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站前橋涵線下工程拌合站冬季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176
2024-09-06
8頁
96.41KB
1、新建鐵路站前橋涵線下工程拌合站冬季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1. 拌合站冬季施工溫度保證措施1.1拌合設備的保溫措施混凝土拌合站采用1T蒸汽鍋爐加熱攪拌水、原材料儲料倉、減水劑儲存倉、上料斗、攪拌樓,其中攪拌樓四周鋪設管道供應暖氣,且攪拌樓拌合設備四周設置彩鋼板擋風,設備外面包裹棉被保溫。攪拌車外側加裝保溫棉被,保證冬季混凝土的供應。為保證冬季施工能正常進行及人員日常工作、生活的正常,在西郭線下攪拌站布置一臺1T蒸汽鍋爐,鋪設4道主管路,分別對西側料倉;砂石料上料斗、蓄水池;試驗室、標養室2、及辦公樓;外加劑儲存倉及攪拌樓供應蒸汽。(1)第一路主管道主要是對西側料倉進行加熱,管道由蒸汽鍋爐房接出,與西側7#加熱料倉預埋的地下加熱管道進行連接,同時鋪排一道支路連接剩余6個料倉,管道一致由料倉內部背面靠墻鋪排,架設在每個料倉的隔墻上。同時每個料倉正面設置彩條布進行封閉,保證倉內保溫,裝載機裝料時再將彩條布掀開。(2)第二路主管道主要是對砂石料上料斗進行加熱,同時鋪設2路支路,一路至蓄水池、一路至攪拌站北面的2間標養室。保證骨料加熱到50;拌合用水加熱到5060;試塊標養室溫度達到20恒溫。(3)第三路主管道主要是對試驗室、綜合辦公樓進行蒸汽供熱。(4)第四路主管道主要是對攪拌樓、外加劑3、上料箱進行蒸汽供熱。保證外加劑溫度達到50,攪拌樓設備四周溫度不得低于10以上措施要保證混凝土出機溫度不得低于15,同時攪拌時間較正常溫度下延長50%左右。試驗人員在開盤后要隨時檢查拌合物出廠溫度,根據出廠溫度、灌注地點和入模溫度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砂石料、拌合用水溫度。拌合站蒸汽管道走向布置見圖1.1。圖1.1 攪拌站蒸汽鍋爐管線布置1.2原材料保溫措施(1)骨料:貯存棚內增設地熱設施,保證骨料在0以上;(2)拌合用水要加熱,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加熱采用鍋爐;攪拌時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熱的水進行攪拌均勻,再加水泥,以免水泥與熱水直接接觸;當拌制的混凝土出現坍落度減小或發生速凝現象時,應調整水的加4、熱溫度;(3)散裝水泥存儲罐采用厚篷布包裹罐體進行保溫,罐體迎風面外用彩鋼板圍擋避風;(4)粉煤灰、礦粉:同散裝水泥;(5)外加劑:選用通過技術鑒定、符合質量標準的外加劑;使用前要始終放置保溫倉庫中。2.溫度測定要求2.1拌和站(1)拌站室外氣溫(試)6點、12點、18點、24點(2)攪拌用水測溫(試)80,若坍落度小或假凝應調整加熱溫度,1次/2h(3)外加劑測溫(試)須置于保溫倉庫中5,1次/2h(4)骨料測溫(試)0,砂擬加熱到50(60),1次/2h(5)拌機環境溫度(試)10,1次/2h(6)拌和物出機溫度(試)根據熱工計算8,1次/2h2.2現場澆筑(1)澆筑前暖棚(環境)溫度(工5、)鋼筋模板溫度0,1次/2h(2)施工縫原混凝土溫度(工)2,澆筑前1次(3)各種容器(工)0,使用前1次(4)拌和物入模溫度(試)(工)5,1次/2h(5)拌和物澆筑完畢溫度(工)5,1次/2h2.3現場養護(1)養護溫度5,終凝前1次/2h,往后6點、12點、18點、24點,直至同條件試塊30%設計強度且5Mpa。(2)結構中心溫度(試自動)終凝前1次/2h,后6點、12點、18點、24點(3)結構表面溫度(試自動)終凝前1次/2h,后6點、12點、18點、24點(4)現場氣溫(試自動)終凝前1次/2h,后6點、12點、18點、24點(5)結構中心溫度(工)拆模時,每天6點(6)結構表面溫6、度(工)拆模時,每天6點(7)現場氣溫(工)拆模時,每天6點2.4注意事項混凝土宜選用較小的水膠比和較小的坍落度,混凝土攪拌時間宜較常溫施工延長 50%左右。測溫人員要同時檢查覆蓋保溫情況,了解結構澆筑日期、養護期限、溫度允許限值,發現問題及時匯報,以及時采取措施,加強保溫或局部短時加熱。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及鋼筋上的冰雪和圬垢。當環境氣溫低于10時,應將直徑大于或等于25mm 的鋼筋和金屬預埋件加熱至正溫。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舊混凝土施工縫 1.5m 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 范圍內的外露鋼筋(預埋件)進行防寒保溫。檢測部位:(1)在結構7、偶角、突出、迎風和細薄部位應均勻留置測溫孔,孔深可根據養護方法及結構尺寸確定。測溫孔應編號并繪圖。(2)當采用蓄熱法養護時,測溫孔應設在易于散熱的部位;當采用外部熱源加熱養護時,測溫孔應在離熱源不同的位置分別設置;大體積結構的測溫孔應在表面及內部分別設置。(3)檢測混凝土溫度時,測溫計不應受外界氣溫的影響,并應在測溫孔內至少留置3min。