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建屋面裝修工程施工試驗要求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4959
2024-09-07
15頁
98.50KB
1、建筑土建、屋面、裝修工程施工試驗要求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地基驗槽(GB50202-2002)4二、壓實填土試驗(GB50007-2002)41、檢驗內容:分層取樣檢驗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43、取樣點數:每層每50-100 m2面積內應有一個檢驗點。4三、土壤試驗51、取樣數量:52、取樣方法5(1)、環刀法:5(2)、灌砂法(用于級配砂石回填)53、要求干密度5(2)灰土:5(4)砂石要求最小干密度2.102.20g/cm3。54、合格判定5四、單一地基的強度和承載力試驗(GB50202-22、002)61、檢驗數量:62、檢驗方法:6(7)室內土工試驗; (8)其他方法。6五、復合地基的承載力試驗(GB50202-2002)61、檢驗數量:6(1)總數的0.5%-1%,且不少于3處;62、檢驗形式:6六、灌注樁的樁身混凝土強度檢驗6七、樁身質量檢測(GB50202-2002)6(5)每根柱子承臺下不得少于1根。7八、工程樁的靜載試驗(GB50202-2002)71、試驗范圍:72、試驗數量:7九、工程樁的豎向極限承載力檢驗(GB50202-2002)71、試驗范圍:7(1)工程樁施工前已進行單樁靜載試驗的一級建筑樁基。72、試驗數量:7十、砌筑砂漿81、配合比設計82、抗壓強度試塊3、制作83、養護84、試塊留置8(1)、取樣標準8(2)、取樣數量85、砂漿試塊強度統計評定8(1)、合格判定8十一、普通混凝土試塊強度試驗91、混凝土配合比申請9(2)、配合比要用重量比。92、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93、稠度試驗,塌落度法94、混凝土抗壓試塊的留置數量10(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1次。11(6)、抗壓強度試塊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取。115、抗壓試塊的制作116、試塊的標準養護117、混凝土試塊強度統計評定11(1)、統計方法(試塊組數大于或大于10組)11(2)非統計方法(試塊組數小于10組)12十二、防水混凝土試驗12(二)、鋼結構焊縫探傷試驗。14、3(三)、鋼網架結構撓度檢測14十五、屋面工程14(一)、潑水檢查:14(二)、蓄水試驗14(三)、淋水試驗14十六、裝飾裝修工程14(一)、幕墻工程14(二)、外墻面磚粘結強度檢驗。15 建筑工程施工試驗要求一、地基驗槽(GB50202-2002)1、試驗方法:輕型動力觸探。2、試驗要求:排列方式基槽寬度(m)檢驗深度(m)檢驗間距(m)中心一排2.02.1 3、穿心錘重10Kg,落距50cm,每30cm記錄一次。二、壓實填土試驗(GB50007-2002)1、檢驗內容:分層取樣檢驗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2、分層厚度:根據施工機械一般情況下按20-50cm進行檢驗。3、取樣點數:每層每50-15、00 m2面積內應有一個檢驗點。4、合格判定:根據檢驗結果求得壓實系數不得低于下表規定,對碎石類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3。結構類型填土部位壓實系數控制含水量砌體承重結構和框架結構在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0.97wop2(%)在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下0.95排架結構在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0.96在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下0.94注:1、壓實系數為壓實填土的控制干密度與最大干密度的比值,wop為最優含水量。 2、地坪墊層以下及基礎底面標高以上的壓實填土,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4。3。三、土壤試驗1、取樣數量:(1)、基坑回填每20-50m3取樣一組(每個基坑不少于1組);(2)、基槽或管溝回填每層按6、長度20-50m取樣1組;(3)、室內填土每層按100-500m2取樣1組;(4)、場地平整回填每層按400-900m2取樣1組。各層取樣點應錯開,并繪制取樣平面位置圖,標清各層取樣點位。2、取樣方法(1)、環刀法:、每段每層進行檢驗,應在夯實層下半部(至每層表面以下2/3處)用環刀取樣。、在環刀內壁涂一層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樣上,將環刀垂直下壓,并用切土刀沿環刀外側切削土樣,邊壓邊削至土樣高出環刀,用鋼絲鋸整平環刀兩端土樣,擦凈環刀外壁,稱環刀和土的總質量,并取余土測定含水量。