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工程路基基礎開挖沉落縫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546
2024-09-06
8頁
31.50KB
1、涵洞工程路基基礎開挖、沉落縫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工技術交底主送單位橋涵二隊編 號工程名稱路基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名稱涵洞施工交底人交底日期 年 月 日涵洞工程施工一、施工工藝流程平整場地、樁位放樣、標高控制、基坑開挖、人工整理基坑、墊層施工、基礎施工、基礎混凝土澆注、涵身鋼筋綁扎、模板拼裝、加固、澆注混凝土、拆模、養生。二、基礎開挖采用挖掘機開挖,自卸車倒運棄土,人工清底,抽水機排水。框架底部地基必須平整并夯填密實,密實度不小于90%,地基土不得滲水以免發生不均勻沉降引起框架開裂,2、要求地基承載力不低于設計180KPa。三、墊層施工按照路基施工標準對基底進行處理。框架底層采用30cm厚的砂夾卵石及20cm厚C30砼墊層,人工立木模,方木外支撐,集中供應砼,人工搗固密實,灑水養護。四、框架模板采用鋼模板.滿堂架做支撐。外模頂部采用橫向拉桿搭接。板縫的處理采用在接縫處夾海綿條或縫外補平等方法,保證接縫嚴密、不漏漿,外觀平滑順直。五、鋼筋制作與綁扎鋼筋在鋼筋棚加工,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圖紙現場綁扎。鋼筋與模板間設置混凝土保護層墊塊,混凝土標號C35,墊塊與鋼筋扎緊,并相互錯開,不得少于4個/m2。六、砼灌注框架一次澆注完成。正式澆筑前,經試驗優選配合比,確定坍落度、振搗時間、振搗3、次數等技術參數。混凝土使用耐久混凝土,摻加高效減水劑,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用水量,坍落度控制在1416cm。在澆筑現場每隔一段時間對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進行檢查一次。混凝土嚴格按照試驗配合比準確計量,集中拌合,用砼輸送車運送砼,采用溜槽澆注涵身混凝土。為確保施工質量,采用斜向水平推進法施工,上層與下層澆筑水平距離保持2m左右,且從底部開始逐層擴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層,且分層厚度不超過40cm。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插入下層510cm左右,間隔小于其作用半徑,不得漏搗和重搗,邊振邊逐漸提高振搗棒,并避免碰撞模板。澆筑過程中,設專人負責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鋼筋的穩定情況,發現問題,立即4、處理。澆至設計標高后,振搗時觀察砼不再下沉,表面泛漿、水平有光澤即可緩緩抽出振搗棒,防止砼內產生空洞。七、拆摸養生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頂面進行修整。抹平定漿后,再一次收漿壓光,表面用塑料薄膜和彩條布進行覆蓋,噴灑養護液,時間不少于7天。當砼達到70%的設計強度后拆除全部模板。八、防水層、沉落縫施工1、防水層施工(1)為保證防水層的鋪設質量和節省防水層材料,涵頂面基層必須平整。涵頂M20水泥砂漿與涵身同時澆注形成2%的坡度。(2)平整度的要求,用1m長的靠尺,空隙不大于5mm,孔隙只允許平緩變化,每米不得超過一處。(3)如不符合第(2)條要求,用鑿除的方法進行處理,或用砂漿進行整平,用水泥砂漿找5、平時,基底必須清潔、濕潤。用水泥砂漿局部找平時,在砂漿中添加適量雷斯107膠的水溶性膠粘劑(也可采用其他性能相同的膠粘劑),以增強水泥砂漿與基底的連接。(4)涵頂面基層及涂刷防水材料進行封邊的部位必須清潔、無蜂窩、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5)對蜂窩、麻面做填補前,清除蜂窩、麻面中的松散層、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濕潤。(6)蜂窩麻面用水泥砂漿填補平整。對蜂窩、麻面的填補,均在水泥砂漿、水泥漿中添加適量107膠的水溶性膠以增強水泥砂漿、水泥凈漿與基底的連接。(7)涂刷防水涂料時基層干燥。基層干燥的鑒別方法,一般可憑經驗、肉眼觀察,也可用1m見方的塑料布覆蓋其上,利用陽光照射1-3小時厚(或6、用吹風機加熱的方法),觀察是否出現水汽,若無水汽出現可視為干燥。