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標段路基附屬電纜槽排水溝及電纜井工程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867
2024-09-06
15頁
172.73KB
1、鐵路標段路基附屬電纜槽排水溝及電纜井工程施工技術交底單 位:XX大橋局XX鐵路GL-2標工程指揮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XX年6月發布 XX年6月實施目 錄一、總體說明及要求1、 適用范圍12、 設計文件13、 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1二、鐵路路基電纜槽1、材料22、設計技術要求22.1電纜槽22.2電纜井22.3蓋板32.4電纜槽過渡32.5過軌3 2.6其它33、制作、檢驗及儲運要求33.1制作要求33.2檢驗要求43.3儲運要求44、施工安裝要求44.1施工工序44.2施工工藝65、 注意事項7三、鐵路路基綜合接地1、 貫通地線埋設82、 分支引接線埋設93、 路基與橋梁、隧道過渡段2、貫通地線連接94、 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95、 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96、 注意事項10四、鐵路路基排水溝1、 開挖基坑102、 鋼筋安裝103、 模板114、 混凝土澆筑115、 混凝土養護116、路基水溝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11路基附屬電纜槽、綜合接地、路肩墻、排水溝、過軌及電纜井施工技術交底一、總體說明及要求1、 適用范圍本路作業指導書適用于XX鐵路GL-2標DK101+697.415DK101+762,DK102+230DK102+773,DK130+801.675DK130+805,DK134+390DK134+430.37,DK135+840.77DK135+933.03、25,DK136+126.395DK136+134,段路基工程施工。2、 設計文件XX鐵路工程DK102+230773段路基路肩墻、電纜槽、排水溝、過軌管線及電纜井施工相關設計圖紙文件如下:(1)改建鐵路XX至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 DK102+230DK102+773 路基設計圖 圖號:XX擴施GL-2(路)-100(2)2013年4月 電纜槽、接觸網立柱、聲屏障細部參考圖集(3)通路(2010)8401鐵路路基電纜槽(4)XX至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 路基工程參考圖集 2011年2月(5)XX至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 路基電纜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圖集 2013年3月(4、6)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綜合接地系統、隧道過軌管和橋梁立柱基礎專項設計技術交底會議紀要(2012)91號(7)(2013)011號工程聯系單路基工程通信過軌位置表(8)2013年12月設計提供電力過軌位置及要求(9)關于對電纜槽、接觸網立柱、聲屏障細部參考圖集圖紙核對意見及回復意見(10)關于對DK102+230773段路基接觸網基礎、電纜槽以及通信、電力過軌和電纜井布置圖紙核對意見 3、 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根據招投標文件以及建設單位要求,本工程墩身現場施工應遵循的規范及標準主要有: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10751-2010)(對于本工程的巖溶注漿、接觸網基礎、電纜槽、預埋管5、線、綜合接地工程采用此標準)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函20048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_二、 鐵路路基電纜槽1、材料 (1)鋼筋混凝土電纜槽、電纜井混凝土強度采用C25,蓋板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35,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2) 水泥應采用強度不低于P.O 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2、設計技術要求2.1電纜槽(1)電纜槽采用通信信號共槽、電力分槽型式,通6、信信號槽與電力槽采用鋼筋混凝土整體預制,中間采用隔板隔離,電纜槽設置于路肩上。(2)本工程采用蓋板式電纜槽。(3)電纜槽采用現場集中工廠化預制,電纜槽泄水孔預制成孔,其他預留孔現場集中機械鉆孔。圖一:路堤電纜槽埋設及路肩墻示意圖圖二:路塹電纜槽埋設及側溝示意圖2.2電纜井(1)通信信號電纜井、電力電纜井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施工,通信信號電纜井大小為1.21.20.9m,電力電纜井大小為1.51.51.5m。鋪設蓋板式電纜槽時,一般在過軌處及電纜槽過渡處設置電纜井,各類線纜余長一般采用在電纜槽內蛇形敷設設置,也可在電纜井內設余長;鋪設整體式電纜槽時,過軌點間距較大,尚需在過軌點間設置電纜井以便線7、纜余長和敷纜,電力電纜井(包含過軌電纜井)一般250m左右設置一處,通信信號電纜井(包含過軌電纜井)一般500m左右設置一處。