(2)、灌砂法(用于級配砂石回填)、采用灌砂法取樣時,取樣數量可較環刀法適當減少。取樣部位為每層壓實后的全部深度。7、步驟a、根據試樣最大粒徑按規范要求選定試坑尺寸;b、將選定的試坑地面整平;c、按確定的坑直徑劃出試坑口輪廓線,在輪廓線內下挖至要求深度,將落于坑內的試樣裝入盛土容器中,稱試樣質量,精確至5g,并測定含水量。D、容器瓶內注滿砂,稱密度測定器和砂的總質量。E、將密度測定器倒置于挖好的坑口上,打開閥門,標準砂注入試坑,當注滿試坑時關閉閥門,稱密度測定器和余砂的總質量,并計算注滿試坑所用的標準砂質量,在注砂過程中不應振動。3、要求干密度(1)素土:一般情況下應1.65g/cm3, 粘土1.49g/cm3。(2)灰土:輕亞粘土要求最小干密度1.55g/cm3。亞粘土要求最小干密度1.50g/cm3。亞8、粘土要求最小干密度1.45g/cm3。(3)砂不小于在中密狀態時的干密度,中砂1.551.60g/cm3(4)砂石要求最小干密度2.102.20g/cm3。4、合格判定填土壓實后的干密度,應有90%以上符合設計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不得集中。四、單一地基的強度和承載力試驗(GB50202-2002) 對灰土地基、砂地基、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強夯地基、注漿地基、預壓地基,竣工后的結果(地基強度或承載力)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的標準。 1、檢驗數量: (1)每單位工程不少于3點; (2)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有1點; (9、3)3000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有1點; (4)每一獨立基礎至少有1點; (5)基槽每20延米有1點。 2、檢驗方法: (1)靜力觸探; ( 2)動力觸探; (3)標準貫入試驗; (4)十字板剪切試驗; (5)旁切試驗; (6)原位測試; (7)室內土工試驗; (8)其他方法。五、復合地基的承載力試驗(GB50202-2002) 對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高壓噴射注漿樁復合地基、砂樁地基、振沖樁復合地基、土和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應進行承載力檢驗。 1、檢驗數量: (1)總數的0.5%-1%,且不少于3處; (2)有單樁強度檢驗要求時,為10、總數的0.5%-1%,且不少于3根。 2、檢驗形式: (1)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 (2)單樁強度檢驗; (3)多樁復合地基承載力。 六、灌注樁的樁身混凝土強度檢驗 1、每50m3混凝土必須留1組試件; 2、小于50m3混凝土的單柱單樁,每根必須留1組試件。七、樁身質量檢測(GB50202-2002)1、檢測方法:一般采用低應變動力檢測法。2、檢測數量:(1)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樁,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總數的30%,且不應少于20根。(2)其他混凝土灌注樁,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總數的20%,且不應少于10根。(3)地下水位以上且終孔后經過核驗的灌注樁,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總數11、的10%,且不應少于10根。(4)混凝土預制樁,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總數的10%,且不應少于10根。(5)每根柱子承臺下不得少于1根。 八、工程樁的靜載試驗(GB50202-2002)1、試驗范圍:對于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樁,應采用靜荷載試驗方法進行檢驗。 2、試驗數量:(1)檢驗樁數不應少于總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2)當總樁數少于50根時,不應少于2根。九、工程樁的豎向極限承載力檢驗(GB50202-2002) 1、試驗范圍: 下列情況的樁基工程,可采用高應變(大應變)法對工程單樁的豎向極限承載力進行檢驗:(1)工程樁施工前已進行單樁靜載試驗的一級建12、筑樁基。(2)工程樁施工前已進行單樁靜載試驗且具有下列情況的建筑樁基:地質條件復雜,樁的施工質量可靠性低,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可靠性低,樁數多的二級建筑樁基。(3)三級建筑樁基。(4)一、二級建筑樁基靜載試驗檢測的輔助檢測。2、試驗數量:在同一條件下試樁數量不宜捎于總樁數的2%,且不宜少于5根。