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5097
2024-09-07
20頁
216.54KB
1、地方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 本路為xx縣地方道路工程,道路技術等級為2級。按重交通荷載等級設計,路面混凝土設計彎拉強度5.0MPa。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0-2014)規定特提出以下要求:1、 原材料技術要求:水泥:必須選用質量穩定、數量保證供應的旋窯水泥生產家,供應品種、規格為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水泥供應廠家在生產期間,必須提供所供應批號水泥的化學成分與混合料種類與數量。水泥的相關技術指標應能滿2、足下表要求:項次水泥成分技術指標試驗方法1熟料游離鈣含量(%)1.0GB/T 1762氧化鎂含量(%)5.03鐵鋁酸四鈣含量(%)15.020.04鋁酸三鈣含量(%)7.05堿含量NaO+0.658KO(%)0.66混合料種類不得摻窯灰、煤矸石、火山灰、燒粘土、煤渣、7抗折強度7.5GB/T 176718抗壓強度42.5GB/T 17671 水泥的物理指標應符合下表要求:項次水泥物理性能物理指標試驗方法1安定性雷氏夾法和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JTG E30 T05052凝結時間(h)初凝時間1.5終凝時間103標準稠度需水量(%)28.04比表面積(m2/kg)300450JTG E30 T0503、45細度(80m篩余)(%)10.0JTG E30 T0502628d干縮率(%)0.09JTG E30 T05117耐磨性(kg/m2)2.5JTG E30 T0510本路段采用滑模攤鋪機施工,應采用散裝水泥。在高溫期施工時,散裝水泥的入罐溫度不宜高于60;低溫期施工時,水泥進入攪拌缸的溫度不宜低于10.本工程路面混凝土拌合料中不允許另外摻加諸如粉煤灰、超細礦粉之類的外摻混合料。粗集料:粗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干凈的碎石、破碎卵石或卵石。本工程不允許使用利用舊結構混凝土經機械加工破碎篩分的再生粗集料。本工程所使用的粗集料質量不應低于下表的要求:項次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1碎石壓碎值(%)24、5.0JTG E42 T03162卵石壓碎值(%)23.0JTG E42 T03163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0JTG E42 T03144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15.0JTG E42 T03115含泥量(按質量計)(%)1.0JTG E42 T03106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JTG E42 T03107吸水率(按質量計)(%)2.0JTG E42 T03078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SO3質量計)(%)1.0GB/T 146859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 E42 T031310巖石抗壓強度(MPa)巖漿巖100JTG E41 T0221變質巖80沉積巖60115、表觀密度(kg/m3)2500JTG E42 T030812松散堆積密度(kg/m3)1350JTG E42 T030913空隙率(%)47JTG E42 T030914堿活性反應不得有堿活性 或疑似堿活性反應JTG E42 T0325本路段混凝土所用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為26.5mm。在做混凝土配合比時宜將粗集料分為23個單粒級的集料,并摻合使用,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料。粗集料的合成級配累計篩余百分率必須符合以下范圍要求:方孔篩尺寸(mm)2.364.759.516.019.026.531.5合成級配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細集料:細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6、砂或機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細集料。