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臺建設項目鋼管樁及附屬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830
2024-09-06
10頁
72.50KB
1、承臺建設項目鋼管樁及附屬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承臺施工監理技術交底1)鋼管樁圍堰施工直接在墩位處搭設鉆孔平臺,同時進行防護樁連續墻施工,待防護樁施工完成后,將平臺下承臺范圍內的淤泥進行清除,然后插打鎖口鋼管樁,鉆孔樁完成后,拆除平臺,然后在圍堰內進行水下吸泥,并逐步抽水、安裝內支撐。抽水過程應密切注意圍堰側面漏水情況,必要時應采取在圍堰外側打粉噴樁或旋噴樁等方式進行預先堵漏。2)鋼管樁圍堰封底控制水下吸泥完成后應進行檢查合格后再封底。導管布置、澆筑順序、澆筑面測量控制是監理控制2、重點。主要技術措施如下:混凝土的質量要求:混凝土設計強度為不低于水下C30,適當加入緩凝劑,坍落度以1820cm為宜;流動度保持在2小時內坍落度不低于16cm;初凝時間:1216小時;混凝土采用泵送,相應滿足有關技術規定。混凝土的供應:混凝土由混凝土工廠通過泵送運輸。封底混凝土采用垂直導管法砍球澆筑,根據圍堰面積和混凝土流動強度均勻布置若干個導管,按事先編好的砍球順序,逐根進行砍球澆筑。砍球后,保證導管埋深大于1.0m。封底前布置好一定數量的測量點,以全面了解圍堰內混凝土面的標高情況。實際封底高度較承臺高高出約1530cm,待抽水后鑿除浮漿。3)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及方案為控制大體積混3、凝土內部因水化熱引起的絕熱溫升,防止因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紋,在施工之前,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計算。根據有關規定大體積溫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的差值不超過25以及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空氣中最低溫度之間的差值應小于20,為此施工中必須采取必要措施,才能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1)合理選擇原材料,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采用級配良好的540mm碎石,減小針狀、片狀、石粉含量;采用優質中砂,細度模量在2.6左右,含泥量小于1%;在混凝土中摻入級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在混凝土中摻用高效減水劑,延長混凝土初凝時間,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延緩水泥水化熱峰值出現的4、時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16cm,和易性好,不泌水,便于泵送。(2)埋置冷卻水管通過冷卻水管的循環冷卻水,經熱交換作用,由循環水帶出混凝土體內水化熱的熱量,降低混凝土結構中心的溫度,以達到減小內外溫差的目的。(3)分層澆筑當設計允許時,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使混凝土部分熱量散發到空氣中。(4)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內部溫度是水泥水化熱的絕熱溫升、澆筑溫度和結構物的散熱溫降等各種溫度的疊加。因此,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可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具體措施為,在混凝土中加冰塊或選在低溫季節拌制混凝土。(5)保濕蓄熱養護。蓄熱養護的作用在于減少表面的熱量擴散,避免產生表面裂縫。保濕養護可以防止混凝土表5、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并可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抗壓強度。施工中采用以下養護措施:在四周及表面覆蓋帆布或草袋;用冷卻管流出的水進行養護,經常澆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6)溫控測量為測定結構內部溫度,在承臺混凝土中埋設熱敏電阻片,隨時觀察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變化情況。根據觀測結果確定冷卻水管通水時間和蓄熱養護時間。(7)注意事項根據經驗,混凝土的最高的溫度一般出現在澆筑后的第三天左右,較大的溫度梯度出現在承臺四周及表面附近。且都在降溫階段出現,因此降溫階段必須注意加強承臺的保溫養護。承臺混凝土澆筑后,當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降至50,溫度梯度均小于20,此時可以停止冷卻水循環6、和蓄熱養護,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A、鋼筋加工及安裝1、事前控制熟悉相關圖紙、技術規范、查驗承包人所用鋼筋的質量是否復試合格,資料齊全。鋼筋加工設備是否齊備,可滿足工程要求,檢查鐓粗螺紋的深度和鐓粗部位長度。焊工、電工等技術工種是否持證上崗。鋼筋成品、半成品堆放是否符合要求(防水、油、不接觸泥面)。及時了解承包人鋼筋下料動態,予控鋼筋搭接長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浪費。2、事中控制查看鋼筋加工過程是否有違規現象,并隨時指出糾正。查驗所用焊條能否符合質量要求。查驗鋼筋焊接處外觀質量,飽滿度及焊縫長度,必要時可現場取樣抽驗。查驗鋼筋彎起點位置及彎起角度,及吊裝過程中的焊接質量。查驗成型鋼筋骨架及其它7、成品的質量。