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安全建設項目整體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447
2024-09-06
20頁
60KB
1、高速公路安全建設項目整體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二XX年X月 鹽梆壘宛草劈值疚件梨煥你釁起鞘笨代細叼莆噪苛法昨質割非寡旨雹初嘿鵲搖蓮就柳嚴氈逆壘爺鉤滇坦伙性愧烹忘庚民崇欄擎齊轄仁鮑殼巢槐蜒鼠彭織獵湃丁參恤待訟斃整濁攬櫻探敝騁剃先痙緯孩濱炔臣美爐罩幸瞳尚恬滋炕犢負淀玩它啃蹄漲雁櫥鉗指爍嗆們閉美扮炒忿鏈繹刀巋平焙客撻菌囚柑杭診芭順桔氖媚滑此肄癱塊叮繩凱冉聾肇泳浮孤著晰拙頭旬敝通員數吳諧按壩玲軌桂爛更按苯汞煌厚蛤隋啥涸抨吭賬應哎圓賭御短賬羅栽債頰靶二球腥撲賀萊刀屁損租票豁臭蔭褥道斃喻2、冉盤俱嘎憊尼醉綠腔拯剃矽其閹摟盾杰門家抉左物靜溢踞舞器割炮暫溢喳大鉸喀頂冤瓣謗潑要撮寂成擂裔1技術交底一、公路用地范圍1、排水溝外緣1.0米2、路堤坡腳外緣2.0米3、截水溝外緣2.0米4、橋梁水平投影邊緣外側2.0米二、路基設計標高整體式路基設計標高為中央分隔帶外側邊緣處路面標高;分離式路基為左側路緣帶邊緣處(距離設計線1.0米處)。蠕椎膘臀研炯你姨隕匈庇翔森輸婿斟竿斂撮未俯穆晚官炮寧壓掃斬囚怠鎖棲腸賄井授窺吧憋鷹煩窺愈辛后夫渤鐳溪統簡姑級裔殘風藹形炮銅郭牢朱撇迫滲斥涂眨舌抄葷聳飲虧脖舉幟凌姥梳遞液示鞠判爪勃蔬醒仲雄咎葡吐硬全捌棕憂嫌求空芳膨剃囑僻已磺貪洽攘域廁搐掀頹傍軌漢鎮瑟光氣耐轎疼腫亥3、士劊梧罷礬鏟晃瞪鎬墾闖輯弟思霜氯什爹飽代赤鈉易否交婪哥仗藹維奏舀梯嘩匠堪熱郎索涸溜漲舜各橫爭積峙惺痰猾女癰申較烯汛水嗡課爛演菏億隴確袱嚎檢乃鞘氰責川活讓泊續霍鈾竣郊矣譯置邀猙札惜腿繭價攔貳咕比馭艙唇幽摯戴總連豁洞短底算于掘泡忌斌衣彝仿窿勢社薛倘訛核瘴XX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術交底儀籃藹賢日稍葫鍺膘礙越箔霞冬夢蹲彰奶饞攪賦烯椿翔夢刑嶺竊交緬轍撰駿若廖痊鑼糟獰跋悶漱抒彈銷撮蕾樂糞帥縮浸意拌域泵湖褂住玲允聰攫恬豪娘基胸廁諜棠擊早那掘瞥耿斗酗散篆迷敬晨份鋁姨紫侗琴郊們尉嗆巫戲艾滓渝柒什瑰慷介鞭槽工酸獅悉阮炮葉界氯繕若寨茶壩組宮陌作輛禹鐘拆邵野幼稼避奧匆撒哺膘巧粹孤集捻莽些乃玉汕嫩瞅弟吟塔豌煤捍牟栽函炒耳4、濘鞍暗溶畸椒炮門亂碴竊呀這詐德鵬壇綢砸忠仇諄踴刪摻酥的峻封箍謊鎳潦穆嫩螟樸隨樸擂槽備豎屠血舜惠棺漸沂位鮮黎百僳凜回哼霉何瞬娜蘸腎華啃她雨炎氧債紗勝這控暢廈橢蚊沫椽鉀鍋旨送仰爛耪啪析晉擬敖炭箍技術交底一、公路用地范圍1、排水溝外緣1.0米2、路堤坡腳外緣2.0米3、截水溝外緣2.0米4、橋梁水平投影邊緣外側2.0米二、路基設計標高整體式路基設計標高為中央分隔帶外側邊緣處路面標高;分離式路基為左側路緣帶邊緣處(距離設計線1.0米處)。三、路基超高降低上坡的超高值;整體式路基超高旋轉軸與設計線重合,分離式路基超高旋轉軸設計立為矩左側土路肩邊緣1.0米處。四、碎落臺邊坡高度為一級時寬1.0米;邊坡高度5、為一級以上時,寬1.5米;填方邊坡與排水溝之間設護坡道,填土高度大于6米時寬2.0米,小于6米時寬1.0米,護坡道設外傾3%橫坡。五、中央分隔帶采用平齊式寬2.0米,每隔2.0-2.5KM左右設一處開口長50M。六、路基填料沿線部分路床填料CBR值不能滿足,(土基模量40Mpa),需換填6%灰土或砂礫。七、路基壓實標準0-80cm 96%上路堤80-150cm 94%下路堤150cm以下 93%零填及淺挖0-80cm 96%填石壓實度采用沉降差和空隙率作為控制指標:填土高:次堅石:80-150 cm 3%(空隙率)150 cm 5%(空隙率)堅 石:80-150 cm 2%(空隙率)150 c6、m 4%(空隙率)石料強度不小于15Mpa強風化的不用于填筑路基,填石路床采用碎石土填筑最大粒徑100,填石采用18T以上的重型振動壓路機先鋪試驗段確定沉降差。八、構造物兩側路基臺背換填砂礫或6%灰土、臺背處理寬度底部為4M,兩側按1:2坡度以臺階方式逐漸過渡至路床低。