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涵洞工程基礎混凝土側墻頂板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942
2024-09-06
15頁
354.18KB
1、鐵路涵洞工程基礎混凝土、側墻頂板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技 術 交 底 書 交底單位名稱:鐵路段項目部 編號: 第1頁 共14頁工程名稱涵洞工程設計文件圖號施工部位交底日期技術交底內容:1、技術交底范圍;2、施工準備工作;3、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混凝土養生;5、質量驗收標準;6、施工安全。附件及附圖:附件1:涵洞施工圖 。附件2:涵洞施工模板加固示意圖 。交底人: 復核人: 接受人:技術交底內容1、技術交底范圍段涵洞施工。2、施工準備工作2.1機械、材料準備 (1)施工機械:挖2、機、裝載機、汽車吊。(2)混凝土施工:攪拌站、混凝土罐車、振搗設備、溜槽。(3)鋼筋加工設備:運料車、切斷機,調直機、彎曲機、電焊機、對焊機(視情況配置)。(4)試驗設備:地基承載力檢測設備、塌落度桶、回彈儀。(5)材料及其它設施:竹膠板、方木、鋼管、扣件、槽鋼、蝴蝶卡、PVC管等。2.2人員準備涵洞施工人工配合機械,配備足夠的施工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領工人員、安全員、試驗員以及勞務人員。2.3技術準備對設計下發的圖紙進行審核,準確測量放樣,用白灰線撒出施工邊線,現場核對無誤后,機型基礎開挖施工。3. 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3.1. 施工方案 框架涵混凝土采用現澆,基坑開挖使用挖掘機配合人工3、開挖,挖至接近基底時留20cm左右采用人工開挖。涵洞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倒角以下混凝土,第二次澆筑側墻及頂板砼。側墻及頂板施工滿堂支架,支架步距1.2m1.2m,涵洞外側采用原木、鋼管做斜撐,斜撐間距2m2m。內外模采用18mm厚竹膠模板,配以10cm10cm方木做橫楞,中對中間距30cm;10cm10cm方木(或20#槽鋼)做豎楞,中對中間距60cm。3m以下孔徑涵洞設上下兩道拉桿,4-6m涵洞在涵洞中間增設一道拉桿,拉桿采用20鋼筋,間距60cm。(具體詳見涵洞施工模板加固示意圖)施工前做好臨時排水、原有道路及溝渠的臨時改移工作,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影響原有灌溉及通行設施。施工時注意涵4、洞變形縫的預留,并做好防水處理。3.2. 施工工藝流程3.3. 施工方法及順序3.3.1.測量放樣放樣前應仔細地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核,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對涵洞的中軸線、涵底標高、交角進行控制放樣。3.3.2. 地基處理、基槽開挖基坑開挖前,要對涵洞及涵背范圍的基底進行沖擊碾壓或設計要求的其它地基處理措施處理,檢測合格后,進行基坑開挖。根據測量的放樣和現場土質采用挖掘機進行放坡開挖,坡率1:0.75,開挖至設計深度并預留臨時排水溝設施,排水溝應和附近水路相通并確保水由高向低沿一定的縱坡流入匯水區。清除基底及基坑側壁的軟弱土質。人工整平基底,并經現場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進入下道施工工序。3.3.35、基礎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采用運輸車運至現場搭設溜槽入模,振搗棒振搗?;A施工注意沉降縫的預留,根據施工圖設計,沉降縫按技術人員的要求進行設置,并保持順直和鉛垂。3.3.4鋼筋制作、安裝鋼筋制作前先讀懂讀透圖紙,領會設計意圖,根據設計圖紙對各編號鋼筋放樣,形成鋼筋下料單。鋼筋下料單必須標明鋼筋編號、尺寸、數量。下料前首先對下料單逐一進行核實,核實無誤后進行下料,按編號分類掛牌堆碼,便于制作時使用。鋼筋制作前,檢查彎曲機芯軸是否與加工鋼筋直徑,彎曲半徑相符,對焊機配置電源能否滿足鋼筋預熱,熔化參數的要求等,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進行試加工,試加工鋼筋的各項指標均能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批量加工,加工好的6、鋼筋應按編號分類堆碼整齊,堆碼執行先安裝的鋼筋離安裝地點越近。鋼筋安裝前應首先檢查框架軸線,邊線是否正確,理順鋼筋安裝順序,按照“由外至內、由下至上”原則進行鋼筋安裝。3.3.5.涵洞底板混凝土綁扎涵洞下部鋼筋。支模:內模板采用竹膠模板底部外側模采用2.44m*1.22m*0.018m竹膠板,在模板支立前對模板進行拼裝、整修,局部磨光處理并涂抹高效優質脫模劑,保證模板接縫及錯臺均不大于2mm且表面光澤、平整、無污物?;炷寥肽L涠葒栏癜丛O計配合比控制,振搗采用ZN-50式振搗器為主,平板振動器為輔。混凝土終凝且強度達到2.5Mpa以上時,表面應予以鑿毛,鑿毛時采用人工玷除的辦法,表面去除浮漿7、并露出新鮮的骨料面,并按施工縫有關要求處理。3.3.6.涵洞側墻頂板施工支立內、外模承重支架采用45*3.5mm鋼管,立桿間距0.9m*0.9m,步距1.2m,縱橫向每隔3排設立剪刀撐。立桿頂設可調頂托,頂托上縱向設置1010cm方木作縱檔,橫檔采用68cm方木。水平支撐鋼管端部設側托,側托外側置10cm*10cm方木做橫檔,中對中間距30cm,外側豎向布置20槽鋼(或1010cm方木做縱擋),間距0.6m。3m以下孔徑涵洞設上下兩道拉桿,4-6m涵洞在涵洞中間增設一道拉桿,拉桿采用20鋼筋,間距60cm。如下圖所示:綁扎上部鋼筋。