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站前大橋引橋項目墩臺建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8953
2024-09-06
9頁
103.50KB
1、鐵路站前大橋引橋項目墩臺建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技 術 交 底 書交底單位:XXXX鐵路站前XX 工程名稱XX大橋北引橋受控編號主送單位日 期接收單位接收人墩臺施工技術交底1、定位放樣用全站儀準確測定墩身中心線與基礎銜接部位的平面位置,用水準儀控制其頂面高程,為下步支模做好準備。墩身平面位置放樣點為軸線端點外延40cm點,然后根據放樣點連線引出墩身平面軸線端點,根據墩身平面幾何尺寸畫出墩身外輪廓尺寸線,用以指導墩身模板安裝就位,同時根據放樣點進行檢查墩身位置是否準確。2、承臺2、頂砼鑿毛施工應盡量減少基礎施工與墩身施工的時間間隔,以防止混凝土收縮不同期引起的墩身混凝土開裂。鋼筋安裝前,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可以采用人工鑿除的方法鑿除基礎頂面與墩柱連接部位的浮漿,保證石子外露,并用高壓水沖洗干凈。3、墩身、墩帽、墊石鋼筋安裝3.1、墩身鋼筋安裝在已完成的承臺頂面放出線位,準確無誤后,再做墩柱鋼筋的綁扎工作。先將歪斜墩身主筋校正,按其間距固定。鋼筋接頭按(TZ210-2005)辦理,采用搭接電弧焊或幫條焊,焊縫長度需滿足規范規定,鋼筋接頭應分散布置,且同一截面上鋼筋接頭的截面積不得大于截面總面積的25%,鋼筋接頭避免設在基頂以上3m范圍內。根據現場墩身輪廓結合圖紙形3、式尺寸制作綁扎箍筋,綁扎時注意扎絲頭向里扭。鋼筋采用吊車吊送到位,人工綁扎,先進行豎向主筋綁扎,再進行箍筋綁扎。豎向鋼筋先進行焊接連接,連接時人工輔助保證鋼筋豎直,先進行點焊,再進行滿焊,焊接完畢后再進行箍筋綁扎。主筋連接采用電弧焊和電碴壓力焊。箍筋從下往上順次綁扎,綁扎前先用定位架在編制者: 審核者: 第 頁 共 頁基礎砼面上3m位置固定好主筋位置,然后綁扎3m以下箍筋,隨著箍筋的綁扎順次向上移動固定架,固定架與已綁扎最底層箍筋距離不宜超過3m,同時要求在接頭下50cm固定一次,以保證主筋間距及順直度。箍筋間距采用自制手卡控制,綁扎按照梅花狀進行。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下料,墩柱鋼筋一次綁扎到4、柱頂。模板安裝前請監理鋼筋驗收。3.2墩帽鋼筋安裝在墩身施工完畢后,安裝墩帽模板,在墩帽模板內進行墩帽鋼筋安裝。鋼筋綁扎工藝:核對鋼筋半成品鋼筋綁扎預埋管線安裝混凝土墊塊3.2.1核對成型鋼筋鋼筋綁扎前,應先按設計圖紙核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形狀、型號、品種經過檢驗,然后掛牌堆放好。3.2.2鋼筋綁扎鋼筋綁扎按照由底向上,先長軸后短軸,由一端向另一端的順序依次進行。先進行骨架筋安裝,再進行箍筋綁扎,箍筋綁扎從下向上進行,先進性外側圓弧箍筋綁扎,再進行橫向及豎向的內部直線形鋼筋綁扎。操作時按圖紙要求劃線、鋪鐵、穿箍、綁扎,最后成型。3.2.3預埋件對于支座錨固螺栓采用PVC管預埋,吊籃采5、用PVC管及鋼板預埋,泄水管不預埋,施工時采用膨脹螺栓進行固定,接地端子直接預埋,沉降標采用PVC管預埋。預留孔洞及預埋鋼板等預埋件位置滿足設計及表4的有關要求。3.3墊石鋼筋的安裝墊石鋼筋在鋼筋加工場綁扎,利用吊車吊裝,與墩帽預埋墊石鋼筋連接確保支座錨栓孔預留位置準確。4、混凝土墊塊底部鋼筋下墊混凝土墊塊,墊塊砼配合比采用同墩身砼的配合比,厚度以滿足保護層的厚度為準,每隔1m放一塊,確保每平方米混凝土墊塊數量不少于4塊,側面的墊塊應與鋼筋綁牢,在模板安裝前綁扎完畢。本橋凈保護層5cm。5、模板安裝模板安裝順序為:搭設腳手支架地面拼裝墩身模板并加以處理吊裝模板質量檢查。模板安裝前首先在墩身四周6、搭設腳手支架,支架內側距墩身砼面不小于70cm,便于施工作業,腳手架安裝與拆除要由專業的架子工操作。同時將墩身和承臺接觸面上的焊渣等雜物清洗干凈,然后才能進行模板安裝。模板安裝前要除銹、涂脫模劑。支模前將承臺頂面的模板底座處用水平尺和砂漿找平,以保證模板的垂直度。為防止漏漿,模板螺栓接口處粘貼雙面膠,模板與承臺頂面砼之間用砂漿封閉抹平。按照已畫好的外模線,人工配合吊車將鋼模安裝就位,先進行平面模板就位,再進行圓端形模板就位,采用定位銷使模板定位,然后再上緊鋼模螺栓,螺栓采用高強雙螺帽,正反交錯布置。模板定位采用下錨拉線固定,平面位置使用下錨拉線調整,以滿足墩身模板的整體平面位置,整體平面位置的7、校正包括縱、橫兩個方向。模板拉筋采用25mm精扎螺紋鋼筋,每延米不少于4根。每次模板拼裝時要認真檢查模板上下順序及子母口的位置。6、混凝土施工6.1混凝土攪拌所有使用混凝土材料是必須檢驗合格,數量能滿足一個墩的要求。混凝土嚴格按配合比應由專人掌握進行配料,在攪拌地點應懸掛配合比指示牌,注明每次攪拌用砂、石、水泥、水和外加劑等用量及坍落度要求等,并嚴格計量。拌制混凝土配料時,各種衡器應保持準確;確保各種原材稱量允許偏差在規定范圍內,并且每班抽查不少于一次;對骨料的含水率應經常進行檢測,據以調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攪拌采用雙摻法,攪拌時間不少于3分鐘。混凝土出機后和澆筑前及澆筑過程中要嚴格檢測塌8、落度、含氣量、入模溫度等指標,每50立方混凝土測定不少于一次坍落度和含氣量。不合格的堅決不許使用。一般入模坍落度為1418cm。