本工程所使用的細集料質量不應低于下表的要求:天然砂的質量標準項次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1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0JTG E42 T03402含泥量(按質量計)(%)2.0JTG E42 T03333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JTG E42 T03354氯離子含量(按質量計)(%)0.03GB/T 146845云母含量(按質量計)(%)1.0JTG E42 T03376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SO3 質量計)(%)0.5JTG E42 T03417海沙中的貝殼類物質含量(按質量計)(%)5.0JGJ 2068輕物質含量(按質量計)(%)1.0JTG E7、42 T03389吸水率(%)2.0JTG E42 T033010表觀密度(kg/m)2500.0JTG E42 T032811松散堆積密度(kg/m)1400.0JTG E42 T033112空隙率(%)45.0JTG E42 T033113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 E42 T033614堿活性反應不得有堿活性反應或疑似堿活性反應JTG E42 T032515結晶態二氧化硅含量(%)25.0JTG E42 T0324 天然砂的級配范圍宜符合下表的規定。面層水泥混凝土使用的天然砂細度模數宜在2.03.7之間。砂分級細度模數方孔篩尺寸(mm)(試驗方法JTG E42 T0327)9.54.8、752.361.180.600.300.150.075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粗砂3.13.7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2.33.010090100751005090306083001005細砂1.62.2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 機制砂宜采用碎石作為原料,并用專用設備生產。項次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1機制砂母巖的抗壓強度Mpa)60.0JTG E42 T02212機制砂母巖的磨光值35.0JTG E42 T03213機制砂單粒級最大壓碎指標(%)25.0JTG E42 T03504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0JT9、G E42 T03405氯離子含量(按質量計)(%)0.02GB/T 146846云母含量(按質量計)(%)2.0JTG E42 T03377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SO3 質量計)(%)0.5JTG E42 T03418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JTG E42 T03359石粉含量(%) MB值小于1.40或合格5.0JTG E42 T0349石粉含量(%) MB值1.40或不合格3.010輕物質含量(按質量計)(%)1.0JTG E42 T033811吸水率(%)2.0JTG E42 T033012表觀密度(kg/m)2500.0JTG E42 T032813松散堆積密度(kg/m)110、400.0JTG E42 T033114空隙率(%)45.0JTG E42 T033115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 E42 T033616堿活性反應不得有堿活性反應或疑似堿活性反應JTG E42 T0325外加劑:面層水泥混凝土外加劑質量除應符合國家和行業現行相關標準外,尚應符合下表要求,各項性能指標的檢測方法應符合現行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的規定。面層水泥混凝土外加劑產品的質量標準項目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緩凝減水劑緩凝高效減水劑減水率(%)815815泌水率比(%)10090100100含氣量(%)4.03.05.54.5凝結時間差(min)初凝-90+120-90+120+911、0+90終凝抗壓強度比(%)1d1403d1151307d11512511512528d110120110120彎拉強度比(%)1d3d12528d105115105115收縮率比(%)28d125125125125磨耗值 (kg/)28d2.52.02.52.5 機制砂的級配范圍已符合下表的規定。面層水泥混凝土使用的機制砂細度模數宜在2.33.1之間。砂分級細度模數方孔篩尺寸(mm)(試驗方法JTG E42 T0327)9.54.752.361.180.600.300.15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I級砂3.13.7100901008095508530601020010 、 級砂2.33.12、0100901005095306515295200102 施工準備2.1 一般規定2.1.1 應根據路面的設計與施工質量控制水平要求、工程規模、進度工期等條件,選擇適宜的施工工藝、機械設備及其數量,知道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計劃。