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樓電氣電纜敷設橋架安裝施工技術交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616
2024-09-06
11頁
18.66KB
1、建筑樓電氣電纜敷設、橋架安裝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交底內容:1、施工技術措施1.1電纜保護管加工及敷設的施工程序和方法1.1.1電纜保護管的施工程序圖紙會審-材料,工器具準備-實地測量尺寸、位置-加工-敷設-檢查驗收1.1.2依照施工圖紙及現場情況,確定電纜管的位置、路徑、數量。1.1.3實地測量所敷設電纜管的有關尺寸,如長度、高度、轉彎度等。1.1.4電纜保護管的加工。1.1.4.1電纜管的彎制一般均采用彎管機冷彎。1.1.4.2電纜管的彎曲半徑應符合其所穿電纜彎曲半徑的要求。1.12、.4.3每根電纜管最多不應超過三個彎頭,直角彎不允許多于兩個。1.1.4.4加工好的電纜管管口應磨光,使其光滑無毛刺。1.1.5電纜管的連接金屬電纜管應先去除管口的毛刺,一般不可對口焊接,應采用大一級的短套管焊接。套管的長度為連接管外徑的1.53倍。短管的兩端應焊牢密封:也可采用帶有絲扣的管接頭連接,連接處密封良好。1.1.6電纜管的敷設1.1.6.1電纜管的埋設深度應不小于0.7米。1.1.6.2電纜埋管露出地面的高度對于懸掛式電氣盤、箱、鈕等;管口到設備底面的距離為250mm為宜;對于落地式電氣盤箱、柜;管口露出地面的高度為2030mm;電動機處:管口高出其基礎5070mm為宜。1.1.63、.3電纜保護管的明敷。明敷的保護管不宜直接焊在支架上,應用U型螺栓等方式固定。管子應排列整齊,固定點的距離均勻。支架間距不宜超過3米。1.1.6.4安裝的電纜管暫時不能穿線時,應將電纜管管口做臨時封堵,以防雜物掉進管內。1.2電纜橋架安裝施工程序和方法圖紙會審;材料、工器具準備;支吊架制作;放線、定位;支吊架安裝;橋架的安裝;檢查驗收1.2.2依照圖紙制作支架(廠家成套供貨除外)1.2.3現場定位放線1.2.4檢查預埋件或打膨脹螺栓1.2.5支吊架的安裝1.2.5.1支吊架的安裝方式主要有:a、直接焊接在預埋件上b、在預埋件上焊接固定件,再用螺栓固定c、打膨脹螺栓固定1.2.5.2支吊架應安裝4、牢固,橫平豎直,同一層橫檔應在同一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應大于5mm,左右偏差不應大于5mm1.2.5.3支吊架之間距離無設計時,水平不大于1米;垂直不大于2米。1.2.5.4電纜支架應做明顯接地,且接地良好。1.2.6電纜橋架的安裝1.2.6.1應按照圖紙設計進行橋架的安裝1.2.6.2直線橋架超過30米時,應考慮伸縮節(jié),1.2.6.3安裝好的電纜橋架應接地良好。1.2.6.4安裝好的電纜橋架的水平和垂直偏差要求不大于5mm。1.2.6.5所有電纜橋架連接螺栓都要槽內向外穿。1.3電纜敷設的施工程序和方法1.3.1電纜敷設程序圖圖紙會審;開列電纜清冊;電纜及工具材料準備;檢查電纜路徑暢通;電纜5、敷設;電纜固定;檢查驗收。1.3.2敷設前檢查電纜型號、電壓等級、規(guī)格、長度和敷設清單相符。1.3.3電纜絕緣應無損壞。1.3.4各型電纜最小彎曲半徑與電纜外徑之比為;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15倍,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為10倍。1.3.5電纜在切斷后,端頭應進行防潮封堵。