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26km長特大橋建設項目軌道鋪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917
2024-09-06
36頁
17.92MB
1、鐵路26km長特大橋建設項目軌道鋪設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概述(一)設計依據1、鐵道部批復意見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關于新建XX至XX鐵路XX至XX北段初步設計的批復(鐵建函201064號)2、設計類規范(1)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TB10621-2009)及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條文說明(2)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4)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10005-20102、)(5)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3-2005)(6)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鐵科技基2005101號)(7)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8)客運專線綜合接地技術實施辦法(暫行)(鐵集成2006220號)(9)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10)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4)(11)關于新建客運專線鐵路曲線超高設定的指導意見(鐵集成200986號)(12)關于無砟軌道絕緣方案優化和實施的意見(鐵集成函2010185號)(13)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支承層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3、200874號)(14)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范(TB10210)(15)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施工手冊(16)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17)WJ-8型扣件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7207號)(18)關于印發WJ-7型和WJ-8型扣件彈性墊層制造驗收暫行技術條件局部修訂條文的通知(科技基201081號)(19)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局部修訂條文匯編(20)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21)鐵路混凝土耐久性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5157號)(22)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堿-骨料反應技術條件(TB/T3054-2002)(二)工程概述4、XX特大橋項目簡介:該項目線路位于XX省XX縣境內,線路自XX特大橋橋頭,標段全長27.908Km。XX特大橋:橋梁起點樁號DK724+072.75,終點(DK DK749+608.49, 橋梁全長25.53574Km。橋上采用CRTS I型雙塊式無砟無砟軌道,包括32m、24m簡支梁,(32.75+48+32.75)m、(40.75+64+40.75)m、(31.75+48+31.75) m、(40.75+2*64+40.75) m、(60.75+100+60.75)m連續梁,橋上CRTS I雙塊式無砟無砟軌道共計25.53574Km(雙線)。橋上CRTS I型無砟軌道結構由鋼軌、扣件、軌枕5、道床板、底座組成。橋梁地段軌道結構高度為725mm。(三)主要技術標注1、鐵路等級:客運專線2、正線數目:雙線3、最小曲線半徑:4000米4、牽引種類:電力5、列車類型:動車組6、列車運行方式:自動控制(四)設計原則1、正線全線鋪設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2、正線軌道按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設計;3、無砟軌道應設置性能良好的防排水系統;4、無砟軌道道床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小于60年;5、鋼軌采用100m定尺長、60kg/m、U71Mn(k)無螺栓孔新鋼軌,扣件采用WJ-8型扣件;6、軌道電路要求:滿足無絕緣軌道電路傳輸距離的要求;7、無砟軌道結構設計及其對線下基礎的技術要求,執行6、相應的無砟軌道設計技術條件。