砂性土中不小于1.5m,并要保證筒內泥漿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五)繼續鉆孔防止表層土受振動坍塌,鉆孔時不要讓泥漿水位下降,直至鉆至設計標高。(六)孔底清理及吊放鋼筋籠 在粘土或粉質粘土中成孔時,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漿護壁,排渣泥漿的相對密度控制在1.11.2;在砂土和較厚的夾砂層成孔時,泥漿的相對密度要控制在1.11.3;在穿過砂加卵石層或容易塌孔的土層成孔時,泥漿的相對密度要控制在1.31.5. 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吊直扶穩,緩慢下沉,到達設計位置時,要立即固定,防止上浮。(七)射水清孔 在鋼筋籠內插入混凝土導管(導管內有射水裝置),通過軟管和高壓泵連接,開動泵水及射7、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及懸浮于泥漿之中。(八)澆筑混凝土 停止射水后,要立即澆筑混凝土,隨著混凝土的不斷增高,孔內沉渣將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漿一起排入泥漿槽內。澆筑過程不宜中斷,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為0.81.3m,導管的第一節底管長度應4.0m。混凝土的配置要嚴格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 (九)拔出導管混凝土澆筑到樁頂時,要及時拔出導管,混凝土的上頂標高一定要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十)校正樁頂鋼筋及時校正樁頂鋼筋,使樁頂鋼筋正確歸位。當樁頂鋼筋低于設計標高100mm時,要在混凝土初凝前,插入滿足設計和規范對樁頂鋼筋錨固長度要求的同規格、同數量的鋼筋。 (十一)其他試塊留置和養護條件要滿足規8、范要求;要有防突降雨措施,避免地表雨水進入樁孔;五、成品保護:1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安裝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變形,調入樁孔內,要牢固定位,防止上浮。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 交底部位 施工單位 交底日期交底內容: 2. 在鉆孔機就位、鋼筋籠安裝和澆筑混凝土時,要保護好現場的軸線樁、高程樁,并要經常校核。 3. 樁頭鋼筋不得隨意彎折和壓扁。 4. 樁頭的混凝土沒達到5Mpa前,不得碾壓,以防樁頭損壞。六、要注意的問題: 1. 鋼筋籠在制作過程中要焊接牢固,不得有漏焊和焊接不牢現象,墊塊設置要均勻合理。接籠時,要保證焊接質量和搭接長度。 2. 鉆孔過程中,發現斜孔9、縮孔、塌孔或地面塌陷的現象,要及時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3. 施工中要經常測定泥漿密度、含砂率、膠體率,泥漿粘度1822,含砂率不大于4%8%,膠體率不小于90%。 4. 混凝土澆筑至設計標高附近時,要及時測量,避免樁頂標高發生過低和過高現象。5. 施工過程中全程必須有專職管理人員值守,防止各種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將值班人員的姓名、電話報項目部,項目部將不定期檢查人員在崗情況,一旦發現值班人員不在施工現場現象,項目部將對其采取處罰措施。6. 政府監督部門、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管理人員一旦當場發現質量、安全隱患,現場所有施工人員應立即主動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若10、出現現場施工人員不予配合的現象,施工隊伍承擔一切相應后果。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安全事故時,應當場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同時立即上報項目部。七、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措施:1. 現場所有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好安全帽,施工作業面必須有專職安全員全程監護,灌注樁施工安全資料必須有人專門整理,并及時上報項目部。施工人員進場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并將施工人員登記造冊后附帶個人身份證復印件上報項目部。2. 管理人員、電工、電焊工等特工種操作人員必須持有專業操作上崗證, 并將有效證件上報項目部,施工時必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具:電工、電焊工必須穿戴絕緣鞋、絕緣手套,電焊工還需戴防護面罩。3. 進場施工機械如配電柜、箱、鋼筋加工機11、械、電焊機、潛水鉆機等必須有合格證和完整的進場報驗手續。施工機械必須有專人定崗操作,嚴禁隨意操作;機械運轉時,必須在機械、泥漿池等危險部位周圍顯眼處張掛操作規程和安全警示標志。泥漿池必須設置安全防護欄桿,并張掛密目網。4. 施工用電嚴格按照國家現行建筑工程施工用電規范的規定設置,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線纜和三級漏電保護控制,各施工機具、電閘箱必須有可靠的、經遙測地阻值合格的保護接地裝置。現場用電線纜必須采用合格無破損的線纜,采用穿管埋地或架空布設,嚴禁線纜拖地施工。現場用電設備嚴禁一閘多用或一機多閘現象,配電箱內的漏電保護裝置必須靈活、有效,各用電設備必須有專用閘箱,禁止私拉亂接現象。所有配電箱均12、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作出分路標記。所有配電箱門應配鎖,配電箱和開關箱應由專人負責。5. 施工現場起吊鋼筋籠時,必須有專人指揮,人工運輸時必須有專人統一指揮,運輸人員必須采取絕緣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施工單位 交底日期交底內容:措施,防止運輸過程中與用電設備、帶電線纜發生接觸時產生危險。夜間施工時必須有專人負責施工安全。6. 鉆機的移位和拆卸,應按照說明書規定進行,在轉移和拆運過程中,應防止碰撞機架。作業前重點檢查項目應符合下列要求:各部件安裝緊固,轉動部位和傳動帶有防護罩,鋼絲繩完好,離合器、制動帶功能良好;潤滑油符合規定,各管路接頭密封良好,無漏油、漏氣、漏水現象;電氣設備齊13、全、電路配置完好。7. 鉆孔機作業區內應無漏明高壓線路。作業區應有明顯標志或圍欄,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鉆機下和井孔周圍2m以內及高壓膠管下,不得站人。機組人員作登高檢查或維修時,必須系安全帶;工具和其他物件應放在工具包內,高空人員不得向下隨意拋物。鉆機運轉時,應防止電纜線被纏入鉆桿中,必須有專人看護。8. 鉆孔時,嚴禁用手清除螺旋片中的泥土。發現緊固螺栓松動時,應立即停機,在緊固后方可繼續作業。9. 遇有雷雨、大霧和六級及以上大風等惡劣氣候時,應停止一切作業。10. 宿舍內清潔衛生、杜絕臟、亂、差現象,講究個人衛生,消滅傳染病的傳播渠道;宿舍住宿人員登記后,編制值日表張貼在宿舍明顯處,實行每日定人、定時打掃;嚴禁私拉亂接現象發生。11. 食堂內部要求布局合理、炊具潔凈、墻、地面干凈衛生、生熟食分區,煤氣罐應放置在食堂外,炊事員必須經體檢合格并領取健康證后,方可進行操作。12. 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處理,不得隨意丟棄;辦公區散亂物品分類隔離,分區放置。 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