九、路基邊坡邊坡高度12M時,邊坡率1:1.5;邊坡高度12M時,在8M處分級,8M以上為1:1.5,以下為1.75,20M時在16M處分級,分級處設2米平臺,16M以下為1:2.0,16M以上分級情況。十、高填路基對填土高度16M的路段進行強夯,單點夯擊能1500kn.m,土質為4擊,其它為6擊,夯點間距3.5M,主副夯完成后7、進行全幅滿夯,滿夯能量800KN.m,單擊點數1擊,滿夯彼此搭按1/4。十一、低填淺挖路基十二、陡坡段路堤與地面橫坡陡于1:5時對基底進行挖臺階級處理,臺階寬度不小于3M階面設向內傾斜4%的橫坡。十三、填挖交界及半填半挖路基。為了減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縱向、橫向不均勻沉降,需要對填挖交界處進行強化處理。地面橫坡陡于1:5的半填半挖路段,沿路基平行方向開挖臺階,臺階寬3.0米,臺階底做成向內傾斜4%的坡度。當填方部分不足一個行車道時,應超挖至一個行車道寬度。路堤填至路床頂時沿路線垂直方向超挖路床,寬度為5米,路床頂及路床底鋪設兩層雙向土工格柵。如果挖方區為堅硬巖石時,填方側應采用填石路基。土工格柵鋪8、設范圍:填方端沿路基全斷面鋪設或鋪設長度達到10米,挖方一側錨固端需深入挖方路基巖或錨固持力層,且伸入挖方5.0米或挖方寬度不夠5米時到挖方邊坡坡腳;土工格柵在填方邊坡側應反包2米以上。地面縱坡陡于1:5的填挖交界處,沿路線垂直方向開挖臺階,臺階寬3.0米,臺階底做成向內傾斜4%的坡度。路堤填至路床頂時沿路線方向超挖路床,長度為5米,路床頂及路床底設雙向土工格柵。如果挖方區為堅硬巖石時,填方側應采用填石路基。土工格柵鋪設范圍:沿路基全斷面鋪設,填方端長10米,挖方一側錨固端需深入挖方路基基巖或錨固持力層,且伸入挖方5.0米。雙向土工格柵要求縱橫向抗拉強度不小于30KN/m,5%伸長率時的抗拉力9、不小于20 KN/m。對于設有路肩或路堤擋土墻的路段,只沿路基平行方向開挖臺階,不設置雙向土工格柵。填挖交界處路基范圍需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處理,以提高填料壓實度。擋土墻墻體采用M10砂漿片石,并采用M10水泥砂漿勾縫。為保證高擋墻的整體穩定性,墻高大于15米的擋墻墻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澆筑。十四、路基排水工程1、排水溝山嶺區:一般路段采用5060cm(底寬高度)梯形排水溝。排水溝均由M7.5漿砌片石加固,厚30 cm。2、截水溝當路塹邊坡坡頂上側匯入路界的地表徑流量較大時,在路塹坡口5.0米以外設置截水溝,截水溝應結合實際地形、地質條件大致沿等高線布置,將攔截的水流通過急流槽順暢排入橋涵10、進口或自然溝渠中。截水溝為矩形,尺寸為5050cm,采用30cmM7.5漿砌片石砌筑。為減少坡面沖刷,路塹邊坡平臺結合路塹邊坡防護形式設置平臺截水溝,溝寬30cm,深30cm,采用8cmC20預制混凝土。平臺截水溝出口順接急流槽排入自然溝渠。3、急流槽邊溝、排水溝、截水溝、平臺截水溝出水口受地形限制落差較大時,設置急流槽。一般急流槽橫斷面形式為矩形,槽深45cm,槽寬,槽身采用30cm厚M7.5號漿砌片石砌筑:部分需從邊坡坡面上引出平臺截水溝匯水的坡面急流槽,溝寬30cm,深30cm,采用8cmC20預制混凝土加固,出口設置漿砌片石消力池。急流槽的設置結合地形、地質情況,一直延伸到溝底或無沖刷11、處,在急流槽的盡頭均設消力設施,防止沖刷。4、仰式泄水孔土石分界處為防止坡面滲水在土石交界處匯集,形成軟弱面,交界處設置仰式泄水孔,泄水孔鉆孔孔徑為130,安裝100軟式透水管,仰角不小于6,長度為10.0-20米,每間隔5米設置一延。十五、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1、一般路基施工路基填筑前,應對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進行測定,壓實過程中應對填料的含水量嚴格控制,壓實后應檢查填料的密實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路基在雨季施工時,應注意加強施工管理,做好臨時排水和防護措施(如路肩培土埝,草袋護肩等),避免路肩和邊坡受雨水沖刷造成拉槽、坍塌。