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鐵路高風險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0715
2024-09-06
10頁
463.89KB
1、客運專線鐵路高風險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高風險隧道管理實施細則1 總則1.1為有效防范和規避隧道建設風險,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規范隧道風險管理,保證隧道施工安全,根據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鐵路工程安全風險管理暫行辦法(鐵建設2010160號)、客運專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4-2005)、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結合本項目管理的隧道工程特點,制定本細則。1.2 本細則所稱風險管理是指參建各方通過風險2、計劃、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落實“抓源頭、抓過程、抓細節”的管理要求,減少風險的影響,以較低、合理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為。1.3 項目以設計階段隧道風險評估為基礎,結合地質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質預報成果、施工揭示地質情況和監控量測結果,對隧道風險工點進行動態調整。1.4 本細則適用于本項目管轄的隧道風險管理。2 管理機構與職責2.1 項目成立隧道風險管理領導小組、技術方案組、現場工作組,按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進行隧道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組員: 技術方案組組長:組員: 現場工作組組長:組員:2.2工作職責領導小組職責:(1)組織制定隧道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工作實施細則3、;(2)審批技術方案組提報的風險隧道施工技術方案;(3)檢查、監督、協調和處理隧道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有關問題;(4)負責事故搶險組織、指揮等工作。 技術方案組職責:(1)編制風險隧道施工技術方案并報領導小組審批;(2)檢查技術方案落實情況。(3)定期技術骨干對重、難點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檢查。(4)根據現場工作組提報的資料,動態調整隧道風險等級。(5)組織編制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2.2.3現場工作組職責:(1)按項目標準化管理要求和隧道風險管理細則,組織現場落實批準的隧道風險技術方案;(2)對重大風險源進行全過程的卡控。23工程部在領導小組和技術方案組領導下,負責隧道風險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收集信4、息、建立工作臺帳、提請領導小組和技術方案組開會研究有關事項、編發會議紀要,檢查工作落實情況。3 風險管理實施3.1 隧道工程概況3.1.1本標段擔負正洞DK119+000DK124+940里程段,共5980m,以及3#城上斜井共1384m的施工任務。隧道穿越XX山脈,地面山高谷深,隧道北端(海拔1103m)隧道中段(1947m),相對高差845m,地形起伏較大。地質先歷經伸展擠壓變質迭加改造部分熔融后經多期強烈構造變形沉積構成現今復雜的地質構造,有19處主要斷層,多處褶曲。圍巖(主要由級、級)主要是由沉積巖演變而成的副變質巖,有砂、風砂、泥、泥灰質、硅質、鈣質、火山熔融多種成分,普遍含有大量云5、母,巖性復雜,變化頻繁。隧址內褶皺發育,多為角閃斜長片麻、花崗片麻巖、斷層巖等,節理裂隙發育,呈碎石角礫狀,手捏易碎。 地下水賦存條件好,具有承壓性,承壓高度達41米。地下水很發育,掌子面呈柱狀或雨線狀涌水。 3.2風險評估程序和評估辦法3.2.1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3.2.2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和人員項目部組織成立了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3.2.3風險評估對象、目標評估對象為XX隧道出口及XX隧道3#斜井,根據施工圖階段風險評估結果,依據施工地質、資源配置及施工方案進行再評估,提出相應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著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評價和落實。通過風險評估與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6、與管理體系,切實有效地控制各類風險,將各種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3.2.4風險評估策略和計劃風險評估策略: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揭示的地質情況對安全風險進行動態評估,對中度等級的風險給予監測。若采用原設計方案不能有效減低風險等級達到設計要求的水平,及時上報業主,經業主決策后采取相應措施。根據施工流程核對表法對其它風險進行識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按不同的評估目標確定應對措施。施工中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定期反饋,隨時與業主、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溝通。本著風險評估內容和成果基本滿足指導施工中進行風險控制的要求制訂如下風險評估計劃:根據施工圖階段風險評估結果和不同施工階段擬定風險清單表,指定專人及時7、跟蹤地質變化情況并結合日常安全檢查結果,對風險清單表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評估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對各類風險進行評估或再評估。