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路基過渡段基坑填筑工程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7938
2024-09-06
10頁
74.50KB
1、新建鐵路路基過渡段基坑填筑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 工 技 術 交 底工程名稱:新建鐵路交底部位:路基過渡段交底部門項目技術負責人交 底 人復 核 人日 期工程部交底內容:路基過渡段施工技術交底,詳見后面附文。序號接受人日期備注日期12345施工單位: 編號:注:交底記錄共兩份,原件一份留接收人,復印件一份留交底人。路基工程過渡段施工技術交底注:本技術交底適用于里程段內路基過渡段施工,路基過渡段采用的填料為級配碎石摻3%的水泥,本段內剩余填料為5萬方,施工區域主要集中在特大橋至子2、特大橋之間。一、前言本段路基范圍內過渡段設計構筑型式主要為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連接處。過渡段是路基工程與各種結構物、不同路基形式間的銜接過渡部位。施工時提前安排過渡段的結構物施工,以便盡早進行過渡段的填筑,確保過渡段有足夠的靜置自穩時間,進一步減小工后沉降量。為了保證過渡段填筑質量,原則上過渡段與相鄰路堤應按水平分層同步填筑。但確有困難不能同時施工的,為保證路基施工進度,采取在橋臺后預留一定長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臺階,待過渡段施工條件成熟后與過渡段一起施工。過渡段級配碎石摻加3%水泥在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車運輸,采用推土機、平地機平整,壓路機進行碾壓作業;對于靠近臺身和墻身處機械3、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動夯進行振壓。過渡段使用的材料的粒徑、級配及材質符合要求。二、施工工藝過渡段施工工藝流程圖1)基坑清理對基底、基坑進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無先期施工中所產生的垃圾及松土(雜土)。2)基坑回填砼進行一次連續澆筑砼,砼澆筑嚴格遵照砼施工操作規程。砼施工完成后做好養護工作。地基表面再次清理:待基坑砼達到一定強度后,對過渡段其它先期已經處理過的地基表面再做清理。3)施工測量首先對其路基中線進行定位,對其標高進行精確測量并計算出過渡段所要填筑的實際高度,以此為依據并同時參照設計圖上的相關數據,對其同一水平填筑層的不同填料所填筑范圍進行詳細計算,并進行實際測量放樣。4)分層填筑拌和4、好的級配碎石要盡快運到鋪筑現場,由橋臺向路基方向、由中心線向路基兩側按順序依次進行填料的填筑工作。每層填料的壓實厚度為20cm。5)平整碾壓對攤鋪的級配碎石遵循“先兩側后中央,先靜壓后振壓,時速2km/h,作業面不調頭不轉彎”的原則進行全斷面碾壓,人工處理坑洼和集料窩。填筑的級配碎石在碾壓作業時,如表面水分已蒸發干燥,必須在靜壓后適量灑水濕潤表面,再振動碾壓。采用壓路機碾壓的方式為“靜壓弱振弱振弱振弱振靜壓,然后進行收光,碾壓時,壓路機輪跡重疊1/3,并保證邊緣及加寬部分壓實到位,壓路機不易到達的部位,采用沖擊夯進行局部處理。三、路橋過渡段1、技術要求(1)路橋過渡段的長度按下式計算:L=3*5、(H-0.4)+5 H-臺尾路堤高度。(2)臺后過渡段范圍內路基基床表層填筑摻加5%(重量比)的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3)過渡段采用倒梯形,分層填筑摻加3%(重量比)的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50MPa/m、Evd50MPa、Ev280MPa和孔隙率n28%。加入水泥的級配碎石混合料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4)碎石的級配范圍應滿足要求,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得超過2%。(5)在橋臺后填筑0.1m厚的無砂混凝土滲水墻,并在基床部位設置砼塊。砼塊與過渡段級配碎石間設置由無6、砂砼滲水板、無砂砼滲水板基礎、滲排水管材(100mm)、C20砼基礎四部分組成的排水系統,最終由滲排水管材將水引至路基外。無砂混凝土板及基礎預制后現場拼裝。(6)路橋過渡段臺后基坑開挖邊坡挖成底寬0.6m左右的臺階,基坑以混凝土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MPa/m。(7)過渡段級配碎石集中廠拌,自卸汽車運輸,人工配合推土機攤鋪。水平分層鋪平,機械碾壓。壓實機械采用重型與輕型相結合,自兩邊向中間碾壓,前后輪痕重疊三分之一。重型壓路機不易壓到的地方及在臺后2m范圍內,用小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為25cm。(8)過渡段路堤與其連接的路堤按一整體同時施工7、,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相同高度填筑。(9)當橋臺伸入土質、軟質巖及強風化硬質巖路塹時,采用砼與級配碎石漸變過渡。四、路涵過渡段(1)沿線路方向在橫向建筑物兩側設置倒梯形過渡段,下寬2.0m,坡度為1:2;距離構筑物20m范圍內,基床表層采用摻加5(重量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剩余過渡段填筑采用摻加3(重量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橫向結構物1:2坡度線以外填料與相鄰路堤相同。(2)當橫向建筑物頂面至路肩距離大于1.0m時,于結構物頂部及兩側范圍填筑A、B組滲水土填料,具體填筑寬度視每個涵洞標高確定;當橫向建筑物頂面至路肩距離小于等于1.0m時,橫向結構物頂面(包括橫向結構8、物)至基床表層范圍內采用摻加3(重量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3)當橫向結構物與線路斜交時,過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線路方向結構物與路基的兩交點之間部分路基填料全部為級配碎石,內摻3(重量比)普通硅酸鹽水泥,壓實之后設置標準的正交過渡段。(4)基坑以混凝土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5)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6)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7)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8)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松鋪厚度最大不宜超9、過30cm,最小不宜小于15cm。