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萬m2住宅樓工程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監理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0299
2024-09-06
13頁
76.09KB
1、21.4萬m2住宅樓工程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預應力分項工程監理實施細則一、工程概況:工程地點:xx市xx區,北臨xx大道,西接xx路,東臨xx南路工程規模:建筑面積:214993.5(建筑基底面積29104);投資額:約40000萬元。質量要求:合格工程標準,達到省優質工程,爭創魯班獎。總工期:720天。施工部位及使用材料: 預應力分布區域主要在一層結構板中,為多跨布置形式,采用后張無粘結預應力技術,二、三、四層及屋面層部分梁為有粘結預應力。按設計要求,預應力筋采用高強低松2、弛鋼絞線,直徑為s15.2mm,強度標準值fptk1860Mpa,預留孔道采用鍍鋅波紋管成型,張拉端采用夾片式錨具,固定端采用擠壓式和壓花錨固。二、編制依據1、預應力結構設計與施工說明、預應力梁板配筋平面圖及相關施工圖紙;2、預應力相關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2003;鋼絞線,鋼絲束無粘結預應力筋 JG3006-93;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92-2004;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規程 JGJ 140-2004;無粘結預應力筋專用防腐潤滑脂 JG3007-93;預3、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2000;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管JG/T3013;預應力用液壓千斤頂JG/T5028;預應力用電動油泵JG/T5029。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工法;三、監理工作準備1、熟悉有關設計圖紙、技術資料、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2、了解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要點、后張法工藝要求;3、了解預應力張拉設備、張拉方法、預應力鋼絞線材料使用情況;4、檢查普通鋼筋綁扎是否滿足預應力鋪設要求。四、監理要點1、鋼絞線制作、安裝的監理1.1預應力筋安裝時,其品種、級別、規格、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1.2預應力筋下料應符合下列要求:預應力筋應采用砂輪機或切4、斷機切斷,不得采用電弧切割;當鋼絲束兩端采用鐓頭錨具時,同一束中各根鋼絲長度的極差不應大于鋼絲長度的1/5000,且不應大于5mm。1.3預應力筋端部錨具的制作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擠壓錨具制作時壓力表油壓應符合操作說明書的規定,擠壓后預應力筋外露端應露出擠壓套筒1-5mm;鋼絞線壓花錨成型時,表面應清潔、無油污、梨形頭尺寸和直線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絲鐓頭的強度不得低于鋼絲強度標準值的98%。1.4后張法有粘接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規格、數量、位置和形狀應符合設計要求外,還須符合下列規定:預留孔道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留錨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成孔用5、孔道應密封良好,接頭應嚴密且不得漏漿;灌漿孔的間距,對預埋金屬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對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在曲線孔道的曲線波峰部位應設置排氣兼泌水管,必要時可在最低點設置排水孔;澆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張法有粘接預應力筋,宜采取防止銹蝕的措施。檢查無粘接預應力筋的鋪設方法,按設計圖紙要求設置預應力定位支架,保證預應力筋的曲線定位。鋪設的預應力鋼絞線應間距均勻,表面無破損,在與普通鋼筋相沖突時,應首先保證預應力筋位置準確,用油漆在底模板上做好放線走向標記。端部配件安裝良好。在澆筑混凝土板時,進行旁站的監理員應注意觀察,要求振搗棒不得直接碰撞預應力筋,但混凝土仍須振搗密實。檢查有粘接預應力6、筋的安裝情況。按照設計要求的矢高安裝定位支架,對鋪設的預應力波紋管,綁扎牢固的定位支架上。在澆筑混凝土前,應用棉紗密封灌漿孔、喇叭口等重要部位,對連接部位用膠帶纏繞密封。在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交待振搗棒不得下接碰撞預應力孔道。2、鋼絞線監理驗收2.1主控項目檢驗標準序號項 目合格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查數量1預應力筋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預應力筋安裝時,其品種、級別、規格、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觀察,鋼尺檢查全數檢查2避免電火花損傷預應力筋施工過程中應避免電火花損傷預應力筋;受損傷的預應力筋應予以更換觀察2.2一般項目檢驗標準序號項 目合格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查數量1預應力筋下料預應力筋下料應符合下列7、要求:、預應力筋應采用砂輪機或切斷機切斷,不得采用電弧切割。當鋼絞線兩端采用鐓頭錨具時,同一束中各根鋼絲長度的極差應不大于鋼絲長度的1/5000,且應不大于5mm。觀察,鋼尺檢查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3束2錨具制作質量要求預應力筋端部錨具的制作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擠壓錨具制作時壓力表油壓應符合操作說明書的規定,擠壓后預應力筋外露應露出擠壓套筒1-5mm鋼絞線壓花錨成形時,表面應清潔、無油污,梨形頭尺寸和直線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絲鐓頭的強度不得低于鋼絲強度標準值的98%觀察,鋼尺檢查,檢查鐓頭強度試驗報告對擠壓錨,每工作班抽查5%,且應不少于5件;對壓花錨,每工作班抽查3件8、;對鋼絲鐓頭強度,每批鋼絲檢查6個鐓頭試件3預留孔道質量預留孔道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錨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成孔用管道應密封良好,接頭應嚴密且不得漏漿。