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公司試驗塔工程爬模安裝提升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260
2024-09-06
12頁
1.80MB
1、電梯公司試驗塔工程爬模安裝、提升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技 術 交 底 記 錄編 號工程名稱xxxx電梯有限公司試驗塔工程交底日期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名稱爬模使用交底提要本工程爬模安裝、提升及細部施工方法和注意要點交底內容:1、 施工準備1.1材料設備準備材料到場后要按照送貨清單詳細清點數量并分類堆放,小構件放在倉庫妥善保管,施工操作單位應按單據核實數量后簽字確認。1.2施工人員進行模架組裝的作業人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與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參與施工人員經本交底培訓并取得考核合格證后方可2、參與施工作業。1.3主要施工機具安全帽、安全帶等安全防護用品;水準儀;45055活動扳手或41-46呆扳手、盒尺、小線、線墜、紅鉛筆(或石筆)等。1.4爬模附墻支座在下層混凝土墻體預留螺栓孔采用50鋼管進行預留,預留標高位置為每層樓板結構標高下反500mm,平面位置詳見機位平面布置圖(附圖)。預埋誤差控制在20mm以內,每層安裝附墻支座前均進行彈線檢查。2、爬模系統的安裝本工程爬模從4層開始使用,三層墻體結構施工完畢后方可開始相關的安裝準備工作。2.1安裝前的準備對承載螺栓中心標高進行抄平;抄測墻體軸線、邊線、門窗洞口線、模板邊線、架體和提升架中心線;對爬模安裝標高的下層結構外形尺寸、預留承載3、螺栓孔進行檢查,對超出允許范圍的進行剔鑿修正;綁扎完成了將要安裝層模板高度范圍內的鋼筋,并已驗收完畢,所有水電預留預埋已經到位,并驗收完畢;安裝門窗洞模板、預留洞模板、預埋件:在本工程三層施工完畢后可以進行爬模系統的組裝,待三層墻體混凝土達到15 Mpa后方可進行吊裝,具體以同條件試塊抗壓報告為準;2.1.7本工程EV15電梯間及門廳頂板的標高在安裝爬模導軌的活動范圍內,故必須在頂板預留好機位導軌洞口,便于導軌插入安裝;洞口待爬升后,二次澆注。2.2安裝前的材料檢驗集成式電動爬升模板系統安裝前,應對加工和購進的構配件及材料等進行全面的檢查和驗收。檢查驗收內容包括:產品合格證、原材料的檢驗,構配4、件結構尺寸,焊縫檢查以及傳動構件,運動配合件的各項功能的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2.3安裝前的安全措施搭設好安裝操作平臺,準備安全帶、安全帽等防護措施,在安裝范圍周邊設置警戒線,專人看護,確保安裝時的安全,對安裝工人進行安全交底等;2.4安裝程序在三層的墻體鋼筋綁扎時,按機位平面布置圖,在墻體相應位置預留固定螺栓的預埋管,澆筑混凝土后,其強度達到15Mpa后,預埋管處才可以承力。方可進行安裝,其他各層爬升時附墻支座處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5Mpa(每爬升一次,墻體混凝土留置兩組同條件試塊,用于鑒別墻體混凝土強度等級,詳見爬模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三層墻體澆筑強度達到15Mpa后(具體以同條件5、試塊抗壓報告為準),在預埋管處安裝附墻支座。將承重架安裝在附墻支座上,將承重架間用水平桁架連接起來,在架體上鋪設腳手板,搭設工作平臺,安裝外維護欄桿,掛好鋼制防護網。在地面上將外墻模架自升平臺的支模體系及模板水平移動的滑輪組裝配在滑軌上。內部將模板的支撐體系安裝到位,將模板水平移動的滑動裝置安裝到位。