(2)電纜井內設掛鉤,線纜經過電纜井時,過軌的線纜應在井底敷設,設置余長線纜應在井底或井壁底層掛鉤上敷設,其它線纜應懸掛于電纜井側壁掛鉤上,通信信號電纜井懸掛于線路側掛鉤上,電力電纜井懸掛于遠離線路側掛鉤上。(3)對直放站位置,線纜路基側設上、下路基電纜槽與電纜井外側壁預留槽連通以便線纜上、下路基2.3蓋板電纜槽、電纜井蓋板均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預制,電纜槽蓋板厚25mm,電纜井蓋板厚50mm。2.4電纜槽過渡路基電纜槽與橋梁、隧道電纜槽采用現澆一定長度的電纜槽在平面上及8、縱斷面上進行順接,區間路基與車站電纜槽采用電纜井連接,用接觸網D拉線基礎限界較大,此處電纜槽需往外移16cm,需設置轉角不大于30的過渡段。2.5過軌(1)過軌管數量:電力過軌采用6根150mm的鋼管,通信過軌采用2根100的鋼管;(2)過軌管應在靠近電纜井兩側井壁對稱布置,電纜井相鄰凈間距不小于1m。2.6其它(1)為保證電纜槽的穩定性,電纜槽外側與基床底層頂面設置混凝土路肩,混凝土路肩應現場立模澆筑。(2)接地端子應安裝在電纜槽靠近線路側的槽壁上,安裝位置一般應按軌旁設備、設施的安裝接地里程確定。3、制作、檢驗及儲運要求3.1制作要求(1)電纜槽及蓋板預制場充分利用鐵路沿線設置的制梁場、拌9、合站、庫房以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場所,采用現場集中工廠化預制,實現小型構件的工廠化生產要求,對于鋼筋混凝土電纜槽必須采用振動臺震動成型工藝,電纜井應采用現場澆筑。(2)制作電纜槽、電纜井及蓋板的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為保證構件各部位形狀、尺寸及預埋件的準確定位及外觀光滑美觀,應采用鋼模或塑鋼模。(3)電纜槽(井)澆筑混凝土前應及時清除模板內雜物或鋼筋上的油污,模板有縫隙和孔洞時,應予堵塞,不得漏漿。(4)活性粉末混凝土蓋板預制對材料、設備、工藝、養護溫度等要求高,為保證施工質量,應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推廣專業化生產,推行工廠化預制,索摻加的鋼纖維不得外露,以防施工安裝時造成10、人員受傷。(5)缺棱角的蓋板,應按不合格產品處理,不得上道鋪設。3.2檢驗要求(1)預制電纜槽、蓋板及現澆電纜井的強度應滿足施工圖要求;(2)預制電纜槽、蓋板及現澆電纜井的強度檢驗及各部分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高速鐵路路基工程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的相關要求。3.3儲運要求(1)電纜槽采用汽車運輸時,車廂底部、四周以及兩層板塊間應鋪一層草簾或其它緩沖物,防止運輸中邊角磕碰、磨損,車箱底部應保持平坦,設法使產品固定。運輸中,板塊必須立放靠近擠實,防止竄動或碰撞,應采用專用機械兜底裝卸、搬運,嚴禁拋擲。(2)電纜槽及蓋板11、應在室內堆放,室外堆放時應有遮蓋,堆放場地必須堅實平坦,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應分別堆放,產品堆放時應立方、緊貼,傾斜角度不應大于15度,底部應有托架墊托。(3)蓋板的存放每摞不宜超過10層,最下一層構件應離地0.1m,不同層之間采用木方進行支墊,避免蓋板產生過大變形和開裂,蓋板可以立式排塊碼放,但應注意保護、避免造成構件表面損傷及掉角,現場存放的蓋板應進行有效的覆蓋,并進行灑水養護。4、施工安裝要求4.1施工工序路基本體過軌管埋設應在基床底層填筑到設計標高后經過觀測沉降已經滿足設計要求后(預壓土卸載后)進行,電纜槽、電纜井施工應在基床表層填筑到設計高程后進行,具體施工工序詳見下圖:a. 路12、堤:地基處理完成并檢測合格埋設貫通地線和分支鋼纜填筑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層頂面(預壓土卸載后)觀測后沉降滿足設計要求埋設過軌管邊坡防護及澆筑上下路基電纜槽施工坡腳排水溝填筑基床表層分支鋼纜與接地端子尾纜連接施工接觸網基礎和聲屏障基礎施工電纜槽(井)施工路肩b.路塹:路塹開挖至設計路肩高程基床不處理基床處理基床底層處理中埋設貫通地線和分支鋼纜基床底層處理完畢且填筑至底層頂面(預壓土卸載后)觀測后沉降滿足設計要求邊坡防護及澆筑上下路基電纜槽埋設過軌管填筑基床表層(或基床表層頂面處理)施工電纜槽(井)分支鋼纜與接地端子尾纜連接施工接觸網基礎和聲屏障基礎施工路塹側溝施工路肩4.2施工工藝(1)電纜槽安裝電13、纜槽安裝時應采用專用機械在無水條件下切除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或人工開挖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切(挖)除范圍至電纜槽內側壁以外5cm,切(挖)除后于槽底鋪設一層粗砂,粗砂頂部設置5cm厚的M10水泥砂漿找平層后安裝電纜槽,電纜槽安裝完畢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內側基坑并及時施工槽外混凝土路肩及路塹側排水溝及平臺,電纜槽與接觸網立柱、聲屏障基礎間縫隙采用M10水泥砂漿或C25混凝土灌實。電纜槽宜采用機械或人工吊裝,蓋板式電纜槽節間采用M10水泥砂漿勾縫,整體式電纜槽槽節對接時應在接口處涂抹瀝青。(2) 電纜井施工電纜井采用人工或機械開挖,現場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電纜井其內邊超挖部分采用C25混凝土澆筑,底14、部設10cm厚C25混凝土墊層,電纜井開口與電纜槽連接處內側應采用M10水泥砂漿順接抹平,以防棱角劃傷線纜,連接錯開處應采用M10水泥砂漿封堵,以防鼠類進入。(3) 電纜槽(井)蓋板安裝為保證蓋板安裝平整牢固并防水,電纜槽(井)蓋板安裝前應在電纜槽(井)頂面涂抹瀝青后再安裝蓋板,安裝前應保證各類線纜敷設完畢。(4) 過軌管埋設過軌管施工采用個人工或機械挖槽,槽底設C25混凝土基礎,厚不小于10cm。