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裝高程控制網測量工程施工監理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1476
2024-09-06
12頁
98.57KB
1、建筑安裝、高程控制網測量工程施工監理實施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 施工測量監理的意義施工測量是建設工程產品由設計轉化為實物的第一步,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產品的綜合質量,并制約著施工過程中有關工序的質量,施工測量的質量控制是施工前事先質量控制的一項基礎工作,因此,在實施工程建設監理的過程中,為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加強對施工測量質量的監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二、 施工測量監理工作的依據1、 有關工程的合同2、 設計圖紙文件3、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4、 計量法實施細則5、 建筑工程施2、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6、 其它與測量有關的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7、 工程建設監理規劃三、 監控要點(一)、施工準備階段1、 熟悉設計圖紙、文件。了解工程的全貌和主要設計意圖,并復核與測量有關的建筑總平面圖、建筑施工圖、軸線圖和結構施工圖中的總尺寸與各部分的詳細尺寸之和是否一致,對各單體建筑物的位置、坐標點、軸線尺寸、層數、標高及相應的海拔高程等應全面考慮。2、 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測量方案:2、1、測量方案技術上必須可行,符合現場的條件,不會在實際操作中因遇到難題而改變測量方案;2、2、測量方案在操作上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細部”的原則,擬采取的測量方法科學,措施3、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測量質量;2、3、測量方案要有可靠的檢查復核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改正;2、4、審核其測量放線的數據和測量計算書是否正確,繪制的測量放線簡圖與總平面圖和建筑基礎平面圖是否符合;2、5、測量工作的人員配備要能滿足測量工作的需要,負責人必須是專職人員,具有測量工作的崗位證書和一定專業工作經驗,與之配合的操作工人必須是經過培訓的技術工人;2、6、測量擬選用的儀器(性能參數、型號、數量)、工具恰當,能滿足測量質量要求的精度,所有測量的儀器設備使用前必須送法定的計量器具檢定部門進行檢校,檢定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單位應向監理工程師提交檢定合格證的復印件。全站儀檢定周期是1年,經緯4、儀的檢定周期是13年,水準儀的檢定周期是12年,鋼尺的檢定周期是1年。3、測量儀器的使用操作應實行“人機固定”原則,操作人員必須認真按程序操作,并經常檢查儀器的性能、偏差等,發現問題及時送檢校單位檢校。4、測量盡量避免在烈日暴曬、大風天氣、強光或光線昏暗的環境下作業,以免發生錯視,保證測量的精度。5、參加或檢查由業主主持的測量控制樁位、水準基點及測量大隊所放樣的建筑角點的移交工作:5、1、現場逐點轉交各控制點的坐標、高程、建筑角點等資料;5、2、會同施工單位在14天內對所有移交的控制點進行復測、計算,發現錯誤后,由業主通知原測量單位與各方人員共同復查,確認錯誤后作出糾正;5、3、交接樁位和水準5、基點工作結束、復核完畢,確認無誤后施工單位方可開始現場的測量工作;5、4、督促施工單位做好各控制點的保護工作,直至工程竣工驗收。6、審查復核施工單位建立的施工控制網6、1、平面控制網的控制要點:6、1、1、平面控制網的確定應與設計總平面相一致。6、1、2、地形起伏較大的山區或丘陵地區,可采用三角網、測邊網或邊角網;地形平坦而通視較困難的地區或建筑物的布置很不規則時可采用導線網;地勢平坦建筑物眾多且布置較規則的場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網;地面平坦而簡單的小型施工場地則可布置成一條或幾條建筑基線。6、1、3、場區平面控制網等級、精度的有關規定: 建筑場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業區,宜建立相當于一級導線精6、度的平面控制網; 建筑場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區,可根據需要建立相當于二、三級導線精度的平面控制網; 當原有控制網作為場區控制網時,應進行復測。 