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道路工程土方路基填筑碾壓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6982
2024-09-06
5頁
33.50KB
1、循環道路工程土方路基填筑碾壓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施管表工程名稱循環工程分部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土方路基交底內容:1、填方材料使用甲方指定土場開挖砂礫,并保證其在規定的含水量狀態下能被壓實到設計規定的密實度。2、填筑前要對路基、溝槽等進行基底清理,保證施工場地能按設計要求進行平整及填前碾壓。3、填土路基或溝槽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壓實,其分層填筑厚度必須與壓實機具相適應,一般每層松土填土厚度不應超過30cm。路基或溝槽填筑壓實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以便最2、后削坡,嚴禁貼坡。4、每一壓實層均應檢驗壓實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層。否則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補壓。檢驗頻率路基每1000m檢驗3點,不足1000m時,作1000m計算,溝槽回填土檢驗頻率是兩井之間3點;并且必須每點都符合施工規范(CJJ190、CJJ290)及設計要求。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驗點。檢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檢驗日期、檢驗結論及檢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5、路基或溝槽修筑前15天應在取土地點取樣進行擊實試驗,確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碾壓前應先測定土的實際含水量是否符合或接近最佳含水量。如果回填土太干燥,應在碾壓前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3、回填土太濕,壓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換土再碾壓。6、回填作業時,先填低洼路段,后填一般路段;先填路中,再逐漸填到路邊。按水平分層逐層填筑,分層碾壓,每層壓實度要達到90%以上。不得順坡鋪填,最大層厚不超過30cm,土塊粒徑10cm。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施管表工程名稱循環工程分部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土方路基交底內容:7、碾壓機行走方向應平行路基中線,相鄰作業面的搭接碾壓寬度,平行路中線方向不應小于50cm,機械碾壓不到的部位,應輔以夯實,夯實時應采用連環套打法,夯跡雙向套壓,夯跡搭壓寬度不小于1/3夯位。8、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4、穩后振、先慢后快、先邊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輪跡要疊的原則。9、每層填筑時,保證填方材料在路堤全寬很好成形。出現不規則或凹陷表面時,采用挖松、添加、移去或換土重鋪的方法予以修正,并重新壓實以保持表面平整和均勻。雨季施工期間要保證排水系統的暢通,并對開挖和填筑好的施工段進行壓實和覆蓋塑料布等保護措施,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10、回填土方每層壓實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壓實度(灌砂法)試驗,達到規范及設計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11、路基壓實度要滿足以下要求:路床以下深度080cm,路基壓實度為94%;路床以下深度80150cm,路基壓實度為92%;路床以下深度150cm,路基5、壓實度為90%。12、土方路基在雨后設有晾干以前,應采取斷路措施,禁止車輛進入。13、已經完成的路基不應用做施工道路,施工中的重型車輛應盡量通過施工便道行駛,防止碾壓路床。14、開工填筑前,應選擇試驗路段進行填筑壓實試驗,以確定土方工程的正確壓實方法,為達到規定的壓實度所需要的壓實設備的類型及其組合工序、各類壓實設備在最佳組合下的各自壓實遍數以及能被有效壓實的壓實層厚度等,從中選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以指導全線施工。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施管表工程名稱循環工程分部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土方路基交底內容:1、開挖前應對開挖區域的原地形進行復測、拍照、報監理審批,作為工程6、量計量的依據。2、開挖前先作好排水設施,保證土石方工程排水順暢。3、開挖前應做好施工測量工作,內容包括導線、中線及水準點的復核,水準點的增設,橫斷面的檢查、補測與繪制等。4、挖土應由邊到中,分層循序進行。當開挖至接近路基或溝槽設計頂面時,應根據土質情況注意預留碾壓沉落高度,其數值可通過試驗確定。5、路基或溝槽的尺寸和高程必須符合圖紙要求,不得超挖,同時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6、地基的任何部分受到擾動或損壞時,按照監理工程師的要求予以超挖。7、開挖完后路基或溝槽要進行平整、碾壓。壓實采用輕型擊實標準,路塹以下深度030cm內路基壓實度要求達到95%。如達不到壓實標準時,要進行換土處理。8、整個施工期間,始終對所有挖方和溝槽的工程邊坡、路基和排水溝進行修筑,并予以養護來保證滿足排水的要求。9、路基或溝槽在開挖過程中,若遇軟弱地層或障礙物,需采取特殊措施時,應與監理工程師和設計部門商討處理。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