五、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墊層1、填筑前對橋臺、橫向結構物及地基等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填筑。2、施工順序:測量放樣下部結構驗收配合比設計級配碎石拌合運輸攤鋪碾壓檢測驗收。3、過渡段與相鄰的路堤及椎體按一整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4、填料應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實設備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超過30mm,最小壓實厚度不小于15mm;采用小型壓實設備碾壓時,每層的最大松鋪厚度不應超過20mm。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5、加入水泥級配碎石的混合料應在2小時內使用完。6、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10、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 7、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檢測 (一)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及質量應符合施工圖要求。碎石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應不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得超過2,過渡段用碎石的級配范圍在料場抽樣進行室內試驗,并在每層的填筑過程中目測檢查級配有無明顯變化,試驗結果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過渡段碎石級配范圍表級配編號通過篩孔(mm)質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一一6090一3065205010302102一10095100一6090一3065205010302103一一1009511、100一5080306520501030210(二)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規格及質量應符合施工圖要求。 (三)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的壓實質量應按表采用地基系數K30、靜態變形模量Ev2、動態變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四項指標控制。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壓實標準表項 目地基系數K30(MPa/m)靜態變形模量Ev2(MPa)動態變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壓實標準150805028(四)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的規定。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表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離-0,+50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尺量212、寬度不小于施工圖標示值每過渡段每檢測層抽樣檢驗2點尺量3橫坡O5每過渡段抽樣檢驗2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5點2.5m 長直尺量測5邊坡坡率(偏陡量)3施工圖標示坡率每過渡段每側抽樣檢驗6點坡度尺量6縱向填筑長度不小于施工圖標示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7縱向填筑坡度不大于施工圖標示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計算六、過渡段施工要求 1、基地處理 過渡段基底處理過程中及處理后應嚴格按照施工圖要求作好地面排水,特別是軟土、松軟土、膨脹土和黃土地基地段,應確保降水及地表徑流不匯入施工區和地基、基坑內;基底范圍及其兩側的排水、防滲和地下水的攔截、引13、排應符合施工圖要求;過渡段基底處理應按施工圖要求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的基底處理同時進行。 2、基坑回填 橋臺后基坑及橫向結構物基坑應嚴格按照施工圖選用回填材料及時分層回填壓實。避免積水;若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時,泵送混凝土回填橋臺基礎和臺背后過渡段混凝土;若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時,對過渡段路堤范圍內進行清表整平碾壓,按程序進行地基承載力檢驗,滿足相關規定后,按施工圖埋設透水軟管,采用機械分層(填料分層松鋪厚度不宜大于30cm)鋪設砂層及碎石加水泥層(碎石加水泥采用機械拌制),壓路機碾壓。 3、臺背滲水墻砌筑 橋臺與路基結合部設厚0.10m帶排水槽的滲水墻。滲水墻采用無砂混凝土塊砌筑,滲水墻底14、部設軟式透水管,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外。4、過渡段的平整度必須符合要求,并設置4%路拱橫坡。5、在涵、臺等結構物上劃刻線,每20cm一道,以利于填層厚度的控制。 6、水泥級配碎石拌制 水泥級配碎石拌合料用穩定土攪拌設備在拌制場集中進行拌制,拌合料需拌制均勻,采用不同粒徑的碎石和石屑,按預定配合比在攪拌設備內拌制級配碎石拌合料。在正式拌制級配碎石拌合料之前,必須先調試所用的場拌設備,使拌合料的顆粒組成、水泥用量以及含水量都能達到規定的要求。并通過試驗段的試拌、試鋪總結的各種施工參數進一步合理的調整和確定拌制需要水泥、各種級配的碎石或砂礫石數量,以使過渡段水泥級配碎石或級配砂礫石填層具有更好的強度15、和剛度。 7、汽車運輸 裝料時,車要有規律的移動使拌合料在裝車時不致產生離析。采用大對噸位自卸車運輸并保證足夠的運輸車輛,車輛運輸過程中用防水蓬布覆蓋。 