(8)備好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TQF-聚氨酯以及TQF-881聚氨酯防水涂料、圓形防水涂料拌合桶、220V電源、手槍式攪拌器、量具、刮板等。(9)防水涂料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約為3-5分鐘,或根據產品說明確定。(10)防水涂料的涂刷從涵頂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寬度與防水卷材寬度相對應。涂刷均勻,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邊涂刷一邊鋪貼防水卷材。(11)防水卷材縱向整幅鋪設,當防水卷材進行搭接時,若需要縱向搭接,允許一次縱向搭接,且先行縱向搭接,再進行橫向搭接,縱向搭接接頭錯開。縱向搭接寬度不得小于12cm,橫向搭接7、寬度不得小于8cm。(12)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貼完畢后,鋪貼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時與前次涂層銜接好,鋪貼時用刮板將防水卷材推壓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邊緣和搭接處無翹邊,其他部分無空鼓。(13)防水層鋪設完畢后,進行保護層的施工。2、保護層(1)纖維混凝土采用強制攪拌,將石子、砂子、水泥、水、減水劑和纖維同時倒入攪拌機中,攪拌時間不少于3分鐘,攪拌均勻。(2)將混合均勻的纖維網混凝土均勻鋪在涵洞的防水層上,用平板振搗器搗實,在拉動平板振搗器時速度盡量緩慢,使纖維網混凝土的振搗時間達到20秒左右,并無可見空洞為止。(3)混凝土接近初凝時進行抹面,抹刀光滑以免帶出纖維,抹面時不得過量加水,抹面次數不8、能過多。(4)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采取必要的保水養護措施,避免失水太快。冬季施工加入防凍劑。自然養護時,涵身采用草袋或麻袋覆蓋,并在其上覆蓋塑料薄膜,涵身混凝土灑水次數以保持表面充分潮濕為準。當環境相對濕度不小于60%時,自然養護不少于28d;相對濕度在60%以上時,自然養護不少于14d。3、質量檢查(1)施工工藝及質量檢查、驗收滿足客運專線混凝土橋面防水層暫行技術條件要求。(2)防水涂料攪拌均勻,涂刷均勻并無漏刷現象。(3)防水卷材的鋪貼平整、無損傷、搭接處周邊無翹邊,其他部分無空鼓。(4)接縫涂刷防水涂料的部分無漏刷,各處封邊保證封邊寬度,且厚度不小于1.5mm。(5)上述各項檢查,除可用肉9、眼觀察的項目外,用衡器檢查涂料配比,用橡膠測厚儀檢查涂層切片樣品的厚度。4、防水層施工注意事項(1)防水涂料在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嚴禁遇水、嚴禁接近火源。(2)四級以上強風天氣不得進行防水層的施工。(3)環境溫度低于5不得進行防水層的施工。5、沉落縫施工(1)沉落縫用瀝青木板留作防水之用,在施工期間當作模板使用。(2)沉落縫外側涂刷聚氨脂防水材料并粘貼防水卷材,相鄰涵節不均勻沉降差5mm。(3)沉落縫內側待涵洞施工完成后,再嵌入硫化型橡膠止水條。(4)硫化型橡膠止水條使用壽命為30年。(5)出入口翼墻與洞身間沉落縫內塞M20水泥砂漿深15cm,中間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九、模板加固10、方案涵洞模板加固是保證涵洞質量、外觀的一項重要措施。涵洞加固方案擬采用腳手架兩側加固方案,內模采用腳手架滿堂支架支撐。內、外模采用鋼模。十、質量控制措施明挖基礎在開挖后檢查基坑平面尺寸、標高及基底地質情況與設計是否相符,檢查后盡快進行基礎混凝土或漿砌片石施工,以防基底被水浸泡。框架涵洞采用現場澆筑,在施工中加強過程控制。沉降縫的位置及其封塞符合設計要求,無錯牙、咬接、暗縫、空縫,防水層密貼,符合設計要求。涵前無積水,洞身排水坡度順直暢通。護錐及其他支擋結構選用無山皮、水銹,厚度150mm的石料。砌筑要牢固,坡面圓順平整,干砌錯縫緊密,無凹凸變形、無下沉開裂現象。漿砌勾凹縫,線條流暢自然。涵洞與路基過渡段填筑施工時,除了從控制壓實度和填料上嚴格要求,還要在涵洞處設置沉降觀測設備,通過沉降觀測加強工后沉降監控,滿足規范要求的工后沉降。出入口鋪砌施工盡量避開雨季,按實際地形進行處理。編制復核接受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