注:地基基礎設計等級設計等級建筑和地基類型甲 級1、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筑;2、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3、體型復雜,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的建筑物;4、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筑物;5、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6、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筑物;7、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筑物;8、場地和地基條件13、復雜的一般建筑物;9、位于復雜地質挑揀及軟土地區的2層及2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乙 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工業與民用建筑物。丙 級1、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業建筑物;2、次要的輕型建筑物。十、砌筑砂漿1、配合比設計砂漿的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試配砂漿強度比設計強度提高15%。2、抗壓強度試塊制作將無底試模放在預先鋪有吸水性較好紙的普通粘土磚上(磚的吸水率不低于10%,含水率不大于20%),試模內外壁涂刷薄層機油或脫模劑。 向試模內一次注滿砂漿,用搗棒均勻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搗25次,并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數次,使砂漿高出試模頂6-8mm。當砂漿表面開始出現麻斑14、狀態時(15-30min)將高出削去抹平。3、養護試件在205環境停置242h拆模。拆模前要先編號,寫上施工單位、工程名稱及部位、強度等級、制模日期,標養試塊移至標養室養護至28d送壓。同條件試塊要在施工地點養護。水泥砂漿、微沫劑砂漿養護濕度90%,混合砂漿養護濕度為60-80%,養護溫度均為203。4、試塊留置(1)、取樣標準每一檢驗批且不超過250m3砌體的各種類型及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每臺攪拌機至少抽檢一次。(2)、取樣數量每一取樣單位標準養護試塊的留置組數不得少于一組(每組六塊)。(3)、在砂漿攪拌機出料口隨機取樣制作砂漿試塊(同盤砂漿只應制作一組試塊)。5、砂漿試塊強度統計評定(1)15、合格判定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的最小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的0.75倍。(2)砌筑砂漿的驗收批,同一類型、強度等級的砂漿試塊應不少于3組。當同一驗收批只有一組試塊時,該組試塊強度的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砂漿強度應以標準養護,齡期為28d的試塊抗壓結果為準。十一、普通混凝土試塊強度試驗1、混凝土配合比申請(1)、工程結構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須經有資質的實驗室通過計算和試配來確定。(2)、配合比要用重量比。(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應根據設計的混16、凝土強度等級和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確定,由施工單位現場取樣送實驗室,填寫混凝土配合比申請單并向實驗室提出試配申請。同一設計強度的混凝土在不同使用部位時塌落度要求不一樣,混凝土配合比也不一樣,應分別作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澆筑時的塌落度(mm)結 構 種 類塌落度基礎或地面的墊層10-30無配筋(擋土墻、基礎等)的大體積結構或配筋稀疏的結構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30-50配筋密列的結構(薄壁、斗倉、細柱等)50-70配筋特密的結構70-90注:本表為采用機械振搗混凝土的塌落度,當采用人工搗實混凝土時其值可適當增大。2、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配合比通知單是由實驗室經試配,選取最佳配合比填寫簽發的17、,其中砂、石重量中沒有任何水份,施工中要根據砂、石含水率進行調整,砂、石重量增加所含的相應水的重量,施工用水減去砂、石中含有的相應水的重量,使其滿足最佳配合比。