6.2混凝土的運輸選取最短的運距,混凝土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使澆筑工作不間斷并使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混凝土運輸時罐車必須轉動,防止混凝土產生離析。罐車灌注前要快速反向旋轉2030s,以保證混凝土的勻質性。6.3混凝土運送及下料方式6.3.1混凝土運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使用混凝土泵車或雙吊車配合吊斗運送混凝土至墩頂進行下料。6.3.2下料方式墩帽頂部布置施工平臺,安排4人進行輔助下料。a布料方式:采用雙點布料。b混凝9、土自由運行方向圖六圖七6.3.3下料高度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控制在1.0m-2.0m之間,保證混凝土不產生崩濺,不發生離析。6.3.4混凝土的離析的處理為防止模板周圍混凝土離析,利用小桶在竄筒下先接合格混凝土,倒在模板周圍。從罐車出料時如果發現離析,禁止混凝土入模。當竄筒下發現混凝土離析時必須人工清除。混凝土的振搗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分層根據當時天氣情況可做適當變動,一般選用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時不宜大于600mm。混凝土振搗順序為四周與中央同時振搗的方式。振搗人員4名,每人負責四分之一區域,振搗區域在施工之前劃分清楚,責任到人。另外加10、兩人輔助進行提拉串筒及振搗器。圖八采用50振搗棒振搗時,離側模距離控制在1015cm以內,四周振搗間距為25cm,對于兩分層之間,應當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振搗時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單點振搗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已攤平;不出現氣泡;表面開始泛漿為止。單點振搗時間在1min左右,不得漏振及過振。振搗時不得敲擊模板和鋼筋。施工縫處理 混凝土應連續澆筑。人為分次留施工縫全部在模板接縫處。如果因為混凝土供應或機械原因而間歇時間過長必須留施工縫時,要采取妥善方案處理。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搗完畢。規范規定一般停歇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應當待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1.2MPA時,才能繼續11、澆搗。因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經拌和后5小時開始初凝,但還不具備強度,如繼續澆搗會使已澆搗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動而破壞凝結作用,所以必須待混凝土能夠抵抗外來震動時,允許繼續澆搗。 對于已形成的施工縫,采取人工鑿毛、刷毛、沖毛、高壓水沖刷的辦法。但是沖毛的時間隨氣溫而異,春秋季節,在澆筑完畢后1016小時開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時。如果時間掌握得不好,過早會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沖擊表層混凝土;過遲則混凝土已硬化,不僅增加工作難度,而且不能保證質量,也加大了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響施工進度。等待混凝土終凝后(夏季一般在1420小時),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皮,使其露出密實混凝土面。在澆筑上層混凝土12、時,先鋪一層23厘米與混凝土同號的水泥砂漿,以利于上下層新老混凝土之音黏結,保證構件的整體性和防滲性。砼試塊制作與留置每個墩柱每班必需做一組標準養護試件,一組同條件養護試件,由于有抗凍要求每生產5000m3至少做一組抗凍試件。每2000m3至少做一組(56d)電通量試件。第一個墩柱每項檢測指標必須全做。收面當混凝土澆筑至設計標高時首先用木抹子抹平,在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收面壓光,防止頂面混凝土出現收縮裂縫,嚴禁超低、高。預埋件施工 本橋接地端子、沉降觀測標、檢查梯、墩身排水管、支撐墊石預留鋼筋、支座錨栓孔、墩頂圍欄、吊籃等都必須按規定預留。7、模板拆除 7.1根據同期養護試件,側模應在強度達到2.13、5MPa以上,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條件下,且要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模;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宜拆模。 7.2拆模時墩身模板拆除先從頂帽開始,使用吊車輔助人工,由專人指揮進行拆除。拆除圓端模板前先進行頂帽模板四周支架的拆除。模板拆除先進行壓槽模板,再進行圓端處模板的拆除,一側圓端處有兩塊模板,先拆除一塊,再進行另一塊拆除。