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公司設備管理制度保養安裝.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2932
2024-09-07
19頁
112.54KB
1、建筑裝飾公司設備管理制度(保養、安裝)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設備管理條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本公司設備的管理條例。 本標準適用于本公司設備管理的全過程。 2.管理條例 一、 設備管理網絡 1. 設備管理網絡的組成 1. 1為加強設備管理,公司決定成立多元化設備管理網絡。 1.2設備管理網絡由分管副總經理、技術部經理、設備主管、各車間助理及維修工組成。 2. 設備管理網絡圖 3.設備網絡管理員名單 組 長: 設備主管 副組長: 分管副總經理 技術部經理 組 員: 各車間助理及維修工 4.設備網絡管理員職2、責 4.1組長 4.1.1全面負責本公司的設備管理。 負責定期召開設備網絡管理員成員會議。 負責本公司設備保養考核。 組織相關部門對設備進行檢查。 對全公司的安全文明生產負責。 分管副總經理技術部經理 設備主管機修工電工一車間管理員四車間管理員三車間管理員二車間管理員拋丸車間管理員五車間管理員4.2副組長 督促設備主管及各成員對設備進行管理。 對各部門設備維護保養進行抽查。 4.3組員 負責本部門的設備管理 及時處理設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負責本部門的安全文明生產 負責責任范圍內的公用設備管理 周末及節假日,在組長的組織下,對全公司設備進行檢查 5.設備主管的崗位職責 5.1設備主管在廠部分3、管副總經理、技術部經理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全廠的設備管理工作。 5.2制訂、貫徹和執行有關設備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5.3建立設備的臺帳、卡片、檔案,統管全廠的設備技術資料。 5.4負責設備的驗收、移交、轉移、封存啟用、調撥、報廢等工作. 5.5負責設備事故的處理及對設備保養的獎懲工作。 5.6編制設備的檢修,一、二級保養計劃和備品配件管理,并負責做好以上各項工作的實施和驗收、考評工作。 5.7采取勤巡檢、勤考核等有效措施,提高全廠設備的完好率,巡檢工作,每周不得少于三次,每次檢查不得少于25臺。 5.8監督生產設備的使用情況,每月召開一次設備管理網絡會議,通報設備管理狀況. 5.9安排設4、備維修、保養管理工作,及時解決車間及其他部門提出的設備管理上的問題。 5.10利用每天晨會,安排設備管理及維修保養工作事宜。 5.11對設備科人員進行績效考核。 5.12根據每日設備檢查情況對各車間設備保養進行考核。并于當月30日前,將考核排名結果報生產副總經理。 5.13每月審核各車間設備維修保養獎懲情況,并于本月30日前批復各車間匯總表,上報分管副總經理審批后送財務部門結算。 5.14對全公司設備的正常運轉、供電正常化負責。 6.設備維修人員崗位職責 6.1維修人員必須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認真做好設備維修工作。 6.2維修人員必須憑“設備報修單”進行維修,“維修單”統一由操作者填寫,并由車5、間主管簽字后交到設備科,再統一安排給維修工實施維修。 6.3值班時間內發生的設備故障,一律由值班維修工承擔負責修理,并按接到報修單先后或設備維修的急緩依次修理。 6.4維修人員在未確準設備故障原因時,不可盲目隨意解體設備。 6.5維修人員在排除設備故障后,須認真地在“報修單”上寫明維修措施和方法及調換零件名稱和修理工時,而且須操作者簽字認可。 6.6維修人員在修理完畢后,應立即將填寫完整的“報修單”交到設備主管備案。 6.7維修人員在維修過程中,如修理同一臺設備,當天發生三次同一故障時,維修工該天作為事假處理,不記發工資。 6.8設備維修責任承包者,必須對承包范圍內設備的維修質量和維修速度負全6、部責任。 6.9責任承包者必須加強本承包范圍內設備的完好狀況、文明操作情況、潤滑情況、“三保”情況等巡視檢查,密切關注,并有權制止違規作業行為,操作者不聽阻止,按規定從嚴處罰。 