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旋挖鉆孔灌注樁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615
2024-09-06
7頁
17.35KB
1、高速公路旋挖鉆孔灌注樁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1、施工準備(1)開工前應具備場地工程的地質資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樁基工程施工圖及圖紙會審紀要。(2)由于旋挖鉆機回轉半徑大,鉆桿高,自重大,在鉆機就位前要設計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先平整場地、清除雜物、換除軟土、夯打密實。以保證施工安全。(3)規劃行車路線時,使便道與鉆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影響孔壁穩定;鉆機的安置應考慮鉆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運的方便。2、施工工藝(1)樁位放樣用全站儀首先確定鉆孔灌注樁位置,并十字交叉設置混2、凝土護樁。(2)鋼護筒埋設護筒長根據地質情況,埋深為24m。埋設護筒時用水平尺檢查垂直度,護筒頂一般高于原地面0.3m,以便鉆頭定位及保護樁孔。鋼護筒直徑比樁徑大2040cm,采用壁厚35mm的A3鋼板卷制。在護筒的頂部開設2個溢漿口,埋設護筒同時要用十字交叉線控制鋼護筒埋設位置,使其準確定位,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護筒與坑壁之間要用無雜質的粘土填實,以保證護筒的穩定。(3)鉆機就位鉆機座應置于堅實的地面上,以免產生不均勻沉陷。鉆機安裝后的底座和頂端應平穩,在鉆進中不應產生位移或沉陷。為保持鉆機的垂直度,通過控制器使鉆桿保持垂直并嚴格使鉆桿軸心與樁位放樣點對中(允許偏差103、mm)。就位完畢,施工隊對鉆機就位自檢。再由技術人員校正轉盤中心與護筒中心偏差,校正轉盤是否水平,防止鉆孔偏斜。(4)泥漿制備與使用建立泥漿循環系統,泥漿循環系統由泥漿池、沉淀池、輸送管、泥漿溝、排污儲備池和泥漿泵等組成。在鉆機開鉆之前必須先制備護壁泥漿,建立泥漿循環系統。根據規范要求,泥漿采用粘度Ip17的粘土配制,土料要先浸水再攪拌。泥漿池設臨時防雨棚,避免雨水稀釋泥漿,保持現場清潔。泥漿制備好后就可進行鉆進,在鉆進過程中要保持孔內泥漿和泥漿池的泥漿正常循環,泥漿用泥漿泵送至鉆孔內,確保泥漿頂高度不低于護筒底高度。施工期間應經常測定泥漿比重,并定期測定粘度、含沙率、粘度。(5)鉆孔作業鉆孔4、時鉆機鉆頭中心要對準樁中心,鉆機安放平衡、鉆桿保持垂直。開鉆時,鉆機輕壓慢轉,當鉆進至距護筒底約2m處停止進尺。用制備好的優質泥漿置換孔內劣質泥漿,泥漿指標達到要求1.02-1.06后進行正常鉆進。鉆進過程中每隔20分鐘測量一次泥漿的比重,在現場試驗室內定期測定泥漿的粘度、含砂量、穩定性和膠體率等指標。在鉆進過程中每進尺23m應檢查豎直度并做好鉆孔記錄;記錄的內容應包括孔位、孔口高程、開鉆時間、鉆進速度、累計鉆進深度、泥漿比重,加鉆桿時間及長度、地質情況的描述等參數。(6)清孔、驗孔當達到設計深度后,經監理工程師查驗,樁底處地質符合設計要求,即可開始清孔。其方法為將鉆頭提離孔底2050cm,維5、持沖洗液正常反循環流動。直至孔底沉碴厚度小于設計要求,泥漿密度達到1.03-1.10,粘度達到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為止。在鋼筋籠和導管放入孔之后,再一次測量孔深和沉碴厚度(沉碴厚度30cm),如不滿足設計要求再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鉆孔在終孔和清孔后,對孔徑、孔形和傾斜度,采用鋼筋檢孔器吊入鉆孔內檢測。成樁后孔的中心位置偏差為5cm;孔徑不小于設計值,傾斜率小于1%;孔深不小于設計值。(7)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鋼筋籠制作成整體,一次吊裝就位。對于受吊裝高度等諸多因素影響而無法一次吊裝的樁,分成若干加工制作。鋼筋籠制作完成后,采用汽車吊進行安裝,為了保證骨架起吊時不變形,對于6、長骨架,起吊前在加強骨架內焊接三角支撐,以加強其剛度。所有骨架安裝完畢后,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發生浮籠現象。嚴格控制好鋼筋籠分節焊接的焊縫質量,入孔前認真測量鋼筋籠長度,鋼筋籠定位時嚴格控制好頂標高及籠底標高。(8)灌注水下混凝土1)安裝導管導管采用30鋼管,每節23m,配12節11.5m的短管。拼裝前應做水密試驗。導管安裝好,入孔后,其底部距孔底有3040cm的空間。吊裝混凝土灌注架,安裝儲料斗,儲料斗容積,應保證首批混凝土下去后能保證導管有1.0m埋深。2)二次清孔澆筑水下混凝土前應檢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不大于100mm。如沉渣厚度超出要求,則利用導管進行7、二次清孔。若達到設計要求后應立即安放隔水塞,進行水下砼灌注。3)撥栓或開閥打開漏斗閥門,放下封底砼,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測孔內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4)灌注水下混凝土樁基混凝土采用砼攪拌運輸,汽車吊起提升料斗灌注水下砼,運輸配合導管灌注。在灌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和計算導管埋深,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的埋置深度應控制在26m。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應加灌50cm以上,以便灌注結束后將此段混凝土鑿除。在灌注混凝土時,每根樁應至少留取一組試件。水下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822cm。指定專人進行記錄各灌注時間、混凝土面的高度、導管埋深、導管拆除長度、節數以及發生的異常現象等。5)灌注砼測深方法灌注水下砼時,應經常用測繩探測孔內混凝土面至孔口的深度,以控制導管埋深。采用重錘法,重錘的形狀是錐形,底面直徑不小于10cm,重量不小于5kg。用測繩系錘吊入孔內,使之通過泥漿沉淀層而停留在砼表面(或表面下1020cm)根據測繩所示錘的沉入深度作為砼灌注深度。6)泥漿清理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產生大量廢棄的泥漿,為了保護當地的環境,這些廢棄的泥漿,經泥漿沉淀后,運往指定的廢棄泥漿的堆放場地,并做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