兩側圓端模板拆除完畢后拆除平面模板。然后逐層拆除標準模板,同樣先進行圓端型模板的拆除,再進行平面模板的拆除。在模板與同面脫離時,速度要慢,同時人工輔助,避免磕碰砼,吊模板過程要穩,避免磕碰墩身砼面。8、混凝土養護8.1砼養護的方法砼澆14、注完12小時后于柱頂噴水、然后覆蓋塑料布進行初步養護。在墩身模板拆除后立即對墩身砼灑水并覆蓋一層塑料布,在接頭處用寬帶膠布粘緊,且用寬帶膠布每隔1m橫向纏繞1道。在墩帽模板拆除后用塑料布將全部砼進行封閉養護。8.2砼養護的要求混凝土養護期間,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不宜超過65,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宜大于15,養護用水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不得大于15。因為是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日期不少于28天。9、腳手架、坡道及避雷裝置9.1腳手架9.1.1材料采用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應將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桿里側,并綁扎嚴密。 9.1.2搭設前的準備工15、作a.搭設前,按墩柱施工方案的要求,對架子工、起重工等相關工種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告知危險源及安全操作規程,雙方履行簽字手續。b.材料準備。對進場的鋼管、扣件、腳手架、安全網等進行檢查驗收。c.架子工應持有效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上崗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帶、必須穿鞋,嚴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業。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內,扎緊衣袖口,領口以及褲腿口,以防鉤掛發生危險。9.1.3搭設過程中的要求a.腳手架搭設按照安全技術規范順序進行搭設。b.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保證搭設過程中和穩定性。c.豎立桿時應由兩人配合操作。大、小橫桿與立桿連接時,也必須兩人配合16、。d.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或雪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搭設作業。雨、雪后上架作業應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e.非操作層腳手架上嚴禁堆放材料,且必須保持清潔,操作層腳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穩固,工作完成后及時清除干凈。f.在整個施工中,工作平臺單獨設置,不與模板支架聯結,防止模板變形。9.1.4拆除時主要安全技術要求拆除腳手架作業比搭設腳手架危險性更大,必須根據工程情況、作業環境及腳手架特點制定拆除作業方案,并應注意以下事項:a.作業前應對腳手架的現狀,包括變形情況、桿件之間的連接、與建筑物的連接及支撐情況以及作業環境進行檢查。b.拆除腳手架應設置警戒范圍,張掛醒目17、的警戒標志,禁止非操作人員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員通行,并有專人負責警戒。c.長立桿、斜桿的拆除應由二人配合進行,不宜單獨作業,下班時應檢查是否牢固,必要時應加設臨時固定支撐,防止意外。d.拆除外架前應將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雜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裝后拆,后裝先拆的順序。e.拆除作業時,地面設專人指揮,按要求統一進行。拆除程序與搭設程序相反,先搭的后拆除,自上而下逐層進行,禁止上下同時作業。拆除時,先將防護欄桿、安全網等附加桿件拆除,并翻板將腳手板向下傳遞,每檔留一塊腳手板便于操作。f.如遇強風、雨、雪等氣候,不能進行外架拆除。g.地面人員應與拆除作業人員緊密配合,將拆下的桿件等按品種、規格碼放整齊。h.吊下的鋼管與扣件運到地面時應及時按品種規格堆放整齊。 i.拆除作業中應隨時注意作業位置的可靠和掛牢安全帶。不準將拆除的桿件、扣件、腳手板等向地面拋擲。9. 2斜道采用之字型斜道,人行斜道寬度不宜小于m,坡度宜采用:,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上于斜道寬度。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設置欄桿,外側掛密目網封閉。腳手板上應每隔mm設置一根防滑木條,木條厚度宜為mm。9.3避雷裝置a.腳手架頂部高于m,四角設置避雷針。b.接地裝置的接地線應采用三根導體,在不同點與接地體作電氣連接,接地電阻不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