3、稠度試驗,塌落度法本法適用于集料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塌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測定。、濕潤塌落度筒及其它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剛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腳踏住兩邊的腳踏板,使塌落度筒在試驗過程中保持位置固定。、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試樣用小鏟分三層均勻地裝入筒內,使搗實后的每層高度為筒高的1/3左右,每層用搗棒搗25次,插搗時沿塌落度筒壁按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進行。各次插搗應在截面上均勻分布,插搗底層時,搗棒應貫穿整個深度18、,插搗第二層和第三層時搗棒應插透本層至下一層的表面。頂層插搗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除去筒邊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穩地提起塌落度筒,提高過程在5-10s內完成,從開始裝料到提起塌落度筒的整個過程應不簡短地進行,并應在150s內完成。、提起塌落度筒后,測量筒高與塌落后試體最高點的高度差,即為該拌合物的塌落度值。、塌落度筒提離后,如混凝土發生崩塌或一邊剪壞現象,需重新取樣后另行測定,如第二次試驗仍出現上述現象,則表示該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應予記錄備差。、觀察塌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粘聚性。檢查方法是用搗棒在已塌落的混凝土錐體側面輕輕敲打,此時,如果錐體逐漸下沉,則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錐19、體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現離析現象,則表示粘聚性不好。、觀察塌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保水性。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漿析出的程度來評定,當塌落度筒提出后如有較多的稀漿從底部析出,錐體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漿而集料外露則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以毫米(mm)為單位,結果表達精確至5mm。4、混凝土抗壓試塊的留置數量(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1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1次。 (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1次。 (4)、每一樓層、同一配20、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1次。(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為了便于掌握拆模時間,至少留置一組7d抗壓試塊和28d抗壓試塊)。(6)、抗壓強度試塊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取。5、抗壓試塊的制作制作試件時,先將試模內壁涂油,將拌合物一次入模,用抹刀沿模壁插搗,使拌合物稍高于試模頂。搬到振動臺上成型,至表面呈現水泥漿時為止。刮除多余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用振搗棒振搗時,應在試模中心插入振搗至表面出現水泥漿為止。提棒時應邊振邊漫漫提出。人工振搗時,應分兩次將拌合物入模,兩次裝料厚度大致相同,插搗沿螺旋形方向從邊向中進行,插搗不少于27次。插21、搗應垂直漿面,插上層時應穿到下層20-30mm處。試件成型1-2h后抹面,沿模口抹平。6、試塊的標準養護采用標準養護的試塊成型后應覆蓋表面,以防止水分蒸發,并應在205情況下靜置一晝夜至二晝夜,然后編號拆模。拆模后的試塊應立即放在溫度203,濕度為90%以上的標準養護室中養護。在標準養護室內,試塊應放在架上彼此間隔為10-20mm,并應避免用水直接沖淋試塊。在無標準養護室時,混凝土試塊可在溫度為203的不流動水中養護,水的PH值不應小于7。同條件養護的試塊成型后應覆蓋表面,試件的拆模時間與標養試塊相同。拆模后,試塊仍需與結構或構件同條件養護。同條件養護試塊應有測溫記錄。7、混凝土試塊強度統計評22、定(1)、統計方法(試塊組數大于或大于10組)、合格判定mfcu- sfcu0.90fcu,k。fcu,min fcu,k。、取值試件組數10-1415-24251.701.651.600.900.850.85(2)非統計方法(試塊組數小于10組)mfcu1.15fcu,k。