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80km高速公路路基試驗段填筑施工三級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052
2024-09-06
9頁
493.21KB
1、時速80km高速公路路基試驗段填筑施工三級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施工單位: 合同號:監理單位: 編 號: 交底時間地點一工區交底人交底項目合同段路基試驗段施工三級技術交底受底部門技術質檢部負責人一、工程概況1.1 工程簡介主要技術標準:公路等級:高速公路設計時速:80KM/h橋涵汽車荷載等級:公路-級路基寬度:25.5m結構抗震標準:本路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對應的抗震基本烈度度。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1/300、大中橋及小橋涵1/2、100。1.2 試驗目的確定本地區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所用填料及壓實條件下合理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藝參數,選定經濟、合理、準確地檢驗手段,為以后大面積路基填方施工積累施工經驗和現場檢測數據。1.2.1 通過本試驗段施工,摸索并總結出一套路基填筑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并總結出如何依據招標文件的技術及質量標準進行規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質量控制手段。 1.2.2 通過本試驗段施工,摸索并總結出路基土方填筑時適宜的松鋪厚度,振動壓路機最合適的碾壓遍數和碾壓速度。 1.2.3 通過本試驗段施工,收集相關數據,最終確定出93、94、96區路基施工技術參數,借以指導全線路3、基填筑施工并達到技術質量標準。 1.2.4試驗范圍(1)各壓實區間填筑的施工工藝(含檢測手段)。(2)在K192+600-K192+700路堤本體填筑施工工藝(含檢測手段)。二、施工流程圖路基填筑嚴格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流程作業,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2.1試驗段施工流程圖K193+020K193+300遞交施工方案 N報批開工報告土場取樣檢測Y施工測量放樣運輸填料路基填筑晾曬或灑水控制松鋪厚度攤土含水量檢測初平施工放樣精平碾壓壓實度檢測2.2 路基填筑壓實工藝流程圖2.3 路基填筑壓實工藝試驗流程圖三、施工方案3.1 施工準備 路基填料選擇 (1)填料的要求 區段路基采用填料,根據設4、計要求,結合取土點環境,經試驗滿足路基填筑填料要求的土源進行填筑。(2)料源的選擇及試驗 路基施工,填料是關鍵,經過前期考察及檢測,確定試驗段路基料源地。路段K193+020-K193+300,通過試驗結果顯示該路段挖方土合適做試驗段的填料。 3.1.2 測量準備 (1) 路基施工前先做好測量工作,內容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測,增設水準點等。 (2)根據每層壓實后的標高及松浦厚度計算出下一層的松浦厚度標高及坐標。 (3)定出路基用地邊樁和路堤坡腳、邊溝等具體位置樁。設好各控制點的樁并做好標記。 (4)路基填筑前測設基床底標高,并放出路基填筑的邊線及中線樁位,打上木樁作好標記5、。 3.1.3 臨時排水設施設置 為保證雨天施工期間的路基穩定,不被地表水浸蝕,需要做好臨時排水設施排水溝。3.2 基底開挖處理 對路基范圍內的原地面表層土、草、樹根、垃圾等進行清理,并對本試驗段的濕陷性黃土超挖2米進行基底換填,路基兩側做好臨時排水設施,排水溝采用60*60cm,并將基底整平碾壓,壓實度不小于90%。3.3 路基填筑 土方填筑 (1)首先由測量隊伍用全站儀重新進行放樣,確定每20m中樁、邊樁以及坡腳位置,為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路基兩側各加寬填筑50cm,用水準儀測出該層填鋪厚度控制樁的標高。 (2)松鋪厚度試驗先初定30cm計算,每車方量為20方,每層填筑方量為1032.3方6、,每層需52車填料,卸料間距8.1*8.1 m,施工現場由專人指揮車輛按網格卸土。 (3)填筑采用縱向全斷面水平填筑,K192+600-K192+700段寬度比設計寬度每側寬50cm。 3.3.2 標高、松鋪系數 (1)首先測出填料前各橫斷面所布設點標高,填料完成后,必須重新對填料松鋪厚度頂標高進行復核。 (2)根據填筑前后高程差計算壓實厚度,推算松鋪系數。松鋪系數=(松鋪高程-原地面高程)/(壓實后高程-原地面高程)。 (3)攤鋪填料時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施工工藝。 在填筑過程中,每隔20m設置一個里程標識牌,設置在路基填筑區右側,在每壓實層壓實后,測量人員采用全站儀復測壓實層頂面中心7、和兩側標高及坐標,根據與填土之前的數據相比得出2層壓實厚度,與松鋪時的標高比較得出該層填料的碾壓系數。具體測量檢測數據統計分析如下表:(一)壓實度及含水率測量數據統計分析表(長度單位:m)層數填筑前標高松鋪后標高壓實后標高松鋪厚度壓實厚度松鋪系數(1)(2)(3)(4)=(2)-(1)5=(3)-(1)(6)=(4)/(5)123453.4 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線路中樁和填筑邊線,每10m釘出邊線木樁,為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邊緣比設計線每邊寬出50cm,按自卸汽車每車的方量和松鋪厚度設計出攤鋪面積,攤鋪面積劃分網格,以達到控制松鋪厚度的目的。3.5 攤鋪整平 根據攤鋪網格確定推放密度,同8、時埋樁掛線,標示松鋪厚度;料攤鋪完后,先用推土機初平,再用平地機精平(每層及時進行測量控制標高),填層應整平,厚度均勻,壓實層表面應大致平整。每層表面應做成2%的橫坡,以利于路基面的排水。