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扎制生產線熱爐上部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949
2024-09-06
7頁
476.04KB
1、線材扎制生產線熱爐上部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編號:工程名稱精品線材扎制生產線改造工程交底日期交底部位熱爐上部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施工參加人數工程隊長交底人技術負責人班組負責人接受人意見:接受人簽字:本技術交底適用于加熱爐0.000以上結構鋼筋工程的(鋼筋綁扎)施工,旨在指導鋼筋人員能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在沒有設計變更之前,所有作業人員不準私自更改設計而施工。要做到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一、工藝流程(一) 柱鋼筋綁扎套柱箍筋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二) 梁鋼筋2、綁扎1、 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2、 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扎成型后再入模內):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一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梁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于模板內(三) 板鋼筋綁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四) 樓梯鋼筋綁扎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二、 操作工藝(一) 柱鋼筋綁扎1、 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3、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2、 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圖紙及計要求,3、 柱豎向筋采用機械或焊接連接時,按規范要求同一段面50%接頭位置。第一步接頭距樓板面大于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區。4、 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5、 柱箍筋綁扎:(1) 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如圖2-15。(2)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4、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3) 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拄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見圖2-16。(4) 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見圖2-17。(5) 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范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見圖2-18。(6) 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采用鋼筋定距框來保5、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后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7) 墻體拉接筋或埋件,根據墻體所用材料,按有關圖集留置。(8) 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具體參見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墻、剪力墻部分框支剪力墻)中的有關作法。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人梁和板內。(二) 梁鋼筋綁扎1、 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2、 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6、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梁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梁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梁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3、 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于45d。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2-19。4、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采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5、 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7、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梁柱節點處,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采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6、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7、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于或大于22mm時,宜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于22mm時,可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級鋼筋可不8、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8、 在綁扎主、次梁交接處時,要做到主梁鋼筋在下,次梁鋼筋在上的原則,同時要設計要求綁扎好附加箍筋和吊筋。(三) 樓板鋼筋綁扎1、 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彈好主筋、分布筋間距線。2、 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3、 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圖2-20)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49、 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板下層鋼筋施工時,先綁扎短邊方向的鋼筋,再綁扎長邊方向的鋼筋,上層鋼筋施工時要和下層鋼筋相對應進行綁扎。5、 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三、 成品保護1、 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后,不準在上面踩踏行走。澆筑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保證負彎矩筋位置的正確性。2、 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3、 鋼模板內面涂隔離劑時不要污染鋼筋。4、 安裝線管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四、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 澆筑混凝土前檢查10、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澆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拄筋、墻筋位移。2、 梁鋼筋骨架尺寸小于設計尺寸:配制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3、 梁、柱核心區箍筋應加密,熟悉圖紙按要求施工。4、 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5、 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準確。 6、 板的彎起鋼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應準確,施工時不應踩倒。7、 綁板的蓋鐵鋼筋應拉通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觀感不好。8、 綁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層高超過4m時,搭架子進行綁扎,并采取揩施固定鋼筋,防止柱、墻鋼筋骨架不垂直。9、 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開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