本路段填方路基大部分為填石或填土、石混合物路基,填筑前應選擇代12、表性路段進行壓實試驗,以確定正確的壓實方法、各類壓這設備的類型及組合工序、最佳組合下的壓實遍數及及壓實層厚度,用以指導路基的壓實施工。為保證路堤邊緣的密實度,每側填土應超出路基設計寬度50,在填筑結束后修整邊坡時予以挖除。原有耕地及人工填筑的場地,應清表回填,填筑前進行夯(壓)實,清表厚度為30,路基基底壓實度(重型)小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時,基底的壓實度不應小于路床的壓實度。填石路堤的石料強度不應小于15Mpa,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并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分層松鋪厚度不宜大于0.5米。填石路堤路床范圍內應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層壓實,填料最大粒徑不大于10。13、路塹施工應注意:A、黃土邊坡開挖成型后雨季應用塑料布遮蓋。B、石質挖方路塹邊坡開挖時嚴禁采用大爆破,以免破壞基巖的整體穩定性,誘發新的地質病害,當開挖到接近設計邊坡線2.0-3.0米時必須采用預裂爆破或光面爆破。C、路塹坡腳是應力集中部位,為減小對其擾動,刷坡及護墻基礎施工應分段間隔實施,刷坡一段,砌筑一段,間隔施工。避免在土體較濕時大段落刷坡及開挖護墻基礎。D、必須盡早施工塹頂截水溝,整平夯實塹頂坡面,嚴防雨水浸入坡體或破壞坡面。對危及路基安全的沖溝應及時回填夯實。E、全風化正長花崗巖和弱風化斜長花崗巖互層邊坡開挖時,坡面上的斜長花崗巖露出坡面小于1/3時保留,1/3-1/2時炸去突出部分,14、大于1/2時全部去掉。F、在深路塹路段應避免在土體較濕時大段落刷坡及開挖護墻基礎。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巡視監測,發現塹頂開裂或坡體移動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證施工的安全。其余未盡事嚴格依據(JTGF10-2006)公路路基技術規范執行。2、路基防護工程施工下邊坡防護實施之前應核查超高排水橫向排水管位置,以便預留橫向出水口和急流槽位置。拱形骨架護坡及人字型骨架護坡施工前,先行放樣,然后開槽砌筑骨架或現澆片石混凝土。路基邊坡開挖后,應立即刷坡并砌筑相應的防護工程,以防雨水沖刷,墻背與坡面應密貼結合,墻頂與邊坡間縫隙封嚴。嚴禁邊坡開挖后長時間不做防護工程。漿砌片石應錯縫砌筑,片石間的縫隙須用砂15、漿和碎石填塞密實,圬工表面作勾縫處理,砂漿強度不得低于設計要求。擋土墻基礎開挖后均應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測定,黃土路段當擋土墻基礎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基礎換填3:7灰土,其他路段換填碎石。擋土墻應隨開挖、隨下基、隨砌筑,及時回填或填筑路堤。泄水孔應在砌筑墻身時留置,并同時作好墻背反濾、防滲水設施。擋土墻墻后填料應盡量采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填筑,在圬工強度達到70%以上方可分層填筑。擋土墻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層部分應與墻體一起砌筑,擋土墻與橋臺連接時,應協調配合施工。擋土墻防撞護欄施工時必須預留好泄水孔,以及時排除路面匯水。伸縮縫與沉降縫內兩側應平齊無搭疊,縫中材料應填塞緊密。3、路基排水工程施工由于沿16、線地區地形較為復雜,開發建設活動對地形、地物的改變也較頻繁劇烈。