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錨桿及土釘墻支護工程基坑開挖施工技術交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619
2024-09-06
6頁
22.64KB
1、道路錨桿及土釘墻支護工程基坑開挖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工藝流程:1土層錨桿施工工藝流程:土方開挖修整邊壁測量、放線鉆機就位接鉆桿 校正孔位調整角度打開水源鉆孔(接鉆桿)鉆至設計深度沖洗插錨桿壓力灌漿養護裸露主筋除銹上橫梁(或預應力錨件)焊錨具張拉(僅限于預應力錨桿) 錨頭(錨具)鎖定。土層錨桿干作業施工程序與水作業鉆進法基本相同,只是鉆孔時不用水沖泥渣成孔,而是將土體順鉆桿排出孔外而成孔。2噴射混凝土面層施工工藝流程:立面子整綁扎鋼筋網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開電、風、水開關進行噴射混2、凝土作業混凝土面層養護。二、施工操作要點及要求1基坑開挖錨桿、土釘支護應按設計規定分層、分段開挖,做到隨時開挖,隨時支護,隨時噴混凝土,在完成上層作業面的錨桿預應力張拉或土釘與噴射混凝土以前,不得進行下一層土的開挖。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允許在距離四周邊坡810 m 的基坑中部自由開挖,但應注意與分層作業區的開挖相協調;當用機械進行土方開挖時,嚴禁邊壁出現超挖或造成邊壁土體松動或擋土結構的破壞。為防止基坑邊坡土體發生塌陷,對于易塌的土體可采用以下措施:(1)對修整后的邊壁立即噴上一層薄的砂漿或混凝土,待凝結后再進行鉆孔;(2)在作業面上先安裝鋼筋網片噴射混凝土面層后,再進行鉆孔并設置土釘;(3)在3、水平方向分小段間隔開挖;(4)先將開挖的邊壁作成斜坡,待鉆孔并設置土釘后再清坡;(5)開挖時沿開挖面垂直擊入鋼筋和鋼管或注漿加固土體。2排水(1)錨桿、土釘支護宜在排除地下水的條件下進行施工,應采取恰當的降、排水措施排除地下水(包括地表、支護內部、基坑排水),以避免土體處于飽和狀態并減輕作用于面層上的靜水壓力。(2)基坑四周支護范圍內應預修整,構筑排水溝和水泥砂漿或混凝土地面,防止地表水向地下滲透。靠近基坑坡頂24m 的地面應適當墊高,并且里高外低,便于徑流遠離邊坡。(3)在支護面層背部應插入長度為400600mm 、直徑不小于40mm 的水平排水管,其外端伸出支護面層,間距可為1.52m,以4、便將噴射混凝土面層后的積水排出。(4)為了排除積聚在基坑內的滲水和雨水,應在坑底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坑內積水應及時抽出。排水溝應離開邊壁0.5lm,排水溝和積水坑宜用磚砌并用砂漿抹面以防止滲漏。3鉆孔與錨桿制作(1)鉆孔時要保證位置正確(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參差不齊和相互交錯。(2)鉆進時要比設計深度多鉆進100200mm ,以防止孔深不夠。(3)錨桿應由專人制作,接長應采用對焊或幫條焊,為使錨桿置于鉆孔的中心,應在錨桿上每隔1500mm 設置定位器一個;鉆孔完畢后應立即安插錨桿以防塌孔,為保證非錨固段錨桿可以自由伸長,可在錨固段和非錨固段之間設置堵漿器或在非錨固段涂以潤滑油脂,以保證在5、該段自由變形;當使用鋼絞線作錨桿時,使用前應檢查有無油污、銹蝕、缺股斷絲等情況,端部要用鋼絲綁扎牢,不得參差不齊或散架。4注漿(1)注漿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破裂和堵塞,接口處要牢固,防止注漿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注漿管應隨錨桿同時插入,干成孔時在灌漿前封閉孔口,濕成孔時在灌漿過程中看見孔口出漿時再封閉孔口。(2)注漿前要用水引路、潤濕輸漿管道;灌漿后要及時清洗輸漿管道、灌漿設備; 灌漿后自然養護不少于7d,待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方可進行張拉工藝;在灌漿體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錨桿移動。5錨桿、土釘試驗(1)錨桿試驗1)應在錨桿錨固段漿體強度達到15MPa 或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6、方可進行。2) 錨桿試驗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l2099) 附錄E 的規定,在試驗前做試驗方案,并經批準后執行。(2)土釘試驗1)土釘支護施工必須進行現場抗拔試驗,應在專門設置的非工作土釘上進行抗拔試驗直至破壞,用來確定極限荷載,并據此估計土釘的界面極限黏結強度。2)每一典型土層中至少應有3個專門用于測試的非工作釘。測試釘的總長度、黏結長度和施工方法原則上應與工作釘一致。3)土釘的現場抗拔試驗時,土釘、千斤頂、測力桿三者應在同一軸線上,千斤頂的反力架應置于混凝土面層或土釘上、下部,安設兩道工字鋼或槽鋼作橫梁,并與護坡墻緊貼;當張拉到設計荷載時,擰緊鎖定螺母7、完成錨定工作;張拉時宜采用跳拉法或往復式拉法,以保證土釘和鋼梁受力均勻;張拉力的設定應根據實際所需的有效張拉力和張拉力的可能松弛程度而定,一般按設計張拉力的7585進行控制。