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主體及地下室土方開挖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9966
2024-09-06
4頁
31.50KB
1、食堂主體及地下室土方開挖項目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質量安全技術交底記錄 (XX) 編號:XX工程名稱交底人職務 交底內容交底范圍及部位交底時間接受交底人簽名:一、工程概況食堂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5-1/8軸交A-E軸為地下室,地下室長25.7m,寬34.4m,基礎形式為預應力管樁基礎,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勘察期間,勘探孔揭露深度范圍內,主要為上層滯水。初見水位1.7米-8.50米,穩定水位0.4米-6.5米,現場實際水位標高約為-2.5M。結合現2、場條件,考慮到現場圖紙情況,水位土層滯水,水量不大,且土為粉質粘土,土的滲透系數極小,考慮到采取降水措施效果也不太理想,計劃采用明排水,設集水坑,采用水泵抽水。食堂0.00相當于絕對標高55.9m,地下室基礎底板墊層底標高為-5.5m,基礎承臺墊層底標高為-6.1m,積水坑墊層底標高為-6.7m,非地下室部位基底標高為-2.2m。 二、工程特點及難點 1、食堂降水及土方開挖工程處于沈陽雨季期間施工,會增加排水的難度及排水時間,容易使土方邊坡塌方,在土方開挖完后必須立即對邊坡進行硬化。 2、因地下水底板有防水施工,導致地下室底板施工周期較長。三、排水及土方開挖技術措施3.1.1土方開挖措施(1)3、在現場土方開挖施工前,由測量隊通過業主給出的軸線定位控制及高程控制點,對全場進行軸線、高程復測,并出具復測報告,給出相關軸線定位及高程控制基點,做好軸線點交底,方可組織土方開挖施工。(2)在土方開挖前,采用直徑25的鋼筋將X5/Y2處的三根樁環繞成整體,拉錨在X5/Y1處的兩根樁上,以防止在其在土方開挖時移位或傾斜。(3)食堂地下室在現場測量放線完畢,對施工隊的土方開挖方案交底完畢后開始開挖,先將表層土挖出到-2.0m,然后采用大開挖,按1:1放坡,挖到底板墊層底標高-5.5m,最后將承臺基礎及集水坑逐個挖出,承臺墊層底標高為-6.1m,集水坑墊層底標高為-6.7m。(4)土方自西向東開挖,挖4、出的土就近堆放在基坑附近,到堆土必須離開基坑上口2M以外,且堆土高度不得超過2m。(6)因為食堂地下室在雨季期間施工,且施工周期較長,為保證基坑邊坡穩定,邊坡及坡頂1m范圍內澆筑100mm厚C20細石混凝土,內設直徑6圓鋼,間距200mm的單層鋼筋網片。3.1.2基坑擋水及排水1) 基坑外四周布設擋水土堤,土堤的斷面尺寸為200300mm,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2) 在-5.5m基底四周設置300300mm深排水溝,溝底0.5%的排水坡度,并在四角分別設800800mm深0.8m集水井并各設潛水泵一臺,排水溝和集水井內側均抹20mm厚1:2水泥砂漿,不間斷的抽出集水坑內的水,排至指定的排水點。5、整個基礎施工按一個月工期考慮,因為施工期間處于雨季,施工期間按10下雨考慮,預計整個地下室施工工期為40天,若下雨天數大于10天,整個施工工期將順延。3) 根據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在基坑的底部橫向設置兩條臨時的盲溝,用于排出流入基坑水,以防底板上浮。3.1.3上下通道1) 根據現場實際留設下坑通道。通道分施工人員上下通道及機械車輛上下通道。施工人員上下通道用鋼管腳手架通道,上鋪木跳板。機械車輛用通道須適當放緩坡度,并鋪設200m厚建筑垃圾防滑。2) 通道應每天進行巡檢,發現損壞及時修復。3.1.4基坑防護1) 隨著基坑的開挖,必須做好基坑周邊圍護措施,采用1.2m高鋼管作立桿,設水平鋼管圍護,6、防止人員跌入基坑造成傷害。2) 沿基坑四周搭鋼管欄桿刷黑黃相間油漆,掛設醒目的標志牌。 3.1.5 基坑檔土墻 沿基坑四周砌筑240mm厚,高1m的擋土墻,在基坑開挖完成后立即開始砌筑擋土墻,擋土墻內側防止沙袋擋土,高度也為1m。31.6 基坑監測1) 監測內容 基坑邊坡的穩定性監測主要由專業測量人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邊坡穩定性監測:從基坑開始開挖時對基坑邊坡的位移與變形監測;(2)基坑底工程樁的監測:對于基坑底工程樁主要是監測樁體的位移,以確定樁體的變形程度,進而據此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3)基坑底部土體的監測:該部分主要是確保基坑土體隆起的程度,進而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去抵制基坑的隆起7、;(4)地下水位監測:主要是了解基坑土體的降水情況,為土方開挖提供有效依據。2) 監測點的布置如附圖所示:在基坑四個邊角各設置1個監測點,具體位置見附圖。3) 使用儀器基坑監測儀器主要采用經緯儀、水準儀及全站儀。4) 監測頻率和預警值所有的監測從土方一開挖就進行,確保土方開挖的整個過程均有觀測記錄,特別是基坑成型后的監測更要求具有嚴格的監測記錄及監測后的數據處理以及上報等措施。因為施工前期為變形活躍期,因此監測頻率為每天一次,觀察一周后,如變形量較穩定,可將監測頻率設為每三天一次。將本工程變形臨界值設定為:基坑邊坡沉降和位移量mm每天(累計mm);基底隆起量mm每天(累計mm)。當監測數據超過上述臨界值時,須立即上報情況給工程技術部門,待有關各部門研究制定好方案措施后方能繼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