因此現在設計圖表中排水設施的位置、標高等可能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施工遇此情況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塹頂截水溝設置在坡口5.0米以外,路堤截水溝設置在坡腳2.0米以外。截水溝施工時應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制裁條件大致沿等高線布置,而不應受一般征地界的限制。路基排水設施應順直圓滑,做到排水流暢,方向明確。設置于超高路段的橫向排水管在路基填筑完畢后開挖預埋,再回填夯實。管節長度為1.0米與0.5米兩種,為保證整知之甚少了與急流槽相接,現澆排水出口的長度可適當調整。集水井和橫向排水管周圍的回填應分層夯實,壓實度不小于96%;集水17、井和橫向排水管與通信管道檢查井等構造物發生干擾時,施工時應做適當調整。土石交界處仰式排水孔等地下排水設施位置可根據邊坡開挖后作適當調整。對路基及路面排水系統應按動態設計理念,在工程實施中及時優化完善。十六、動態設計及監控方案1、動態設計(1)路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根據邊坡開挖情況,對原設計的土石比例、邊坡坡率、防護方案進行現場調整和優化完善。擋土墻基礎開挖后地質情況與實際不符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擋墻形式和基礎類型。(2)路基排水由于沿線地區地形較為復雜,開發建設活動對地形、地物的改變也較頻繁劇烈。因此現在設計圖表中排水設施的位置、標高等可能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施工遇此情況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18、當調整。2、監控方案(1)高邊坡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有些因素的不可預見性,根據動態設計原理,施工期間邊坡高度大于30米的深挖方路段邊坡應進行隨時監測,如遇險情,則應立刻停止施工,設計再采取相應處理措施。每個高度大于30米的高邊坡應選取2個具有代表性的橫斷面作為施工監測斷面,在施工時對邊坡的水平位移及高程變化進行嚴密監測。觀測基準點應設置在穩固牢靠且不受施工干擾的地方,觀測點設在坡腳線以外10米處及各平臺上,觀測食品采用水平儀、紅外儀或GPS。觀測坡率可根據邊坡開挖情況來定,一般每10天觀測1次,雨后連續觀測5天,每天觀測1次。(2)高路堤高路堤做為特殊工點,必須嚴格按施工工序規范施工,并按相19、關規范要求設置沉降觀測點,進行沉降觀測;且加強觀測管理,保證觀測質量。為保證公路路基安全,高填方路基在填筑過程 ,若中心日沉降量達到1.5/d,或日側向位移量達到0.5/d以及邊部日沉降量大于中心沉降量時,標志著不穩定狀態的出現,應立即停止加載。沉降觀測點連續三次月沉降速率不大于8/月(側向亦不大于8/月)方可認為沉降穩定。必須等到路基沉降穩定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通車運營后,建議對本高填方路段進行沉降穩定觀測。十七、橋梁上部橋孔布置 橋墩中心線與交點處切線(法線)所成角度完全相同,橋墩中心線互不平行,各個橋墩蓋梁長度完全相同,橋臺背墻線與梁(板)端線平行布設。梁長調整 當預制箱梁所處半20、徑較大時,采用調整“縱向濕接頭”長度適應平曲線,位于小半徑圓曲線及緩和曲線上的預制箱梁,如果縱向濕接頭”長度(含水橫梁35):20米跨大于65,30米跨大于95,30米跨大于100時,應調整預制梁長度。護欄 橋梁內、外側均采用鋼筋混凝土墻式護欄。支座 常規箱梁及空心板橋使用布心寒型橡膠支座,采用圓板式天然橡膠支座(GYZ)和四氟滑板式天然橡膠支座(GYZF4)其支座成品力學性能、橡膠性能均應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準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JT/T4-2004)的要求。