2.1.2 應制定拌合站、發電(機)站、運輸車、滑模攤鋪機等大型機械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并在施工中嚴格執行。2.1.3 基層、封層或夾層應驗收合格,并應測量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樁,恢復路面中心、邊緣等全部基本標樁,測量精度應滿足相應規程規定。2.1.4 施工現場的發電機、線纜等應放置在無車輛、人、畜通行部位,確保用電安全。2.1.5 使用外加劑、水泥時,現場操作人員應按規定13、佩戴防護用具。2.1.6 大型攤鋪設備停放在通車道路上時,周圍應設置明顯安全標志,正對行車方向應提前不少于200m應到車輛轉向,夜間應以紅燈示警。2.2 施工組織2.2.1 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施工機械設備種類與數量組合、進場計劃、操作人員與設備調配方案; 2 路面施工工藝流程、質量檢驗計劃、關鍵工序質量控制要求; 3 配合比試驗、檢驗與控制程序,計劃和質檢人員安排; 4 工程計劃進度網絡圖及直方圖; 5 原材料進場計劃,水資源、油料與電力獲取方式、供應計劃與備用方案; 6 勞動力進場計劃; 7 拌合站、項目部與生活區建設方案; 8 施工便道及臨時導改方案,原材料與混凝土運輸道路14、的建設計劃與施工交通管制; 9 安全生產計劃等。2.2.2 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工程的進展速度及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質量及進度始終處于可控狀態。2.2.3 攤鋪現場和拌合站之間應建立快速有效的通信聯絡,及時進行生產調度、指揮和應急處理。2.2.4 交通繁忙的路口應設立標志,疏導交通。夜間施工時,應保證施工照明,模板或基準線樁附近應設置警示燈或反光標志。3、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攪拌與運輸3.1 一般規定3.1.1 應根據施工規模、施工工藝和日內進度要求合理配備拌合設備。3.1.2 混凝土拌合物應在初凝時間之內運輸到鋪筑現場。3.1.3 拌合樓(機)出口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根據鋪筑15、最適宜的坍落度值加上運輸過程中坍落度的經時損失值確定,并根據運距長短、氣溫高低隨時進行微調。坍落度的微調應符合本細則4.5.7條的要求。3.2 混凝土拌合3.2.1拌合樓(機)應滿足下表的計量精度要求拌合樓(機)配料計量允許偏差(%)材料名稱水泥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每盤1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累計每車13.2.2 在標定有效期滿或拌合樓(機)搬遷安裝后,應重新標定。施工中應每15d校驗一次拌合樓(機)計量精度。3.2.3 拌合樓(機)拌合第一盤拌合物之前,應潤濕攪拌鍋,并排凈積水。拌合樓(機)生產時,每臺班結束后均應對攪拌鍋進行清洗,剔除結硬的混凝土塊,并更換嚴重磨損的攪拌葉片。3.2.4 攪拌時間16、應根據拌合物的黏聚性、均勻性及攪拌機類型,經試拌確定,并應符合以下規定: 連續雙臥軸攪拌樓(機)的總拌和時間宜為80120s,純攪拌時間不應短于40s。3.2.5 混凝土拌合物質量檢驗與控制應符合以下規定: 1 混凝土拌合物質量檢驗項目及頻率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質量檢測項目及頻率檢測項目檢測頻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試驗方法水灰比及其穩定性每5000m抽檢一次,有變化隨時測JTG E30 T0529坍落度及其損失率每工班測3次,有變化隨時測JTG E30 T0522振動黏度系數試拌、原材料和配合比有變化時測附錄A含氣量每工班測2次,有抗凍要求不少于3次JTG E30 T 0526泌水率17、每工班測2次JTG E30 T 0528表觀密度每工班測1次JTG E30 T 0525溫度、凝結時間、水化發熱量冬、夏季施工,氣溫最高、最低時,每工班至少測12次JTG E30 T 0527改進VC值每工班測3次,有變化隨時測JTG E30 T 0524離析隨時觀察_壓實度、松鋪洗漱每工班測3次,有變化隨時測JTG E30 T 05252 拌合物出料溫度宜控制在1035之間。3 拌合物應均勻一致。生料、干料、嚴重離析的拌合物,或有外加劑團塊的拌合物不得用于路面鋪筑。4 一座拌合樓(機)每盤之間,各拌合樓(機)之間,拌合物的坍落度偏差應小于10。3.2.6 除拌合樓(機)應配備砂(石)含水率自18、動反饋系統外,每臺班應至少檢測3次粗細集料含水率。并根據集料含水率變化,快速反饋并嚴格控制加水量和粗、細集料用量。3.2.7 在拌合樓(機)的攪拌鍋內清理黏結混凝土時,無電視監控的拌合樓(機)應有兩人以上方可進行,一人清理,一人值守操作臺。有電視監控的拌合樓(機),應打開電視監控系統,關閉主電機電源,并在主開關上掛警示紅牌。