6.10承包者如維修工作做得不夠完善,引起車間提出投訴的,按照設備科績效考核方案規定進行處罰。 2 6.11維修工的工作業績,由設備科、車間負責人及設備操作工考評,考評結果與當月獎金、年底獎金、工資調整掛鉤。 6.12如遇設備搬遷、安裝、調試和動力照明設施等工作時,則由設備科統一調度、安排。 6.13維修人員不準長時間呆在辦公室內,不準在車間、辦公室、配電房內吸煙。 6.14值班時間脫崗或干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視情節每次7、給予10到50元的罰款。 7.車間設備管理員崗位職責 7.1車間設備管理員,負責安排本車間設備的合理使用. 7.2每天對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進行檢查及考核評比,每周末及節假日配合設備科對公司設備保養進行檢查考評。 7.3監督和教育本車間職工,自覺愛護設備,精心保養設備,貫徹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和有關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7.4負責督促、檢查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 “二級保養”和設備潤滑工作,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7.5按期執行設備科下達的設備的檢修、保養計劃,當生產與保養發生矛盾時,應根據“先維修,后生產”的原則,正確處理生產與維修的關系,特殊情況,需經設備科同意。 7.6參與設備8、的一、二級保養和“日常保養”的檢查、驗收工作和設備事故的處理工作。 7.7參與設備各級保養檢查的獎懲評比工作,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匯總表,于本月底之前報設備科。 7.8對操作者提出的設備故障,經確認后填寫“報修單”交設備科 7.9參與對設備維修工的績效考評工作。 7.10對本車間設備的良好運轉狀態及安全文明生產負責。 7.11對各項檢查考評的結果真實性負責,凡是每日檢查結果與設備科每日檢查結果不符的,將視情節給予10到50元處罰。 二、設備綜合管理各項規章制度 1.設備引進的規定 1.1設備引進計劃由設備科負責制定。 1.2設備科制定引進計劃的依據: 公司發展總體規劃。 各車間(部門)發展規劃及其9、設備需求信息。 .1各車間(部門)根據下一年生產發展的規劃,在每年11月份進行下一年度設備的申報工作,逐項認真填報設備計劃申請表,經廠部領導簽字后,報設備科。 .2設備計劃一旦經廠部批準,各車間(部門)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重新填報設備申請,說明原因,經廠部批準后,報設備科,同時收回原申請表。 .3設備申請計劃應一式三份,申請部門、審批部門、設備科各執一份,申請計劃中應寫明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等。 設備引進計劃的報批 .1設備科根據各車間(部門)的設備申請計劃,結合本公司現有設備的實際情況,進行調配,編制設備引進計劃表,在每年12月底前,報總經理審批。 1.2.3.2設備引進計劃應一式10、三份,總經理、財務部、設備科各執一份,計劃中應寫明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生產廠家、大致市場價格,以及各部門申請數量、公司現有數量,需要增加引進數量等。 2設備的選型和評價 2.1設備的選型原則上由技術部根據車間產品結構特點進行,也可由各車間根據使用的實際需要確定。 技術部從應用新產品、新工藝和提高產品質量的角度提出設備更新計劃和可行性分析報告,決定設備的購買或自制。 技術部編制自制設備的設計任務書,并負責設計,負責簽訂委托設計技術協議。提 3 出外購設備的選型建議和可行性分析報告。 技術部負責新設備的安裝布置圖設計、工藝裝備設計、制定試車和運行的工藝操作規程,參加設備試車驗收。 2.2設11、備選型的基本原則 所謂設備選型即是從多種可以滿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號、規格的設備中,經過技術經濟的分析評價,選擇最佳方案以作出購買決策。 