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地下連續墻成槽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029
2024-09-06
9頁
154.74KB
1、鐵路隧道地下連續墻成槽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1、機械準備成槽機、履帶吊兩臺、挖機、泥漿分離器、全自動超聲成孔成槽檢測儀、泥漿三件套、高壓泥漿泵。2、材料準備膨潤土、CMC增粘劑、純堿、鋼板。3、作業條件施工便道平整、導墻達到足夠強度、泥漿池設置合理。二、泥漿工程1、泥漿池設置XX隧道一期場地東南角設置35m*7m泥漿池,泥漿池分新漿池、循2、環池、廢漿池三部分。泥漿系統布置以利于泥漿制作、循環系統、廢漿排除和連續墻施工為原則。2、泥漿配比及性能根據本工程特點及地質條件,采用優質泥漿護壁,泥漿組成采用膨潤泥漿,加入CMC增粘劑、純堿等輔助材料,泥漿經驗組成配比見表4.1-2 泥漿經驗配比,新配制泥漿性能指標見表4.1-3泥漿性能指標。泥漿經驗配比 表4.1-2材料名稱水膨潤土(商品陶土)外加劑(CMC)純堿(Na2CO3)配合比1000kg80kg0.30.5kg35kg泥漿性能指標 表4.1-3泥漿性能新配制循環泥漿廢棄泥漿檢查方法粘性土砂性土粘性土砂性土粘性土砂性土圖2 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圖2.3、漿液配制1、配合比試驗(1)在正3、式施工前,應按施工時使用的水、水泥、水玻璃,在試驗室進行漿液配合比試驗,選用水灰比1:1(重量比)進行試驗,水泥、水玻璃漿(稀釋后)體積比1:1,初凝時間控制在30s40s。2、漿液配制(1)漿液配制應按試驗室試驗配合比進行,并隨機抽查漿液的各項指標。原材料:水用水表或定量容器計量;水泥按袋或按定量容器(散裝水泥)計量;水玻璃用定量容器計量。(2)漿液攪拌采用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灰漿攪拌機并在適當位置設置攪拌池,攪拌機拌和能力應與注漿量相適應,攪拌后漿液應均勻,符合規定。(3)漿液每次攪拌時間不得小于3min。2.4、注漿系統注漿系統由料場、一級攪拌池(機)、二級攪拌池(機)、供水系統、注漿泵、4、注漿管道、封孔裝置等組成。1、料場:根據實際施工需要進行修筑,堆放材料的場地要平整,運料車輛能正常通行,且緊鄰攪拌池,使材料便于運輸、搬運,要求設有防潮、防雨措施。2、攪拌機:本項目工程使用一次攪拌量2m3的攪拌系統,以滿足正常施工要求,攪拌后的漿液均勻,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3、攪拌池:攪拌池均為圓柱體,中間設置攪拌系統,使得攪拌后的漿液均勻,符合設計要求,一次攪拌量亦應不少于2m3。4、蓄水池:注漿站根據施工注漿總量及工地具體情況,準備建立1個蓄水池,以保證正常施工。5、注漿泵:采用BW-250變檔定量泵及高桿泵,其額定排漿量不小于200L/min,注漿泵壓力大于注漿最大設計壓力的1.55、倍,能夠滿足設計要求。6、壓力表:注漿用壓力表最大指數不大于10Mpa。7、注漿管:采用30mm的鋼管,絲扣聯接。8、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混合漿液,注漿壓力12MPa。2.5、注漿施工1、施工順序:基地隔水層注漿按照由中心向四周擴散的方式進行注漿,優先施工工作井范圍注漿孔,后由北向南逐步施工。 2、注漿范圍為卵石層與粉土層分界位置,分界上2米、下1米范圍為注漿區域。3、注漿及間歇注漿前必須用清水沖洗鉆孔,壓力一般不大于1MPa,壓水時間不得小于5min。將受注段卵石裂縫、裂隙中的充填物帶走,使漿液擴散范圍加大。4、注漿采用漿液濃度先稀后稠的方法,注漿開始后,要定時觀測泵的吸漿量和泵壓,記錄注6、漿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現象,收集原始數據,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注漿量和漿液濃度。稀漿灌注量取單孔注漿量的30%為宜。5、注漿時,應避免在短時間內注入大量的水泥漿,當注漿量較大時,應采用間歇式注漿法施工。6、注漿過程中應對鄰孔水位進行觀測,發現相鄰孔串漿時,被串漿孔具備注漿條件,應用兩臺泵對兩孔同時注漿。7、注漿結束標準對注漿孔注入率控制為70L/min,各注漿段的孔口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并維持5min,結束該段注漿。