一般工程總平面布局較為規整時,應采用建筑方格網,精度為二級,方格網的設置要根據建筑總平面圖上的建(構)筑物、道路、管線等的分布,結合施工平面圖和場區的地形因素先確定方格網的主軸線再全面布設建筑方格網。6、1、4、建筑方格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邊長(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10030051/3000010030081/20000角度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方格網等級經緯儀型號測角中誤差()測回數測微器兩次讀數差()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中兩倍照準差7、變動范圍()各測回方向較差()DJ1521696DJ25338139DJ2821218126、1、5、建筑方格網的布設控制 主軸線宜位于場地的中央,與主要建筑物平行,長軸線上的定位點不少于3個,軸線點的點位中誤差5cm,主軸線點應接近精度要求高的工程。 方格網的軸線應彼此嚴格垂直,放樣后的主軸線點位應進行角度測量,檢查直線度;測定交角的測角中誤差2.5,直線度的限差應在18005以內。 方格網點之間應通視良好、易丈量和長期保存,軸交點應在長軸線上丈量全長后根據建筑物的布局而定,短軸線應根據長軸線定向后測定,其精度與長軸線相同,交角的限差應在9005以內。6、2、高程控制網的控制要點6、2、1、8、高程控制網應布設成閉合路線、附合路線或結點網形。6、2、2、高程測量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6、2、3、場地水準點的間距宜小于1km,一般以600m為宜,可在400800 m之間變動,其點位距離建(構)筑物25 m,應在振動范圍以外不小于5 m,距回填土邊線15 m。6、2、4、建筑物高程控制點間距應在200 m左右,其埋設應便于長久保存,各水準點之間應成閉合線便于閉合校核。6、2、5、高程控制網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 線長度(km)水準儀的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平地(mm)山地(mm)二等2DS1因瓦與已知點聯測往返各一次附合或環線往9、返各一次4L三等6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L4n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DS3單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L 6n五等15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L注: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n為測站數或導線邊數。(二)、施工階段各類建筑安裝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工程師復核的主要內容民用建筑測量復核建筑物定位測量、基礎施工測量、墻體皮數桿檢測、樓層軸線檢測、墻體位置尺寸檢測、樓層間高程傳遞檢測等工業建筑測量復核廠房控制網測量、柱基施工測量、柱模軸線與方正檢測、廠房結構安裝定位檢測、動力設備基礎與預埋件定10、位、預留孔洞中心線的檢測等高層建筑測量復核建筑場地控制測量、基礎以上的平面與高程控制、建筑物中垂準檢測、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等管線工程測量復核管網或輸配電線路的定位測量、地下管線的施工測量、架空管線的施工檢測、多管線交匯點的高程控制等1、 建筑物定位測量的質量控制1、 1、施工單位應根據建(構)筑物的平面特點進行定位、定向和計算,確定建筑物的控制線,主要控制點和主要設備的中心線端點應埋設混凝土固定的標樁,之后據控制線詳細測出建筑物各軸線的中心樁,并撒出基槽(坑)的開挖邊界線,自檢合格后書面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線。1、2、驗線時首先檢查施工單位定位依據的正確性和定位的幾何尺寸,再檢查建筑物輪廓尺寸及11、軸線間距,做好相對誤差值的記錄,最后檢查各細分軸線及主軸線的間距,同時應注意引樁的正確與穩固,驗線合格后簽證認可。