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改建梁板預制項目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643
2024-09-06
9頁
46KB
1、高速改建梁板預制項目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XX高速公路XX改擴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 合同號:XX監理單位:XX有限責任公司 編 號:XX 監表71工程名稱XXXX(XX)至XX公路改擴建工程交底日期XX交底項目預應力混凝土施工工程部位梁板預制交底提要高性能混凝土的澆筑 高性能混凝土的澆筑1)澆筑混凝土前,應針對工程特點、施工環境條件與施工條件事先設計澆筑方案,包括澆筑起點、澆筑進展方向和澆筑厚度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得無故更改事先確定的澆筑2、方案。頂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搗器或者振動抹子配合插入式振搗器振搗。2)澆筑混凝土前,應仔細檢查鋼筋保護層墊塊的位置、數量及其緊固程度,并指定專人作重復性檢查,以提高鋼筋保護層厚度尺寸的質量保證率。保護層墊塊的尺寸應保證保護層厚度的準確性,其形狀(宜為工字形或錐形)應有利于鋼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漿墊塊。當采用細石混凝土墊塊時,其抗腐蝕能力和抗壓強度應高于構件本體混凝土,且水膠比不大于0.4。3)混凝土入模前,應采用專用設備測定混凝土的溫度、坍落度、含氣量、水膠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和物性能符合設計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澆筑。當設計無要求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宜控制在530。4)混凝土澆3、筑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大于2m;當大于2m時,采用輸送泵或吊車輸送混凝土,保證混凝土不出現分層離析現象。5)混凝土的澆筑應采用分層連續推移的方式進行,間隙時間不得超過90min,不得隨意留置施工縫。特別注意加強錨墊板處砼振搗,保證密實。負彎矩區注意錨墊板的安放角度。6)在炎熱季節澆筑混凝土時,應避免模板和新澆混凝土直接受陽光照射,保證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鋼筋的溫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氣溫均不超過40。應盡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開炎熱的白天澆筑混凝土。在低溫條件下(當晝夜平均氣溫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澆筑混凝土時,應采取適當的保溫防凍措施,防止混凝土提前受凍。在相對濕度較小、風速較大的環境下澆筑混凝土時4、,應采取適當擋風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過快,此時應避免澆筑有較大暴露面積的構件。7)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最小斷面尺寸在800mm以上的結構)前,應根據結構截面尺寸大小預先采取必要的降溫防裂措施,如搭設遮陽棚、預設循環冷卻水系統等。8)新澆混凝土與鄰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巖土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9)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應采用快速、穩定、連續、可靠的澆筑方式一次澆筑成型。每片梁的澆筑時間不宜超過6h,最長不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10)梁板頂板采用二次收漿工藝,第二次必須采用和鋼抹子壓實。澆筑時必須注意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設置規定。11)梁體砼澆注完畢后,待砼終凝前對梁體內的波紋管內抽拔管派5、專人拉動,防止水泥漿進入堵塞。在預應力混凝土梁澆筑過程中,應隨機取樣制作混凝土強度和彈模試件,試件制作數量應符合相關規定。其中箱梁混凝土試件應從底板、腹板及頂板分別取樣。 本項目的混凝土振搗采用機械振搗配合附著式振搗器振搗方式。用振動器振搗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l0cm的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l0cm;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應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要特別注意不能碰到波紋管,防止波紋管變形、脫節,造成孔道堵塞、位移、彎曲或出現凸陷等事故, 發現異常情況馬上采取措施處理。(2)表面振6、動器的移位間距,應以使振動器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l0cm左右為宜。(3)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4)附著式振搗器不能單獨使用,必須配合手持式振動棒,以振動棒為主,附著式振搗器為輔。(5)在振搗混凝土過程中,應加強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性和接縫的密合情況,以防漏漿。(6)附著式振搗器的開啟、關閉由專人指揮,模板內無混凝土時禁止開啟振搗器。振搗器必須經常檢查,防止漏電。(7) 預應力梁板的內部鋼筋較密,為保證質量,在梁板側模每隔1.5米處安裝兩個附著式振動器,上、下錯開安裝,施工時用插入式振動器配合。附著式振動器應根據灌注順序分級放置開關,以達到有效的振搗,獲得良好的密實度;7、施工中應加強觀察,防止漏漿、欠振、過振等現象發生。 養 護 1)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及時對混凝土暴露面進行緊密覆蓋(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進行覆蓋),盡量減少暴露時間,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暴露面保護層混凝土初凝前,應卷起覆蓋物,用抹子搓壓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蓋,此時應注意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 2)混凝土的蒸汽養護可分靜停、升溫、恒溫、降溫四個階段。靜停期間應保持環境溫度不低于5,灌注結束4-6h后方可升溫,升溫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溫期間混凝土內部溫度不宜超過60,最大不宜超過65,恒溫養護時間應根據構件脫模強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況及環境條件等通過試驗確8、定,降溫速度不宜大于10/h。 3)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膜包裹、澆水、噴淋灑水或通蒸汽等措施進行保濕、潮濕養護。 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蓋物或拆模后,應對混凝土采用覆蓋自動噴淋養生等措施進行潮濕養護。也可在混凝土表面處于潮濕狀態時,迅速采用麻布、草簾等材料將暴露面混凝土覆蓋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將麻布、草簾等保濕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間,包(覆)裹物應完好無損,彼此搭接完整,內表面應具有凝結水珠。有條件地段應盡量延長混凝土的包(覆)裹養護時間。 5)養護用水除不溶物和可溶物指標外,其他指標應符合拌合用水質量指標。 6)混凝土終凝后的持續保濕養護時間應不小于7天。 7)在任意9、養護時間,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養護水溫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溫度,二者間溫差不得大于15。