1.3.6并聯運行的電力電纜,其長度應相等。1.3.7電纜敷設時,不宜交叉,電纜應排列整齊,并及時掛上電纜號牌。1.3.8電纜號牌上應注明電纜編號,并聯使用的電纜應有順序號,字跡清楚,不宜脫色。在電纜終端頭,電纜接頭,隧道及豎井的兩端,人井內應掛設號牌。號牌的規(guī)格統(tǒng)一,應能防腐、且掛裝牢固。1.3.9與熱力設備之間的凈距;兩者平行時應6、不小于1米,交叉時應不小于0.5米,無法達到時,應采取隔熱保護措施,電纜不宜平行敷設于熱力管道的上部。1.3.10動力、控制、儀表電纜應分層敷設。1.4電纜頭制作方法1.4.1 10(6)KV熱縮型終端頭制作方法1.4.1.1剝外護套:用電纜夾將電纜垂直固定,戶外頭未端量取750mm(戶內量取550mm)剝去外護套。1.4.1.2剝鎧裝:外護套斷口處量取30mm鎧裝,綁扎線,其余剝除。1.4.1.3剝內墊層:在鎧裝斷口處保留20mm內墊層,其余剝除。1.4.1.4分線芯:摘去填充物,分開芯線。1.4.1.5焊接地線:打光鎧裝上接地線焊區(qū)。用地線連通每相銅屏蔽層和鎧裝,并焊牢。1.4.1.6包繞7、填充膠:在三叉跟部包繞填充膠,形似橄欖狀,最大直徑大于電纜外徑約15mm。1.4.1.7固定手指套:將手指套套入三叉跟部,從分叉跟部依次向兩端加熱固定。1.4.1.8剝銅屏蔽層:手指套端量取55mm銅屏蔽層,其余剝除保留20mm半導電層,其余剝除。清理絕緣表面。1.4.1.9套入應力管,搭接銅屏蔽層20mm,加熱固定。1.4.1.10壓接端子;按端子孔深加5mm剝去線芯絕緣,端部削成“鉛筆頭”狀。壓接端子,在“鉛筆頭”處包繞填充膠,并搭接端子10mm。1.4.1.11固定絕緣管:套入絕緣管至三叉跟部(管上端超出填充膠10mm)根部起加熱固定。1.4.1.12固定相色密封管:將相色密封管套在端子8、接管部位,先預熱端子,上端起加熱固定戶內頭完畢。1.4.1.13固定三孔防雨裙:套入三孔防雨裙,加熱頸部固定。(戶外式)1.4.1.14固定單孔防雨裙:套入單孔防雨裙,加熱頸部固定。1.4.1.15固定密封管套在端子接管部位,先預熱端子,上端起加熱固定。1.4.1.16固定相色管:將相色管套在密封管上,加熱固定,戶外頭安裝完畢。1.4.2 10(6)KV熱縮型中間頭制作方法1.4.2.1理直電纜:將兩根電纜理直,重疊200300mm,確定接頭中心。1.4.2.2剝外護套及鎧裝:1.4.2.3剝內護層及填充物:保留20mm內護層,其余剝除,并摘去填充物。1.4.2.4鋸線芯:對正芯線,在中心線點9、處鋸斷。1.4.2.5剝屏蔽層及半導體層:中心點向兩端芯線各量300mm剝去屏蔽層,保留20毫米半導電層,清除絕緣體表面半導電質。1.4.2.6固定應力管:在兩側的各相上,套入應力管,搭蓋銅屏蔽層20mm,加熱固定。1.4.2.7套入管材:在開剝電纜較長一邊套入護套端頭,密封套及護套筒部,每相芯線上套入絕緣管(2根),半導體管(2根)及銅屏蔽層。在短的一邊套入護套端頭及密封套。1.4.2.8壓接連接管:在芯線端部量取接管長加5mm切除絕緣體,從斷口處量取絕緣體35mm,削成30mm長的錐體,留5mm半導體層,壓接連接管。量取所需尺寸,剝去外套,距斷口50mm的鎧裝上綁扎線,其余剝除。1.4.210、.9纏半導體帶:在連接管上包半導體層,壓接連接管。1.4.2.10包繞填充膠:在兩端的錐體之間包繞填充膠,厚度不小于3mm。1.4.2.11固定內絕緣管;將內絕緣管套在兩端應力管之間,中間向兩端加熱固定。1.4.2.12固定外絕緣管:將外絕緣管套在內絕緣的中心位置上加熱固定。1.4.2.13固定半導體管:將兩根半導體管套在絕緣管上,兩端搭蓋銅屏蔽層各50mm,依次一端向另一端加熱固定。