(五)設計圖紙組成1、路基上雙塊式無砟軌道設計圖圖號:XX站前施(軌)-082、橋上雙塊式無砟軌道設計圖圖號:XX站前施(軌)-073、岔區無砟軌道設計圖二、無砟軌道結構形式XX至XX鐵路運城至XX段正線采用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一次性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一)軌道系統組成1、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為層狀結構,是剛度逐層遞減的結構體系。2、軌枕采用由鋼筋桁架聯結的雙塊式軌枕,加強與現澆道床的聯結。3、路基地段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為連續結構,橋上為單元分塊式結構。4、道床板采用雙層配筋。(三)鋼軌焊接用鋼軌采用60kg/m、U71Mn(k)、定尺7、長100m無螺栓孔新鋼軌,其質量應符合250km/h客運專線60kg/m鋼軌暫行技術條件(鐵科技2005298號)及客運專線250km/h和359km/h鋼軌檢驗及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402號)的規定。(四)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扣件組裝、鋪設、驗收等按WJ-8型扣件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7207號)及關于印發WJ-7型和WJ-8型扣件彈性墊層制造驗收暫行技術條件局部修訂條文的通知(科技基201081號)執行。(五)軌枕采用通用SK-2型雙塊式軌枕,圖號:通線20112351-I。軌枕間距控制在600mm650mm之間。(六)道床板采用現澆C40鋼筋混凝土結構,寬度2800mm8、,平均厚度260mm。直線段道床板頂面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定的橫向排水坡。縱橫向鋼筋、縱向鋼筋與軌枕桁架交叉點及縱向鋼筋搭接處根據綜合接地和軌道電路絕緣要求分別設置焊接接頭或絕緣卡。(七)支承層采用C15混凝土支承層,支承層材料性能應滿足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支承層暫行技術條件表4.2的要求。支承層寬度3400mm,厚度300mm。(八)底座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結構,寬度2800mm、厚度210mm、長度與道床板一致。(九)曲線超高設置采用外軌超高方式,路基地段在路基表層設置超高,橋梁地段在底座設置超高,隧道地段在道床板上設置超高。(十)軌道結構高度橋梁地段:725mm;路基地段:815mm;隧道9、地段:515mm。(十一)靜態鋪設精度標準 無砟軌道靜態鋪設精度標準表序號項目容許偏差備注1軌枕1mm相對于標準軌枕距1435mm1/1500變化率2軌向2mm弦長10m2mm/測點間距8a(m)100mm/測點間距240a(m)基線長48a(m)基線長480a(m)3高低2mm弦長10m2mm/測點間距8a(m)100mm/測點間距240a(m)基線長48a(m)基線長480a(m)4水平2mm不包含曲線、緩和曲線上的超高值扭曲2mm基長3m包含緩和曲線上由于超高順坡所造成的扭曲量與設計高程偏差10mm站臺處的軌面高程不應低于設計值與設計中線偏差10mm三、路基上CRI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10、結構(一)路基上直線段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1、結構形式路基上直線段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軌枕、道床板、支承層等部分組成。圖2 路基上直線段雙塊式無砟軌道橫斷面圖2、道床板路基上道床板連續澆筑,道床板平均厚度為260mm,寬度2800mm,直線地段道床板頂面橫向向線路外側設置0.7%的排水坡。道床板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現澆而成。道床板內縱橫向鋼筋、縱向鋼筋與雙塊式軌枕桁架鋼筋交叉點及縱向鋼筋搭接處根據綜合接地和軌道電路絕緣要求分別設置焊接接頭或絕緣卡。混凝土澆筑前應進行軌道電路傳輸距離測試檢查,滿足相關要求后方可澆筑混凝土。縱橫向鋼筋均采用HRB335級熱軋帶肋螺11、紋鋼筋。3、支承層一般情況下,在路基基床表層鋪設水硬性混合料支承層,不便于機械化施工的地段可采用C15混凝土支承層。支承層材料性能應滿足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支承層暫行技術條件表4.2的要求。支承層寬度3400mm,厚度300mm。混凝土支承層連續鋪筑,并不遠玉5.2m設一處橫向伸縮假縫,縫深100mm,伸縮假縫位置應通過測量在兩軌枕的正中間設置,誤差不超過50mm,避免伸縮假縫位置處于軌枕塊得下方。切縫應在支承層硬化前進行,最遲不得超過澆筑后12h.混凝土初凝前,應對道床板范圍內的支承層表面進行縱向拉毛處理。支承層端部設置16%的排水坡,排水坡延伸到道床范圍內50mm,防止雨水滲入,支承層側面12、設置3:1斜坡。圖3 支承層排水坡設計4、線間填充兩線間采用級配碎石填充,壓實度滿足相關規定,其頂面采用10cm厚的C25纖維混凝土封面,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慘0.9kg纖維素纖維,且不愿于3m切一橫向縫,縫深30mm,寬10mm,并以樹脂防水嵌縫膠填充。