距注漿孔口3.0m范圍冒漿,結束注漿。當注漿段孔口注漿壓力陡升,超過設計壓力值后,難以維持穩定,繼續上升,可直接結束該段注漿。當單孔注漿量超過10m3時,暫停注漿,分析完原因后繼續注7、漿。8、結束壓水是在注漿孔已達結束標準,準備起拔套管前,防止堵管和提管后的噴漿而進行的工序,宜壓入注漿管路容積的1-2倍的水量,壓水困難時應先關閉孔口閥門,沖洗輸漿管路,待孔內壓力消失后方可打開。9、全孔注漿結束后起拔止漿設施,應用濃水泥漿從孔口灌入孔內,漿液達到孔口后封孔結束。10、在注漿前后及注漿過程中,應對注漿泵壓、孔口壓力、吸漿量、漿液濃度及鄰孔水位等進行定時觀測記錄。11、特殊情況的注漿施工當注漿區域充水時,宜采用濃漿并添加速凝劑;在鉆進過程中易塌孔的鉆孔宜采用套管止漿。當某一濃度漿液的注入量已達到設計量的20%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2h,而注漿壓力和單位吸漿量均無明顯改變時,應調濃一級8、或兩級灌注。當單位吸漿量大于250L/min時,可越級變濃。當注漿壓力保持不變,單位吸漿量持續減少時,或當單位吸漿量不變而壓力持續升高時,不應改變水固比。注漿過程中若出現地表裂縫大量跑漿冒漿時,應對裂縫充填后采用低壓、濃漿、小泵量、間歇式注漿等方法處治,阻止漿液從地面大量流失。間歇壓水,當需要采用間歇注漿法施工時,每次停注時應進行間歇壓水,以防止再次注漿時注漿管路堵塞。12、最終注漿標準根據現場試驗段的注漿情況進行優化調整。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比重(g/cm3)1.041.061.061.081.9、101.151.251.35比重計粘度(s)2024253025355060漏斗計含砂率(%)3447811洗砂瓶PH值8989881414試紙3、泥漿生產泥漿采用立式葉片攪拌機生產,葉片轉速為300r/min,一次制漿約1 m,拌制時間為8min,每班生產能力為60m。攪拌好的泥漿應靜置24小時后使用。泥漿生產工藝見圖4.1-4泥漿生產工藝流程圖。水加膨潤土充分攪拌加純堿加CMC攪拌均勻后放入貯漿池靜止24h后待用先用水將CMC溶解成25%的溶液圖4.1-4 泥漿生產工藝流程圖4、泥漿循環泥漿循環采用泥漿泵在泥漿池內循環,7.5kw型泥漿泵輸送,使用后在槽段內由泥漿泵回收,泥漿泵和軟管組成泥10、漿循環管路。 5、泥漿分離凈化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 泥漿使用凈化采用機械分離和自然重力沉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泥漿回收后首先通過ZX-250泥漿凈化裝置,清除泥漿中的土渣、砂礫,然后進入沉淀池進行自然沉淀。循環泥漿經過分離凈化之后,還需調整其性能指標,恢復其原有的護壁性能。6、泥漿檢測泥漿檢測頻率及部位見表4.1-4所示。泥漿質量控制表 表4.1-4編號泥漿取樣時間和次數取樣位置試驗項目1新拌制泥漿攪拌泥漿達到100m取樣一次。攪拌后和放置一天后各取一次。攪拌機口比重、漏斗粘度、pH、含砂率2供11、給的泥漿每挖一個標準槽段,開挖前,挖至中間深度和接近挖槽完了時各取樣一次。優質泥漿的送漿泵吸口比重、漏斗粘度、pH、含砂率3槽內的泥漿每挖一個標準槽段,挖至中間深度和接近挖槽完了時各取樣一次。槽內泥漿的上、中、下三個位置比重、漏斗粘度、pH、含砂率在槽挖完了時,鋼筋籠吊入后,或者澆灌混凝土之前取樣。4混凝土置換的泥漿判斷置換出的泥漿能否使用開始澆灌混凝土時和自混凝土澆灌而數米以內(5、4、3、2、1、0.5m)泵送出漿口比重、漏斗粘度、pH、含砂率再生調制泥漿調制前,調制后泥漿池 7、廢漿處理對比重嚴重超標的泥漿堅決做廢漿處理,并采用全封閉式泥漿運輸車晚上外運至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12、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規定的泥漿排放點棄漿。三、成槽施工1、成槽施工工藝 隧道主體地連墻槽段形式主要為為“一”字形槽,部分為“L”字形槽及“Z”字形及T型槽,槽段平均長度6m。施工時采用跳躍成槽的方法。2、成槽施工 成槽施工前,技術人員組織工班長對槽段周邊管線再次進行確認,對周邊已探明的管線進行現場標示,并對工人進行專項管線交底。根據測量放線在導墻上精確劃出分段標記線,機械就位后開始進行成槽施工。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的深度控制成槽,選擇個別槽段進行成槽試驗,以便指導連續墻成槽施工。在成槽過程中隨時跟蹤測量,對成槽深度、泥漿參數等進行檢13、測。