設備選型應遵循的原則如下: .1生產上適用:選購的設備應與本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或開發新產品等需求相適應。 .2技術上先進: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標保持先進水平,以利提高產品質量和延長其技術壽命。 .3經濟上合理:要求設備價格合理,在使用過程中能耗、維護費用低,并且回收期較短。 設備選型考慮的主要因素 .1設備的主要參數選擇。 .2設備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 .3設備的環保與節能。 .4設備的經濟性:初期投資;對產品的適應性;生產效率;耐久性;能源與原12、材料消耗;維護修理費用等。 設備選型的程序 .1收集市場信息:通過廣告、樣本資料、產品目錄、技術交流等各種渠道,廣泛收集所需設備以及設備的關鍵配套件的技術性能資料、銷售價格和售后服務情況,以及產品銷售者的信譽、商業道德等全面信息資料。 .2篩選信息資料:將所收集到的資料按自身的選擇要求,進行對比,從中選擇出23個產品廠作為候選單位。對這些單位進行咨詢、聯系和調查訪問,詳細了解設備各方面情況;制造商的信譽和服務質量;各用戶對產品的反映和評價;貨源及供貨時間;訂貨渠道;價格及隨機附件等情況。通過分析比較,從中選擇幾個合適的機型和廠家。 .3選型決策: 對選出的機型進一步到制造廠和用戶進行深入調查,13、就產品質量、性能、運輸安裝條件、服務承諾、價格和配套件供應等情況,分別向各廠仔細地詢問,并作詳細地筆錄,最后在認真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再選定最終認可的訂購廠家。 3.設備采購合同與管理 3.1設備采購合同的基本要素:設備采購合同由設備訂購方與供應方商定,一般包括: 采購方與供應方的名稱與地址、聯系方式、賬號、簽約代表、一般納稅人號碼。 設備的型號、規格和數量。 設備質量技術要求和驗收標準。 設備價款及運輸、包裝、保險等費用及結算方式。 設備交貨期、交貨地點與交貨方式。 違約責任和違約處罰辦法。 合同的簽訂日期和履行有效期。 合同糾紛解決爭議的途徑和方法。 3.2合同管理 訂貨合同及訂貨過程中發生14、的所有資料都應由設備科妥善保管,以便在訂貨過程中和掌握合同執行情況時查詢,并作為仲裁供需雙方可能發生矛盾的依據。 合同要進行分類整理,建立專門臺賬和檔案進行管理。 國外設備訂貨的往返函電、附加協議、商談紀要、預付款單據,都應視為合同的附件進行登記和歸類管理。 合同由設備科報總經理審批后,與供應商簽定。 4.設備的到貨驗收 4 4.1設備到貨后,設備科按照托運合同、裝箱單及采購合同,進行開箱檢查,驗收合格后辦理相應的入庫手續,建立設備臺帳及設備檔案。 4.2設備到貨期驗收 設備應按期到達指定地點,不允許任意變更,雙方必須按合同要求履行驗收事項。 不允許延期到貨。 到貨期驗收,如與制造商發生爭端,15、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分歧或異議時,應遵循以下步驟予以妥善處理: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予以解決;可邀請雙方認可的有關專家協助解決;申請仲裁解決。 4.3.設備完整性驗收 訂購設備到達后,設備科負責驗收。 設備科組織開箱驗收,檢查的內容如下: .1到貨時的外包裝有無損傷;若屬裸露設備(構件),則要檢查其刮碰等傷痕及油跡等損傷情況。 .2開箱前逐件檢查到貨件數、名稱,是否與合同相符,并作好清點記錄。 .3設備技術資料(圖紙、使用與保養說明書和備件目錄等)、隨機配件、專用工具等,是否與合同內容相符。 .4開箱檢查、核對實物與訂貨清單(裝箱單)是否相符,有無因裝卸或運輸保管等方面的原因而導致設備殘損。若發現16、有殘損現象則應保持原狀,并辦理索賠事項。 .5設備科按照合同條款中有關索賠、仲裁條件,向制造商和參與該合同執行的保險、運輸單位索賠。 .5.1設備自身殘缺,由制造商或經營商負責賠償。 .5.2屬運輸過程造成的殘損,由承運者負責賠償。 .5.3屬保險部門負責范疇,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5.4因交貨期拖延而造成的直接與間接損失,由導致拖延交貨期的主要責任者負責賠償。 5.