將內外大模板安裝到位,并將模板移動裝置與模板連接調節好,陰角模后插入,與相鄰平模搭接緊密,所有模板均清理干凈,均勻涂刷脫模劑。校核模板,保證直角準確。在外側模板上搭設腳手架或平臺,掛鋼網。模板合模后澆筑第四層的混凝土。同時將電力連接到模板移動的牽引電機上。澆筑第四層墻體混凝土后模板脫模。外墻模板脫6、模后水平移動,將導軌吊裝到位,在第四層的預埋管處安裝附墻支座,并將其與導軌連接。將提升系統安裝到位,將電力與提升電機連接。檢查墻體混凝土是否達到15Mpa,將墻體留置的同條件試塊送檢,達到15Mpa后方可進行安裝作業。啟動提升電機將外墻模架自升平臺提升一個樓層。提升到位后,承重架與第四層上的附墻支座固定。在外墻模架的承重架下部安裝下支撐架,水平方向將水平桁架往下連接,形成外墻模架自升平臺的完整的腳手架體系,搭設安全網和底部密封板。扎第五層墻體的鋼筋。將內墻模板體系的導軌吊裝到位,在第四層的預埋管處安裝附墻支座,并將其與導軌連接。啟動提升電機將井筒模架自升平臺提升一個樓層,同時將其他散拼模板安裝7、到位。提升到位后,承重架與第四層墻體上的附墻支座固定。內外模板合模,澆筑第五層電梯井筒墻體的混凝土。在井筒模架的承重架下部安裝下支撐架,水平方向將水平桁架往下連接,形成井筒模架自升平臺的完整的腳手架體系,搭設底部密封板。每個爬升機位進行編號,以便于管理,檢查記錄和信息跟蹤反饋。模架自升平臺安裝完畢,各部分檢查合格,驗收資料存檔,交付使用。模架平臺組裝完畢并自檢和中間檢查驗收合格后,現場管理人員應通知爬模租賃單位,并由租賃單位安全部門牽頭組織施工總承包項目部、技術部、工程部等有關人員按TSPM模架平臺施工檢查驗收標準的要求組織全面驗收,合格并簽字確認后方可進行提升操作。3、爬模系統的爬升3.1爬8、模系統提升前的處理措施提升前應對構配件的連接情況,螺栓的連接情況,吊具、吊索、動力設備和防墜裝置等進行自檢觀察,如有異常,應進行處理或更換,否則,禁止爬升。檢查預埋管內孔是否暢通,位移偏差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如有誤差超過標準或錯留、漏留等問題,應提前處理好。特別要檢查定位預埋管是否按要求處理好。檢查集成式電動爬升模板系統是否與其它物件有連接,是否有阻礙爬升的障礙物等,若有,必須予以清除。結構的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需加固加強的結構,其加固加強措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提升設備連接可靠,控制系統完好。外墻模架自升平臺爬升前具體的處理措施: 導軌和上附墻支座安裝到位。 將外墻模架自升平臺的底部密9、封板翻開并做好臨時固定。 檢查其與墻體結構沒有牽連。 檢查電氣線路和電氣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提升高度傳感器位置校準定位。 混凝土輸送管和混凝土布料機等與架體完全斷開。井筒模架自升平臺爬升前具體的處理措施: 導軌和上附墻支座安裝到位。 將井筒模架自升平臺的底部密封板翻開并做好臨時固定。 檢查其與墻體結構沒有牽連。 檢查電氣線路和電氣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提升高度傳感器位置校準定位。 混凝土輸送管和混凝土布料機等與其斷開。爬模的爬升必須嚴格按液壓爬升模板工程技術規程附錄D進行檢查驗收,并形成驗收記錄,檢查表詳見附件三。3.2爬升程序集成式電動爬升模板系統組裝完畢,進行全面驗收后方可開始工作。打開總電10、源,進行提升前各狀態檢測。墻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等于C15。外墻模架自升平臺的爬升: 模板水平外移450mm左右,先進行導軌的提升。 設定導軌的提升高度限位控制,發布提升命令。 電機啟動,導軌提升到位,將附墻支座和導軌與結構固定。 設定模架平臺的提升高度限位控制,發布提升命令。 提升電機啟動,模架平臺緩慢爬升。 