3.2.8 當攤鋪機械出現故障時,應及時通知拌合樓(機)停止攪拌,防止運輸到機前的混凝土因超過初凝時間不能鋪筑而廢棄。3.3 混凝土運輸3.3.1 不摻加混凝劑的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出料到運抵現場的允許最長時間應符合下表規定:混凝土拌合物出料到運抵現場允許最長時間施工氣溫(19、)滑模攤鋪(h)591.510191.2520291.030350.753.3.2 運送混凝土的車輛裝料前。應清潔車廂或車罐,灑水潤壁,排干積水。3.3.3 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漏漿、漏料和污染,防止拌合物離析。3.3.4 車輛行駛和卸料過程中,當碰撞了模版或基準線時,應重新測量糾偏。4 滑模攤鋪機施工4.1 一般規定4.1.1 滑模攤鋪工藝宜用于高速、一級、二級公路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層、配筋混凝土面層、纖維混凝土面層、鋼筋混凝土橋面、隧道混凝土面層、混凝土路緣石、路肩石及護欄等的滑模施工。4.1.2 采用滑模攤鋪機在基層上行走的鋪筑方案時,基層側邊緣到滑模攤鋪面層邊緣的寬度不宜小于650。420、.1.3 傳力桿和脹縫拉桿鋼筋宜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也可采用滑模攤鋪機配備的自動插入裝置(DBI)施工。4.1.4 應加強混凝土運輸組織。保證工料速度與攤鋪速度相適應,避免發生料多廢棄或等料停機現象。4.1.5 滑膜鋪筑施工應編制安全生產作業指導書。4.1.6 上坡縱坡大于5%、下坡縱坡大于6%、半徑小于50m或超高超過7%的路段,不宜采用滑模攤鋪機進行攤鋪。4.2 設備選擇4.2.1 滑模攤鋪機的選擇應根據路面結構形式、路面板塊劃分等因素,并參考滑模攤鋪機的性能確定。選用的滑模攤鋪機的技術指標宜符合下表規定的基本技術參數要求。滑模攤鋪機的基本技術參數表項目發動機最小功率(KW)攤鋪寬度范圍(21、m)攤鋪最大厚度(mm)攤鋪速度范圍(m/min)最大空駛速度(m/min)最大行走速度(m/min)履帶個數(個)雙車道滑模攤鋪機1503.69.75000.753.05.018244.2.2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宜選配能一次攤鋪不少于2個車道寬度的滑模攤鋪機。硬路肩宜選配可連體攤鋪路緣石的重、小型多功能滑模攤鋪機。4.2.3 滑模攤鋪水泥混凝土路面時,攤鋪機應配備自動抹平板裝置。4.2.4 滑模攤鋪機械系統應配套齊全,輔助設備的數量及生產能力應滿足鋪筑進度的要求。可按下列要求進行配備: 1 滑模鋪筑無傳力桿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布料可使用輕型挖掘機或推土機。 2 滑模鋪筑連續配筋混凝土路面、鋼筋22、混凝土路面、橋面和橋頭搭板,路面中設傳力桿鋼筋支架、脹縫鋼筋支架時,布料應采用側向上料的布料機或供料機。 3 應采用刻槽機制作宏觀抗滑構造。 4 面層切縫可使用軟鋸縫機、支架式硬劇縫機或普通鋸縫機。4.3 攤鋪前準備4.3.1 攤鋪段夾層或封層質量應檢驗合格,對于破損或缺失部位,應及時修復。表面應清掃干凈并灑水潤濕,并采取防治施工設備和車輛碾壞封層的措施。4.3.2 應檢查并平整滑模攤鋪機的履帶行走區。行走區應堅實,不得存在濕陷等病害,并應清楚磚、瓦、石塊、廢棄混凝土塊等雜物。履帶行走部位基層存在斜坡時,應提前整平。4.3.3 攤鋪前應檢查并調試施工設備。滑模攤鋪機首次作業前,應掛線對其鋪筑位23、置、幾何參數和機架水平度進行設置、調整和校準,滿足要求后方可用于攤鋪作業。4.3.4 橫向連接攤鋪前,前次攤鋪路面縱向施工縫處溜肩脹寬部位應切割順直;拉桿應校正扳直,缺少的拉桿應鉆孔錨固植入。4.3.5 橫向連接攤鋪時,縱向施工縫的上半部縫壁應按設計涂覆隔離防水材料。4.3.6 滑模攤鋪面層前,應準確架設基準線,基準線架設與保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滑模攤鋪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時,應采用單向坡雙線基準線;橫向連接攤鋪時,連接一側可依托已鋪成的路面,另一側設置單線基準線。 2 基準線縱向間距直線段不宜大于10m,橋面鋪裝、隧道路面及豎曲線和平曲線路段宜為510m,大縱坡與急彎道可加密布置。基準線樁24、最小距離不宜小于2.5m。 3 基層頂面到夾線臂的高度宜為450-750mm。基準線樁夾線臂夾口到樁的水平距離宜為300mm。基準線樁應固定牢固。 4 單根基準線的最打長度不宜大于450m。架設長度不宜大于300m。 5 基準線宜使用鋼絞線。采用直徑2.0mm的鋼絞線時,張線拉力不宜小于1000N;采用直徑3.0mm鋼絞線時,不宜小于2000N。 6 基準線設置精度應符合下表規定。基準線設置精度要求項目中線平面偏位(mm)路面寬度偏位(mm)面層厚度偏差(mm)縱斷高程偏差(mm)橫坡偏差(%)連接縱縫高差(mm)平均值極值規定值1015-3-850.101.5 7 基準線設置后,應避免擾動、25、碰撞和振動。多風季節施工,宜縮小基準線樁間距。4.3.7 架設完成的基準線,不得存在眼睛可見的拐點及下垂,并應逐斷校驗其順直度和張緊度。