線間封閉層與道床板交界處設置1070mm聚乙烯泡沫板,頂面設置1030mm樹脂防水嵌縫膠封閉。圖4 線間封閉層與道床板交界縫(二)路基上曲線段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路基上直線段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軌枕、道床板、支承層組成,路基地段曲線超高在路基基床表層上實現。圖5 路基上曲線段無砟軌道斷面圖圖6 路基上曲線段有集水13、井處無砟軌道斷面圖曲線段道床板、支承層與直線段類似,線間根據過水量按一定間距設置集水井。線間封閉層與集水井交界處的處理方式與封閉層與道床板交界處的處理方式相同。曲線超高值見相關設計文件。(三)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層設置9根縱向鋼筋,每兩根軌枕間設置兩根16橫向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照50mm設計。圖7 道床板上層鋼筋布置圖道床板下層設置11根20縱向鋼筋,每兩根軌枕間設一根16橫向鋼筋。底部保護層厚度40mm。圖8 道床板下層鋼筋布置圖圖9 直線段道床板配筋橫斷面圖10 曲線段道床板配筋橫斷面道床板內鋼筋按絕緣設計,除接地鋼筋焊接點外,其余所有鋼筋搭接、交叉處均應設置絕緣卡。(四)道床板鋼筋接14、頭設計路基道床板為連續結構,道床板內縱向鋼筋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要求進行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700mm。鋼筋接頭分為兩種,即普通接頭和絕緣接頭。普通接頭按要求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200mm。圖11 鋼筋普通接頭圖12 鋼筋焊接詳圖鋼筋搭接結構應相錯布置,相錯量不小于1000mm,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得大于50%。圖13 鋼筋絕緣接頭圖14 縱向鋼筋絕緣接頭詳圖每一接地單元范圍內,縱向接地鋼筋間搭接接頭按要求進行焊接,相鄰兩個接地單元間接地鋼筋進行絕緣處理。(五)施工縫設計當預計下次道床板混凝土澆筑與本次澆筑間隔可能超過24小時時,應預先設置施工縫。道床板施工縫應15、垂直道床面設置,下一段道床板澆筑前應將上一個施工面鑿毛,確保新老混凝土之間具有足夠的粘結力。施工縫處應設加強鋼筋。圖15 施工縫平面布置圖圖16 施工縫縱斷面布置圖(六)路基上道床板綜合接地設計道床板在縱向上劃分成長度不大于100m的接地單元,每一單元用一根不銹鋼纜線與貫通地線單點“T”形連接一次。接地鋼筋利用道床板上層3根結構鋼筋,每單元內取一根16的橫向結構鋼筋作為橫向接地鋼筋。道床板接地端子應與公共接地端子對應設置。接地鋼筋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焊接長度單面焊不小于100mm,雙面焊不小于55mm,焊接厚度至少4mm。(七)路基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施工1、支承層施工支承層施工16、前應對基礎進行驗收,基礎應滿足鋪設無砟軌道的要求,基礎頂面應平整,其表面平整度20mm/4m,高程誤差為20mm。支承層施工前應對路基表面進行清潔,灑水濕潤,并至少保濕2小時。混凝土在攪拌、運輸和澆筑過程中不應發生離析。支承層頂面應平整,其表面平整度應達到10mm/3m,高程誤差為+5,-15mm。支承層的密實度應不小于98%,厚度誤差為20mm,寬度誤差為+15,0mm。澆筑完成的支承層應及時進行濕潤養護,支承層的濕潤養護時間應持續不少于7d。拆模后應及時對暴露面進行補濕并覆面。氣溫低于5或雨雪天氣時,不宜進行支承層施工。2、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在澆筑道床板混凝土前,應對混凝土支承層頂面進行清潔17、,并提前灑水預濕,并保持幾小時的濕潤狀態。按設計圖紙放置道床板鋼筋網,并在鋼筋上按設計軌枕間距擺放軌枕,安裝工具軌,形成軌排,扣件安裝前應涂油。用粗調設備將軌排粗調至設計位置,用螺桿支撐架固定。架設底層鋼筋,同時在縱橫向鋼筋交叉處、縱向鋼筋與雙塊式軌枕桁架交叉點及縱向鋼筋搭接處設置絕緣卡。架設上層縱橫向鋼筋,并對縱向鋼筋與橫向鋼筋及軌枕桁架鋼筋交叉處以及縱向鋼筋搭接范圍搭接點按設計要求進行焊接或設置絕緣卡。道床板鋼筋架設完后,應進行絕緣性能測試,確保鋼筋絕緣措施符合要求。架立混凝土模板,將接地端子與接地鋼筋焊連,充分濕潤軌枕混凝土和支承層混凝土,并保持一段時間,精確調整軌距、水平、方向后,方可18、進行道床混凝土灌注。灌注混凝土時應防止對模板及鋼筋絕緣卡的撞擊。道床灌注后按設計要求進行抹面,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前,禁止在道床上行車及碰撞軌枕。道床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松開扣件,釋放軌道在施工過程中由溫度和徐變引起的鋼軌應力。松開扣件一般在松解螺桿調節器后約12h,正確的時機應通過試驗檢測后與現場監理工程師共同確認。混凝土澆筑后應盡早全面覆蓋及保濕養護,養護時間應根據所用的水泥品種及相對濕度來確定,但最低不少于7d。