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辦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4644
2024-09-07
15頁
450.27KB
1、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辦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辦法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鐵路工程施工作業程序,深入推進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全面提高鐵路建設管理水平,根據XX公司關于深化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的指導意見 (鐵總建設2013193號)等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XX公司(以下簡稱總公司)管理的鐵路基本建設項目。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施工作業指導書,是指根據鐵路建設有關標準規范及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具體要求,針對特殊過程、關鍵工序向施工人員交待作業目標、程序2、方法及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方面作業要求所制定的作業及工藝標準。第四條 施工作業指導書應嚴格執行設計、施工、驗收標準等相關規定和設計文件。第五條 施工作業指導書應按照標準化管理要求,將先進成熟的工藝工法、科學合理的生產組織與建設標準、質量目標、安全要求以及現場施工條件結合起來進行編制,做到圖文并茂,簡明易懂,可操作性強。第六條 新開工鐵路建設項目的分部、分項工程以及工藝復雜或技術難度大的工程,必須結合工程特點和實際情況編制施工作業指導書,并按照施工作業指導書組織施工;應編制而沒有編制完成施工作業指導書的不得施工。第七條 施工作業指導書主要編制依據(一)國家、行業和總公司有關設計、施工和驗收3、標準;(二)經審核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三)工程施工合同;(四)國家級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藝;(五)總公司關于架子隊管理的有關要求。第八條 施工作業指導書的主要內容(一)適用范圍: 明確施工作業指導書適用工程類別、地質、環境等作業條件。對特殊地質等條件有不適合情況時,應予說明。(二)作業準備:說明作業開始應具備的條件和應完成的工作,包括技術準備、人員配備、機械設備及工器具配備、材料、試驗等。(三)技術要求:明確工程類別和項目應達到的技術指標、相應的技術標準。(四)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說明分部工程、分項工程的內部施工段落劃分,各組成部分的作業程序和先后順序。(五)施工要求:分解說明作業方法、采取4、的相關措施,需要控制的內容和參數。(六)勞動組織:說明建設項目的勞動力組織方式,完成施工作業項目需要的人員構成、數量、使用安排和作業指標。(七)材料要求:說明完成施工作業項目的材料種類、型號、數量和使用計劃、相關技術要求。(八)設備機具配置:說明施工作業項目需要的設備、機具的型號、性能和數量。(九)質量控制及檢驗:明確施工作業項目的質量標準、控制要點、檢查方法、驗收程序及指標。(十)安全及環保要求:對安全風險進行識別并分級管理,明確施工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和卡控措施;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對施工現場和作業環節進行分析,提出控制要點,制定具體的環境保護措施和要求。對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隧道、大型基坑、高5、陡邊坡、特殊結構橋梁和涉及營業線、公路、航道、高空作業等安全重點工程,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第九條 鐵路建設項目采用一項工程(分部、分項)一個施工作業指導書的方式,相同類型的工程要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外部環境對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修訂,不得直接套用。第十條 施工合同簽訂后建設單位要依據項目具體情況和驗收標準,提出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要求,明確質量要求、控制要點、檢測方式及標準、勞動力組織及機械設備配置等事項。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應指導或組織施工單位統一編制通用和重難點工點、工序的施工作業指導書,或者將某些施工單位的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優化完善后上升為建設項目的施工作業指導書,在建設6、項目范圍內推廣使用。第十二條 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結合標段工程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分部、分項工程以及工藝復雜或技術難度大的工程,編制施工作業指導書;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施工現場調查,領會設計意圖,依據鐵路技術規范、驗收標準、安全規定、施工文件和施工圖,采用成熟、先進的工藝工法,結合其技術裝備水平編寫施工作業指導書,并根據試驗段情況進行修訂完善。第十三條 建設項目設計文件或驗收標準中有工藝性試驗要求的,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編制工藝性試驗作業指導書,組織審查后,進行試驗,試驗成功并經過一個階段實踐檢驗后形成施工作業指導書投入應用推廣。第十四條 按規定需要開展首件評估的路基、無梓軌道、高速道岔、連續梁7、通信、信號、電力、電氣化等工程,應編制首件施工作業指導書,經監理、建設單位審核后實施。首件評估通過后,應根據評估結論及意見對首件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修改完善后,才能推廣應用。