8)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曝曬、氣溫驟降等)而發生劇烈變化。養護期間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度不宜超過20(截面較為復雜時,不宜超過1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嚴格的養護方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滿足設計要求。9)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熱季節拆模后,若天氣產生驟然變化時,應采取適當的保溫(寒季)隔熱(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10) 新澆筑的混凝土與流動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觸時,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保證混凝土在7d以內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50%以前,不受水的沖刷侵襲;當環境水具有侵蝕作用時,應保證混凝土在10d以內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蝕。混凝土處于凍融循環作用的環境時,宜在結冰期到來四周前完成澆筑施工,且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的80%前不得受凍,否則應采取技術措施,防止發生凍害。11) 當晝夜平均氣溫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拆 模1) 混凝土拆模時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提出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底模應在混凝土強度符合下表-2的規定后,方可拆除。表-2拆除底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結構類型結構跨度11、(m)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百分數(%)梁8758100芯模或預留孔洞的內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構件表面不發生塌陷和裂縫時,方可拆除。2) 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除需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外,還應考慮到拆模時的混凝土溫度(由水泥水化熱引起)不能過高,以免混凝土接觸空氣時降溫過快而開裂,更不能在此時澆注涼水養護。混凝土內部開始降溫以前以及混凝土內部溫度最高時不得拆模。 一般情況下,結構或構件芯部混凝土與表層混凝土之間的溫差、表層混凝土與環境之間的溫差大于20(截面較為復雜時,溫差大于15)時不宜拆模。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宜拆模。在寒冷季節,若環境溫度低于0時不宜拆模。在炎熱和大風干燥季節,應采取逐段拆12、模、邊拆邊蓋的拆模工藝。3) 拆模應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混凝土,并減少模板破損。當模板與混凝土脫離時,方可拆卸、吊運模板。4) 拆模后的混凝土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設計荷載。5) 混凝土強度達到100%的設計強度之后方可進行鑿毛,采用機械鑿毛并用墨線在鑿毛部位預留外邊15mm距離。 質量問題防治措施 1.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必須采取一定的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熱的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采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采取摻加混合料、控制水泥劑量等有效措施。(2)減少澆筑層厚度,加快混凝土的散熱速度或加大通風降低混凝土溫度。(3)混凝土用13、料要遮蓋,避免日光暴曬,并用冷卻水攪拌混凝土,以降低入倉溫度。(4)在遇到氣溫驟降的天氣或寒冷季節澆筑混凝土后,應注意覆蓋保溫,加強養生。2)混凝土蜂窩孔洞的預防:(1)根據不同的構件特點和混凝土的工作性選擇振動器及振搗時間。(2)注意掌握振搗間距,掌握插入式振搗器的振搗工藝。3)混凝土硬化產生干縮裂縫預防:(1)澆筑完成混凝土要及時養護,根據施工對象、環境、水泥品種、外加劑以及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體的養護方案。(2)覆蓋時不得損傷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蓋時,應在養護期間經常使模板保持濕潤。4)混凝土澆筑間斷、順序失誤產生施工縫的預防措施:(1)要從施工前原材料、機械設備、14、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工作開始,到施工中混凝土攪拌、澆筑、振搗等工序的連續施工,保證在初凝時間內將混凝土澆筑施工完畢。(2)對于現澆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必須有包括澆筑順序、澆筑中注意問題、澆筑操作人員等內容的專項澆筑方案。(3)在施工方案交底和工序技術交底中強調澆筑順序及注意事項。(4)澆筑中,指定專人檢查貫徹技術措施的落實,并應有明確的分工及崗位質量責任制,澆筑中指揮應嚴格、有效。5)過振的預防措施:嚴格掌握振搗時間和間距。澆筑過程中及同一構件不得換人操作。6)混凝土外觀顏色不一致的預防措施:(1)選用優良的脫模劑;(2)混凝土拌合過程中禁止隨意增減用水量;根據澆筑速度控制混凝土的供應速度,減小坍落15、度的損失。(3)合理安排盡量采用同一批次的材料;(4)加強振搗,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5)澆筑混凝土時,保證模板表面清潔。 安全 生產、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 1澆注現場必須設專人指揮運輸混凝土的車輛。指揮人員必須站在車輛的安全一側。車輛卸料處必須設牢固的擋掩。 2.使用龍門吊澆筑混凝土,裝混凝土的容器結構應完好、堅固。 3.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嚴格控制坍落度。 4.使用混凝土罐車時,現場應提供平整、堅實、位置適宜的場地停放罐車。現場有電力架空線時,應設專人監護,保持罐車及作業中的各位置均符合施工用電安全要求。 5.人工現場倒運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一次倒運高度不得超過2m。 (2)作業平臺16、上應設鋼板放置混凝土。 (3)平臺倒料口設活動欄桿時,倒料人員不得站在倒料口處。倒料完成后,必須立即將活動欄桿復位。 (4)作業平臺下方嚴禁有人。 (5)混凝土人模應服從振搗人員的指令。 6.使用龍門架或井架運送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提升架宜由資質的企業生產,具有質量合格證和相關的技術文件。 (2)架體基礎結構應經設計確定。基礎應能可靠地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載;架體地基應高于附近地面,確保不積水。 (3)搭設平臺設置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其間隔不宜大于9cm;附墻架和架體與構筑物之間,均應采用剛性件連接,形成穩定結構,不得連接在模板支撐架上,嚴禁使用鉛絲綁扎。 7.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混凝土廢料禁止隨意傾倒,應按照環境評價要求選擇合適的位置掩埋處理或用作他用。交底人復核人接收單位接受人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5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