道床板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拆除模板和螺桿支撐架,并及時采用高強度無收縮砂漿對遺留的螺桿孔洞進行封堵。道床板的寬度誤差為+10mm,-10mm。道床板頂面與承軌臺19、面相對高差為+5mm,-5mm,平整度為2mm/1m。四、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一)橋上CRI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形式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軌枕、道床板、底座組成。其中鋼軌、扣件、軌枕與路基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相同。圖17 橋梁直線段無砟軌道橫斷面圖圖18 橋梁曲線段無砟軌道橫斷面圖底座與道床板間設置中間隔離層,隔離層采用4mm厚聚丙烯土工布。底座范圍內梁面不設防水層和保護層,線間及兩側伸縮縫間的防水層和保護層按照橋梁專業設計圖施工。(二)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布置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軌枕、道床板及底座20、等部分組成,道床板、底座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塊道床板設置兩個限位凸臺,底座設置限位凹槽,凹槽周圍設置彈性墊板。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為單元分塊式結構,分板長度在5m7.5m,扣件節點間距一般取650mm,在梁端可適當調整軌距,調整后一般在600mm650mm之間。(三)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層設9根20縱向鋼筋,下層12根20縱向鋼筋;在相鄰軌枕間距內,上層設置2根16橫向鋼筋(每根鋼筋距軌枕中心為225mm),下層橫向鋼筋布置與上層相同。道床板的上層鋼筋架立在雙塊枕的桁架鋼筋上,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側面為50mm,底層為40mm,限位凸臺鋼筋的凈保21、護層為35mm。道床板內鋼筋按絕緣設計,除接地焊接點,其余所有鋼筋搭接、交叉處應設置絕緣卡。圖19 道床板上層鋼筋平面布置圖圖20 道床板下層鋼筋平面布置圖圖21縱斷面配筋圖圖22 橫斷面配筋圖(四)橋上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底座配筋底座上下層縱橫向鋼筋采用CRB550級冷軋帶肋鋼筋焊接網片,工廠化生產;架立筋及端部U型筋采用CRB550級冷軋帶肋鋼筋,需通過現場綁扎。圖23 底座上層鋼筋網片平面布置圖圖24 底座下層鋼筋網片平面布置圖(五)限位凹槽細部設計限位凹槽側面設置AB型彈性墊板(A沿線路縱向,B沿線路橫向)。圖25 限位凹槽平面圖圖26 限位凹槽橫斷面圖A、B型彈性墊板四周為泡22、沫板,中間為彈性墊板,詳細設計見下圖。圖27 A型彈性墊板詳圖圖28 B型彈性墊板詳圖(六)橋上道床板接地設計道床板內縱向接地鋼筋與路基段相同,每塊道床板內利用兩根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焊接,道床板間用一根不銹鋼鋼纜連接組成接地單元,單元長度不大于100m,每一單元用一根不銹鋼纜線與貫通地線單點“T”形連接一次。圖29 道床板接地橫斷面圖(七)無砟軌道施工1、混凝土底座施工安裝橋面連接鋼筋前應檢查橋面預埋套筒質量,并按要求對存在問題的預埋套筒進行修補。混凝土底座施工前應對梁面進行清潔,保證無積水。安裝橋面連接鋼筋,按設計圖紙架設底座鋼筋網骨架,當底座鋼筋與連接鋼筋位置沖突時,可適當調整底座鋼筋的縱23、向位置,架立混凝土模板,核查鋼筋網位置。底座混凝土澆筑前,應提前2小時灑水潤濕,混凝土澆筑時橋面不得有明水。混凝土澆筑時應防止對鋼筋的撞擊,混凝土抹面時應嚴格按照設計進行高程控制。混凝土澆筑后,按要求進行養護,養護期一般不少于7d。當混凝土底座的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5%之前,嚴禁各種車輛在底座上通行。混凝土底座頂面應非常平整,其平整度要求為10mm/3m,高程允許施工偏差為+10,-10mm,底座寬度允許偏差為5mm,限位凹槽相對底座頂面允許偏差為0,-5mm,限位凹槽寬度允許偏差為-5,+5mm。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清除限位凹槽內雜物積水,并在限位凹槽頂面加防水覆蓋材料放置限位凹槽內積24、水。2、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在澆筑道床板混凝土前,底座頂面浮渣、碎片、油漬等應清除干凈進行清潔,無積水。按設計圖紙鋪設土工布中間隔離層,在限位槽周圍刷膠安裝彈性墊板和泡沫板,并用膠帶封閉所有間隙。架設道床鋼筋網,吊裝軌排就位,用粗調設備將軌排粗調至設計位置并固定。按照設計圖對縱橫向接地鋼筋間交叉點進行焊接,在其他縱橫向鋼筋交叉及搭接處設置絕緣卡。道床板鋼筋網架設完后,應進行絕緣性能測試,確保鋼筋絕緣性能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作業。架立混凝土模板,將接地端子與接地鋼筋焊接,充分濕潤雙塊式軌枕,精調幾何形位,再次核查后,方可進行道床混凝土灌注,灌注混凝土時應防止對模板及鋼筋絕緣卡的撞擊。