第十五條 建設單位應根據項目情況和質量驗收標準,組織監理、設計等對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審核、確認,對不同專業間接口部分的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協調。第十六條 施工作業指導書經審核后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及時發布,針對不同人員及需要將作業項目內容及資料進行摘要并下發至現場管理人員及相關作業人員。在實施中要積極組織現場作業交底和人員培訓,確保施工現場負責人、技術人員及主要作業人員全面掌握作業指導書的內容和要求。變更設計8、批復后,應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改相對應的作業指導書。第十七條 本辦法由總公司建設部負責解釋。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2015 年7 月1 日起施行。原鐵道部建設管理司印發的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暫行辦法(建建2009107號)同時廢止。附件:施工作業指導書示范文本xx鐵路路基王程改良士填筑施工作業指導書l.適用范圍適用于xx 客運專線鐵路xx 段路基廠拌改良土施工。2.作業準備2.1 內業技術準備作業指導書編制后,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9、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 外業技術準備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3.技術要求3.1 改良土的拌和全部在拌和廠集中廠拌。3.2 施工前按設計提供的配比進行室內試驗,確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應保證混合料的無側限抗壓強度能達到設計要求。3.3 在大面積填筑前,根據初選的攤鋪、拌和、碾壓機械及試生產出的改良土填料,在選取長度不小于100m 的地段進行填筑壓實工藝試驗,確定工藝參數,并報監理單位確認。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4.1 施工程序每個施工單元為一個完整的作業區,包含四個區段:填10、土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測區段。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填筑試驗段確定工藝驗收下承層測量放樣集中拌和運輸填土攤鋪平整碾壓養生檢驗驗收4.2 工藝流程5.施工要求5.1 施工準備施工前對需改良的土料種類應進行核實,路堤填料種類飛改良土外摻料(石灰或水泥)的種類及技術條件應符合設計要求。填筑前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填筑時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驗。5.1.1 路基填筑試驗段路基全面開工前,根據工程土類性質、填料性質和壓實機械條件,選擇不小于1m 的試驗區段進行路基填筑試驗。選定與路基填筑、壓實、檢測有關的工藝參數,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藝參數11、,將以上試驗資料整理上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用以指導此項工程的路基施工。5.1.2 改良土配合比基床以下路堤本體及基床底層為改良土填筑,其中基床以下路堤本體的墊層為水泥改良土;路堤本體不浸水路堤為石灰改良土,浸水路堤為水泥改良土?;驳讓訛楹穸?. 3m 的水泥改良土。改良土的具體配合比根據設計要求和取土場土料的塑性指數及液限、塑限等指標通過試驗室進行試驗確定。5.2 施工工藝5.2.1 驗收下承層填筑前應檢查基底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進行相關工序的檢測與驗收),不符合標準的基底應進行處理,使其達到驗收標準。5.2.2 測量放樣在施工現場附近引臨時水準點,并報監理審批。作業時,嚴格控制標高,在12、路基上采用方格網控制填料量,方格網縱向樁距不宜大于10m ,橫向應分別在路基兩側及路基中心設方格網樁。5.2.3 拌和改良土混合料采用穩定土拌和設備在拌和廠集中進行拌和,同時配備碎土設備消除土壤中的土塊。在拌和設備內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時,應拌和均勻,混合料中不應含有大于10mm 的土塊和未消解石灰顆粒;并使混合料的組成和含水率(要根據天氣情況調整拌和時的含水率與碾壓時最佳含水率的關系)達到規定的要求。5.2.4 運輸采用大噸位自卸車運輸。拌合好的混合料應盡快運送到鋪筑現場?;旌狭显谶\送過程中應進行覆蓋,減少水分損失。5.2.5 攤鋪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混合料的攤鋪面積確定堆放密度。混合料應全斷面13、均勻攤鋪,不得出現縱向接縫,中途不宜中斷。當因故中斷超過2h 時,應設置橫向施工縫,橫向接縫應采用搭接施工。整型應按規定的坡度和路拱進行,并特別注意接縫處的整平。在整型過程中,嚴禁車輛通行。初步整型后,檢查混合料的松鋪厚度,必要時應進行補料或減料。5.2.6 碾壓當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時,用重型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密度,碾壓完成后表面應無明顯的碾壓輪痕跡。碾壓時,各區段交接處應相互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0m ,縱向行與行之間的輪跡重疊不小于40cm ,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 o 兩作業區段之間的銜接處縱向搭接拌和長度不小于2.0m 。5.2.7 養生改良土14、碾壓完成后,如不能連續施工應進行養生,改良土表面保濕養生不少于7 天。養生期間改良土不能過濕,更不能忽干忽濕,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當改良土分層施工時, 下層檢驗如壓實度、平整度等指標合格后,上層填土能連續施工時可不進行專門的養生。6.