鋼筋在加工場集中彎制成型,運至施工地點綁扎成鋼筋骨架。澆筑涵洞8、側墻、頂板混凝土。混凝土入模坍落度控制按配合比設計要求控制,振搗采用ZN-50式振搗器?;炷寥肽2捎没炷恋醵?,下落高度大于2米加串筒施工?;炷翝仓r應對稱施工,嚴格控制兩側側墻澆筑高差不得大于1m。箱涵頂面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收光。3.3.7.變形縫施工沉降縫根據施工圖設計設置。沉降縫內填塞瀝青模板、瀝青浸置麻筋和橡膠止水帶,填塞嚴密,確保變形縫順直并與基礎貫通。3.3.8.支架拆除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方可進行支架的拆除,在拆除非承重模板時,應輕拿輕放,防止破環表面及棱角。3.3.9.防水層施工涵洞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頂板設C40纖維混凝土保護層。側墻9、頂板涂抹兩層聚氨酯防水涂料后鋪設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頂板澆筑C40纖維混凝土保護層對頂板防水層進行保護。沉降縫處澆筑混凝土時,預埋MG-1型橡膠止水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對施工縫內的泡沫板等雜物進行清除,使用瀝青木板和瀝青浸制麻筋進行填塞,填塞須確保密實。3.3.10.回填涵洞主體施工完畢后,混凝土強度滿足強度要求,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進行涵背回填施工?;靥钋氨仨毰潘⑶逵佟⑶宄s物,并對原地表進行壓實處理,原地面以下回填采用級配碎石摻拌5水泥,底寬0.3m,按1:1坡率回填至原地面,分層對稱夯實。按規范和圖紙設計要求開挖出的回填寬度和坡度,每側底寬不小于2倍孔徑,頂部為2倍孔徑加4m10、,并形成臺階?;靥顣r必須水平分層填筑,兩邊對稱進行,每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15cm,每層在結構物兩側作好填后控制標記。順路基方向設4%縱坡,以利排水,保證回填施工質量。涵洞回填采用壓路機碾壓,在邊角處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動壓路機或振動夯分層壓實。涵頂1m以內填筑采用輕型靜載壓路機壓實,涵頂1m以上填土采用重型靜載壓路機壓實以達到規定的壓實度。3.4. 施工質量控制關鍵點 為保證混凝土的外觀質量,采用優質竹膠模板。模板架設牢固,禁止跑模。拆模時,注意混凝土強度及邊角保護。加大混凝土拌和澆筑能力,防止產生分層澆筑的冷縫。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確?;炷翉姸冗_到設計要求。3.5. 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11、混凝土表面產生蜂窩麻面的原因分析:a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損,出現麻面。b鋼模板隔離劑不均勻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被粘損,形成麻面。c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澆注時漏漿,混凝土表面沿板縫位置出現麻面。d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其氣泡未排除,一部分氣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或由于沒有配合人工插邊,使水泥漿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e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確或砂、石、水泥材料計量不準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f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沒拌合均勻,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易密實。g混凝土下料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振搗不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或未及振搗又下料,因漏12、振而造成蜂窩。h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設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形成蜂窩。預防措施:a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凈。b鋼模板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c混凝土澆注要分層、均勻,振搗要密實,不漏振不過振,配合人工插邊。d嚴格控制配合比,保證材料計量準確。e混凝土要拌合均勻,攪拌時間不得少于規定的時間。f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得大于2m,超過上述高度時,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g混凝土的振搗分層搗固,振搗間距要適當,必須掌握好每一插振的振搗時間。振搗器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4. 