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基礎及下部構造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542
2024-09-06
9頁
48.50KB
1、涵洞基礎及下部構造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涵洞基礎及下部構造施工技術交底一、施工方法1.1施工放樣(1)測量放線:用全站儀放出涵洞軸線和上口開挖邊線,邊坡率見下表:坑壁土類坑壁坡度坡頂無荷載坡頂有靜荷載坡頂有動荷載砂類土1:11:1.251:1.5卵石礫類土1:0.751:11:1.25亞粘土1:0.331:0.51:0.751.2施工準備工作(1)人員準備:每個涵洞必須具備815個作業(yè)人員。(2)機械準備:滿足施工要求。(3)材料準備:必須將涵洞附近準備料場,存放砂、石料,2、同時具備圓木、方木若干,用于存放水泥,水泥存放先墊木方,再墊油氈,再墊一層塑料布砂、石料、水泥存放必須能滿足57天用料。(4)材料進場必須經(jīng)過實驗室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場。1.3基坑開挖基坑排水施工中必須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侵泡基坑,基坑施工前,挖截水溝,將地表水引入自然水系和挖集水井,采用水泵排除。基坑開挖成型后,沿基底四周用人工挖邊溝,可在涵洞的出水口挖一個0.60.50.5m的集水坑,用潛水泵抽水。確保開挖基底不被水淹水泡。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作業(yè),挖基按基礎襟邊兩邊各加1m,邊坡坡度根據(jù)土質(zhì)和地形情況確定。當挖至高于設計0.30.4m時,用人工配合繼續(xù)開挖修整成型。并留20cm保護層3、,鋪底時再突擊挖至設計標高后,進行砂礫換填后澆筑基礎。當洞口基底處設有擋墻時,施工時涵身內(nèi)基底下的干砌片石與擋墻外填土應同時進行。在開挖中如發(fā)現(xiàn)水文、地質(zhì)情況與設計不符時,須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處理措施,報監(jiān)理、業(yè)主和設計單位批準后方可實施。為縮短基坑暴露時間,要預計基坑成型的時間且提前通知實驗室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在基坑達到設計要求,合格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并簽定隱蔽檢查證后立即施作基礎,如基底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必須根據(jù)現(xiàn)場技術人員的指示進行處理,處理后經(jīng)實驗室檢驗后報監(jiān)理驗收后立即用砂礫石進行換填后才能進行基礎施工。1.4基坑質(zhì)量檢驗標準(1)基底平面尺寸:不小于設計值。(2)4、基底標高:土質(zhì):50mm;石質(zhì)50mm,200mm。(3)基底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4)平整度:50mm。1.5坑壁的支護(1)本工程基坑原則上采用大放坡形式開挖,在地形不允許時,利用草袋或擋板支護。(2)砂礫層換填基坑驗槽合格后,要及時換填砂礫,砂礫換填要分層夯填,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達到設計圖紙上要求的地基容許承載力。3、砂礫換填質(zhì)量檢驗標準(1)砂墊層厚度:不小于設計值。(2)砂墊層寬度:不小于設計值。(3)壓實度:達到96。4.澆筑基礎砼混凝土用料采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砂、卵石(片石)和水泥,砂為中砂,卵石粒徑不得超過4cm,水泥采用符合要求的普通硅酸鹽水泥,要確保砼標號和質(zhì)量。每隔5、46米或地基土質(zhì)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在板接縫處設一道沉降縫,縫寬12cm,沉降縫平行路中線布設,在每澆筑一層之后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填塞?;A砼澆筑完畢后按設計要求對基坑進行回填。基礎砼一次澆筑,不留施工縫。涵洞后臺填透水性材料分層填筑,分層夯實,分層厚度不大于15cm,壓實度不低于96,嚴禁在涵臺背部以卡車直接傾卸土方。鋼筋砼整體式基礎涵洞,在砌墻身之前,先鑿毛并沖洗干凈后進行墻身砌筑。為方便群眾出行而設立兼行人的涵洞,均設安全牌。5、基礎混凝土質(zhì)量檢驗標準(1)混凝土強度:在合格標準內(nèi)。(2)軸線偏位:25mm。(3)頂面高程:30mm。(4)平面尺寸:50mm。6、鋼筋安裝質(zhì)量檢驗標準6、加工鋼筋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10彎起鋼筋各部尺寸20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鋼筋位置允許偏差檢 查 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根數(shù)(根)符合設計直徑符合設計焊接長度符合設計受力鋼筋間距兩排以上排距5同排梁、板、拱肋10基礎、錨碇、墩臺、柱20灌注樁20箍筋、橫向水平鋼筋、螺旋筋間距0,-20鋼筋骨架尺寸長10寬、高或直徑5彎起鋼筋位置20保護層厚度柱、梁、拱肋5基礎、錨碇、墩臺10板3二、砌體石料、石料的質(zhì)量必須滿足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石料應堆放有序,禁止隨意堆放,石料不得直接與地面泥土接觸,承包人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單塊石料應有良好的表面,7、至少應保證外露于圬工表面是平整的,天然無面的石料應予以人工鑿成面。