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堤強夯處理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311
2024-09-06
8頁
58.71KB
1、高填方路堤強夯處理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技 術 交 底 書 (二級)交底單位名稱: 編號:LJ-1 工程名稱路基工程設計文件圖號施工部位高填路堤交底日期技術交底目錄:1、 技術交底范圍;2、 工藝原理;3、 開始施工的條件及施工準備工作;4、 施工工藝;5、 質量標準;6、 安全、環保、文明施工等技術措施;7、 其他應注意的問題。附件及附圖:1、 技術交底書;2、 平面布置圖;3、 交底簽到表技 術 交 底 書編號:QL-1單 位: 主送單位一工區、二工區編號QL-1工程名2、稱路堤日期交底正文:1、技術交底范圍高速標填方路堤高度大于15米,且填方段長度小于100米的路段;強夯適用于高(陡坡)路堤基底承載力達不到要求的路段。2、設計情況 高速標部分區段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5米,需采用普夯對路堤進行補強壓實處理。部分區段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5米,且填方段長度大于100米,需采用強夯對路堤進行補強壓實處理。3、開始施工的條件及施工準備工作3.1、依據設計高程及預先估算強夯后可能產生的平均地面變形量,確定夯前地面高程;3.2、清除表層土,進行表面松散土層碾壓,修筑機械設備進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區周邊作排水溝以確保場地排水通暢防止積水,路塹地段樁的設計樁頂上部施工時預留0.3、50.7m作為施工作業面;3.3、查明強夯場地范圍內地下構造物和管線的位置及標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強夯施工造成損壞;3.4、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標出夯點位置,夯點應有明顯標記和編號,夯點定位允許偏差值應為50mm。當強夯施工產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筑物有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并采取挖隔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3.5、夯錘的重量應按欲加固的土層的深度、土的性質及夯錘落距選定,夯錘地面易采用圓形,面積應符合設計要求;3.6、項目經理部組建強夯施工班組,施工人員7人,同時配備專職安全員、技術員定點指揮施工作業;3.7、計劃投入施工機具:帶自動脫鉤落錘裝置的履帶式強夯機一臺,同時佩戴普夯4、錘。裝載機、推土機、各一臺,自卸汽車等。4、施工工藝4.1、施工工藝普夯(強夯)的夯機型號、夯擊能、夯擊遍數、夯點的夯擊次數、夯擊點位置、處理范圍等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施工前根據設計的夯擊能,提出試驗方案,進行現場試夯。根據不同填料待試夯結束后規定時間段內,對試夯現場進行檢測,并與夯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檢驗夯擊效果,確定工程采用的各項夯擊參數;施工機械應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夯錘底面形式宜采用圓形或多邊形,錘底面積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 2540kPa,對于細顆粒土應取較小值,錘的底面應對稱設置若干個與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夯前根據夯擊能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在每一遍夯擊前5、,應對夯點進行 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沉量。夯擊時要注意安全:駕駛室必須加設防護罩,以防夯擊施工中飛石傷人,起錘后現場人員必須遠離 10 米以上并戴好安全帽,嚴禁在吊臂前站立。普夯(強夯)施工工藝如下頁圖:下一遍夯擊滿夯標出夯點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施工機具準備起重及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高程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夯錘自動脫鉤自由下落,測量錘頂高程重復上一步驟,按設計規定的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重復以上步驟,完成第一遍夯擊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規定的間隔時間后4.2施工要點高填方路堤,應按設計要求預留路堤高度與寬度,填筑至設計標高后要按要求進6、行超載預壓,應按規范要求檢測路堤普夯前的壓實度,在進行夯擊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對周圍建筑物造成不利影響;4.2.2普夯施工順序必須按自路基中線向兩側逐次推進的方式進行控制,絕不可自周邊向中心漸次推進;4.2.3普夯施工必須按照試夯確定的夯擊參數執行,在施工過程中若出現與試夯獲取的信息差異較大時,應及時對施工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原因,調整施工參數,實施動態控制;4.2.4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高路堤基底范圍,每邊應超出高路堤邊坡坡腳外的寬度宜為設計處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對于陡坡路堤,強夯處理應按照從低往高的處理順序,先處理低洼處;4.2.5強夯法采用間隔點式兩遍夯實法,夯點采用正方形插7、當法布置,間距為6m,每個夯點擊數一般為35擊,夯點最后兩擊的夯沉量應滿足強夯處理試夯建議表要求;4.2.6施工前應人工挖十字溝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損壞;4.2.7施工前,必須對試夯場地進行整平,保證夯機就位和夯錘落地平穩。應清除場地上空和地下障礙物。其清除范圍為:單擊夯擊能在8002000KNm時,夯擊點距離障礙物水平距離應大于20m,距離地下障礙物的水平距離應大于10m,距離空中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18m。