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綜合布線工程管路敷設線纜端接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266
2024-09-06
7頁
55.50KB
1、弱電綜合布線工程管路敷設、線纜端接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詳讀圖紙,對弱電管線及終端結合現場進行放線定位。(2)弱電施工在墻面抹灰與天花吊頂封板前進行。(3)施工前主要材料應經監理、建設單位驗收并封樣。(4)施工前先做樣板,經設計、監理、建設單位及有關質量部門驗收后,再大面積施工。(2)材料準備A. 主要材料與選用要求1傳輸部分:對絞電纜、光纜、光纖連接頭、光纖耦合器等。 2機房部分:交接箱、機柜、各類配線架、配線模塊、跳線等。 3終端部分:信息插座、米纖2、插座、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多用戶信息插座。 4上述設備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應符合設計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性能檢驗報告及CCC認證標識等。電纜所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 5鍍鋅材料:鍍鋅鋼管、鍍鋅線槽、金屬膨脹螺栓、金屬軟管、接地螺栓。 6其他材料:接線盒、地面插座、塑料線槽及其附件。塑料線槽其敷設場所的環境溫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數不應低于27。 B. 材料報樣與估算(2)進場時間提前五天,施工班組必須熟讀圖紙,按設計要求把各班組要用的物料提供樣品送驗,合格后由甲方封樣保存,用于材料進場驗收標準。(3)報樣檢驗合格后,各施工班組進入現場按照設計圖紙要求與現場3、情況,對班組所需物料用量進行估算。要求物料用量估算準確度必須達到95%以上。估量允許比實際用量超出值為3%,超出部分物料費用由施工班組承擔。C. 材料進場與驗收1. 使用線纜的規格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產品合格證和檢測報告。進場后交與甲方封存。2. 材料進場后要向甲方申請驗收,甲方以之前送樣為標準進行驗收,合格后乙方按每層的物料統計計劃分配到樓層,碼放在甲方指定位置,做好相應的物料保護措施。3. 如物料保護不當發生損壞丟失,不在向甲方申購物料計劃之內。4. 各施工班組物料必須提前兩天進場。二、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管路敷設 線纜敷設 設備安裝 線纜端接 系統調試 檢查驗收。(2)施工要點1管路敷4、設 本次設計支線導線管道為PVC管道, 參見室內強電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1線纜敷設 (1)線纜敷設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1)線纜的布放應自然平直,線纜間不得纏繞、交叉等。 2)線纜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且與線纜接觸的表面應平整、光滑,以免造成線纜的變形與損傷。 3)線纜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 4)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線纜應分隔布放,且中間無接頭。 5)線纜端接后應有余量。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05mlm;工作區為10mm30mm;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3m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6)線纜的彎曲半徑應符5、合下列規定: 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大于電纜外徑的8倍。 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 光纜的彎曲半徑應大于光纜外徑的20倍。 7)采用牽引方式敷設大對數電纜和光纜時,應制作專用線纜牽引端頭。 8)布放光纜時,光纜盤轉動應與光纜布放同步,光纜牽引的速度一般為10mmin。 9)布放線纜的牽引力,應小于線纜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10)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最小凈距應符合規定,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應符合規定。 (2)地面線槽和暗管敷設線纜應符合下列規定: 1)敷設管道的兩端應有標志,并做好帶線。 2)敷設暗管宜采用6、鋼管或阻燃硬質(PVC)塑料管,暗管敷設對絞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 3)地面線槽應采用金屬線槽,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40。 4)采用鋼管敷設的管路,應避免出現超過2個90的彎曲(否則應增加過線盒),且彎曲半徑大于管徑的6倍。 (3)安裝電纜橋架 本次施工橋架已安裝完成,不在本次施工范圍之內。(4)建筑群子系統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墻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設電纜、光纜施工技術要求應參照國家現行標準市內電話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YDJ 38)、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YDJ 50)的相關規定執行。2設備安裝 (1)機柜安裝 1)按機房平面布7、置圖進行機柜定位,制作基礎槽鋼并將機柜穩裝在槽鋼基礎上。 2)機柜安裝完畢后,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21m,水平偏差不應大于2mm;成排柜頂部平直度偏差不應大于4mm。 3)機柜上的各種零部件不得脫落或損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完整清晰。 4)機柜前面應留有15m操作空間,機柜背面離墻距離應不小于1m,以便于操作和檢修。 5)壁掛式箱體底邊距地應符合設計要求,若設計無要求,安裝高度宜為14m。 6)在機柜內安裝設備時,各設備之間要留有足夠的間隙,以確??諝饬魍?,有助于設備的散熱。 (2)配線架安裝 1)采用下出線方式時,配線架底部位置應與電纜進線孔相對應。 2)各直列配線架垂直度偏差應8、不大于2mm。 3)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 (3)各類配線部件安裝 1)各部件應完整無損,安裝位置正確,標志齊全。 2)固定螺釘應緊固,面板應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 (4)接地要求 安裝機柜、配線設備、金屬鋼管及線槽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1,接地導線截面、顏色應符合規范要求。 3線纜端接 (1)線纜端接的一般要求: 1)線纜在端接前,必須檢查標簽編號,并按順序端接。 2)線纜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 3)線纜終端安裝應符合設計和產品廠家安裝手冊要求。 (2)對絞電纜和連接硬件的端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專用剝線器剝除電纜護套,注意不得刮傷絕緣層,且每對對絞線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態。非9、扭絞長度對于5類線應不大于13mm;4類線應不大于25mm。對絞線間應避免纏繞和交叉。 2)對絞線與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PJ 45)相連時,必須按色標和線對順序進行卡接,然后采用專用壓線工具進行端接。插座類型、色標和編號應符合圖21-16的規定。 3)對絞電纜與RJ45 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的卡接端子連接時,應按先近后遠、先下后上的順序進行卡接。4)對絞電纜的屏蔽層與插接件終端處屏蔽罩必須可靠接觸,線纜屏蔽層應與插接件屏蔽罩360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lOmm。 (3)光纜芯線端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光纖熔接處應加以保護,使用連接器以便于光纖的跳接。 2)連接盒面板應有標志。 3)光纖跳線10、的活動連接器在插入適配器之前應進行清潔,所插位置符合設計要求。 4)光纖熔接的平均損耗值為0.15dB,最大值為0.3dB。 (4)各類跳線的端接 1)各類跳線和插件間接觸良好,接線無誤,標志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設計要求。 2)各類跳線長度應依據現場情況確定,一般對絞電纜不應超過5m,光纜不應超過10m 4系統調試 (1)綜合布線系統測試包括:電纜系統電氣性能測試及光纖系統性能測試,測試記錄表格參見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 50312)第70. 1條,通常測試儀器具有存儲測試記錄功能,可自動輸出打印記錄。 (2)電氣性能測試儀按照二級精度要求。 (3)電纜、11、光纜測試儀器必須經過計量部門校驗,并取得合格證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測試儀應能測試3類和5類對絞電纜布線系統和光纖鏈路。 (5)測試儀表對于一個信息插座的電氣性能測試時間宜在2050s之間。 6. 竣工驗收 (1)系統工程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50312)附錄A表內所列的項目進行檢驗,若發現不合格項目應及時糾正。 (2)系統工程若采用計算機管理和維護,應按專項進行驗收。 三、節點完成及驗收(1)質量驗收標準A. 主控項目 1線纜敷設和端接的檢測要求: 對以下各項進行檢測,要求檢測結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 12、50312)中第511、602、603條的規定: (1)線纜的彎曲半徑。 (2)預埋線槽和暗管的敷設。 (3)電源線與綜合布線系統線纜應分隔布放,線纜間的最小凈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 (4)建筑物內電、光纜暗管敷設及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 (5)對絞電纜芯線終接。 (6)光纖連接損耗值。 2建筑群子系統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設的電、光纜,應符合本地網通信線路工程驗收的相關規定。3機柜、配線架的安裝檢測應符合下列要求: (1)卡人配線架連接模塊內的單根線纜色標應和線纜的色標相一致,大對數電纜按標準色譜的組合規定進行排序。 (2)端接于RJ45口的配線架的線序及排列方式按T568A或T568B端接標準13、進行端接,但必須與信息插座模塊的線序排列使用同一種標準。 4信息插座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時,接線盒應嚴密防水、防塵。 5防雷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要求,設備金屬外殼及器件、線纜屏蔽接地線截面,色標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地端連接導體應牢固可靠。 6應采用專用測試儀器對系統的各條鏈路進行綜合布線系統性能檢測,其內容包括工程電氣性能檢測和光纖特性檢測,系統的信號傳輸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B. 一般項目1線纜端接應符合第國家規范中的規定。 2機柜、配線架安裝除應符合以下要求: (1)機柜不宜直接安裝在活動地板上,應按設備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與地面固定,機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應與活動地板高度14、相同,然后鋪設活動地板,底座水平誤差每米不應大于2mm。 (2)背板式跳線架應經配套的金屬背板及接線管理架安裝在可靠的墻壁上,金屬背板與墻壁應緊固。 (3)壁掛式機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4)橋架或線槽應直接進入機架或機柜內。 (5)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 3信息插座的安裝要求應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驗收規范(GBT50312)第403條的規定。 4光纖芯線終端的連接盒面板應有標志。 5采用計算機進行綜合布線系統管理和維護時,下列內容的檢測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1)中文平臺、系統管理軟件。 (2)顯示所有硬件設備及其樓層平面圖。 (3)顯示干線子系統和配線子系15、統的元件位置。 (4)實時顯示和登錄各種硬件設施的工作狀態。 (2)質量驗收記錄(1)線纜合格證、性能檢測報告和有害物質含量檢測報告。 (2)智能弱電綜合布線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3)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3)自檢及節點交接 (1)弱電綜合布線工程完工后施工班組進行自檢,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及國家相關規范。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完成后及時報請甲方驗收。 (2)甲方驗收時由下一節點施工班組陪同,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驗收,陪同班組進行工作面交接驗收,如發現質量問題或影響下一節點進場的問題,由甲方通知限期整改,如未完成,甲方將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3)驗收完成施工班組要對工作面進行清理,將16、垃圾清理到甲方指定的堆放位置。工作完成后將工作面交接給下一節點施工班組。 (4)申請驗收甲方節點驗收合格后報請監理方與發包方進行節點驗收,如未通過甲方將反饋給該節點施工班組進行限期整改。四、成品保護1系統設備安裝時,不得損壞建筑物,并保持墻面清潔。2. 安裝設置在吊頂內的線纜、線槽時,不得損壞龍骨和吊頂。 3應對安裝完畢的設備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損壞及污染。地面線槽出線口應加強防水措施。 五、應注意質量問題1預埋管線、盒應加強保護,及時安裝保護蓋板,防止污染阻塞管路或地面線槽。 2. 施工前按圖紙核查線纜長度是否正確,調整信號頻率,使其衰減符合設計要求,以免信號衰減嚴重。 3施工中應嚴格按照施工圖核對色標,防止因系統接線錯誤不能正常工作。 4線纜的屏蔽層應可靠接地,同一線槽內的不同種類線纜應加隔板屏蔽,以防出現信號干擾。六、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A. 環境保護措施 詳見本冊水電工程施工技術交底B. 職業健康安全措施 1. 搬運設備、器材過程中,不僅要保證不損傷器材,還要注意不要碰傷人。 2. 施工現場要做到活完場清,現場垃圾和廢料等要堆放在指定地點,并及時清運,嚴禁隨意拋撒。 3. 操作工人的手頭工具應隨手放在工具袋中,嚴禁亂拋亂扔。 4. 采用光功率計測量光纜時,嚴禁用肉眼直接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