灌漿孔的間距,對預埋金屬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對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灌漿孔及泌水管的孔徑應能保證漿液暢通。觀察,鋼尺檢查全數檢查4預應力筋束形控制束形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偏差合格點率應達到90%以上。鋼尺檢查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各類型構件中預應力筋總數的5%,且對各類型構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應不少于5處。5無粘接預應力筋鋪設無粘接預應力筋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端部的預9、埋錨墊板應垂直于預應力筋。內埋式固定端墊板不應重疊,錨具與墊板應貼緊無粘接預應力筋成束布置時應能保證混凝土密實并能裹住預應力筋。無粘接預應力筋的護套應完整,局部破損處應采用防水膠帶纏繞緊密。觀察全數檢查6預應力筋防銹措施澆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張法有粘接預應力筋,應采取防止銹蝕的措施。觀察全數檢查3、對預應力筋張拉、放張、灌漿及封錨的監理3.1張拉前,應檢查核對張拉設備的標定情況。檢查壓力油表的標定合格證,檢查壓力油表是在標定合格時間的范圍內,從而確認張拉設備的壓力指示值的有效。3.2預應力筋張拉與放張時,混凝土強度按照設計要求,即板混凝土強度達到90%,梁混凝土強度達到100%。3.3預應力10、筋的張拉力、張拉或放張順序及張拉工藝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技術方案的要求,還應符合以下規定:3.3.1當施工需要超張拉時,最大張拉應力不應大于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3.3.2張拉工藝能保證同一束中各根預應力筋的應力均勻一致。3.3.3后張法施工中,當預應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張拉時,應保證各階段不出現對結構不利的應力狀態;同時考慮后批張拉預應力筋所產生的結構構件的彈性壓縮對先批張拉預應力筋的影響,確定張拉力。3.3.4當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應校核預應力筋的伸長值。實際伸長值與設計計算理論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6%。3.4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實際建立的預應力值與11、工程設計規定檢驗植的相對允許偏差為5%。3.5張拉過程中應避免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當發生斷裂或滑脫時,必須符合以下規定:斷裂或滑脫的數量不得超過同一截面預應力筋總根數的3%,且每束鋼絲不得超過一根;對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3.6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應符合設計要求。3.7后張法有粘接預應力筋張拉后應盡早進行孔道灌漿,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3.8錨具的封閉保護應符合下列規定:3.8.1應采取防止錨具腐蝕和遭受機械損傷的有效措施。3.8.2凸出式錨固端錨具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外露預應力筋的保護層厚度要求,處于正常環境時,不應小于20mm;處于易受腐蝕的環境時12、,不應小于50mm。3.9后張法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機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3.10灌漿用水泥漿的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攪拌后3h泌水率不應大于3%。泌水應能在24h內全部重新被水泥漿吸收。3.11灌漿用水泥漿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0N/mm。按標準一組試件由6個試件組成,試件應標準養護28d。抗壓強度為一組試件中抗壓強度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平均值相差超過20%時,就取中間4個試件強度的平均值。4、張拉、張放、灌漿及封錨的監理驗收4.1主控項目檢驗序號項 目合格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查數量1張拉和放張時混凝土強度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時,混凝土13、強度按語設計要求,即板混凝土強度達到90%,梁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試驗報告全數檢查2張拉力、張拉或放張順序及張拉工藝預應力筋的張拉力、張拉或放張順序及張拉工藝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技術方案的要求,還應符合以下規定:當施工需要超張拉時,最大張拉應力不應大于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張拉工藝能保證同一束中各根預應力筋的應力均勻一致。后張法施工中,當預應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張拉時,應保證各階段不出現對結構不利的應力狀態;同時考慮后批張拉預應力筋所產生的結構構件的彈性壓縮對先批張拉預應力筋的影響,確定張拉力。當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應校核預應力筋的14、伸長值。實際伸長值與設計計算理論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6%。