各機位間的重力和提升速度均衡。 各機位相繼提升到位并自動停機。 檢查各附著點和相關連接是否牢靠。井筒模架自升平臺的爬升: 模板水平內移450mm左右,先進行導軌的提升。 設定導軌的提升高度限位控制,發布提升命令。 電機啟動,導軌提升到位,將附墻支座和導軌與結構固定。 設定模架自升平臺的11、提升高度限位控制,發布提升命令。 提升電機啟動,模架平臺緩慢提升。 各機位間的重力和提升速度均衡。 各機位相繼提升到位并自動停機。 檢查各附著點和相關連接是否牢靠。調節內外模板水平位置,使模板平移就位。調整內外模板垂直度、連接角模,安裝模板對拉螺栓并固定,安裝模板頂面固定件。爬升高度依據各樓層的層高確定,本工程標準層為3.5米。3.3爬模系統提升時的注意事項集成式電動爬升模板系統爬升時,必須卸除平臺上的非設計荷載,非操作人員必須撤離。每組機位爬升時應與相鄰機組斷開并做好防護措施。集成式電動爬升模板系統每次爬升前應取得爬升許可證和得到土建施工員的正式通知后方可進行。爬升速度應力求一致,相鄰機位的12、爬升高差小于等于30mm。爬升過程中,每一提升裝置及每跨度范圍內均應有人監視觀察,并保持相互可靠聯絡。爬升過程中,如遇到刮卡或拉力突增、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爬升,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爬升。模架平臺爬升到所需高度后,操作人員應密切配合,盡快檢查所有連接是否正常,若有不正常應及時將其修復,否則操作人員嚴禁離去。不允許在大雨和六級及以上風力時進行爬升模板的爬升操作。所有附著支撐與建筑結構之間的連接應牢靠。爬升完成后應立即對該模架平臺各處進行檢查驗收,經檢查驗收取得準用證后方可使用。3.4爬模系統提升時的同步保證措施模架提升時每兩個機位設置一個觀察點。爬升指令發出后,觀察各個機位控制分機上的重13、力數字顯示,提升過程中重力數字是實時動態捕捉的,反映的是各機位的實時重力。提升時觀察控制分機的數字變化在正常范圍(15%)時,各點的爬升是同步的。控制分機顯示數字超出30%,各點的提升高度已產生高度差(即不同步),此時變化的機位的控制分機會報警停機,操作人員對異常的機位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如下:觀察該機位的周邊情況,確認機位重力的變化不是因為鉤掛牽拉等原因引起的,則單個手動調節該機位的高度。重力過載時,則將該機位點動下降,觀察控制分機的重力顯示回復到初始數值時停止;重力欠載時,則將該機位點動提升,觀察控制分機的重力顯示回復到初始數值時停止。各機位重力調整到初始數值時再次整組提升。3.5層高變化時14、的爬升方法在標準層3.5米高時,爬模的爬升高度為3.5米,一次爬升到位,附墻支座預埋在施工縫下0.5米處;在5.0米、6.5米的層高處分兩次爬升,第一次爬升3.5米,爬升方法同標準層,第二次爬升2.0米、3.0米,爬升前的預埋附墻支座分別距施工縫為2.0米和1.0米。當層高為7.5米、8.0米處,爬模分三次爬升,第一次爬升3.0米,第二次爬升3.0米、第三次爬升1.5米、2.0米。1.5米的附墻支座預埋在施工縫下2.5米處,附墻支座預埋標高如下圖(附墻支座的平面位置詳見機位平面布置圖):3.6爬模爬升前混凝土強度的驗證爬模提升前,應在即將爬升層的墻體混凝土施工時留置2組同條件試塊(包含一組備用15、試塊),用于驗證該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了爬模爬升要求的15Mpa,試塊交由河北省廊坊市陽光檢測中心試驗,并及時提供混凝土試塊強度報告。在混凝土澆筑后要加強混凝土的養護,保證混凝阿土強度的有效上升,在混凝土澆筑后6小時開始連續三天不間歇的灑水和覆蓋養護。爬模爬升指令必須附有混凝土強度報告復印件,方可有效,這也是保證爬模爬升安全的重要措施。4、 爬模特殊節點施工方法4.1結構內收架體處理方式建筑結構在15層、23層結構內收:第一次(15層)北側內收5.8米,第二次(23層)北側繼續內收3.0米。