對于路堤地段,應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層頂面后埋設,對于基床表層換填地段的路塹應在基床范圍內原狀巖(土)挖除后埋設,基床表層以下的基坑應采用C25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后再施工15、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對于基床表層不換填地段的硬質巖石路塹,應在路塹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設,基坑內全部采用C25素混凝土回填。5、 注意事項(1)電纜槽(井)的施工應與接觸網立柱、聲屏障基礎、線見集水井、沉降和位移觀測設備等統籌協調。(2)電纜槽(井)施工及過軌管埋設應按設計要求的位置、形狀、尺寸、與線下工程同步施工,不得因其施工而破損、危及路基本體的穩定與安全。(3)本路基段電纜槽在一般路段外側邊緣至線路中心距離按4.49m設置,在D型拉線基礎位置按4.65m設置;電纜槽安裝時有泄水孔的一側朝線路外側,電纜槽中通信信號槽設置于靠近線路側,電力槽設置于通信信號槽外側。(4)電纜槽(井)施工完成后應16、保證泄水孔排水順暢,同時泄水孔內埋設埋設鍍鋅鐵絲網以防鼠類等小動物進入;在路堤路肩墻及路塹水溝施工時注意埋設與電纜槽(井)泄水孔對應的泄水孔,且保證泄水孔外傾角度排水順暢。泄水孔按照縱向23米設置,同時在電纜槽底部亦按照間距23米設置直徑80mmPVC管泄水孔,靠路基中心線一側采用土工布包裹(詳見圖一、圖二)。(5)路橋、橋隧連接處采用順接電纜槽過渡時,電纜槽過渡段平順連接,彎曲角度不大于30度,過渡段蓋板應采用路基或橋梁電纜槽蓋板切割成合適尺寸后進行安裝,所有線纜敷設完畢后應采用M10水泥砂漿將蓋板固定在順接電纜槽上。(6)采用鋼管的過軌管應進行鍍鋅防護措施,施工前應對鋼管口應用圓銼進行打磨17、,防止日后敷設時劃傷電纜。(7)電纜槽及蓋板施工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高速鐵路路基工程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的相關規定。電纜槽允許偏差、檢查數量及檢驗方法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距線路中心線位置+20mm , 0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側抽樣檢驗5處尺量形狀尺寸(截面尺寸)10mm尺量頂面高程10mm每段路堤或路塹每50m抽樣檢驗3處水準儀測量 (8)過軌管埋設時兩端應用泡沫填充劑或軟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預設兩根4mm鐵絲以便穿纜。 (9)電纜槽頂面標高的控制電纜槽頂面標高與路堤路肩頂18、面及路塹排水溝頂面齊平,可通過推算軌底標高往下定值來確定。(10) 需設置接地端子的位置,一般在接觸網立柱基礎位置、路橋及路隧過渡段處。三、鐵路路基綜合接地1、 貫通地線埋設(1) 貫通地線和分支引接線均采用截面積為35mm外帶護套的鋼質材料。(2) 一般路基地段沿線兩側各設一根貫通地線,位于通信信號電纜槽外側內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層中,接地極充分利用接觸網立柱基礎。(3) 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距離基床底層頂面-30-40cm處;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土。(4) 涵洞地段的貫通地線在通信信號槽安裝前,將其敷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19、位置。(5) 貫通地線縱向通過路基地段的電纜井(不含過渡段電纜井)時,應從手孔下約20cm通過,在手孔施做時,應避免機械對貫通地線的損傷。2、 分支引接線埋設 (1)貫通地線通過分支引接線側向水平引至路基邊坡,沿護肩底以及電纜槽底引至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內壁位置,與電纜槽側壁預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線壓接。 (2)每個接觸網立柱處、跨線建筑物處及橋梁與路基、隧道與路基過渡段處各埋設一根分支引接線,材質同貫通地線。3、 路基與橋梁、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留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 (2)橋梁、隧道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通信信號電纜槽20、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通信信號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4、 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長度超過1000m的路基地段,每間隔500m左右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2)長度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間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3)長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慮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4)橫向連接的規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5、 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為接地極使用。