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攤鋪碾壓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744
2024-09-06
10頁
254.50KB
1、橋梁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攤鋪、碾壓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級配碎石級配范圍要求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得超過2%。過渡段級配碎石范圍表級配編號通過質量篩孔(mm)質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2、0-302-10二、過渡段設置方式路堤與橋臺連接處、路堤與橫向結構物(立交框構、箱涵等)連接處、路堤與路塹連接處設置過渡段。過渡段級配碎石不摻加水泥。1、橋臺與路堤過渡(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長度: L=5+2(H0.6)。式中 L-過渡段長度(m) H-臺后路堤高度(m)(2)路堤與橋臺連接處設置圖示: (3)路堤與橋臺連接處設置過渡段,過渡段基床表層以下采用級配碎石填筑。橋臺臺背設置滲水墻,滲水墻采用C15無砂混凝土塊砌筑,長50cm、厚10cm、寬50cm。在滲水墻底部橫向設高1m、厚0.5m的中粗砂層,砂內埋設100mm滲排水管,將滲水排出路基以外。無砂混凝土塊技術要求材料規格重量比材料3、用量石子粒徑(mm)水泥品種灰石比水灰比水泥(kg)石子(kg)水(kg)35P.O425普通水泥1:60.46:12471482113.62、路堤與橫向結構物(立交框構、箱涵等)連接處路堤與橫向結構物(立交框構、箱涵等)連接處應設置過渡段。過渡段長度: L=2+2(Hh1);高度不高于結構物頂標高。除橫向結構物頂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時不設置過渡段外,其它情況均設置過渡段。 當構筑物軸線與線路中線斜交時,首先采用級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設置過渡段,過渡段尾部應與線路垂直。(如上圖)3、路基填筑與過渡段應同步施工,當受條件限制時,搭接部位必須設臺階,臺階厚度等同填層4、厚度,寬度不得小于2米,并碾壓密實(夯實)滿足壓實度要求。三、壓實標準過渡段路堤基床表層壓實標準與相鄰基床表層相同,基床底層以下壓實標準應滿足下表的有關要求。過渡段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級配碎石壓實質量標準填料地基系數K30(MPa/m)孔隙率n級配碎石13031%四、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藝1、級配碎石選料拌合按照設計文件及規范,選擇粒徑和材質符合要求的碎石,根據配合比在拌合站集中拌制、統一運輸、運輸過程中應覆蓋。2、測量放線基底處理完成,根據過渡段設計形式,計算過渡段填筑高度、兩側路堤坡腳線的寬度及填筑分層數。在涵身或橋臺兩端及中間用紅油漆標出填層厚度線及填層序號;在兩側路堤坡腳線位置5、設置基樁,用石灰進行標識。作為級配碎石填筑厚度和寬度的控制線。為保證過渡段路堤兩側的剛度達到設計要求,測量放樣時,路堤邊坡每側各加寬50cm,待填筑完成再刷坡。3、過渡段基底處理(1)過渡段基底處理應按設計要求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的基底處理宜同時進行。(2)嚴格作好地面排水,特別是軟土、松軟土地段,應確保降水及地表徑流對施工質量無不利影響。(3)過渡段基底范圍及其兩側的排水、防滲和地下水的攔截、引排應符合設計要求。(4)過渡段結構物基坑開挖時應加強基坑邊坡防護,避免基坑開挖造成過渡段復合地基基樁破壞。(5)過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應平整后,用壓路機碾壓密實,其壓實質量應滿足K3060MPa6、/m。4、基坑回填回填前清理基坑中的松散土。過渡段橋臺后基坑碎石回填。按設計要求橋臺臺后采用無砂混凝土預制塊砌筑滲水墻,并在滲水墻底部埋設100mm透水管。涵洞提前做好防水層。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基坑按設計要求以碎石回填分層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3、填筑攤鋪過渡段臺后2m范圍內和橫向結構物兩端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其余部位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松鋪厚度不得大于40cm。卸料時根據運輸車容量按照網格法分堆布料,保證材料堆放均勻。攤鋪時采用小型裝載機進行粗平,然后人工進行攤鋪整平,采用人工和小推車進行補料,并設置橫向2%4%排水坡。4、碾壓橫向結構物7、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其他部位碾壓采用自行式壓路機,遵循“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振動,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靜壓速度控制在24km內,強振速度控制在23km內,機械振動頻率控制在2935Hz內(根據填料粒徑決定)。碾壓時縱向搭接寬度不小于40cm。碾壓順序為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2遍+靜壓1遍。