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填料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0116
2024-09-06
17頁
257.28KB
1、鐵路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填料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技術交底單位:部 共15頁工程名稱鐵路路基編號交底名稱路基過渡段施工技術交底日 期 年 月 日接收單位交底對象編制 復核 技術交底內容:一、過渡段填料要求1.1過渡段填料應符合設計文件和驗標的要求。1.2過渡段級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徑、級配及材料性能應符合鐵道部現行客運專線基層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的規定。級配碎石和級配砂礫石必須嚴格控制0.5mm以下細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數。選用品質優良的原材料是確保級配碎石質量的基礎。要確2、保篩選并按比例混合組成的級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徑、級配及品質指標符合規定的要求。 1.3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摻4%水泥倒梯形過渡,具體過渡形式按設計施工圖執行。加入水泥的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1.4施工前應對所選擇的填料進行核對確認并經試驗鑒定,使其能夠確保路堤各相應部位填料的質量檢測、壓實標準等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二、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2.1主要機械設備配置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自卸汽車、穩定土拌和設備。2.2一般規定在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結構物、路堤與路塹的連接按設計要求施工過渡段。橋臺和橫向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過渡段范圍的原地面處3、理應符合地基處理的有關規定。2.2.4 過渡段級配碎石應分層填筑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路拱坡面應符合設計要求,無積水現象。 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勻壓實。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 過渡段地基采用水泥攪拌樁等加固時,宜先進行水泥攪拌樁等施工,再進行橋涵樁基施工。過渡段排水要求過渡段施工前,應根據場地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排水措施。過渡段臺背回填料表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措施4、防止地表水滲入。過渡段臺背與回填料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防排水層。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過渡段坡腳兩側、路堤底部的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2.2.8過渡段路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定后進行。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相互協調。2.3施工方法及工藝2.3.1路堤與橋臺過渡段2.3.1.1 施工方法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過渡段施工根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藝和過程控制措施,作出詳細的作業指導書和相應的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制度,并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完善的施工工藝及處理措施。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車運輸,5、推土機配合平地機攤鋪,重型碾壓設備及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 路橋過渡段斷面示意圖在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2.0m范圍內,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宜按15厘米,碾壓遍數通過工藝實驗確定。2.3.1.2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橋頭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 MPa/m。在橋臺及擋墻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其壓實要求為地基系數K3015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50 MPa,孔隙率n值28%。路橋過渡段橋臺錐體填筑按水平分層一體同時施工。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與路基6、填筑的相應部位同步施工。路橋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見下圖2.3.1.3 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施工前,做好橋頭路基的排水施工。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在橋臺及擋墻基礎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過渡段路基應與其連接的路堤為同一整體同時施工,并將過渡段與其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各個特殊路橋過渡段臺階處必須沿臺階進行橫向碾壓。2.3.1.4 注意事項路橋過渡段施工前,排干橋臺基坑內積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7、級配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橋臺與路基結合部設厚0.1m滲水墻,滲水墻采用無砂混凝土塊砌筑,滲水墻底部設軟式透水管,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外。路橋過渡段每層填筑均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作,控制好級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層均設人字橫向排水坡。臺背后2m范圍內禁止大型振動機械駛入,避免其對橋臺造成擠壓。 路堤、路塹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 2.3.2.1 施工方法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涵洞頂部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應符合施工指南的有關規定;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8、的穩定。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不得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示意圖2.3.2.2 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塹地段做好結構物基坑邊坡整型。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 MPa/m。 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兩端過渡段填筑,其壓實要求為地基系數K3015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50 MPa,孔隙率n值28%,但應分別對稱分層填筑9、,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造成對橫向結構物的擾動。路堤軌底距結構物頂垂直距離大于1.5時,采取兩次過渡方式,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施工完畢后,再用A、B組填料回填過渡段與路堤之間倒梯形部位,壓實標準與路堤相同。結構物頂的填料與結構物兩側2m范圍內的水泥級配碎石應采用小型振動機碾壓成型。每層混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要求進行養護。施工工藝框圖如下2.3.2.3 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拷Y構物兩側2m以內及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1m時,必10、須使用小型振動機碾壓。2.3.2.4 注意事項橫向結構物兩側必須對稱填筑,在填筑過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層均應做好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無虛土。水泥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內使用完畢。路塹地段回填級配碎石土時,應做好基坑邊坡防護,防止發生意外。 路堤與路塹過渡段 2.3.3.1 施工方法過渡段填筑前,應平整地基表面,碾壓密實;并應挖除堤塹交界坡面的表層松土,按設計要求做成臺階狀。路堤與路塹連接處,順原地面縱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開挖臺階,臺階高度0.6m左右,開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過渡段的填筑施工應與相鄰路堤同步進行。 11、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應符合鐵路客運專線路基施工技術指南的有關規定;靠近堤塹結合處,應沿塹坡邊緣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路堤與土質路塹過渡段示意圖2.3.3.2 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塹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路堤填料的沖刷。人工配合機械處理路堤基底和路塹表層并按設計要求人工開挖臺階。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區分層碾壓?;脖韺铀嗉壟渌槭钪?。施工工藝框圖見下頁:2.3.3.3 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12、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過渡段填筑前,應平整地基表面,碾壓密實;并挖除堤塹交界坡面的表層松土,按設計要求做成臺階狀??拷_階部位的級配碎石,壓實機械必須進行橫向碾壓,確保壓實質量。