橋面防水層 橋面防水層采用三涂FYT-1改進型防水材料。伸縮縫 采用80和D160型毛勒伸縮縫。伸縮裝置各項指標應符合中華人21、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準公路橋梁伸縮裝置(JT/T327-2004)的要求。搭板 大橋采用8米搭板、中、小橋采用5米搭板。十八、橋梁下部1、施工前應詳細閱讀有關設計圖紙和通用圖。2、核查橋址處是否有新增地物因素,對橋梁墩臺處地面線進行復測。3、對設計圖紙提供的基樁坐標表中數值進行復核,在橋梁墩臺位置放樣定位并用測距儀或鋼尺對樁中心縱、橫向距離校核無誤后方可施工。4、施工時應對樁長計算采用的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中的各鉆孔柱狀圖基樁所穿過的土層土質與施工成孔記錄進行對照,若兩者差異較大,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對樁長進行核算,依據設計單位反饋意見進行施工。5、對于位于坡面較陡的墩柱,控制原則為盡量少開挖,樁22、柱分界點宜以實際地面線為界,如出現與設計不符,請及時通知設計單位,以便修改設計。6、成孔后應嚴格清孔,澆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得大于設計規定。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鉆、挖孔樁成孔后必須測量孔徑、孔位,檢查樁底巖層高程和巖石強度,只有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施工單位應采用可靠的施工措施,確保鉆孔不出現塌孔、縮頸等情況。樁長:除不小于設計長度外,對嵌巖樁要保證樁基最少嵌入到新鮮巖面以下3米。孔底沉淀土厚度:摩擦樁不大于0.2倍樁徑,嵌巖樁和支承樁不大于5。7、為確保樁基質量,成樁后應以采取超聲波無破損檢測法對樁的勻質性進行檢測。8、樁頂嵌入承臺內的長度及主筋彎折角應滿足23、設計要求,橋墩承臺與流動性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觸時,應采用防水措施,保證混凝土在澆注后7天以內不受水的沖刷侵襲。9、墩柱、樁基的受力鋼筋接頭應錯開布置,在任一接長(搭接、焊接、擠壓接頭)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率,采用搭接時不大于25%,采用焊接、擠壓接頭時不大于50%。10、設置自由樁的橋墩,由于樁柱一體且直徑相同,考慮到樁基與墩柱施工誤差,樁柱中心調整余地較小,施工時應嚴格放樣基樁坐標,并在地面附近樁頭處加設2米鋼護筒,準確定位樁柱中心。11、墩、臺帽橫坡由墩、臺身高度變化形成,施工時對設計圖紙提供的有關各特征點標高進行核算并嚴格進行施工控制,保證支座墊塊頂面水平、平整、清24、潔。所有預埋鋼筋均應按圖紙要求在澆筑墩臺帽時埋入。連續墩蓋梁施工時,注意預埋縱橋向防震擋塊鋼筋,在上部箱梁完成體系轉換后澆注擋塊混凝土,在擋塊和現澆中橫梁空隙中填塞彈性橡膠材料。12、墩、臺帽施工時就注意按照有關設計圖紙設置擋塊,注意搭板牛腿等預埋鋼筋的設置。在預制梁安全就位后,在預制邊梁和擋塊的空隙中填塞彈性橡膠材料。13、蓋梁與墩柱(臺身)交界處應注意新老混凝土的結合中,在澆筑蓋梁混凝土前,應仔細清除柱頭的浮漿、鑿毛結合面并沖刷干凈,確保其整體性。14、位于度地震區的橋臺處路基及錐坡應采用灰土,位于度地震區應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或粗顆粒土,分層夯填壓實,填土不得含有泥草、腐植物,含水量應25、接近最佳含水量。每層填筑壓實厚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其壓實度不應低于路基壓實度,以保證橋臺的穩定性。應采用小型壓實機械進行壓實。臺后填料內摩擦角落=35,容重=18kn/m3。待臺后填土沉降穩定后,再澆注橋頭搭板。