根據工地條件,可采用熱電偶、熱敏電阻等預埋式溫度計檢測混凝土的溫度。3.鋼筋工程(1)對鋼筋加工場所有鋼筋加工棚用彩條布進行封閉,防風、防雪,使作業環境溫度滿足要求,以減少焊接件的溫度差。對氣源設備采取保溫防凍措施;施焊時各焊縫采取控溫施焊或增大電流,降低焊速8、,確保焊接質量符合規范要求。(2)鋼筋原材料提前運入加工棚內,焊接后的接頭嚴禁立刻接觸冰雪,待完全冷卻后才能搬運往室外。加工完成后的鋼筋按使用部位分類碼放、苫蓋并做好標識。 (3)冬期電弧焊接時,有防雪、防風、及保溫措施,并選擇韌性較好的焊條。(4)幫條焊時幫條與主筋之間采用五點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時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應離幫條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幫條與搭接焊縫厚度不小于0.3d,焊縫寬度不得小于0.8d。(5)鋼筋加工、焊(連)接同其他鋼筋工程技術交底。4.鉆孔灌注樁工程(1)泥漿池、蓄水池周圍采用鋼管、彩條布、防雨布等材料搭設封閉、防風、防雪的保暖棚。(2)現場水桶或水箱用防雨棉被包裹,9、每節導管拆卸后及時清洗。(3)澆注時混凝土溫度不低于5,混凝土澆注完成后立即對孔口部位回填及采取覆蓋措施,以保證樁頭混凝土的質量。(4)合理組織施工,盡量將混凝土澆筑時間安排在白天環境溫度較高的時段進行。(5)灌注樁澆筑前應對砼拌和物測溫(入模溫度),溫度不得低于5。5.承臺、墩臺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澆筑前1)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及鋼筋上的冰雪及污垢。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在任何情況下均不低于5,砼分層連續灌注,中途不間斷,每層灌注厚度不小于20cm。2)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舊混凝土面施工縫1.5m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范圍外的外露鋼筋(預埋件10、)包覆保溫材料,保證施工縫原混凝土溫度不小于2。3)墩臺澆筑前均應用防雨棉被包覆模板,使鋼筋模板溫度不小于0。(2)混凝土澆筑過程中1)當環境溫度低于-10時,必須搭設暖棚,使混凝土澆筑全過程所處的“小環境”溫度不低于5,不得在低于-10的環境中進行混凝土施工。2)當溫度過低(低于-3)澆筑混凝土時,承臺澆注過程時采用保暖棚的方式對模板和鋼筋進行預熱,保暖棚可采用毛氈或彩條布搭設,棚內設置2個熱風炮,澆注全過程加熱,保證棚內溫度不低于5。3)當溫度過低(低于-3)澆筑混凝土時,墩身模板安裝好之后利用已搭設好之后的雙排腳手架作為骨架支撐,搭設頂部暫不封閉的暖棚。4)暖棚由雙層腳手架做骨架,外側使11、用篷布或草簾+彩條布或其他保溫材料構成,暖棚應高于墩身高度2m,混凝土澆筑好后封閉頂部暖棚。暖棚設置出入口,四周應封閉密實。5)在暖棚內設置加熱設施,棚底溫度不得低于5,可采用燃煤爐取暖加熱,溫度低于-10采用熱風炮加熱。6)若采用燃煤爐加熱,必須設置管道將燃煤爐排放出的廢氣引出暖棚,并且應在墩臺周圍均勻設置燃煤爐,避免混凝土集中受熱。(3)混凝土澆筑成型后1)當混凝土澆筑成型后,應立即進行防寒保暖,保證混凝土結構所處的“小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防寒保暖措施可分為蓄熱法和外部熱源加熱法。2)當室外最低氣溫高于-15時,采用對模板用棉被包裹,頂面用棉被覆蓋的蓄熱法進行防寒保暖,應對結構的邊棱角加12、強覆蓋保溫,迎風面應采取篷布或彩條布支架進行防風。3)當室外最低氣溫低于-15時,采用暖棚法,暖棚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先搭設。4)暖棚內應有一定的濕度,當試驗室測定濕度不足時,向混凝土面及模板灑水或覆蓋潤濕堤草袋。6.承臺、墩臺拆模養護(1)當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30%,且高于5MPa后方可拆除模板,浸水凍融條件下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設計強度的75%。(2)拆模時,混凝土芯部與表面,表面與環境的溫差不得大于15。當養護完畢后的環境溫度仍在0以下時,應待混凝土冷卻至5以下且混凝土與環境溫度之間的溫差不大于15后,方可拆除模板。(3)在經項目部對結構物進行溫度測量,并出具拆模通知單后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應盡量安排在白天溫度較高時段內進行。(4)拆除模板時,應邊拆除模板,邊用一層塑料薄膜外加兩層土工布對拆除部分包裹,包裹時間自拆除模板時計不得小于21天。當室外最低氣溫低于-15時,模板拆除后采用棉被對結構物進行包裹保溫。模板拆除完畢后,暖棚即可拆除。(5)墩臺身不得直接灑水養護,采用噴涂養護液的保濕養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