1、3、建筑物定位測量的有關技術要求1、3、1、建筑物控制網軸線起始點的測量定位誤差不低于同級控制網的要求,允許誤差為2cm,兩建筑物(廠房)之間有聯動關系時,允許誤差為1 cm,定位點不少于3個;1、3、2建筑物控制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邊長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一級1/300007n二級1/1500015n注:n為建筑物結構跨數。1、3、3、建筑物控制網角度觀測的測回數測角中誤差2.53.54.0510測回數DJ1432DJ265431注:矩形網的角度閉合差不應大于測角中誤差的12、4倍。2、 建(構)筑物基礎工程施工的測量控制2、1、施工單位在基(坑)槽即將挖至設計標高時,應用水準儀在槽或坑壁上測設水平樁來控制基槽(坑)的開挖深度,間距一般為34m,水平控制樁測設的允許誤差為10 mm,挖至設計標高時拉通線檢查基槽(坑)的開挖尺寸,不足部分進行局部修整,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書面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地基驗槽,驗收合格后予以簽證認可。2、2、基礎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施工單位應把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彈出墻體、柱基中心線和基礎邊線,供砌墻或柱基立模、布置鋼筋使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書面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核,基礎放線是具體確定建筑物位置的關鍵環節,必須經嚴格校核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3、。2、2、1、首先檢查各軸線控制樁位的正確性,確認未被碰動和發生位移,才允許使用,其次檢查有無錯用軸線樁位;2、2、2、依據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檢查各軸線的投測位置(即基礎定位),再復測各大角和各軸線的相對位置,防止整個基礎在基槽(坑)內錯位,復測時注意做好相對誤差值的記錄;2、2、3、軸線檢查完畢,進行各轉角部位(包括柱基礎四角)的方正檢查;2、2、4、檢查墊層的頂面標高,做好驗評記錄。2、2、5、基礎施工結束后,再次復核基礎(包括防潮層)的頂面標高是否符合要求,允許誤差為10 mm,發現問題,監理工程師應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進行整改。3、 砌體工程施工的測量控制3、1、砌體彈線定位的測量控制 首14、先檢查墻身的中心線和墻邊線與軸線控制樁的位置是否吻合,墻體的軸線交角是否為900,最后復核門、窗和其它洞口的中線、邊線是否與設計圖紙一致。3、2、砌體工程高程測量的控制要點 砌體工程中高程的控制主要使用皮數桿,其上標有0.00、門窗、樓板、圈梁、過梁等標高位置,0.00的允許誤差為3mm,墻身砌至1m時,施工單位應在室內墻身上定出+0.5m標高線,便于以后地面和裝飾工程的施工,監理工程師應在施工中經常檢查施工單位所立皮數桿的正確性,保證砌體工程各部分標高的準確無誤。4、重要設備備基礎施工的測量控制4、1、基礎竣工中心線兩次復測的測量校差不大于5mm。4、2、埋設有中心標板的重要設備基礎,其中心15、線由竣工中心線引測,同一中心標點的允許偏差為1mm,縱橫中心線應進行基礎垂直度檢查,并調整橫向中心線,同一設備基準中心線的平行偏差或同一生產系統中心線的直線度允許偏差應在1 mm以內。4、3、一般設備基礎基準點的標高偏差應在2 mm以內。4、4、傳動裝置有聯系的設備基礎,其相臨基準點的標高偏差應在1 mm以內。5、線路測量的控制5、1、管道施工測量的控制要點 對于管道測量的控制應從熟悉圖紙和現場情況開始,然后校核管道中心線和施工單位測設的加密水準點。5、1、1管道中心線的校核用經緯儀進行,短距離可拉線檢查,同時還應復測檢查井等附屬構筑物及支線位置的正確性。5、1、2、管線測量的有關技術要求 壓16、力管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壓力管道引測水準的限差為f容=20L mm或f容=7n mm 自流管線測量的導線相對閉合差,不應大于1/1000,方位角閉合差不應超過40n,導線的高程閉合差不應超過30L mm。注:L為線路長度(Km);n為導線邊數。 中線測量的限差要求線路名稱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自流管道30n1/2000壓力管道60n1/10005、1、3、中線控制樁測設位置的確定原則:不受施工干擾,引測方便,易于保存樁位,一般在測設管道起始點及轉折點處中心線的延長線上,井位控制樁則測設在管道中線的垂直線上。