對于出現的坑洼應進行平整,混合料應先初平,后精平。在填筑過程中分別采取多種松鋪厚度進行工藝性試驗,分別進行各項試驗,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得出該種填料最佳松鋪厚度。3.6 碾壓采用22T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壓實作業施工順序為:“先壓路基邊緣,再壓路基中間”。碾壓原則是“三先三后”即“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兩邊后中間”。當填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時,用重型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密度,碾壓完成后表面應無明顯9、的碾壓輪痕跡,碾壓時,各區段交接處應相互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m,縱向行與行之間的輪跡重疊不小于5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m,兩作業區段之間銜接處縱向搭接拌和長度不小于2m.壓路機行駛速度不超過4km/h,填層從兩側向中心順序行駛碾壓,做到:“及時碾壓、壓夠遍數、壓到接合部、不漏壓、無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作業工序轉換設臨時標示,實行“一層一檢”制度,碾壓過程中,始終保持最佳含水率范圍,嚴禁“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產生。碾壓要求為:各區間開始碾壓都需先靜壓一遍,弱振碾壓一遍;強振根據機械配置和壓實情況來確認。隨即同步檢測強振各遍的各項指標(K、EV2、EV2/EV10、1、Evd)結果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最后再靜壓一遍清除輪跡。3.7質量控制指標與檢驗方法、頻率土方路基實測項目項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壓實度填方(m)00.8096灌砂法:每200m每壓實層測4處 每1000至少檢測2點0.801.50941.50932 彎 沉(0.01mm)不大于設計要求值JTG F80/1-2004附錄I檢查3縱斷高程(mm)+10,-15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4中線偏位(mm)50經偉儀:每200m測4點,彎道加HY、YH兩點5寬 度(mm)不小于設計要求值米尺:每200m測4處6平整度(mm)153m直尺:每200m測2處10尺7橫 11、坡(%)0.3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8邊 坡不陡于設計要求值尺量:每200m測4處試驗過程中安排技術員、檢測人員記錄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檢測等情況,以便整理指導大面積路基填筑施工的總結報告。3.8 工班在作業時,按照下列標準進行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質檢員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檢驗。 3.8.1 填料質量要求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含水量不適宜直接壓實的細粒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符合下列要求:項 目 分 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強度(CBR) ()填料最大粒徑(mm)土質路基壓實度(重型)路 堤上路床(0-0.30m)8.012、10096%下路床(0.30-0.80m)5.010096%上路堤(0.80-1.50m)4.015094%下路堤(1.50m)3.015093%(1) 填筑前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填筑前應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當填料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驗,檢驗的方法按照規范規定進行試驗。(2)試驗檢測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則進行檢測,“定人”指同一種檢測方法始終由同一試驗員進行操作,“定位”指檢測點相對固定。3.8.2 路基邊坡質量控制(1)路堤邊坡宜采用加寬超填方法,超填寬度不小于50cm.(2)路基刷坡采用人工配合機械刷坡,機械刷坡時根據路肩線用坡度尺控制坡度。(3)路堤邊坡13、應平順、密實、穩固;邊坡的坡率符合設計要求。3.8.3 施工報檢在路基填筑施工過程中,各工序要完成自檢-專檢-驗收-的報檢程序,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報檢程序見下圖:3.8.4 雨季施工措施(1)施工過程中及時掌握未來2天內的天氣情況(采取收看收聽天氣預報等形式),根據天氣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施工生產安排。(2)雨季施工必須做好施工場地的臨時排水,并保持排水系統的暢通。(3)雨季修筑路基,填料的堆放應有利于排水,保證路基內不積水,攤鋪平整時每層表面應做成4%的路拱橫坡。雨前和收工前將精平后的路基面壓實完畢,并做成路拱橫坡,以免積水。 (4)如果路基填料含水量過大,為了不耽誤工期,采用合理有效地措施進行路基處理,如選擇其它透水性較好的材料或按一定比例摻料灰土等措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5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