設備的安裝 5.1設備安裝前檢查 5.1設備安裝前檢查由設備維修人員進行,檢查的主要內容如下 檢查箱號、箱數及外包裝情況。發現問題,做好記錄,及時處理。 按照裝箱單清點核對設備型號、規格、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備件以及說明書等17、技術條件。 檢查設備在運輸保管過程中有無銹蝕,如有銹蝕及時處理。 凡屬未清洗過的滑動面嚴禁移動,以防研損。 不需要安裝的附件、工具、備件等應妥善裝箱保管,待設備安裝完工后一并移交使用單位。 核對設備基礎圖和電氣線路圖與設備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檢查地腳螺釘孔等有關尺寸及地腳螺釘、墊鐵是否符合要求;核對電源接線口的位置及有關參數是否與說明書相符。 檢查后做出詳細檢查記錄。填寫設備開箱檢查驗收單。 5.2設備的安裝定位 設備安裝定位的基本原則:滿足生產需要及維護、檢修、技術安全、工序連接等 設備在車間的安裝位置、排列、標高以及立體、平面間相互距離等應符合設備平面布置圖及安裝施工圖的規定。 設備的定位具18、體要考慮以下因素 .1適應產品工藝流程及加工條件的需要。 .2保證最短的生產流程,并方便生產管理。 .3設備的主體與附屬裝置的外形尺寸及運動部件的極限位置 .4要滿足設備安裝、工件裝夾、維修和安全操作的需要。 5 5.3設備的安裝找平 設備安裝找平的目的是保持其穩定性,減輕振動避免設備變形,防止不合理磨損。 精密設備應有防振、隔振措施 選定找平基準面的位置,以支承滑動部件的導向面(如機床導軌)或部件裝配面、工卡具支承面和工作臺面等為找平基準面。 設備的安裝水平,導軌的不直度和不平行度,按說明書的規定進行。 安裝墊鐵的選用應符合說明書和有關設計與設備技術文件對墊鐵的規定。 地腳螺釘、螺帽和墊圈的19、規格應符合說明書與設計的要求。 6.設備的試運轉 6.1試運行前的準備工作 再次擦洗設備,油箱及各潤滑部位加夠潤滑油。 手動盤車,各運動部件應輕松靈活。 試運轉電氣部分。為了確定電機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可先摘下皮帶或脫開聯軸節,使電機空轉,經確認無誤后再與主機連接。電機皮帶應均勻受力、松緊適當。 檢查安全裝置,保證正確可靠,制動和鎖緊機構應調整適當。 各操作手柄轉動靈活,定位準確并將手柄置于停止位置上。 試車中需高速運行的部件(如磨床的砂輪),應無裂紋和碰損等缺陷。 清理設備部件運動路線上的障礙物。 6.2空運轉試驗 空運轉試驗是為了考察設備安裝精度的保持性、穩固性以及傳動、操縱、控制、潤滑和液20、壓等系統是否正常和靈敏可靠。 空運轉應分步進行,由部件至組件,由組件至整機,。啟動時先點動數次,觀察無誤后再正式啟動運轉,并由低速逐級增加至高速。 試驗檢查內容如下。 .1速度的變速運行情況,由低速至高速逐級檢查,每級速度運轉時間2min。 .2各部位軸承溫度。 .3設備各變速箱在運行時的噪聲,不應有沖擊聲。 .4檢查進給系統的平穩性、可靠性,檢查機械、液壓、電氣系統工作情況及在部件低速運行或進給時的均勻性,不允許出現爬行現象。 .5各種自動裝置、聯鎖裝置、分度機構及聯動裝置的動作是否協調、正確。 .6各種保險、換向、限位和自動停車等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7整機連續空運轉過程中不應發21、生故障和停機現象。 6.3設備的負荷試驗 設備的負荷試驗主要是為了試驗設備在一定負荷下的工作能力。 負荷試驗可按設備設計公稱功率的25、50、75、100的順序分別進行。 在負荷試驗中要按規范檢查軸承的溫升,液壓系統的泄漏、傳動、操縱、控制、自動和安全裝置工作是否正常,運轉聲音是否正常。 6.4設備的精度試驗 在負荷試驗后,按隨機技術文件或精度標準進行加工精度試驗,應達到出廠精度或合同規定要求。 應按規定選擇合適的刀具及加工材料,合理裝夾試件,選擇合適的進給量、吃刀深度和轉速。 設備運行試驗中,要做好以下各項記錄,并對整個設備的試運轉情況加以評定,作出準確的技術結論。 .1設備幾何精度、加工精22、度檢驗記錄及其他性能試驗的記錄。 .2設備試運轉的情況,包括試車中對故障的排除。 .3對無法調整及排除的問題,按設備原設計問題、設備制造質量問題、設備安裝質 6 量問題、調整中的技術問題等進行分類。 7.設備的移交 7.1設備安裝完畢后,由設備主管會同設備使用部門,做安裝質量檢查、精度檢測。 7.2經檢驗合格,由設備科辦理設備移交手續。