混凝土達25、到設計強度的75%前,禁止在道床上行車及碰撞雙塊式軌枕,混凝土澆筑后,按要求進行養護,養護期一般不少于7d。為避免軌排溫度變形對道床板混凝土施工產生影響,在道床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及時松開扣件,松開扣件一般在松解螺桿調節器后約12h,正確的時機應通過實驗檢測后與現場監理工程師共同確認。道床板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拆除模板和螺桿支撐架,并及時采用高強度無收縮砂漿對遺留的螺桿孔洞進行封堵。并切除道床板外側多余的土工布。六、過渡段設計(一)路橋過渡段路橋過渡段在路基道床板兩端距板端515m范圍設置兩個端梁,端梁位于軌枕正下方。道床板上設10排銷釘(每排4根)與支承層連接。圖30 路橋過渡段26、設計圖圖31 端梁設計圖路基與橋梁分界點處,道床板和支承層設置20cm厚橫向伸縮縫,并用樹脂防水嵌縫封面。圖32 交界處伸縮縫設計圖七、材料技術要求(一)混凝土材料1、無砟軌道混凝土結構使用年限應不小于60年。2、混凝土材料應滿足鐵路混凝土耐久性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5157號)、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和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的相關技術要求。3、混凝土應采取措施預防堿-骨料反應,并符合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堿-骨料反應技術條件(TB/T3054-2002)。4、其余未盡事宜按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27、5157號)及相關規程、規范辦理。(二)鋼筋采用HRB335級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的相關規定。道床板限位凸臺內采用環氧樹脂涂層鋼筋,其性能應符合環氧樹脂涂層鋼筋(JG3042)的規定。(三)彈性材料彈性墊板原材料應采用100%三元乙丙橡膠,不得使用再生膠。彈性墊板材料技術性能指標表項目名稱單位標準值試驗方法邵爾A型硬度度/HA805GB531抗拉強度MPa12GB528扯斷伸長率%250撕裂強度N/mm25GB529壓縮永久變形(24h、100)%30GB7759耐堿性(飽和Ca(OH)、24h、23)體積變化率%5GB1690阿克隆磨耗Cm3/1.28、61Km0.6GB1689脆性溫度-30GB1682熱空氣老化(7d、100)抗拉強度MPa10GB3512扯斷伸長率%200硬度變化度/HA8(四)土工布隔離材料土工布中間隔離層是隔離道床板和橋梁變形的重要部件,是防止道床板與底座混凝土粘接的有效措施,是軌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質量直接影響軌道結構的整體質量。土工布中間隔離層采用聚丙烯土工布,應滿足下表要求:土工布的物理力學性能表序號指標單位性能指標試驗方法1單位面積質量g/m270030GB/T 13762-19922厚度mm4.00.2GB/T 13761-19923幅寬偏差%-0.5GB/T 4667-19954斷裂強力KN/m縱29、向48橫向48GB/T 15788-19955斷裂伸長率%縱橫向60206CBR頂破強力KN9.0GB/T 14800-19937撕破強力KN縱橫向0.9GB/T 13763(五)絕緣卡鋼筋絕緣卡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軌道電路傳輸距離,必須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及有關設計參數。1、采用產品應該具備鐵道部質檢中心檢驗合格文件,并在其他鐵路無砟軌道項目中有應用經驗。2、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1)鋼筋絕緣卡的原材料應滿足相關要求,物理性能應滿足下表的要求:絕緣夾性能表項目單位性能指標試驗方法體積電阻率cm31014cm3GB/T 1410(2)為了保證絕緣卡與鋼筋的連接緊密,絕緣卡的卡力不得小30、于2.5kg。試驗方法:測試前先將鋼筋絕緣卡的一端進行固定,而后將對應的鋼筋卡入未固定的一端,隨后將帶有掛鉤的鐵棒(重量為2.5kg)輕掛在卡入部分的中心位置。懸掛1分鐘后鋼筋不得脫落。(3)絕緣電阻:鋼筋絕緣卡的絕緣電阻應大于1010,試驗采用高阻測定儀進行測試。測試前先將鋼筋絕緣卡的上下卡口卡入尺寸相對應的鋼筋上,上下鋼筋呈十字形,而后將兩根鋼筋用尼龍條捆扎結實,在500V直流電壓下測定其電阻值,兩端測試點為鋼筋卡入鋼筋絕緣卡部分的上下中心點。絕緣電阻應大于1010(注:兩根鋼筋不得連接)。鋼筋絕緣不宜采用表面積大、長度長的綁扎式絕緣帶,綁扎式絕緣帶易出現塑料帶露出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裂紋等31、問題。若采用綁扎式絕緣帶,鋼筋固定后應剪掉長出的帶子,并注意不得將剪下的帶子遺留在道床板內。八、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無砟軌道前,應嚴格按照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的相關要求對線下基礎變形進行觀測評估,對未達到要求的地段禁止鋪設無砟軌道。