查驗鋼筋規格、數量、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做好檢測記錄。3、事后控制查驗鋼筋綁扎,安裝質量及鋼筋數量,不得有遺漏現象。檢查預埋件或預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鋼筋表面是否清理潔凈,達到要求。B、模板拼接及加固1、事前控制復核承包人施工組織設計及模板支架設計,及地基承載力能否滿足要求。查驗待拼裝模板是否符合要求(平整度、光潔度、外形模數、材質等)。墩柱模板要事先拼裝,必要時整體吊裝,后綁扎墩柱頂部鋼筋。立模前所涂刷脫模是否符合要求,涂刷是否均勻,而不致于影響砼色澤。2、事中控制查驗底模支架是否穩定可靠,嚴格控制標高,實施加載預壓,并測定相應參數。查驗模板外形尺寸,平面位置,模板頂、底高程8、,垂直度,鋼筋保護層厚度及表面潔凈度,并做好檢測記錄。檢查支架剛度、強度、整體穩定性能否滿足施工需要,對于設固定檢桿應拔出可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應措施。查驗模板拼縫是否嚴密、邊角線順直,以防漏漿現象,模內雜物是否清理干凈。3、事后控制查看支架是否受處界如行車干攏,并要有保護措施。模板支架應獨立使用,不得與其它施工腳手架混用。復核模板頂、底標高、平面位置,節點聯系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全面檢查。C、混凝土澆筑1、事前控制查驗砼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查驗模板清理情況,及模板縫處理是否嚴密。復核所灌注砼頂面標高及鋼筋頂標高。復核與砼灌注相關的其它準備情況(拌合、振搗、運輸、計量試驗設備器具)和勞力組織。29、事中控制按配合比抽查砼拌和過程中所用材料的計量情況。查驗拌和好的砼坍落度,并將查驗砼做成試壓塊,試壓塊組數除按規定(確定強度)外,可增加組數(如拆模)。查看砼振搗情況,澆筑順序、分層厚度是否符合要求,防止漏振與過振現象,及查看模板、支架穩定性,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糾正。檢查砼運輸、下料,高度超過2m時設置串筒或溜槽,超過10m,應設置減速裝置,從而避免發生離析現象。做好施工現場記錄。3、事后控制查看承包人對砼的養生情況,確定拆模時間的試塊必須在現場條件下養生。砼外觀存在缺陷必須上報監理部,征得專業工程師和設計單位同意后方可修補。查驗拆模后結構外觀、尺寸、標高、位置等質量。拆模時間由砼試塊強度控制10、。D、質量通病及防治氣泡、麻面、形成原因:振搗不夠充分或振搗過度、坍落度較大,模板拼縫不嚴密漏漿。露筋形成原因是鋼筋綁扎不符合要求,砼振搗過程中造成扎絲松散,保護層墊塊設置、固定不合理,致使鋼筋骨架傾斜了。外觀色差較大,主要是因為脫模劑質量較差,涂刷不均勻,拆模后養生存在缺陷。防治措施:A嚴格按配合比計量所用原材料,尤其是控制用水量。B由經驗豐富的工人,按規范規定厚度逐層振搗充分,防止過振或漏振。C鋼筋綁扎牢固,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鋼筋骨架固定牢固,經受得起砼振搗沖擊。D選用優質脫模劑,均勻涂刷及時加強拆模后砼構的早期養護,根據自然條件選擇合理有效的養護方法。E模板拆除后應立即清除其表面砂漿、11、污物,必要時加一道拋光程序。E、質量檢驗標準 混凝土基礎檢查項目 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 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98附錄D檢查2平面尺寸(mm)50用尺量,長、寬各3處3基礎底面高程(mm)土質50用水準儀測理58點石質+50,-2004基礎頂面高程(mm)30有水準儀測量585軸線偏位(mm)25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處 承臺檢查項目表 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 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98附錄D檢查2尺寸(mm)30用尺量,長、寬、高各2處3頂面高程(mm)20用水準儀測量512、8點4軸線偏位(mm)15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點 墩、臺身檢查項目 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 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98附錄D檢查2斷面尺寸(mm)20用尺量3個斷面3豎直度或斜度(mm)0.3%H且不大于20用垂線或經緯儀測量2點4頂面高程(mm)10用水準儀測量3點5軸線偏位(mm)10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點6大面積平整度(mm)5用2m直尺檢查7預埋件位置(mm)10用尺量注:H為墩、臺身高度。 柱式墩及雙壁墩檢查項目 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13、98附錄D檢查2相鄰間距mm)15用尺量或測距儀測量(頂、中、底)3處3豎直度(mm)0.3%H且不大于20用垂線或經緯儀,每柱縱、橫向各檢查2處4柱(墩)頂高程(mm)10用水準儀檢查5軸線偏位(mm)10用經緯儀定出軸線檢查4處6斷面尺寸(mm)15檢查3個斷面注:H為墩柱或墩壁高度。 墩、臺帽或蓋梁檢查項目 項 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98附錄D檢查2斷面尺寸(mm)20檢查3個斷面3軸線偏位(mm)10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點4支座處頂面高程(mm)簡支梁10用水準儀每支座測量1點連續梁5雙支座連續梁25支座位置(mm)5用尺量6預埋件位置(mm)5用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