4) 測試釘進行抗拔試驗時的注漿抗壓強度不應低于6MPa。試驗應采用連續分級加載,首先施加少量初始荷載(不大于土釘設計荷載的20)使加載裝置保持穩定,以后的每級荷載增量不超過設計荷載的20。每級荷載施加完畢后應立即記下位移讀數并保持荷載穩定不變,繼續記錄以后l min 、6 min 、10 min 的位移讀數。若同級荷載下10 min 與1 min 的位移增量小于l mm,即可施加下級荷載,否則應保持荷載不變繼續測讀15m8、in 、30min 、60rain 時的位移。此時若60 min 與6 min 的位移增量小于2mm ,可進行下級加載,否則即認為達到極限荷載。根據試驗得出的極限荷載必須大于設計荷載得1.25 倍, 否則應反饋修改設計。6噴射混凝土(1)在噴射混凝土前,面層內的鋼筋網片牢固固定在邊坡壁上并符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的要求。鋼筋網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在混凝土噴射時應不出現移動。(2)筋網片可用焊接或綁扎而成,網格允許偏差為10 mm ;鋼筋網鋪設時每邊的搭接長度不小于一個網格的邊長或200mm ,如為焊接則焊接長度不小于網筋直徑的10 倍。(3)噴射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按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粗骨料9、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2mm ;噴射混凝土作業,應事先對操作手進行培訓,以保證噴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質量能達到要求;噴射混凝土前,應對機械設備、風、水和電路進行全面檢查及試運轉;噴射混凝土的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噴頭與受噴面距離宜控制在0.81.5m 范圍內,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噴射面,但在鋼筋部位應先噴填鋼筋一方后再側向噴填鋼筋的另一方,防止鋼筋背面出現空隙;為保證噴射混凝土厚度達到規定值,可在邊壁上垂直插入短的鋼筋段作為標志。4)為加強支護效果,在噴射混凝土時可加入3一5的早強劑;在噴射混凝土初凝2h 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此后應連續噴水養護57d。(5)噴射混凝土強度可用邊長100 mm 立方試塊進10、行測定,制作試塊時應將試模底面緊貼邊壁,從側向噴射混凝土,每批至少留取3 組(每組3 塊)試件。7施工監測(1)錨桿、土釘支護的施工監測應包括下列內容:支護位移、沉降的測量;地表開裂狀態(位置、裂寬)的觀察;附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線等設施的變形測量和裂縫觀察;基坑滲、漏水和基坑內外的地下水位變化。在支護施工階段,每天監測不少于3 次;在支護施工完成后、變形趨于穩定的情況下每天1 次。監測過程應持續至整個基坑回填結束為止。(2)觀測點的設置:觀測點的總數不宜少于3 個,間距不宜大于30m。其位置應選在變形量最大或局部條件最為不利的地段。觀測儀器宜用精密水準儀和精密經緯儀。(3)應特別加強雨天和雨后的11、監測,以及對各種可能危及支護安全的水害來源(如場地周圍生產、生活排水,上下水管、貯水池罐、化糞池漏水、人工井點降水的排水,因開挖后土體變形造成管道漏水等)進行仔細觀察。(4)在施工開挖過程中,基坑頂部的側向位移與當時的開挖深度之比超過3(砂土中)和35 (一般黏土中)時應密切加強觀察、分析原因并及時對支護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時增用其他支護方法。三、質量控制要點:錨桿及土釘墻支護工程質量檢驗應符合表的規定。項序檢 查 項 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驗方法單 位數 值主控項目1錨桿土釘長度mm30用 鋼 尺 量2錨桿的鎖定力設 計 要 求現 場 實 測一般項目1錨桿或土釘位置mm100用 鋼 尺 量2鉆孔傾斜度1測鉆機傾角3漿體強度設 計 要 求試 樣 送 檢4注漿量大于理論計算量檢查計量數據5土釘墻面厚度mm10用 鋼 尺 量6墻體強度設 計 要 求試 樣 送 檢四、成品保護:1錨桿的非錨固段及錨頭部分應及時作防腐處理。2成孔后立即及時安插錨桿,立即注漿,防止塌孔。3錨桿施工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砂漿配合比不準確。4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定位控制樁、水準基點樁,防止碰撞產生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