、用于沉降縫和拐角點等部位的定位石應人工修鑿整齊。、石料砌筑之前應灑水使之濕潤。三、水泥砂漿、用于漿砌圬工的水泥砂漿其水泥、砂子和拌合用水必須按照施工規(guī)范要求分別對其進行質(zhì)量檢驗,并符合質(zhì)量要求。、水泥砂漿必須采用砂漿拌合機拌合砂漿拌合的時間不少于分鐘,并確保拌合均勻,嚴禁人工就地隨意拌合。、水泥砂漿必須按照設計的配合比配制,采用重量比,嚴禁體積比。現(xiàn)場要有配合比標示牌和計量儀器。用磅秤計量的,必須將磅秤安放在經(jīng)硬化的工作坑內(nèi),并使其承重臺面與地面平齊。、水泥存放應支架架空離地面2030mm。四周離墻體30mm以上,最大堆放高度8、不超過10包。砂子的存放要求按照不同的規(guī)格粒徑分倉存放及施工規(guī)范要求辦理。、砂漿臨時堆放場地必須硬化或采用鋪墊,特殊情況下,砂漿二次運轉的,應復拌后方可使用。四、石料的砌筑、正式砌筑石料前,監(jiān)理工程師必須對路基(路塹)的邊坡坡率、圬工基坑(槽)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和基底地質(zhì)等進行檢查確認和簽證。、下基礎之前和以后各施工接茬面應先滿鋪一層水泥砂漿后方可開始砌筑石料。、圬工砌筑必須制作和安裝樣架且掛線施工,以保證大面平順和坡率正確。、石料應大面朝下,用座漿法砌筑,嚴禁灌漿碼砌。同時應做好平順施工。、嚴禁出現(xiàn)水平和豎直通縫以及瞎縫。、沉漿縫應內(nèi)外上下垂直貫通,斷縫寬窄一致,內(nèi)用粘土或砂漿填塞緊密,9、外用瀝青浸制麻絲填塞封閉。、圬工背后需設置反濾層的必須按要求的材料和尺寸設置。、泄水孔應間距均勻,并保證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臨時施工支架走道等必須安全穩(wěn)固。、應加強對圬工的灑水養(yǎng)護,干旱季節(jié)施工或缺水的工點應進行覆蓋養(yǎng)護。五、沉降縫的施工方法1、沉降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設置,縫寬均勻一致,從上到下豎直貫穿整個斷面,沉降縫要順直,縫端面必須平整。2、涵身每隔46米應設沉降縫一道,具體位置需結合施工圖視地基實際情況而定,沉降縫貫穿整個斷面,縫寬12cm,縫內(nèi)用瀝青麻絮填塞。3、涵洞和急流坡、端墻、翼墻等需在結構分段處設置沉降縫,以防止由于受力不均,基礎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而使結構物破壞。4、凡地基地質(zhì)發(fā)10、生 變化,基礎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礎對地基的壓力發(fā)生較大變化,以及基礎填挖交接處,均應設置沉降縫。六、基礎與墻身連接方式基礎砼澆筑臨近結束時在基礎表面安置片石,要求片石尺寸為2530cm范圍內(nèi),是堅硬的微風化巖,表面潔凈,埋時大面朝下,尖頭朝上,埋入基礎混凝土一半,不允許擺放在混凝土表面。按30cm的間距成梅花狀布置。七、砼涵臺澆筑1、涵洞墻身砼按設計圖紙的要求用料要求同基礎砼相同,不同時按圖紙上的要求。涵洞墻身采用搭支架、支模板現(xiàn)澆施工。支模時,必須嚴格檢查其位置的準確性和垂直度各部尺寸規(guī)格,校驗無誤后,支撐牢固,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簽字確認后,方可澆筑砼,每隔46米或地基土質(zhì)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11、在板接縫處設一道沉降縫,縫寬12cm,沉降縫平行路中線布設,在每澆筑一層之后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填塞。對砼的攪拌、澆筑、拆模、養(yǎng)生均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施工。蓋板支撐處用7.5號砂漿抹平,蓋板頂、臺頂防水層采用涂料熱瀝青兩度,每度厚11.5mm,兩度間鋪油氈紙一層。2、 涵臺質(zhì)量檢驗標準(1)混凝土強度:在合格標準內(nèi)。(2)涵臺斷面尺寸:15mm。(3)豎直度或斜度:0.3臺高。(4)頂面高程:10mm。八、進出水口1、一字墻和八字墻應嚴格按圖紙所示,采用圬工結構修筑或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進出水口的溝床應整理順直,使上下游水流穩(wěn)定暢通。當設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時,應按圖紙或監(jiān)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施工。2、一字墻和八字墻質(zhì)量檢驗標準(1)混凝土強度:在合格標準內(nèi)。(2)平面位置允許偏差:50 mm。(3)頂面高程允許偏差:20mm。(4)底面高程允許偏差:50 mm。(5)豎直度或坡度允許偏差:0.5 mm。(6)斷面尺寸:不小于設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