2.3.3.4 注意事項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靠近堤塹結合處,沿塹坡邊緣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每層施工過程中必須按設計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半挖半填路基過渡段2.3.4.1 施工方法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為保證路基橫向剛度及避免橫向差異沉降,應按圖6.3施工橫向過渡段。圖6.3 半填半挖路基基13、床示意圖半挖半填路基和不同巖土組合路基施工時應按以下方法進行。路塹土方施工由機械開挖為主,人工負責按設計要求開挖連接處臺階。路塹棄碴采用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施工,路堤分層填筑采用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運輸填料,推土機攤鋪、人工配合平地機精細平整,振動碾壓密實。路堤路塹排水及防護工程緊跟填筑作業施工,采用人工掛線砌筑,保證路基基床不受雨水沖刷。2.3.4.2 施工工藝人工配合機械進行路塹開挖及邊坡整型,并根據路塹開挖高度隨時施工臨時排水溝。 路基基床底清理整型并碾壓至設計要求,隨后人工開挖連接臺階。路基基床分層填筑碾壓,每層填筑按要求做好4%橫坡。填筑完成后進行基床表層施工。緊跟路基填筑砌筑防護、排水14、工程。施工工藝框圖見下頁。2.3.4.3施工要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挖除換填地基土底部以下為土質路基時應進行沖擊壓實;存在軟弱地層時應進行穩定、變形分析。挖除換填地基土的底部應設向外傾斜4%的橫向排水坡。臺階連接處采取沿臺階縱向碾壓,大型機械不方便施工處采用小型振動機施工。2.3.4.4 注意事項路基排水和防護緊跟路基填筑進行,防止雨水沖刷。分層填筑過程中按設計要求做好路基橫坡方便表層排水。路塹防護應緊跟路塹開挖進行。2.3.5路塹與隧道過渡段土質、軟質巖及強風化硬質巖路塹與隧道連接地段,應按設15、計要求設置過渡段. 過渡段應采用漸變厚度的混凝土或摻入適量水泥的級配碎石填筑。2.4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過渡段施工根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藝和過程控制措施,作出詳細的技術交底和相應的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制度,并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完善的施工工藝及處理措施。2.4.1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施工工藝、機具設備、層厚控制;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沉降觀測、檢測頻次與數量。 2.4.2質量控制措施:過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藝應通過現場碾壓試驗確定。過渡段采用的填料種類及原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級配碎石選料標準應滿足材料的規格、材質和級配的有關規定。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16、并應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過渡段靠近橋臺、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層填筑,采用小型振動壓實機具碾壓。 各種試驗、檢測設備應計量檢定合格。測試數據應真實可靠,充分反映現場實際情況。嚴格按現場碾壓試驗確定的工藝、方法施工,不得違規。從事試驗、檢測技術人員具有上崗證,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三、過渡段施工控制及質量檢測3.1 施工控制層厚控制對壓路機碾壓部位 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厚度參照試驗結果,小型機具壓實部位每層松鋪厚度控制在1520cm。在橋臺背部及橫向結構物墻身的左中右用紅油漆標出分層松鋪厚度和填層序號。填料平整及均勻性控制基床表層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機粗平、17、平地機精平,靠近結構物人工配合進行局部處理,確保層厚及拌合料均勻。表層與區間表層作為一整體施工。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非綠化區邊坡壓實采用夯實設備進行邊坡壓實,對于設計有綠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與種植植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過渡段與路堤、路塹邊坡連接處順接采用人工掛線精細順接,過渡段本體填筑局部不利于機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掛線精細刷坡。3.2質量檢測標準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檢測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2000m3抽樣檢驗1次顆粒級配、顆粒密度、針狀、片狀顆粒含量、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檢驗方法:在料場抽樣進行室內試驗,并在每層的填筑過程中目測檢查級配有18、無明顯變化。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規格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產地、品種、規格、批號的水泥,每200t為一批,當不足200t時也按一批計。每批抽樣檢驗1組。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有關項目的試驗?;脖韺右韵逻^渡段級配碎石填層的壓實質量應采用地基系數K30 、動態變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項指標控制。檢驗數量: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孔隙率n各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每填高約30cm抽樣檢驗動態變形模量Evd3點,其中1點必須靠近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邊緣處;每填高約6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2 點,其19、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按抽樣數量的20%平行檢驗動態變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但每過渡段各不少于2點,見證全部地基系數K30檢驗。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及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檢測。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填料應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時,填料的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并經監理單位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檢驗20、數量:抽樣檢驗6處(左、中、右各2處)。檢驗方法:觀察,尺量。級配碎石中水泥摻加劑量允許偏差為試驗配合比0+1.0%檢驗數量:每過渡段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3處(左、中、右各1處)。檢驗方法:滴定法檢測。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過渡段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表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離0,+50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尺量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過渡段每檢測層抽樣檢驗2點尺量3橫坡0.4%每過渡段抽樣檢驗2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過渡段抽樣檢驗5點2.5m長直尺量測5邊坡坡率(偏陡量)3%設計值每過渡段每側抽樣檢驗6點坡21、度尺量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表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縱向填筑長度不小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2縱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計算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檢測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其檢驗應符合驗標第5.2.1條的規定。基床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本設計要求?;驳讓舆^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基床以下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3點;基床底22、層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3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的方法檢驗。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脖韺右韵逻^渡段兩側、相鄰路基及錐體填土與過渡段級配碎石間應符合D154d85的要求。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檢驗1組。檢驗方法:篩分試驗。過渡段兩側填土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設計要求?;脖韺右韵绿盍线^渡段填層填料填筑過渡段填料的檢驗應符合設計要求。填料填筑過渡段填料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填料應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5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并經監理單位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檢驗數量:抽樣檢驗6處(左、中、右各2處)。檢驗方法:觀察,尺量。填料填筑過渡段填筑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過渡段路基填筑壓實度標準應符合長吉客專過渡段路基填筑壓實度標準的規定。 接受交底人簽字: 日期: 交底人: 被交底人: 保存期限:至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