對新增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在組長的組織下,評估小組各成員根據以往的施工安全經驗和相關的安全知識進行討論,盡量進行較為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實現順利施工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生產目標。結合日常安全檢查和月度安全檢查,將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和作業班組。3.2.5風險識別和評價辦法風險識別主要依據隧道施工設計圖和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表礦山法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表洞口段隧道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8、“表4”、“表4.6.8”等風險因素核對表。風險評價方法主要依據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4.2鐵路隧道風險分級和接受準則”相關內容。3.3風險評估內容3.4 風險應對措施任何工程都有風險,需通過風險識別評價與管理的手段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通過系統化的風險識別評價與管理,可識別及分析風險發生概率及后果、評價風險對策的成本與效益,尋求可行的風險處理措施,達到防止損失或補償損失的目的。3.4.1XX隧道出口及XX隧道3#斜井明洞邊、仰坡易產生滑坍失穩,對洞內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風險對策:洞口工程與洞口相鄰工程統籌安排、及早完成,施9、工避開雨季及嚴寒季節。洞口施工前,應先檢查邊、仰坡以上的山坡穩定情況,及時清除懸石、處理危石,并應進行不間斷監測。結合現場地形,洞口邊、仰坡應及早做好坡面防護,確保洞口穩定。洞頂邊、仰坡周圍的排水系統在雨季前及邊、仰坡開挖前完成。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當地質條件不良時,應采取穩定邊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采用淺孔小臺階爆破,邊、仰坡開挖應采用預留光爆層法或預裂爆破法。3.4.2本標段隧道為長隧道、隧道埋深淺,特別是洞口淺埋段容易產生坍塌冒頂、引起地表沉陷或邊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員及設備安全。風險對策:洞口淺埋段施工前應先進行地表加固,在施工圖中已經有詳細的加固方案。施工10、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監控量測系統,及時進行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測,及時掌握圍巖變化情況。當發現監測異常時,應及時采取超前小導管支護措施,并對圍巖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必要時可采取地表注漿處理措施。根據圍巖條件及監控量測資料,合理確定開挖進尺,以確保開挖、支護質量及施工安全。盡早進行仰拱落底施工,及時使支護結構封閉成環,以減少圍巖變形,并嚴格控制落底進尺。隧道開挖施工時,根據設計工法施工,XX隧道出口隧道出口及3#斜井進洞采用三臺階臨時仰拱法進洞。隧道開挖后,應及時架立鋼架,施做錨桿及噴混凝土支護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策、及封閉、強支護”的施工程序。3.4.3隧道為軟弱圍巖11、,地層破碎帶施工中易出現局部掉塊現象,危及施工人員及設備安全, 風險對策:施工中加強控制爆破,減少超挖現象,對局部掉塊地段掛網噴混凝土回填密實,在局部節理發育,有基巖裂隙水滲出地段,設鋼架進行加強,同時進一步優化施工組織,加快仰拱及二次襯砌的施做。3.4.4隧道用電及照明安全技術措施指揮部設電氣工程師或技術員一名,負責安全技術檔案的建立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電工必須熟悉用電安全規程、規范,認真執行。并建立臨電檔案,及時記錄有關資料。電工負責填寫臨電記錄和維護臨電線路及操作開關。線路開關及設備每月檢查一次,包括線路的絕緣測試,接地電阻測試,設備絕緣測試及線路設備的檢查等。配電12、系統全部采用TN-S系統,所有用電設備的外殼必須與專用的PE線相連通,總接地電阻必須小于4。手持式用電設備的保護地線應在移動電纜芯內,其截面大于1.5mm2。維修和操作開關時,電工必須穿戴絕緣鞋、手套,必須使用絕緣工具。洞內安全照明電壓不得大于36伏,且輸電線路長度不大于100m。洞內設備移動前進行檢查,不得與電力電纜相接觸或鉤掛。在移動時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電力線的安全。在抽水機站等重要場所,設置安全照明。漏水地段照明應采用防水燈頭和燈罩,不安全因素較大地段必須加大照度。現場配備滅火工具、器材,確保現場電氣設備及其他設備的安全。做好現場管理及安全用電工作,隧道內高溫潮濕,施工作業面使用313、6V安全電壓照明。動力線采用架空電纜線,不得使用裸線。電氣設備要有可靠的保護接地。電工、電焊工為特殊工種,必須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現場用電必須有專職電工負責,嚴禁非專業人員操作、維修電氣設備,嚴禁私自接線。洞內電力設施定期檢查,專人負責洞內用電設施引接、維修和更換,確保洞內施工照明和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轉。為了保護工程、保障施工人員和群眾的安全,洞外在必要的地點和時間內,設置照明和防護、警告信號和看守人員。3.5殘余風險評估在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對策措施后,隧道的施工風險會相應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故在結合初始風險評估結果和制定對策措施的基礎上,對隧道的殘余風險進行再評估。評估結果見下表:3.6隧道風險評估結論通過對XX隧道出口及XX隧道3#斜井施工期風險的評估,初步識別XX隧道出口及XX隧道3#斜井存在的變形塌方、隧道進出口塌方風險及施工引起的環境風險等。在采用了必要的工程措施后降低了風險,但仍有殘留風險存在。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將進一步加強隧道風險防范及隧道風險管理工作,確保隧道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