檢查張拉記錄3實際預應力值控制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實際建立的預應力值與設計規定檢驗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5%檢查見證張拉記錄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5束4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張拉過程中應避免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當發生斷裂或滑脫時,檢查必須符合以下規定:對預應力結構構件,斷裂或滑脫的數量嚴禁超過同一截面預應力筋總根數的3%,且每束鋼絲不得超過一根;對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觀察,檢查張拉記錄全數檢查5孔道灌漿有粘接預應力筋張拉后應盡早進行孔道灌漿,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觀察,檢查灌漿記錄全數檢查6錨具的15、封閉保護錨具的封閉保護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取防止錨具腐蝕和遭受機械損傷的有效措施。凸出式錨固端錨具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外露預應力筋的保護層厚度要求,處于正常環境時,不應小于20mm;處于易受腐蝕的環境時,不應小于50mm。觀察,鋼尺檢查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5%,且不少于5處4.2一般項目檢驗標準序號項 目合格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查數量1預應力筋內縮量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表規定鋼尺檢查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3束。2外露預應力筋切斷后張法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機械方法16、切割,其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觀察,鋼尺檢查在同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5束。3灌漿用水泥漿的水灰比和泌水率灌漿用水泥漿的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攪拌后3h泌水率不應大于3%。泌水應能在24h內全部重新被水泥漿吸收。檢查水泥漿性能試驗報告同一配合比檢查一次4灌漿用水泥漿的抗壓強度灌漿用水泥漿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0N/mm。按標準一組試件由6個試件組成,試件應標準養護28d。檢查水泥漿性能試驗報告每工作班留置一組試件4.3驗收資料預應力筋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告。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17、告。孔道灌漿用水泥、外加劑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告。孔道灌漿用水泥試件強度試驗報告。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管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告。鐓頭強度試驗報告。張拉機具設備及儀表的配套檢定報告單。同條件養護混凝土試驗報告。預應力張拉記錄。見證張拉記錄。預應力筋應力檢測記錄。孔道灌漿記錄;孔道灌漿用水泥漿性能試驗報告;孔道灌漿用水泥漿試件強度試驗報告。預應力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預應力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5、預應力張拉的旁站監理5.1預應力張拉的條件:板預應力構件的強度等級為C35,要求在混凝土強度達到90%以后,開始無粘接預應力張拉。梁的預應力構件的強度等18、級為C40,要求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以上時,開始有粘接預應力筋的張拉。5.2檢查張拉前的準備情況:檢查張拉設備的完好情況,包括穿心式單作用千斤頂、前卡式千斤頂、電動油泵。檢查千斤頂和油表配套標定是否在檢定合格期內。張拉前做好試運行,確認設備處于完好狀態。要求施工單位在張拉時,提前通知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5.3張拉步驟:根據張拉部位的不同計算預應力筋張拉的理論伸長值。預應力張拉控制應力為0.75fpfk=18600.75=1395MPa初應力為1395139=193.9kN。控制應力10%,應力值為19.39kN。控制應力100%,應力值為193.9kN。張拉按照標定對照表實施。張拉至初應力19、(張拉控制應力的百分之十),量測預應力筋的伸長值;然后張拉至至控制應力,持荷2分鐘第二次量測伸長值,計算實測伸長值L1;確定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偏差應在(-6-+6)%范圍之內,核算伸長值符合要求后,卸載錨固回程并卸下千斤頂,張拉完畢。對張拉值須經監理工程師和建設單位專業工程師現場檢查確認,三方簽字。5.4監理旁站內容:檢查施工單位現場質檢員到崗、張拉人員持證上崗情況;檢查張拉設備、建筑材料準備情況。現場監督張拉施工單位執行施工方案以及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情況。核查進場建筑材料、構配件、張拉設備的質量檢驗報告等,在現場監督施工單位進行檢測。依據張拉實際做好預應力張拉旁站記錄和監理日志。520、.5旁站監理員職責:準備并熟悉與張拉旁站監理相關的技術資料、記錄表格。旁站監理員進行張拉施工全過程跟蹤監督,認真履行質量監督職責,及時發現和處理旁站監理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發現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或可能危及工程質量的施工行為,應當責令施工單位整改,重要情況應及時報告監理工程師或總監理工程師。5.6預應力張拉旁站監理人員安排:預應力旁站人員安排:xx旁站人員:xx、xx、xx、xx、xx旁站資料整理:xx6、預應力張拉的安全要求6.1張拉操作人員要嚴守張拉操作規程,張拉時應站在千斤頂兩側工作,千斤頂后嚴禁站人,防止預應力筋斷裂傷人。6.2錨具和其它機具設備應安置牢靠,盡量避免上下交叉作業,嚴防高空墜物傷人。6.3張拉用腳手架搭設牢靠,周圍應有防護欄桿和防護網。6.4嚴禁穿拖鞋上班,現場必須配戴安全帽,高空臨邊作業必須系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