填寫設備安裝移交驗收單、設備精度檢驗記錄單、設備運轉試驗記錄單。 7.3對于關鍵設備(高精度、大型、重型、稀有)還應技術部經理、主管副總經理參加驗收、移交工作,并簽字批準。 7.4 隨機附件應由設備科負責按照裝箱單逐項清點,并填寫設備附件工具明細表。并將操作工必23、需附件移交使用部門保管,其他附件由設備科負責統一管理。 7.5隨機技術文件明細表填寫完后,由設備科存檔。 7.6自制設備,鑒定驗收后,應算出資產價值并與投資概算進行比較分析,辦理移交手續。 7.設備的合理使用. 7.1設備移交車間后,由車間設備管理員配合設備科負責日常管理。 7.2車間要根據設備性能和使用的要求,正確合理地使用設備。特別嚴格禁止超負荷使用設備。 7.3要嚴格遵守設備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7.4要嚴格遵守設備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8.設備操作人員條例 8.1對設備操作人員的要求 自覺遵守定人定機制度,聽從統一安排使用設備。 工具及必須使用的附件要放置整齊并保管好,不損壞和丟失。24、 設備上的防護裝置和線路管道要經常檢查,保證完整可靠。 憑操作證使用設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制度。 對設備不超載使用、不帶病運轉,不準在設備運行時離開崗位,發現故障應立即停車,自己無法處理的應及時通知維修人員。 不在設備運轉中變速和裝卸工件,要精心操作,力求防止事故發生。 在維修工幫助下,逐步掌握一般修理技術。 能獨立排除一些設備的小故障。 熟悉設備結構,掌握設備的技術性能和操作方法。 懂得加工工藝,合理地選擇切削用量,做到正確使用設備。 正確地按潤滑圖表規定加油、換油、保持油路暢通和油線、油氈、濾油器的清潔。 保持設備內外清潔,無油垢、無銹蝕,達到“漆見本色鐵見光”,做好日常保養和一25、級保養。 了解設備的精度標準和加工規范 會檢查與加工工藝有關的設備異常狀態。 能對不正常的聲音、溫度和運轉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設備異常,能采取措施排除一般故障。 參加設備的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吸取教訓,做出預防措施。 8.2對設備操作人員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 工具附件齊全,放置整齊,不準直接放在機床的導軌面上。 工具箱料架及加工件應擺放合理整齊。 機床的防護裝置及零件應齊全完整,各種標牌應完整、清晰。 各管道、電氣線路應安裝整齊、安全、可靠。 內外清潔,無黃袍、油垢、銹蝕、無鐵屑雜物。 各滑動面、三杠、齒輪、齒條無油垢。 機床周圍地面經常保持清潔,無積油、積水和鐵屑雜物。 熟悉潤滑圖表,按時按質按26、量加油和換油,保持油標油窗清晰醒目。 7 油箱、油池和冷卻箱內外的清潔無變質,無鐵屑雜物。 油壺、油槍、油孔、油杯、油線和油氈應保持齊全、清潔。 油泵壓力正常,油路暢通,各部位軸承潤滑良好。 電氣線路接地可靠,絕緣良好,限位開關,擋鐵安全可靠,信號儀表靈敏。 9.設備日常管理措施 9.1設備管理必須執行“四定”和“三勤一不離”規定。 四定:定操作人員、定維修人員、定維修保養、定備品配件。 三勤一不離:勤注油潤滑、勤擦拭、勤檢查、操作時不離開運轉中的設備 9.2嚴格執行設備日常巡檢工作和考核評分工作,不得徇私、作假。 9.3設備的一級保養,每二個月為一個周期,二級保養為六個月一個周期,凡遇國定假27、日,在放假日前一天全面進行設備保養,并認真做好設備檢查,鑒定驗收及考核工作。 9.4維修人員應及時修復設備,特別是單臺設備和重點設備,在備配件齊全的前題下,做到小修不隔夜,大毛病在36小時內修復,并配合操作人員搞好設備保養,設備的潤滑保養工作以操作人員為主,設備管理和維修人員應經常巡檢。 9.5對不經常使用的設備,操作者在使用前,應先填寫“設備使用申請單”,使用后必須及時做好清潔保養工作,在主要活動面上涂上油脂并覆蓋上紙張,如有防塵套必須套上,且注意愛護保管使用好防塵套。使用結束后將使用單交還給設備部門,由設備部門進行核準簽收。 9.6加強設備事故的管理,根據“預防為主”和“三不放過的原則”(28、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防止事故的發生。 