1.4.2.14安裝屏蔽wang及接地線:用屏蔽wang連通兩端銅屏蔽層,端部綁扎焊牢。用地線旋繞扎緊芯線,兩端在鎧裝上綁扎焊牢,并在兩側屏蔽層上焊牢。1.4.2.15固定金屬護套:將兩護套端頭與護套筒部安裝好,11、兩端綁扎在鎧裝上。1.4.2.16固定密封套將密封套套在護套端頭上,兩端各搭蓋筒部和電纜外護套100mm。加熱固定。1.4.3低壓動力電纜頭制作。1.4.3.1按實際需要長度,剝去塑料護套。1.4.3.2外護套斷口量取20mm處綁扎線并將鋼片鋸齊,去處鎧裝層。1.4.3.3將地線用錫焊牢在鎧裝層上。1.4.3.4用熱縮管套入電纜剝去塑料去適當位置,地線也在內但需伸出熱縮套,進行熱縮。1.4.3.5熱縮管上下口均用自粘帶繞包,在包黑色聚氯乙烯帶。1.4.3.6壓接線鼻子,至線鼻子下口起繞包100mm自粘相色帶。1.5電纜的防火阻燃1.5.1在電纜穿過豎井、墻壁、樓板或進入電氣盤、柜的孔洞處,用防12、火堵料密實封堵。1.5.2重要的電纜溝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軟質耐火材料設置堵火墻。1.5.3對重要回路的電纜,要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帶。1.5.4采用耐火或阻燃型電纜1.5.5設置報警和滅火裝置2、安全文明施工及防護2.1進入施工現場要牢記正確佩戴安全帽,不得穿高跟鞋、短褲、背心。2.2高處作業(yè)時系好安全帶,穿軟底鞋,安全帶必須系在上方牢固處。2.3交叉作業(yè)時,各工序應密切配合,施工現場應盡量錯開,無法錯開應設安全可靠的隔離措施,圍欄或掛警告牌,對工具、材料,邊角料等嚴禁相互拋擲。2.4現場的臨時施工用電設施,要安裝漏電保護器,帶頭遵守安全用電的規(guī)定,嚴禁亂拉亂接。2.5所有的施工人員,要13、安全文明施工,遵章守紀,作好設備的防護,愛護現場材料設備,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施工的氛圍。2.6施工結束,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2.7對自己的成品,半成品必須加以保護,以免被其他專業(yè)人員損壞,對于其他專業(yè)的成品,半成品也必須注意,不得損壞。4、環(huán)境保護措施4.1我專業(yè)公司在本次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4.1.1電動工具的使用。4.1.2氧氣,乙炔的使用。4.1.3噪聲的排放。4.2環(huán)境保護措施實施具體辦法4.2.1施工生產、生活過程中,嚴格認真執(zhí)行固體廢棄物分類存放,將相應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按類存放到指定地點,不得隨意、隨地丟棄,不得混放,亂放。施工生產中,要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每日收工時,要將施工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帶回分類存放。4.2.2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在施工生產過程中應盡量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對施工中產生的邊角料,能用的應盡量采取辦法使用掉,不得有貪圖輕松、方便而浪費原材料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