當單擊夯擊能再增大時,上述安全距離應適當增大。當需要在高壓線下作業時,必須滿足電力部門的相關要求,并加強安全生產防護措8、施;4.2.8施工機械應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與夯錘重量相匹配的履帶式起重機,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脫鉤器應保證其強度和耐久性。 強夯處理試夯建議表單擊夯擊能(Kn*m=KJ)設計處理深度(m)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cm)砂礫石、砂土等粗顆粒粉土、粘性土等細顆粒軟土、淤泥等強度很底10005645563200067566733000786778.54400089788.5105500099.588.51011660009.5108.591112.5880001010.599.512.514135、質量標準5.1、普夯(強夯)施工應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的以下規范:5.1.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9、0-2004)5.1.3、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5.1.4、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F10-2006)5.1.5、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5.1.6、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6、安全、環保、文明施工等技術措施6.1、普夯(強夯)振動對周圍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有影響時應采取開挖防震溝等防震措施。6.2、針對碎石等易濺起物,準備好足夠的安全防護用品和防護器材,強制穿戴防護用品,提高施工人員自我防護能力。6.3、起重工掛鉤后,應避入安全區,并密切注意落錘后飛濺物走向,避險迅速有效,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嚴禁將頭、10、手、腳伸入錘下,修整坑底時應將錘將至安全區。6.4、夯擊時,履帶吊臂桿伸角不宜過大,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臂桿上部應懸掛廢輪胎,以防止脫鉤與扒桿相碰,吊車擋風玻璃前應設置防護罩。6.5、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所有機械設備、均應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使用,定期檢查鋼絲繩及各機具的磨損情況,發現損壞及時更換,換班時交班清楚。6.6、多機組施工時,應注意安全距離,避免互相干擾、尤其第一遍和含水量較大時易發生飛濺物傷人。6.7、施工現場內道路平整完好,無污泥積水,施工排水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執行,做到有路必有溝,下雨不積水,行車無阻礙。6.8、臨時用電設施規劃管理符合要求11、,現場機械設備保持機容整潔,如需外排水時,合理設置排水溝,注意排水流向,防止污染周圍環境。6.9、晴天施工,如土壤干燥而致揚塵較大時,應積極予以灑水濕潤,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6.10、在居民居住區施工,加強與社區的溝通,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減少噪聲對社區的影響。7、其他應該注意的問題7.1、起重設備及夯錘強夯一般采用帶摩擦離合器的履帶式起重機進行施工,規格多為1530t,夯錘錘底直徑為23m。普夯采用起重能力大于15t的單纜或起重能力大于20t的復纜(利用滑輪組)履帶式起重機均可,并配有輔助門架等緩沖消能支撐構造,若選用復纜起重機時應配有自動脫鉤裝置。夯機最大提升高度應大于10m。夯錘直徑為212、m,夯錘重10t。7.2、普夯(強夯)前應對場地進行地質勘探,必要時通過現場試夯確定各普夯(強夯)參數(試夯區面積不少于20m20m且具有代表性)。7.3、施工方向及含水量控制普夯(強夯)施工應順著原始地貌的流水方向從高往低依次夯擊,以利于地下水、孔隙水的排放,有利于消散孔隙水壓力,避免破壞天然排水通道的連續性形成水囊而造成隱患,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宜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辦法使其位于坑底以下2以上。普夯(強夯)施工時,土壤含水量應控制在13-23%之間,現場簡易測定可采取“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的準則,即:用手捏緊后,易變形而不擠出,松手土不散,拋在地上即呈碎裂為合格。含水量過大,應采取加入干土13、碎石、石灰粉等措施予以改良;含水量過小,應及時澆灑水,灑水后待全部滲入土中,一晝夜后方可進行夯打施工。施工前,應根據現場情況布設好排水溝,施工中如遇小雨,未發生積水前,視情況夯擊,如發現積水,必須停止施工,進行排水,如遇大雨,需積極采取排水措施,如人工加修小型排水溝,推除表面稀泥和軟土,待土壤含水量達到23%以下方可繼續施工。7.4、認真做好每一個夯坑的每一個沉降測量記錄,并計算該夯點的總夯擊數和總沉降量。7.5、已夯過的夯坑,應及時回填,并用推土機或夯錘擊拍進行夯實,對深度大于1.2米的夯坑應注意壓實,以免地表水下滲,任何情況下,不允許夯坑積水。當夯擊的沉降仍很大時,應在圖紙上作特殊標記,再另行補夯。7.6、普夯(強夯)施工質量檢測由于夯后土體的重新固結,土體強度的提高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土體強度隨夯擊后間歇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故檢測夯擊效果的地基承載力測試工作,宜在終夯3周后進行,否則測得的強度偏低。普夯(強夯)效果的檢測可采取室內土工分析、標準貫入、靜力(輕便)觸探、荷載板試驗等方法進行檢測。夯點定位允許偏差5cm;夯錘就位允許偏差15cm,滿夯后場地整平,平整度允許偏差10cm 。在每一遍夯前,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后檢查夯坑位置,防止偏夯或漏夯。夯前根據夯擊能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在每一遍夯擊前,應對夯點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