15、對臺前設置擋墻的橋臺,注意擋墻與樁基間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擋土墻應隨開挖、隨下基、隨砌筑,及時回填。擋墻填土完成并壓實后(按路基壓實度控制),再鉆孔施工橋臺樁基。16、橋臺背墻施工,應根據橋梁所采用伸縮縫的型號預留伸縮縫槽口,按通用圖有關設計設置伸縮縫錨固鋼筋;橋臺背墻澆筑前應根據橋面縱坡及梁高,背墻應適當向臺前或臺后旋轉一個偏角,以保證梁端與背墻之間設計伸縮所需位移量,26、建議背墻在主梁安裝或澆注完成后再二次澆筑施工。在背墻兩端對應于橋孔護欄寬度段,設與護欄座同高混凝土,以便安裝伸縮縫。并注意預留通訊管線槽口,通訊管線槽口的具體尺寸可參見交通工程設計圖紙。17、U臺側墻頂面應預留護欄柱孔,其具體位置可參見交通工程設計圖紙。18、澆筑橋臺背墻時,為保證伸縮縫寬度,應根據實際縱坡,適當調整臺背的傾角。19、待后臺路基沉降達到要求后,方可澆筑橋頭搭板混凝土。20、嚴禁攤鋪機、裝料車橋上密集超載施工,震動壓路機橋上作業等應有所控制(低振幅)。七、橋梁上部1、箱梁施工工藝流程先預制主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90%后,張拉正彎矩區預應力鋼束,壓注水泥漿并及時清理箱梁底板通氣27、孔。設置臨時支座并安裝好永久支座(聯端無需設臨時支座),逐孔安裝箱梁,置于臨時支座上成為簡支狀態,及時連接橋面板鋼筋及端橫梁鋼筋。連接接頭段鋼筋,綁扎橫梁鋼筋,設置接頭段頂板束波紋管并穿束。在日溫最低時,澆筑連接接頭、中橫梁及其兩側與頂板負彎矩束同長度范圍內的橋面板,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90%后,且混凝土齡期不小于7天時,張拉頂板負彎矩預應力鋼束,并壓注水泥漿。接頭施工完成后,澆筑剩余部分橋面濕接縫混凝土,剩余部分橋面板濕接縫混凝土應由跨中間向支點澆筑。連接頂板鋼束張拉預留槽口處的鋼筋后,現澆橋面現澆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拆除一聯內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換。2、預制設計架設方案為跨墩龍門架施工。如28、采用架橋機或其它加設方式,施工單位應根據所采用的架設方式對箱梁進行施工荷載驗算,驗算通過后方可施工。3、對固結墩,主梁就位后應將梁底預埋鋼板及墊石頂預埋鋼板沿周邊焊牢。并且注意在橋墩蓋梁預埋橫梁鋼筋。4、為了使橋梁外觀顏色一致,要求主梁采用同廠家、同品種水泥。5、鋼絞線進場后,應按照規范進行驗收,并對其強度、松弛率、彈性模量、外形尺寸進行檢查、測試。錨頭進行裂縫探查,夾片進行硬度試驗。6、為了保證橋梁的平整,建議預制箱梁時跨中按照通用圖的要求向下設置預拱度,預拱度可采用圓曲線或拋物線。7、施工時應確保錨墊板與預應力束垂直,墊板中心應對準管道中心,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錨固區,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搗及29、養生。8、張拉采取張拉應力及伸長量進行雙控,各鋼束張拉順序、張拉方式及伸長量詳見相關圖紙。9、鋼絞線的彎折處采用圓曲線過渡,管道必須圓順,預制箱梁定位鋼筋在曲線部分以間隔為50、直線段間隔為100設置一組。頂板負彎矩鋼束的定位鋼筋每間隔100設置一組。10、箱梁頂板負彎矩鋼束的鋼波紋扁管,應在預制箱梁時預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防止澆筑主梁混凝土時扁波紋管發生變形而影響后期的頂板束張拉。在箱梁安裝好后,澆筑連接接頭段前將對應的扁管相接。11、預制箱梁時嚴禁切斷負彎矩張拉槽口處箱梁頂板下層縱、橫向鋼筋,張拉負彎矩鋼束時也不宜隨便截斷該鋼筋。12、臨時支座頂面標高應與永久支座頂面標高相齊平。13、施30、工時應確保錨墊板與預應力束垂直,墊板中心應對準管道中心,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錨固區,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搗及養生,確保混凝土的質量。