2)無砟軌道施工應按照鐵路工程施工技術規程(TB40401.1-2003)及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要求執行。3)混凝土施工前,應進行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試驗,合格后方可施工。4)應對到場的雙塊式軌枕按其技術標準進合格驗收,確保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要求。5)無砟軌道的施工應認真做好過程控制,確保每一道工序達到要求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32、的作業。6)澆筑道床板混凝土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扣件。7)混凝土澆灌后應盡早全面覆蓋及保濕養護,養護時間應根據所用的水泥品種及相對濕度來確定,但最低不少于7d。8)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連續3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應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高于30時,應采取夏期施工措施。9)對于混凝土澆筑時的模板溫度、拌合物的入模溫度、拆模時的溫度及養護過程中的溫度,應制定明確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實施。夏期施工時,混凝土入模溫度不能超過30;冬季施工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不能在混凝土內部溫度較高時拆模,拆模后不能立即澆涼水,且注意保溫。10)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少道床板混凝土的水化33、熱,控制早期強度。11)橋梁實際長度與設計長度存在誤差時,施工時應根據實測梁長、梁縫值確定軌枕布置,在靠近梁端最近一塊道床板內可適當調整軌枕間距,但間距應控制在600mm650mm,困難條件下不大于680mm。但一般不小于600mm。12)要注意臨時排水措施,防止雨水的淤積。特別是在支承層施工完成后,線路中間容易積水,施工過程中要及時的進行臨時排水的措施。九、安全施工注意事項(一)安全施工一般原則1、軌道工程施工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國家和鐵道部現行有關規程、規章及規定。2、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的安全保證體系,按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施工安全管理和日常檢查的職34、責。要經常對全員進行遵章守紀的教育,建立健全施工單位內部全面的安全責任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并認真落實。3、施工單位必須明確施工負責人,對施工項目的安全工作全面負責。施工單位安全員、防護員、爆破員、工班長等必須持合格證上崗。4、施工現場使用的各種安全標志(牌),應符合相關規定。安全防護設施應遵守先驗收后啟用制度。5、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施工場地影響范圍內的危險源、危害因素進行辨識、排查,對已經辨識、危害因素,應進行風險綜合分析和評估,確定其風險級別,制定有效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6、施工單位應與氣象、水文管理部門聯系,掌握氣溫、風力、雨情、水文等氣象條件,做好防范和應急預案工作。7、雨、雪、大風35、等惡劣天氣情況下,應采取防止大型施工機械滑溜、側翻的可靠措施。8、施工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時,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9、施工人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配備個人安全設備。(二)軌料的裝卸和搬運安全工作要求1、軌料裝卸和搬運宜采用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當采用人工時,應選用適當的工具,并設專人統一指揮。2、軌料應按規定分類堆碼穩固,不得侵入限界。3、軌料裝車不得超限、超載和偏載,并應捆綁牢固。料車運行中發現裝載不良,應立即停車整理加固。4、車輛走行時,嚴禁裝卸軌料。裝運超限軌料應按鐵道部現行鐵路超限貨物運輸規則中的有關規定執行。5、鋼軌堆碼時不宜超過6層。6、雙塊式軌枕的運輸、裝卸和存放應36、滿足軌枕技術條件的相關規定,7、當工程列車上所裝料具需在途中先卸一部分時,卸后車上剩余料具不得偏載。8、運送散裝軌料應捆綁加固。9、運送跨裝軌料應加強捆綁和支擋。跨裝車輛問的提鉤桿應綁牢,車鉤鉤頭應加裝防伸縮夾具,防止軌料串動。10、運送跨裝與散裝軌料的車輛不得載人。11、在裝卸軌料的過程中,任何人不得鉆越列車。(三)機械鋪軌安全工作要求1、軌排場布置應使軌料卸車、儲存、軌排釘聯、裝車、調車作業和列車編組等相互間不發生干擾,卸車不得侵入限界。2、軌排釘聯線路兩旁的料具應堆放整齊,不得影響調車作業和司機對位的視線。