勞動組織6.1 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6.2 施工人員應結合試驗段確定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每個作業工地人員配備表其中負責人 、工班長、技術人員、專兼職安全員必須由施工企業正式職工擔任,并可根據工程情況適當配備若干勞務工人。7.材料要求原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明確時應符合以下要求:石灰應選用消解石灰或鈣質生石灰,其指15、標應達到合格標準。用石灰改良時,土中硫酸鹽含量應小于0.8%,有機質含量小于5%;用水泥改良時,土中硫酸鹽含量應小于0.25% 。摻入水泥時,其初凝時間應大于弛,終凝時間宜大于6h。在設計規定范圍內取土,取土時應清除樹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當土源發生變化時必須按要求重做配比試驗。施工用水的水質應符合工程用水標準。石灰、水泥等化學改良土外摻料的運輸、使用應有相應環境保護措施,外摻料應分類堆放、與原地面架空隔離,并有防風、雨設施,防止材料受潮、變質。凍土不能作為路基改良填料。8.設備機具配置改良土施工機械設備配置分為兩大部分,即改良土拌合廠和路堤填筑區的各個施工單元。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9.質16、量控制及檢驗9.1 質量控制9.1.1 改良土施工工程質量控制要點主要為五個方面:原材料(土、石灰或水泥);配合比(根據不同的土質需摻入的石灰或水泥量);改良土含水量控制;均勻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現素土現象);壓實度(通過試驗段確定適宜的施工參數)。9.1.2 對需改良的土料種類應進行核實,路堤填料種類、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9.1.3 改良土填筑前按設計提供的配比進行室內試驗,確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應保證混合料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及壓實質量能達到設計要求。9.1.4 路堤填筑改良土施工中,拌合料的均勻性是關鍵因素,應嚴格控制拌合過程中的施工質量,確保拌合熟料的均勻性。9.1.5 對初步確定使17、用的混合料,應進行重型擊實試驗,計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進行7d 無側限抗壓強度的試驗,無側限抗壓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9.2 質量檢驗9.2.1 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路堤工程質量檢測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和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9.2.2 對需改良的土料種類、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 (TB10102) 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9.2.3 改良土外摻料的種類及技術條件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檢查每批產品的生產檢驗報告和產品合格證,并在料場的5 個不同部位等量取樣,總計取樣不少于12kg,按有18、關規定試驗方法進行檢驗。9.2.4 對進入攤鋪場地的混合料進土團粒和生石灰塊的檢查,在100m2面積內隨機檢查3個點。檢驗方法:土團粒檢查采用孔徑為10mm 的篩子,標準為不能有篩余量;生石灰塊檢查采用孔徑5mm的篩子,標準為不能有篩余量。9.2.5 改良土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驗標的規定。檢驗頻數: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改良細粒土)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 點,有反壓護道地段每100m 增加1個檢測點。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檢驗方法:壓實19、系數K檢驗宜用環刀法,K30、EVd 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方法檢驗。9.2.6 無側限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頻數:每層每1000m2檢查一組;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從已攤鋪好填料的地段現場抽樣,在室內按要求的壓實度成型,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10.1.1 施工區域應設警示標志,嚴禁非工作人員出入。10.1.2 施工中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養護、維修。10.1.3 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10.120、.4 改良土施工中,制訂合理的作業程序和機械車輛走行路線,現場設專人指揮、調度,并設立明顯標志,防止相互干擾碰撞,機械作業要留有安全距離,確保協調、安全施工。10.2 環保要求改良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為保護自然環境,在化學改良土改良過程中,應減少甚至避免石灰(或水泥)揚塵,并加大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真正將各項環保措施落實到位。10.2.1 應對石灰在運輸、儲存、磨細、消解、撒布、拌和等各環節制定相應環境保護措施,盡量避免石灰與外界的直接接觸。消解石灰時,應選擇在避風近水的地方,并在其周圍進行封閉10.2.2 與石灰接觸的工作人員,需穿戴防護工作服。10.2.3 生產中的廢棄物及時處理,運到當地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棄置。10.2.4 按環保部門要求集中處理試驗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