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引下線及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636
2024-09-06
5頁
64KB
1、避雷引下線及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本施工技術交底適用于滿足建筑物預期使用功能要求的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工程施工的質量驗收。3.20.3施工工藝 3.20.3.1引下線敷設防雷引下線是將接閃器接受的雷電流引到接地裝置,引下線有明敷設和暗敷設兩種方式。(1)防雷引下線的設置。除利用混凝土中鋼筋作引下線的以外,引下線應鍍鋅,焊接處應涂防腐漆。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引線還應適當加大截面或采取其他的防腐措施。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外墻敷設,并經最短路徑接地,建筑藝術要求較高者也可暗敷,但截面應加大一級。引下線不宜敷設在陽臺附近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員較易觸到的地點。根據建筑物防雷等級不同2、,防雷引下線的設置也不相同。一級防雷建筑物專設引下線時,其根數不應少于兩根,間距不應大于18m;二級防雷建筑物引下線的數量不應少于兩根,間距不應大于20m;三級防雷建筑物,為防雷裝置專設引下線時,其引下線數量不宜少于兩根,間距不應大于25。(2)引下線支架埋設。當確定引下線位置后,明裝引下線支持卡子應隨著建筑物主體施工預埋一般在居室外護坡2m高處,預埋第一個支持卡子,在距離第一個卡子正上方1.52m處,用線墜吊直第一個卡子的中心點,埋設第二個卡子,依次向上逐個埋設,其間距應均勻相等,支持卡子露出長度應一致,突出建筑外墻裝飾面15以上。(3)引下線敷設。明敷設引下線必須調直后方可進行敷設。其支持3、件間距應均勻,水平比分0.51.5m;垂直部分1.53m;彎曲部分0.30.5m。a引下線路徑盡可能短而直。b當通過屋面挑檐板等處,需要彎折時,不應構成銳角轉折,應做成曲徑較大的慢彎,彎曲部分分線段的總長度,應小于拐彎開口處距離的10倍。引下線沿磚墻或混凝土構造柱內暗設時,暗設引下線一般應使用截面不小于12鍍鋅圓鋼或254鍍鋅扁鋼。通常將鋼筋調直后先與接地體(或斷接卡子)連接好,由下至上展放(或一段段連接)鋼筋,敷設路徑應盡量短而直,可直接通過挑檐板或女兒墻與避雷帶焊接。(4)利用建筑物鋼筋做防雷引下線。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作引下線時,引下線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a一級防雷建筑物引下線間4、距不應大于18m。b一級防雷建筑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于20m。c一級防雷建筑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于25m。以上一、二、三級建筑防雷施工,建筑物外廊各個角上的柱筋均應被利用。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時,尚需遵守下列規定:a當鋼筋直徑為16及以上時,應利用兩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當鋼筋直徑為10及以上時,應利用四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b引下線的上部(屋頂上)應與接閃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處焊出一根12或404鍍鋅導體,伸向室外距外墻皮的距離不宜小于1m。c每根引下線在距地面0.5m以下的鋼筋表面總和,對第一級防雷建筑物不應少于4.24。(為引下5、線穿PVC絕緣管的最小管壁厚),對第二、第三級防雷建筑物不應少于1.89。當建筑物為單根引下線,=1;兩根引下線及接閃器不成閉合環的多根引下線,=0.66;接閃器成閉合環路或網狀的多根引下線,=0.44。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應在與防雷引下線相對應的室外埋深0.81m處,由被利用作為引下線的鋼筋上焊出一根12或404鍍鋅圓鋼或扁鋼,并伸向室外,距外墻皮的距離不宜小于1m。d引下線在施工時,應配合土建施工按設計要求找出全部鋼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標記,保證每層鋼筋上、下進行貫通性連接(綁扎或焊接),隨著鋼筋專業逐層串聯焊接(或綁扎)至頂層。e引下線其上部(屋頂上)與接閃器相連6、的鋼筋必須焊接,不應做綁扎連接,焊接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6倍,并應在兩面進行焊接。f如果結構內鋼筋因鋼種含碳量或含錳量高,焊接易使鋼筋變脆或強度降低時,可綁扎連接,也可改用不小于16的副筋,或不受力的構造筋,或者單獨零設鋼筋。g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每根引下線處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5。h在建筑結構完成后,必須通過測試點測試接地電阻,若達不到設計要求,可在室外柱(或墻)0.81m處,預留導體處加接外附人工接地體。(5)斷接卡子坐直安裝。斷接卡子有明裝和暗裝兩種。斷接卡子可利用不小于404或254的鍍鋅扁鋼制作,斷接卡子應用兩根鍍鋅螺栓擰緊,引下線的圓鋼與斷接卡子的扁鋼7、應采用搭接焊,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圓鋼直徑的6倍,且應在兩面焊接。(6)保護設施。在易受機械損壞和防人身接觸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線應采取暗敷或鍍鋅角鋼、耐陽光曬的改性塑料管或橡膠管保護措施。為減少雷擊接觸電壓電擊的概率,可采取以下措施:減小的值,即增加引下線根數和減小引下線之間的距離。對引下線施以適當的絕緣,如穿聚氯乙烯(PVC)管,見表3-102。地面采用絕緣材料以增加地表層的電阻率。