8、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 填筑路堤時,按照不同土質路堤填筑技術要求,分層填筑。分層填筑時,根據自卸車的車型和規格,按試驗段確定的倒土密度進行卸土,并設專人指揮倒土確保填層厚度符合要求。填筑時應從最低一層臺階填起,均勻把土攤鋪在路堤整個寬度上,為保證過渡段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其兩側各加寬50cm攤鋪。 9、分層、分區碾壓過渡段的碾壓采用大、小型振動機械結合進行碾壓,臺背及結構物后2m范圍內禁止大型振動機械駛入,避免其對橋臺造成擠壓;碾壓時先靜壓后16、振壓,壓路機規格不得小于20T;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輪跡重疊不少于40cm,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達到施工圖及質量標準規定的壓實度。 10、含水率對于路基填筑的質量是一個關鍵因素,要嚴格按照試驗室提供的最佳含水率進行拌合,在施工工程中要有灑水車配合,在填筑過程中填料水分損失后及時適當灑水進行碾壓,保證路基填筑質量。 11、養護 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灑水覆蓋養護并嚴禁任何行人和車輛在養護期間進入。七、施工安全及環境保護 一)、施工安全措施 (一)安全管理保護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行車交通安全、財產安全為首要職責,層層簽17、訂安全責任書,做到崗位責任明確,齊抓共管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2嚴格職工教育培訓制度。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技術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種的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定期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操作。 3過渡段施工中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時必須制度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二)機械設備安全保證措施 1機械設備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的要求執行。 2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駕駛員,必須持有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人員操作與操作證不相應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給無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三)過渡段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118、運輸車輛嚴禁人、料混裝;運輸車輛行使速度不宜過快。為了確保運輸車輛就位良好和安全進出,派專人指揮。 2路橋過渡段、路隧過渡段等工程的施工必須與相鄰結構物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制定統一的安全制度,保證過渡段施工與相鄰橋梁、隧道等結構物的施工指揮信息暢通,保證過渡段與相鄰結構物施工的安全。 3夜間路橋過渡段、路隧過渡段的施工應加強照明設施路隧過渡段施工,隧道對口應配備防護人員,并與洞內人員保持聯系,確保過渡段及相鄰結構物的施工安全。 二)、環境保護措施 (一)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強水土保持的檢查制度。施工過程中成立水土保護實行領導責任制。堅持管生產必須管水保的原則,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從組織上、制19、度上、經濟上保證施工過程中對水保的控制2在過渡段施工中生產、生活污水應經過污水沉淀池凈化后,達到要求時再排入河道中。過渡段施工現場應保持臨時的排水系統暢通,不應出現淤、積水現象。 3雨季施工時應做好路基的防排水和河道的防汛準備。 (二)空氣污染、噪聲防治措施 1空氣污染來源及防治措施 大氣環境及粉塵污染主要來自兩方面,一個是道路灰塵,一個是施工爆破、人工呼出的二氧化碳、機械尾氣等。主要防治措施: (1)在運輸水泥等易飛揚的物料時用蓬布覆蓋嚴密,并裝量適中,不得超限運輸。 (2)施工便道和運輸道路經常灑水,一個路段配1臺灑水車每天灑水3次,特殊情況加強灑水,確保把道路灰塵大氣污染控制在允許范圍內20、。 (3)采用弱爆破,加強灑水,施工車輛裝渣前應進行灑水防塵;在設備選型時選擇低污染設備,并安裝空氣凈化系統,確保機械尾氣達標排放。 2噪聲的來源及防護措施 過渡段施工產生的噪聲源主要有:路基機械施工時產生的機械噪聲、路塹開挖時打眼及放炮噪聲,以及晚上汽車運輸產生的噪聲。 降低噪聲的措施如下: (1)采取措施,保證在各施工階段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機械設備和工法。并且在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選擇低噪聲的機具。 (2)在距居民較近的施工現場,對主要噪聲源如空壓機、裝載機、卷揚機等采用有效的吸聲、隔音材料施做封閉隔聲或隔聲屏,使其對居民的干擾降至規定標準。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營地和21、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統一棄于制定地點,不得隨意棄放。 2報廢材料應立即運出現場并進行掩埋處理。對于施工廢棄的零碎配件、邊角料、水泥袋、包裝箱等及時進行收集清理并搞好現場衛生,以保護自然環境與景觀不受破壞。 3盡量不使用難于降解的材料作為包裝物品,施工中用于養護的塑料薄膜在用完后不得隨意棄丟,統一處理。 (四)環境綠化保護措施 1生活區環境綠化 施工生活場地應設置在距離施工現場較近,周邊環境較好通風、飲用水較方便的地段,生活場地應采用水泥硬化。 2施工場地環境綠化施工場地環境綠化主要包括施工便道、棄渣場、取土場、施工場地的綠化等方面.八、沉降觀測樁1、路涵過渡段距涵洞中心里程10米設一個沉降觀測樁斷面。2、路橋過渡段緊靠橋臺設一個沉降觀測斷面,10米、30米處各設一個沉降觀測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