在施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安裝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基礎內結構鋼筋和至少兩根接觸網支柱基礎螺栓可靠焊21、接;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及無砟軌道板等設施接地;接地極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連接。(2)每個接觸網基礎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供接觸網支柱基礎接地端子極軌旁設備接地連接。(3)電力電纜槽接地端子原則上約1000m設置一處,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考慮,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設置,間隔以不大于1000m為原則;接地端子與接觸網支柱間距應小于20m,供電力設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應與分支引線壓接。(4)接觸網支柱基礎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并于接觸網基礎內的結構鋼筋可靠焊接。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6、 注意事項(1)路基地段的貫通地線、分支22、引接線的埋設應與路基工程同步施工。(2)跨線橋處的路基地段,在橋墩處預留分支引接線,在電力槽內預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與接地端子尾端壓接,以便于跨線橋連地裝置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3)路基地段聲屏障綜合接地,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路基電纜槽或接觸網基礎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四、鐵路路基排水溝路塹水溝為帶蓋板的矩形水溝,緊靠電纜槽的外側,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現澆施工,水溝凈寬和凈高均為0.8m,蓋板尺寸為0.960.50.06m,鋼筋采用10圓鋼。水溝在電纜井處或電纜槽過渡段采用順接,轉彎角度不大于30度。1、 開挖基坑根據現場地形和設計圖紙,對水溝外邊23、線、里程樁進行放樣,依據里程樁和設計標高確定開挖深度。根據放樣開挖基坑,按照水溝總寬1.2m開挖成型,嚴格控制開挖深度。開挖完畢,自檢合格后向現場技術人員報檢,檢查合格后向監理工程師報檢,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2、 鋼筋安裝鋼筋安裝前,基地應平整、密實,兩側壁穩定,必要時用砂漿將基坑兩側壁抹上2cm后保護層,防止側壁側壁坍塌。鋼筋保護層厚度:溝底不小于70mm,側壁不小于70mm,其他鋼筋凈保護層不小于30mm。3、 模板宜采用鋼模或木模,安裝時應準確定位,模板采用鋼管或木方支撐固定。模板安裝完后,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對鋼筋、模板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向現場技術人員報檢,檢查合格后向監理工24、程師報檢,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混凝土澆筑前,需對水溝的標高進行放樣,并做好標記作為混凝土澆筑依據。4、 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長度單元宜采用1015m為一個單元。澆筑時,先澆筑水溝底板,再澆筑水溝側壁,采用縱向分段水平分層,從一段向另一端連續澆筑成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對混凝土面進行二次收漿、抹面。5、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養護采用覆蓋和灑水養護,保持混凝土面濕度,防止混凝土開裂。混凝土澆筑時應根據規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試件并分別置于同等條件下和標準養護條件下養護,用于檢測混凝土強度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6、路基水溝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路基水溝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查數量檢驗方法設置范圍200mm每條溝2處測量溝底高程土質20mm,石質30mm,鋪砌溝20mm6點水準儀測量溝底坡度5%設計坡度6處坡度尺量溝底平整度土質15mm,石質30mm,鋪砌溝15mm6處尺 量寬度50,-20mm6處尺 量深度100,-30mm6處尺 量鋪砌厚度-10% 設計厚度 6處尺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