5、1、4、施工單位據中線控制樁及管徑的大小、埋設深度、土質情況確定管道構槽的開挖深度17、,并撒出灰線。為精確地控制管道的埋設按設計的管道中心線和標高坡度進行,施工單位在開挖構槽前還應測設出施工測量控制的標志(高程點和中心線)。一般采用埋設坡度板(埋設要牢固,且不露出地面,板頂面保持水平),間距1015 m,用經緯儀和水準儀在其上測設出中心釘和坡度釘,坡度板測設完畢即可短鋼尺控制管槽的開挖深度,坡度釘的測設誤差為2 mm。5、1、5、架空管道的垂直部分可用經緯儀或吊錘球的方法進行檢查,以保證管道安裝的質量。5、1、6、施工單位應根據地面控制點首先在管道支架上引測出管道的中心線,并在支架上測設出0.00標高線,以便進行管道標高和坡度的控制,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查。5、2、廠區18、道路的測量控制5、2、1、道路施工控制樁(中心線和高程控制點)的埋設:不受施工干擾、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樁位。5、2、2、施工單位據控制樁和設計圖紙撒出道路開挖的灰線,自檢合格后書面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線,復核無誤簽證認可后方能進行路基開挖。5、2、3、道路基槽開挖完畢后,自檢合格后書面報監理工程師進行路基驗槽,主要復查道路的開挖控制樁的正確性和開挖的尺寸、深度、坡度以及中心線是否偏移,復檢合格予以簽證認可。5、2、4、道路施工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縱橫縫的直線度偏差:縱縫在20m以內不大于20mm;橫縫在路寬范圍內不大于10mm,一般為510mm。 混凝土道路的路面寬度允許偏差為50mm; 混凝土19、道路的路面厚度允許偏差為10mm; 橫坡為+0.15% 用3m直尺檢查時的允許偏差為5mm。 接縫高差不大于2mm。6、變形測量的控制6、1、變形測量點的布設要求6、1、1、每個工程至少應有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6、1、2、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通視良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工程可直接利用基準點進行觀測;6、1、3、變形觀測點應設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6、2、變形測量的等級劃分及精度要求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測量適用范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變形點高差中誤差(mm)變形點的點位中誤差(mm)一等0.30.11.5變形特別敏感的高層建筑、工業建筑、高聳構筑物、重要20、的古建筑、精密的工程設施等二等0.50.33.0變形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高聳建筑物、重要的工程設施和重要建筑場地的滑坡監測三等1.00.56.0一般性的高層建筑、工業建筑、高聳構筑物、滑坡監測四等2.01.012.0觀測精度要求較低的建筑物、構筑物和滑坡監測注: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和點位中誤差,系相對于最近水準點而言; 當水平位移變形觀測用坐標向量表示時,向量中誤差為表中相應等級點位中誤差的1/2;垂直位移測量可視需要按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或相鄰變形點高差中誤差確定測量等級。 一般工程可采用三等精度的垂直位移測量(沉降觀測),而不必進行水平位移的測量。6、3、變形觀測的操作要求6、3、1、采用相同21、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6、3、2、使用同一儀器、設備;6、3、3、固定的觀測人員;6、3、4、在基本相同的環境下進行工作;6、3、5、每次觀測前都應對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檢驗、校正,并做出詳細記錄。6、4測量責任和資料管理6、4、1除每次測量的測量方案需技術負責人確認外,每次測量后,負責跑尺、觀鏡、校對、復核、審核的責任人應簽字。 6、4、2原始記錄和根據原始記錄整理的測量結果均是測量技術資料。 6、4、3技術負責人在每次審核測量結果時,一旦發現建筑物的垂直度或沉降有異常,有責任向專業監理工程師報告,隱情不報,技術負責人應承擔責任。 6、4、4專業監理工程師將定期抽查測量資料。施工單位應積極配22、合。(三)、竣工總圖的編繪控制施工單位在工程竣工后。