結構變化處理措施:結構至15層內收,14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將、號機位及附屬的上層、頂層及下層防護拆除,1516、層澆筑完畢按照初始安裝順序且參照15-22層模架平面圖進行安裝(將、號機位上側1450單元換成1950單元),進入15至22層正常澆筑;結構至23層內收,22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將北側4個機位、東面墻北側1個機位和西面北側1個機位及附屬的上層、頂層及下層防護拆除,22層澆筑完畢按照初始安裝順序且參照23-29層模架平面布置圖進行安裝(將C軸上側機位的1450單元換成1950單元),進入23至29層正常澆筑;4.2外擴斜墻斜爬方法結構在24-30層墻體外展,外展尺寸按照1:20的比例擴大,最大外展尺寸達到了1980mm。結構施工方法:模架架體先施工主體筒體結構到頂,然后架體下降到23層位置,進行斜17、面爬升的準備工作。架體在23層加墊50mm墊塊;24層分兩次爬升:第一次爬升到位后加墊120mm墊塊,第二次加墊150mm墊塊;架體在25層需要把底層的50mm墊塊倒到這層。那么斜面爬升的工作準備就已經完成,從下層開始提升進入正常程序。從26層開始增加四個機位(18、19、20、21)并相應增加標準單元。機位需要提前在25層進行附著支座孔位的預埋。4.3外擴斜墻附墻支座預埋方法架體在24層開始進行斜爬,根據結構特點采用鋼管與電梯井筒墻體進行拉結的做法,具體做法詳見下圖:4.4墻體變截面時爬模的爬升方法當電梯井筒外側的爬升模架提升到變截面處時,在變截面處的附墻支座上預先墊上與墻體截面變化厚度相同18、的鋼墊板,爬模架體仍然正常提升,當架體全部處于變截面墻體部位后,將模板與墻體固定,架體重量過渡到墻體上,通過工具將架體往外頂,取下墊在附墻支座下的鋼墊板,再將附墻支座前移與墻體固定,然后按正常程序進行爬升。5、爬模施工的測量控制5.1測量方法利用激光鉛直儀將測量基準控制層的控制點通過激光投射到爬模操作架的激光接收靶上,各控制點在操作架形成封閉測量控制網,通過從激光接收靶上的測量控制點到模板定點內口丈量的方法,控制模板的上口的墻邊線定位。(見下圖)5.2施工測量豎向傳遞的基準層設置與傳遞高層施工測量精度受結構自振、風振、日照的影響大,擬采用增加施工測量基準層,減少激光鉛直儀的測量高度,以及通過測19、量基準層傳遞,采用計算機軟件自動處理動態測量數據,消除結構自振、風振對施工測量精度的影響。測量基準層按不超過50m的高度進行設置,首層的測量控制網基準控制點由平面測量控制網引測,測量控制網的基準層傳遞采用通過計算機技術處理的激光鉛直儀進行。利用計算機通過對激光接收靶上測得的結構自振、風振產生的擺動影響的激光接收點擺動振幅進行自動處理的方法解決結構自振、風振對垂直度測量控制進度的影響;通過在清晨左右同一時間進行垂直度測量時間的控制解決日照對垂直度測量精度的影響;通過固定的測量施工人員控制測量精度的人為誤差。5.3電梯井筒的垂直度控制待首次砼澆筑完成爬模提升一定高度后,在每面墻靠近墻角一定距離或中心處畫一條垂線,同樣,在模板的底口相應位置畫出標記線,待下次砼澆筑脫模后,將墻面上的垂線延伸上去,這樣待合模后使模板上的標記線與之重合即可。5.4測量放線的控制點根據本工程的特點,3層以上僅有走道內有樓板,其他地方均為電梯井筒,本工程的墻體軸線的控制,有頂板的地方采用內控的方法,其他外墻采用外控的方法,分別在首層的室內外設置控制點。這種辦法可以有效的解決本工程測量的實際問題,而且每層的抄測依據均為設置好的控制點,避免了累計誤差。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交底單位與接受交底單位各存一份。2、當做分項工程技術交底時,應填寫“分項工程名稱”欄,其它技術交底可不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