混凝土養生混凝土振搗完成后,盡量減少暴露時間,待表面收漿后盡快對混凝土進行覆蓋,混13、凝土終凝前,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灑水養生時間控制在初凝前、終凝后,一般養生開始時間6-8h,炎熱或有風天氣養生開始時間為3h。養生期間,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及腳手架等荷載。盡量延遲混凝土的拆模時間,最優方案為采用帶模養生及麻布、草簾等物進行覆蓋相結合的濕養生,不具備在養護時間內帶模養生條件時采用覆蓋物覆蓋濕養生,確保結構物在濕養生時間內始終處于潮濕狀態,包覆(裹)期間,包覆(裹)物應完好無損,彼此搭接完整,內表面應具有凝結水珠。 混凝土養護期間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曝曬、氣溫驟降等)而發生劇烈變化,內外14、溫差不宜超過15。 當混凝土拆模后可能與流動水接觸時,在混凝土與流動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觸前采取有效保溫保濕養護措施養護14d以上,且澆注后7日內不得受雨水或其它水源浸泡,并確?;炷莲@得80%以上的設計強度。養生用水采用我工區制定取水點取水,確保水源質量。養護結束后達到設計強度后及時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回填。5、質量驗收標準混凝土涵洞允許誤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 目允許誤差(mm)檢驗方法1邊翼墻、中墩距設計中心線位置20測量檢查不少于5處2墻頂、拱座頂面高程153孔徑2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4涵長+100,-505厚度+10,-5頂板、底板、邊墻、蓋板各檢查2處6涵身接頭錯臺10測量檢查不少于5處6、15、施工安全安全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安全目標:年重傷、死亡率控制在0,年負傷率控制在0.3%以下。6.1安全生產技術措施1、施工機械安全:其它機械按操作規程使用,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做到常檢、常修、常保養,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2、防雨、防雷措施:必須有避雷措施。防雷接地可與工程的避雷預埋件臨時焊接連通,接地電阻達到規定要求。每月檢測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改正。設專人掌握氣象信息,根據大風、大雨預報,及時采取相應技術措施,防止發生事故。禁止在大風、暴雨等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施工。3、安全標志:劃分安全區域,充分和正確使用安全標志,布置適當的安全標語。4、夜間施工:夜間操作要有足夠16、的照明設備,坑、溝、槽等除做好防護外,設紅燈警示。5、鋼筋工程:A、鋼筋加工:(1)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識機械性能和操作規程。(2)機械必須設置防護裝置,每臺機械必須一機一閘并設漏電保護開關。(3)工作場所保持道路暢通,危險部位必須設置明顯標志。B、鋼筋電弧焊:(1)焊接施工場所不能使用易燃材料搭設,現場高空作業必須戴安全帶,焊工配戴防護用品。(2)焊機必須保護接零良好,不準在露天雨水的環境下工作。C、鋼筋安裝:搬運鋼筋時,要注意前后方向有無碰撞危險或被鉤料物,特別是避免碰掛周圍和上下方向的電線。人工抬運鋼筋卸料要注意安全。6.2施工用電安全保證措施1、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規程,17、所有施工人員均應掌握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性能,用電人員各自保護好自用設備的負荷、地線和開關箱,發現問題及時找電工解決,嚴禁非專業電氣操作人員亂動電器設備。2、配電系統分級配電,配電箱、開關箱外觀完整、牢固、防雨防塵、外涂安全色(標),統一編號;其安裝形式、內設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器可靠、完好、選型、定值符合規定并標明用途。3、現場內支搭架空線路的線桿底部要牢固,不得傾斜下沉,與臨近建筑應有一定安全距離,且必須采用絕緣導線,不得成束架空敷設,達不到要求必須采取有效保護措施,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執行。4、所有電路均采用三相五線制,所有電器設備及金屬外殼或構架均應按規定設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護。5、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必須按規定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做到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開關,并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6、配電房、配電箱內不準堆放雜物,應留夠消防通道,配相應滅火設備。7、文明施工1、合理規劃施工工序,盡量減少臨時占地面積,縮短使用時間,及對恢復土地原有功能。2、施工時的臨時占地,應將原有地表層的熟土推至一旁堆放,待施工完畢后,再將這些熟土推至恢復原有表層、以利于今后耕作。施工棄渣及棄物應運到指定地點,禁止向灌渠傾倒。3、設置污水站和生活垃圾堆放站,定期處理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