引下線穿PVC絕緣管的最小管壁厚() 標3-102 建筑物類別10.660.44第一類防雷建筑物321.5第二類防雷建筑物21.51第三類防雷建筑物1.510.73.20.3.2變配電室8、接地干線安裝室內的接地線多為明設,也可以埋設在混凝土內。明設的接地線大多數縱橫敷設在墻壁上。為保證供電系統接地可靠和故障電流的流散暢通,變壓器室、高低壓開關室內的接地干線應有不少于2處與接地裝置引出干線連接。(1)室內明敷設接地干線。用螺栓連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距地250300的支持卡子上。水平直線部分:=11.5m;轉彎或分支處:=0.5m;垂直部分=1.52m;轉彎處間距為0.5m。(2)支持卡子的做法。圖3-73為支持卡子的做法示意圖,在房間內,為了便于維修和檢查,干線與墻面應有1015的距離。圖中b值比接地干線寬度多5。(3)接地干線過建筑物沉降縫和伸縮縫。接地線過伸縮縫,應留有伸縮余量9、(作成“”形);并分別距伸縮縫(或沉降縫)兩端各100加以固定。 (4)接地干線穿墻或樓板。就地線又須穿樓板,這是應留洞或預埋鋼管。接地線安裝后在墻洞或鋼管兩端用瀝青棉紗封嚴。(5)接地線過門。接地線過門的安裝方法參見圖3-76.圖中b為接地扁鋼的厚度。(6)接地線由室內引向室外接地網。由室內干線向室外接地網引出的接地線,至少應有兩處。(7)接地支線做法。由接地干線向需接地的設備引接地支線的做法。(8)利用自然接地體的接地線安裝。交流電氣設備的接地應充分利用以下自然接地體:a埋在地下的金屬管道(但可燃或有爆炸介質的金屬管道除外)。b金屬井管。c與大地有可靠連接的建筑物及構筑物的金屬結構。為保證10、完好的電氣設備,應在金屬構件的連接處焊跨接線,跨接線用截面不小于100的鋼材焊接。d水工構筑物及類似構筑物的金屬樁。交流電氣設備的接地線可利用:a建筑物的金屬結構(起重機軌道、配電裝置的外殼、走廊、平臺、電梯豎井、起重機與升降機的構架、運輸皮帶的鋼梁等)。利用起重機軌道時,軌道之間接縫處要用254的扁鋼作跨接線,軌道盡頭再與接地干線連接起來。b配電的鋼管:鋼管配線可用鋼管作接地線,在管接頭和接線盒處都要用跨接線連接。管徑為:電線管32或鋼管25時,選擇直徑為6的圓鋼。管徑為:鋼管32或電線管40,選擇直徑為8圓鋼。管徑為:電線管50或鋼管4050,選用直徑10圓鋼。管徑為7080時,選用25411、的扁鋼。c利用電纜金屬構架:利用電纜的鉛皮作接地線。接地線的卡箍內部須墊以2厚的鉛帶;電纜鋼鎧與接地線卡箍相接處部分須刮擦干凈,卡箍、螺栓、螺母及墊圈均需鍍鋅。卡箍安裝完畢后,將裸露的鋼鎧纏以瀝青黃麻,外包黑膠布。要注意接地線與管道、鐵路等的交叉部分,以及接地線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場所,應采取保護措施。3.20.4質量標準 3.20.4.1主控項目檢驗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主控項目檢驗標準見表3-103。主控項目檢驗 表3-103序號 項目 合格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查數量1引下線的敷設、明敷引下線外觀質量及防腐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層內的引下線應有卡釘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線應平直、無急彎,與支12、架焊接處,油漆防腐,且無遺漏目測檢查抽查10%,少于5處,全數檢查2金屬跨接線當利用金屬構件、金屬管道做接地線時,應在構件或管道與接地干線間焊接金屬跨接線目測檢查全數檢查3.30.4.2一般項目檢驗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一般項目檢驗標準見表3-104.一般項目檢驗 表3-104序號項目合格質量標準檢查方法檢查數量1鋼制接地線焊接和材料規格、尺寸鋼制接地線的焊接連接應符合表3-100中表項1的規定,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許規格、尺寸應符合表3-101的規定目測檢查抽查10%,少于5處,全數檢查2明敷接地引下線支持件設置明敷接地引下線及室內接地干線的支持件間距應均勻,水平直線部分0.51.5m13、;垂直直線部分1.53m;彎曲部分0.30.5m拉線尺量3接地線穿越及其保護接地線在穿越墻壁、樓板和地坪處應加套鋼管或其他堅固的保護套管,鋼套管應與接地線做電氣連通目測檢查4幕墻金屬框架和建筑物金屬門窗與接地干線的連接及其防腐設計要求接地的幕墻金屬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屬門窗,應就近與接地干線連接可靠,連接處不同金屬間應有防電化腐蝕措施目測檢查3.20.5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防雷引下線暗(明)敷設:含界面不免,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藥皮處理不干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漏刷防銹漆,應及時被刷。引下線不垂直,超出允許偏差。引下線應橫平豎直。超差應及時糾正。(2)接地干線安裝:扁鋼不平直14、,應重新進行調整。接地端子漏墊彈簧墊,應及時補齊。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藥皮處理不干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3)利用主筋作防雷引下線時,處主筋截面不得小于90外,其焊接方法可采用壓力埋弧焊,對焊等;機械方法可采用冷擠壓,絲接等,以上接頭處可做防雷引下線,但需進行隱蔽工程檢查驗收。3.20.6成品保護(1)接地體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6m。接地體應遠離于高溫影響(如煙道等)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2)防雷及接地工程,應配合土建施工同時進行,互相配合作好成品保護工作。其隱蔽部分應在覆蓋前及時會同有關單位作好中間檢查驗收。3.20.7質量驗收文件(1)產品出廠合格證。(2)安裝技術數據記錄。(3)隱蔽工程驗收記錄。(4)接地電阻測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