3、電源線和龍門吊機接觸線距軌頂不得小于7.5m。各種電源線不宜橫跨股道。變壓器與37、配電室應設置在場地的同一側。4、起重吊裝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起重指揮應由技術培訓合格專職人員擔任。作業前,應對起重機械設備、現場環境、行駛道路、架空電線及其他建筑物和吊重物情況進行了解,確定吊裝方法。(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起吊:1)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時;2)吊索和附件捆綁不牢時;3)吊件上站人或放有活動物時;4)重量不明、無指揮或信號不清時。(3)起重機的變幅指示器、力矩限制以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應齊全、完整,靈敏、可靠,不得用限位裝置代替操縱機構進行停機。(4)不得使用起重機進行斜拉、斜吊。起吊重物時,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懸掛零星物件。(5)起重吊裝物38、件時,不得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動。非重力下降式起重機,不得帶荷自由下落。5、施工人員不得跨越正由絞車拖拉流動工作臺的鋼絲繩,不得站在兩個流動工作臺的連接處。6、流動工作臺移動前,應先發出音響信號,作業人員應撤至釘聯線兩側的工作平臺上。7、軌排運輸應使用專列車組,隨車配置防溜器材。8、軌排裝車不得超重。9、使用拖拉軌排的滾筒車體運輸軌排時,軌排和滑軌間應設置有止滑卡具。10、軌排列車運行速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譜架工地不得大于5km/h;(2)換裝地點至鋪軌工地不得大于15km/h;(3)軌排場至換裝地點根據新線線路質量決定,不得大于60km/h。11、軌排換裝地點應避開曲線、橋頭、高壓線、通訊39、線交叉處、道口、跨線橋以及線間距小于4.5m的區段等有施工干擾的地段。12、換裝地點線路應予重點整道,路基松軟地段應作加固處理。13、換裝時,人員不得站在軌排上、軌排車兩旁或穿越換裝龍門架。14、拖拉軌排宜在直線或曲線半徑較大的地段上進行,應指定專人引導鐵靴順利進入平板車上的每個滾筒。軌排拖拉就位后,應立即鎖定制動。15、鋪軌機作業前端應有放風制動裝置。鋪軌機前輪不得超過已鋪軌排前端的第三根軌枕,并應安放止輪器。16、軌排掛鉤起鉤前,應先將鉤掛穩,待掛鉤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方可起吊。(四)采用新結構、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保障施工作業人員安全和預防安全事故的措施意見1、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40、藝可以有效保障施工作業人員安全和預防安全事故。施工單位要積極探索和使用安全性高、效率高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2、對于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等,施工單位須組織人員進行上崗前學習、培訓,在施工前對流程、工藝進行熟悉,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因不了解新技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五)鐵路安全規范目錄1、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鐵辦2008190號);2、鐵路工務安全規則(鐵運2006177號)3、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404.1-2003)4、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5、鐵路軌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5-2009)6、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鐵路工程施工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814號)7、客運專線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控要點手冊8、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9、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掛圖10、鐵路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與現場施工安全操作規程使用手冊1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2、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13、鐵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