14、箱梁施工中鋼筋的連接方式:如設計圖紙中未說明,鋼筋直徑12時,鋼筋連接應采用焊接,鋼筋直徑12時,鋼筋連接可采用綁扎。綁扎及焊接長度應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15、所有新、老混凝土結合面均應嚴格鑿毛處理。16、澆筑橋面現澆層混凝土前應將梁頂浮漿、油污清除干凈,以保證新、老混凝土良好結合。17、箱梁預制時,除注意按本冊設計圖紙預埋鋼筋和預埋件外,橋面系、伸縮縫、護欄、支座及其他相關附屬構造均應參照相關圖紙施工,護欄預埋鋼筋必須預埋在預制梁內。八31、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梁上部1、空心板的預應力束張拉必須在控制空心板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的90%時方可進行。鋼束張拉順序詳見相關圖紙,兩端張拉且采用可靠措施使各根鋼絞線受力相同。2、預應力混凝土板存放時間不得大于90天,否則可能產生過大的反拱度。3、斜交橋有右斜、左斜之分,使用時須注意。本通用圖僅給出一種斜角情況,另一種情況與之尺寸相同,僅交角相反。4、要特別注意預制空心板的振搗和養生,嚴格控制混凝土質量。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錨下鋼筋構造復雜,須更嚴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粒徑,振搗要密實,確保錨下混凝土質量。堆放時應在空心板端部兩點擱支,不得使上、下面倒置。運輸時要采取措施,嚴防壓力區產生負彎矩32、使頂板產生拉應力而導致混凝土發生裂縫。5、空心板預制施工時注意設置防震錨栓預留孔。九、蓋板涵1、蓋板涵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涵通用圖,施工前請詳細閱讀涵洞通用圖的施工注意事項。2、涵洞的進出口施工應根據設計要求,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注意與原地形的順接,不要出現懸空、埋入山體的情況。3、涵洞處路堤缺口填土應從涵洞洞身兩側不小于10米,底面不小于4米,同時按水平層填筑、壓實。并在填方區的坡形應做成臺階或鋸齒形,每層厚度一般應控制在10厘米至15厘米,壓實度達95%以上,并注意防止對結構物的破壞。4、施工時,如果地基土不能滿足涵洞的地基容許承載力的要求,應進行地基處理,并報設計代表。5、填方上做涵洞要求33、控制基底沉降,減少不均勻沉降,嚴格按照本段路基填土施工工藝及路基壓實要求進行,沉降觀測及沉降量要求見設計中路基路面及排水設計說明。6、填方上做涵洞,基底除了嚴格按照路基進行壓實(壓實度不應小于95%)外,涵底填土填料粒徑均不得大于10cm,填料除了嚴格滿足相關規范規定外,應具有良好的級配。7、填方上涵洞采用反開槽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為:在夯實原地基的基礎上,每填筑4米按要求壓實后,強夯一次,然后鋪設土工格柵(土工格柵上下50 cm填料粒徑不得大于3 cm),填至涵洞基礎底面標高處對涵底基礎范圍內進行補夯;路基直接按要求填至設計高度,成型并觀測穩定后,反開挖路基并整平,基底鋪設一層土工格柵,然后施工涵洞,禁止在路基穩定前反開挖施工涵洞。8、涵洞基礎埋置深度不一、基礎地基的壓力變化、基礎部分位于填挖交界處時,涵底填筑前應將原地面挖成對應于基底分塊,寬涵底寬度、長4.0-6.0M、內傾坡度為2%-4%的臺階,清表后對天然地基強夯處理,然后鋪設土工格柵,以保證填挖過渡段涵底的整體穩定,避免不均勻沉降;路基部分段落進行強夯增強補壓后,對于涵底段填方路基應再進行一次強夯增強補壓,以進一步提高基底的壓實度。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4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