9.7通過實施“設備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重點設備點檢”、“設備精度測試”、“設備保養獎懲制度”、“設備事故處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的落實,使全廠設備的完好率得到嚴格控制,確保全廠的正常生產。 9.8維修人員應積極配合做好設備日常保養檢查工作,并認真做好逐項記錄。 9.9各車間設備管理員每天必須對設備進行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 9.10設備主管根據車間及維修工的檢查記錄,對各操作工的保養情況做綜合評定,作出獎懲方案報批后交財務進行工資結算。 9.11對違規操作致使設備損壞的人員,設備29、部門提出處罰意見,如發現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串通一氣,隱瞞事實,經查實后維修人員將被處加倍的處罰。 9.12設備主管部門將不定期會同廠部及相關部門進行抽查,發現抽查結果與車間或維修工檢查結果不符合的,將給予相關人員每次20到50元的罰款,嚴重的取消年終獎金及相關評比資格。 10.設備日常保養及考核細則 10.1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日例保,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 .1班前四件事: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30、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 .2班中五注意:注意運轉聲音、注意設備的溫度、注意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注意儀表信號、注意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班后四件事: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并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 周例保,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1h,精、大、稀設備2h。 .1外觀: 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 8 .2操縱傳動: 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 .3 液壓潤滑: 清洗油線、防塵氈31、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損傷。 .4電氣系統:擦拭電動機、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10.2設備日常保養評分標準 根據“設備日常保養要求”每個操作者對設備必須進行認真保養,并接受和配合設備部門的檢查和評分考核,檢查考核內容如下: 項目 序號 保 養 要 求 應得分整機外觀30分 1 機床外觀清潔、無油污、無灰塵、呈現本色 10 2 機床床身、床肚、床腳、尾架內無隔日鐵屑、灰塵和雜物 10 3 機床外表無缺損、蓋板、手柄球、信號燈、電器管道等完整無損 10 主活動面40分 1 機床導軌及各滑動面應保持清潔、無銹跡、無黑斑、無損傷 32、10 2 導軌面上的堆積鐵屑,應及時清掃 10 3 鉆桿、各套筒內應清潔,無毛刺、無鐵屑 10 4 絲桿、光桿、操縱桿等應隨時清擦、無毛刺 10 潤滑情況20分 1 操作者使用的油壺、油搶應齊全、清潔完好 4 2 操作者每日應按潤滑圖表,按時按量加油潤滑 4 3 各導軌面應按要求做好潤滑工作 4 4 油孔、油咀應清潔、無堵塞、無損壞 4 5 油線、油氈應按時清洗、無發硬失效現象 4 生產 場地10分 1 工具、量具加工工件、應放在合理位置、不得直接放在導軌上 2 2 四周場地應隨時做好清潔工作 2 3 機床四周無積水、積油、堆積的鐵屑應及時清掃 2 4 操作者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