應對廠區地上、地下的建(構)筑物及道路和附屬設施進行實地測量和編繪,為建設單位今后的管理、維修、擴建、改建及事故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再次考察和研究工程質量提供依據。由于竣工總平面圖是基本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檔案資料,所以施工單位要真實、客觀地體現出建成工程的基本狀況。竣工總平面圖的編繪依據: 設計總平面圖、縱橫斷面圖、施工圖及施工說明; 施工放樣的成果、施工檢查測量的成果及竣工驗收的測量成果; 變更設計的圖紙、數據、資料等。1、 總平面圖編繪的有關規定:1、1、 應繪出地面的建(構)筑物、道路、地面排水、樹木綠化等設施;1、2、 矩形建(構23、)筑物在對角線兩端外墻軸線的交點應注明2點以上坐標;1、3、 圓形建(構)筑物應注明圓中心坐標及接地外半徑;1、4、 所有的建筑物都應注明室內地坪的標高;1、5、 道路中心的起始點、交叉點應注明坐標及標高,彎道應注明交角、半徑及交點坐標,路面應注明材料及寬度。2、給排水管道竣工圖編繪的有關規定:2、1、給水管道應繪出地面給水建(構)筑物及各種水處理設施,在管道的結點處須有放大的詳圖,管道的起終點、交叉點、分支點應注明管徑及材料,不同型號的檢查井應繪出詳圖;2、2、排水管道應繪出污水處理構筑物、水泵站、檢查井、水封井、各種排水管道、雨水口、排出水口、化糞池、及明渠、暗渠等,檢查井應注明中心坐標、24、出入口管底標高、井底標高、井臺標高,管道應注明管徑、材料、坡度。對不同類型的檢查井應繪出詳圖,。此外還應繪出有關的建筑物及道路。3、輸電及通訊線路竣工圖編繪的有關規定:3、1、應繪出總變電所、配電站、車間降壓變電所、室外變電裝置、柱上變壓器、鐵塔、電桿、地下電纜檢查井等;3、2、通訊線路應繪出中繼站、交接箱、分線(盒)箱、電桿、地下通訊電纜人孔等;3、3、各種線路的起終點、分支點、交叉點的電桿應注明坐標;線路與道路的交叉處應注明凈高;3、4、各種線路應注明線徑、導線數、電壓等數據,各種輸變電設備應注明型號、容量;3、5、地下電纜應注明深度或電纜溝的溝底標高;3、6、應繪出有關的建筑物、構筑物及25、道路。4、綜合管線竣工圖編繪的有關規定:4、1、應繪出所有的地上、地下管道,主要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4、2、在管道密集處及腳匯處應用剖面圖來表示其相互關系。5、竣工總圖的實測控制5、1、實測應依據原有的施工控制點進行;5、2、對已有資料應進行實地檢測,其允許誤差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5、3、竣工總圖的細部點的實測方法及技術要求應符合工程測量規范的有關規定。6、竣工總圖編繪的一般規定:6、1、地下管道及隱蔽工程,回填前應實測其位置、標高,做好記錄,并簡圖;6、2、竣工總圖的坐標系統、注記、圖例符號及線條應與原設計圖一致;6、3、竣工總圖繪制后應經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技術負責人26、審核、會簽。 6、4、竣工總圖的內容尚應包括下列資料:6、4、1、現場保存的測量控制點的坐標和數據資料;6、4、2、地面及地下建(構)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層數、幾何尺寸、建筑面積、和開工、竣工日期。7、竣工總圖編繪質量的控制7、1、施工單位在編繪竣工總圖前應將編制的原始資料和記錄報監理工程師審查,對于有疑問之處應在現場進行實測,確認無誤后同意施工單位按此進行編繪;7、2、竣工總圖編繪完畢,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復查,看有無遺漏或與實際情況不符之處,保證竣工總圖的真實正確和完善。附:一、水準測量使用儀器及水準尺的技術規定1、 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DS1型不應超過15;DS27、3型不應超過20;2、 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對于因瓦水準尺不應超過0.15mm,對于雙面水準尺不應超過0.5mm;3、 二等水準測量采用補償或自動安平水準儀時,其補償誤差不應超過0.2。二、水平角觀測所用光學經緯儀的技術規定1、 照準部旋轉軸正確,各位置氣泡讀數較差,DJ1型經緯儀不應超過2格,DJ2型經緯儀不應超過一格;2、 光學測微器行差及隙動差,DJ1型經緯儀不應超過1,DJ2型經緯儀不應超過2;3、 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DJ1型經緯儀不應超過10,DJ2型經緯儀不應超過15;4、 垂直微動螺旋使用時,視準軸在水平方向上不產生偏移;5、 光學對點器的對中誤差不應大于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