為保證成槽垂直度,成槽時液壓抓斗設備自帶控制槽垂直度系統。成槽時,應加強觀測,若槽壁發生坍塌,應及時分析原因,妥善處理。施工范圍分布較厚的石礫,對槽壁的穩定性要密切注意,并要保持槽內泥漿液面低于導墻面不超過50cm。槽段開挖完畢,檢查槽位,槽深、槽寬及槽壁垂直度,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施工。(1)成槽機成槽本工程采用“三抓法”開挖成槽,即每幅連續墻施工時,先抓兩側土體,后抓中心土體,如此反復開挖直至設計槽底標高為止。轉角處槽段按先短邊后長邊的原則開挖成型。成槽時,泥漿應隨著出土量補入,以保證泥漿液面在規定的高度,成槽機掘進速度應控制在15m/h左右,成槽時不宜快速掘進,以防槽壁失穩。(2)成槽14、中其他注意事項轉角及接頭處異型槽段,應嚴格按規定型式開挖。不足兩抓寬度的槽段,則采用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交替互相搭接工藝直挖成槽施工。挖槽施工時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后,再行繼續施工。按照槽段寬度加工探籠,在鋼筋籠吊裝前,必須先吊放探籠已確認垂直滿足要求。雨天地下水位上升時,及時加大泥漿比重和粘度,雨量較大時暫停挖槽并封蓋槽口。施工中必須做好成槽記錄,對地層土層分層進行詳細記錄。開挖至設計標高后,及時檢查槽位、槽深、槽寬和垂直度,合格后方可進行清底。3、槽段質量檢查15、槽段開挖結束后,檢查槽位、槽深、槽寬及槽壁垂直度,合格后可進行清槽換漿。槽段開挖質量標準見表4.1-5所示。槽段開挖質量標準表 表4.1-5序 號項 目質量要求檢驗方法1成槽垂直度(深槽段)1/200(1/300)探籠2槽底沉渣厚100mm探錘檢查3槽段厚度0,40mm尺量4平面位置10mm尺量5深度0,+100mm探錘檢查4、清槽換漿刷壁槽段開挖至設計標高并經檢查合格后,即可進行清槽換漿工作。(1)清槽采用沉淀法清槽,即在開挖完成后,為進一步清除抓斗未能挖除的細小土渣。清槽采用Dg100空氣升液器,由起重機懸吊入槽,空氣壓縮機輸送壓縮空氣,以吸漿反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16、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循環法吸除沉積在槽底廓的土碴淤泥。清槽工作示意圖見圖4.1-5。清槽開始時,起重機懸吊空氣升液器入槽,吊空氣升液器的吸管不能一下子放到槽底深度,先在離槽底12m處進行試吸,防止吸泥管的吸入口陷進土渣里堵塞吸泥管。清底時,吸泥管要由淺入深,使空氣升液器的喇叭口在槽段全長范圍內離槽底0.5m處左右上下移動,吸除槽底部土渣淤泥。 圖4.1-5 清槽工作示意圖(2)換漿換漿是沉淀法清槽作業的延續,當空氣升液器在槽底部往復移動不再吸出土渣,實測槽底沉碴厚度小于10cm時,即可停止移動空氣升液器,開始置換槽底部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泥漿。17、下鋼筋籠后,若槽底泥漿不合格則采用置換法清槽。清底應自底部抽吸并及時補漿,清底后的槽底泥漿比重不應大于1.05,沉淀物淤積厚度不應大于100mm。此時即完成清槽換漿工作,經檢查合格后即可吊放鋼筋籠。在清槽換漿全過程中,控制好吸漿量和補漿量的平衡,不能讓泥漿溢出槽外或讓漿面落到導墻頂面以下30cm。(3)刷壁接頭連接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地連墻防水效果。在后行幅成槽完成后、清槽換漿施工前,對閉合幅段及連接幅段應進行接頭處理,用刷壁器進行刷壁,刷壁往復次數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XXXX隧道工程編號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日期XX交底提要地連墻成槽施工技術交底編制人復核人技術負責人應不少于20次,保證接頭質量,并做好施工原始記錄。刷壁先用鋼板面進行粗刷,再用鋼絲面進行細刷,刷壁往復次數不少于20次,個別不易刷除干凈的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刷壁次數,直到刷壁刷至沒有泥皮為止。5、廢漿及渣土處理剛挖出的淤泥、淤泥質粘土及石碴可采用與一定數量的生石灰相混合,讓生石灰吸收大量的水分后,利用普通自卸汽車棄土至指定棄土場。針對廢漿,采用封閉罐車外運棄碴。 技術交底會議簽到表會議地點時間交底提要序號姓 名工 種備 注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