在靠近橋臺背或橫向構筑物2m范圍內或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實機進行壓實,以免對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造成破壞。五、質量檢驗1、過渡段級配碎石檢測。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應定批量進行檢測。施工中按下表檢驗項目和檢驗數量對級配碎石抽檢各種指標是否有明顯8、變化,保證及配曲線圓滑,成品料級配合理,質量處于控制之中。檢測中如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調整。過渡段級配碎石檢驗項目、檢驗數量顆粒分析磨耗率有機質含量顆粒級配擊實試驗大于5mm顆粒的單位體積重10000 m310000m310000m32000m32000m32000m32、過渡段級配碎石壓實質量檢測。采用K30、孔隙率n、Evd三項指標控制壓實度。檢驗數量為每個過渡段每檢測層檢查2點。檢驗方法用K30平板載荷儀檢測地基系數,灌砂法檢測孔隙率n,Evd檢測動態變形模量。3、外形質量的控制。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完成后,高程、中線至邊緣距離、路基寬度、橫向坡度、平整度、邊坡坡率進行檢查,其外形尺寸允許偏9、差及檢查數量應符合下表。基床底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標準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數量檢驗方法1高程50mm每100m等間距檢查3個斷面,左、中、右各1點。水準儀測量2中線至邊緣距離不小于設計值每100m等間距檢查3個斷面,左、中、右各1點。尺 量3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100m等間距檢查3個斷面。尺 量4橫坡0.5%每100m等間距檢查3個斷面。尺 量5平整度30mm每100m等間距檢查6點。2.5m直尺量測六、質量保證措施1、應優先安排軟土地基地段過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2、過渡段填筑前,應平整地基表面,碾壓密實。3、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過渡段路堤應與10、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防止橫向結構物傾斜、倒塌、移位。4、如路基先施工填筑,必須按規范要求預留臺階,過渡段兩側護坡土及錐體填方與過渡段級配碎石三者同步同水平分層高度填筑。過渡段填筑施工必須按設計要求控制填筑速率,保證加載速度在許可范圍內,確保地基穩定性與結構物安全。5、碾壓過程必須由專職技術人員現場監控和指揮。過渡段級配碎石與路堤填筑交接處,應作重點搭接碾壓,并力爭同步施工。6、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橋臺后2m范圍內,采用小型平板夯機夯實,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7、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應符合一般路堤填筑施工要求。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11、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穩定。8、不同填料分開堆放、不得混攤,以免配合比失真。9、級配碎石振動碾壓時最佳含水量一般在4.5%左右,因在拌合、運輸到攤鋪碾壓成型,含水率要減少1.5%左右,夏季高溫要損失更多,因此拌合站拌合時含水量要增加1.5%2.0%。10、過渡段級配碎石完成后,兩側一定要按設計做好縱向和橫向排水,使路拱平順,避免積水。刷坡完成后要及時進行邊坡防護,以免雨水沖刷,破壞路堤邊坡。七、安全保證措施1、工地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項宣傳欄,嚴禁非工作人員出入。2、施工中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養護、維修。3、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12、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4、各類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或非本機人員不得上機操作。5、施工中,現場設專人指揮、調度,確定合適的機械車輛走行路線,并設立明顯標志,防止相互干擾碰撞,機械作業要留有安全距離。制訂作業程序和運行路線,確保協調施工,安全生產。八、環境保護措施1、在機械化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噪音、廢氣、廢水及塵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運轉中塵埃過大時要及時灑水。2、對清理場地的表層腐植土及其他廢料,要運至指定棄碴場。3、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械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與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4、施工前做好場地臨時排水系統,確保排水通暢并保證遇雨水時不浸漫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