fcu,min0.95fcu,k。十二、防水混凝土試驗1、抗壓強度試塊的留置方法和數量均按普通混凝土規定。2、抗滲試塊的留置:、同一強度等級、同一抗滲等級、同一配合比、同種原材料,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一組。、試塊應在澆筑地點制作,其中至少一組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其余試塊應與構件相同條件下養護。、試樣要有代表性,應在攪拌后第三23、盤至攪拌結束前30min之間取樣。、每組試樣包括同條件試塊、抗滲試塊、強度試塊的試樣,且必須取自同一次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3、抗滲試塊以塊為一組,試件為頂面直徑175mm,底面直徑185mm,高150mm的圓臺體,試件成型后24h拆模。拆模后,要用鋼絲刷刷毛抗滲試件底面和頂面。然后編號并分別進行標準養護和同條件養護。養護期不少于28d,不超過90d。十三、鋼筋焊接試驗 序號焊接方式取 樣 批 次取樣方式和數量必試項目1電弧焊同一焊工、同一鋼筋級別、規格、同一類型接頭,每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時,按一批計算。(1)、每一驗收批取樣一組,每組3個試件;(2)、試件從每批成品中隨機24、切取。抗拉試驗2閃光對焊同一焊工、同一鋼筋級別、規格、同一焊接參數,每2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200個接頭時,按一批計算。(1)、每一驗收批取樣一組,每組3個拉力試件和3個彎曲試件;(2)、試件從每批成品中隨機切取。抗拉試驗彎曲試驗3電渣壓力焊(1)、一般建筑物中,同鋼筋級別、同規格、同類型接頭,不大于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2)、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每一樓層的同一級別、同一規格、同類型接頭,不大于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1)、每一驗收批取樣一組,每組3個試件;(2)、試件從每批成品中隨機切取。抗拉試驗4預埋件鋼筋T型接頭、埋弧壓力焊(1)、同一工作班內每300件同類型產品為一驗收批25、;(2)、一周內連續焊接時,可以累計計算,每300件同類型產品為一驗收批。(1)、每一驗收批取樣一組,每組3個試件;(2)、試件從每批成品中隨機切取。抗拉試驗5電阻點焊鋼筋級別、規格、尺寸均相同的焊接制品,每200件為一驗收批。熱軋鋼筋點焊,、每一驗收批取樣一組,每組3個試件; 抗剪試驗冷拔低碳鋼絲點焊,、每一驗收批取樣二組,每組3個試件;抗剪試驗抗拉試驗 十四、鋼結構工程(一)、后置埋件的現場拉拔強度檢測試驗。由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現場檢測,根據拉拔強度判斷承載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二)、鋼結構焊縫探傷試驗。設計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級焊縫,其內部缺陷的檢驗符合下列要求:1、一級焊縫應進行1026、0%的檢驗,其合格等級應為現行國家標準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及質量分級法GB11345B級檢驗的級或級以上。2、二級焊縫應進行抽檢,抽檢比例不小于,其合格等級應為現行國家標準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及質量分級法GB11345B級檢驗的級或級以上。(三)、鋼網架結構撓度檢測1、檢查要求:鋼網架結構總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應分別測量其撓度值,且所測的撓度值不應超過相應設計值的1.15倍。2、檢查數量:跨度24m及以下鋼網架結構測量下弦中央一點;跨度24m以上鋼網架結構測量下弦中央一點及各向下弦跨度的四等分點。十五、屋面工程(一)、潑水檢查:屋面找平層完工,沒做防水層前,進行潑水驗收,檢查屋面坡27、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有積水現象。(二)、蓄水試驗屋面工程完工后,應對屋面進行蓄水檢查,蓄水時間不得少于24h,檢查排水設計坡度、蓄水深度、蓄水時間、管道周圍滲水情況、排水后積水情況。(三)、淋水試驗對于瓦屋面等不宜進行蓄水試驗的屋面,應進行淋水試驗。淋水試驗持續時間不得少于2h,檢查排水坡度、管道周圍滲水情況、排水后積水情況等。十六、裝飾裝修工程(一)、幕墻工程1、硅酮結構膠相容性和剝離粘結性試驗報告。2、后置埋件(錨栓)的現場拉拔強度檢測報告。3、幕墻的抗風壓性能、空氣滲透性能、雨水滲漏性能及平面變形性能檢測報告。4、幕墻等電位聯結測試記錄。5、幕墻接地電阻測試記錄。6、幕墻淋水試驗記錄。(二)、外墻面磚粘結強度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