4.3.8 應按下列規定對板厚進行校驗: 1 采用垂直于兩側基準線橫向拉線,用直尺或加垂頭的方法,對預備攤鋪路段的厚度進行復核測量。 2 單車道鋪筑時,一個橫斷面橫向應測不少于3個點;雙車道及全幅攤鋪時,應測不少于5個點。縱向每200m應測不少于10個斷面。 3 橫斷面板厚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不宜薄于設計板厚,極小值不宜薄于質量控制極值。 4 縱向以200m為單元,全部板厚總平均值不應薄于設計板厚。4.3.9 順直度、張緊度或板厚不滿足要求時,應重新測量架設基準26、線。4.3.10 當面層傳力桿、脹縫鋼筋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時,應在表面先準確安裝和固定支架,保證傳力桿中部對中縮縫切割位置,且不會因為布料、攤鋪而導致推移。支架可采用與錨固入基層的鋼筋焊接等方法固定。4.3.11 邊緣補強鋼筋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按設計圖紙加工焊接邊緣補強鋼筋支架。 2 邊緣補強中部底筋與封層表面距離宜為3050mm;兩端彎起筋與面層表面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外側鋼筋到板邊距離宜為100150mm。 3 可采用在封層或夾層上鉆孔,釘入架立錨固鋼筋,再將邊緣補強鋼筋支架與架立錨固鋼筋焊接的方法固定邊緣錨固鋼筋。 4 邊緣補強鋼筋兩端彎起處應各有不少于2根錨固鋼筋與支架27、相焊接,其他部位每延米不宜少于1根錨固鋼筋。4.3.12 角隅鋼筋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混凝土搭板與橋面鈍角角隅補強鋼筋宜加工成網片狀。 2 發針狀角隅補強鋼筋片宜采用焊接制成。 3 發針狀角隅補強鋼筋安裝位置應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砌距兩銳角邊距離不宜小于50mm。 4 鋼筋片與基層錨固點不宜少于5個。4.4 水泥混凝土每次滑模攤鋪機鋪筑4.4.1 滑模攤鋪機的施工參數設定及校準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振搗棒應均勻排列,間距宜為300450mm;混凝土攤鋪厚度較大時,應采用較小間距。兩側最邊緣振搗棒與攤鋪邊緣距離不宜大于200mm。振搗棒下緣位置應位于擠壓底板最低點以上。 2 擠壓底板前傾28、角宜設置為3。提漿夯板位置宜在擠壓底板千元以下510mm。 3 邊緣超鋪高度應根據拌合物稠度確定,宜為38mm;板厚較厚、坍落度較小時,邊緣超鋪高度宜采用較小值。 4 搓平梁前沿宜調整到與擠壓底板后沿高程相同的位置;搓平梁的后沿應比擠壓底板后沿低12mm,并與路面高程相同。 5 符合鋪筑精度要求的攤鋪機設置應加以固定和保護。當基底高程等攤鋪條件發生變化,鋪筑精度超出范圍時,可由操作手在進行中通過緩慢微調加以調整。4.4.2 滑模攤鋪混凝土機前布料,應采用機械完成,布料高度應均勻一致,不得采用翻斗車直接卸料的方式。布料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卸料、布料速度應與攤鋪速度協調一致,不得局部或全部面缺29、料。發生缺料時應立即停止攤鋪。 2 采用布料機布料時,布料機與滑模攤鋪機之間施工距離宜為510m;現場蒸發率較大時,宜采用較小值。 3 當坍落度在1030mm之間時,布料松鋪系數宜在1.081.15之間。 4 應保證滑模攤鋪機前的料位高度位于螺旋布料器葉片最高點以下,最高料位高度不得高于松方控制板上緣。使用布料犁布料機時,應按松方高度嚴格控制料位高度。 5 當面層傳力桿、脹縫與隔離縫鋼筋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時,不得在支架頂面直接卸料。傳力桿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攤鋪前采用手持振搗棒振實。4.4.3 滑模攤鋪機起步時,應先開啟振搗棒,在23min內調整振搗到適宜振搗頻率,是進入擠壓地板前緣拌合物振搗密實30、,無大氣泡冒出破滅,方可開動滑模機平穩推進攤鋪。當天攤鋪施工結束,攤鋪機脫離拌合物后,應立即關閉振搗棒組。4.4.4 攤鋪過程中應隨時調整松方高度板位置控制攤鋪機進料,保證進料充足。起步時宜適當調高,正常攤鋪時宜保持振搗倉內料位高于振搗棒頂面100mm左右,料位高低波動宜控制在30mm之內。4.4.5 滑模攤鋪應緩慢、勻速、連續不斷的作業。滑模攤鋪速度應根據板厚、混凝土工作性、布料能力、振搗排氣效果等確定,可在0.752.5m/min之間選擇,宜采用1m/min。4.4.6 滑模攤鋪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嚴禁快速推進、隨意停機與間歇攤鋪。4.4.7 滑模攤鋪振搗頻率應根據板厚、攤鋪速度和混凝土工作31、性確定,以保證拌合物不發生過振、欠振或漏振。振搗頻率可在100183Hz之間調整,宜為150Hz。4.4.8 可根據拌合物的稠度大小,采取調整攤鋪的振搗頻率或速度等措施,保證攤鋪質量穩定。當拌合物稠度發生變化時,宜先采取調振搗頻率的措施,后采取改變攤鋪速度的措施。4.4.9 配備振動搓平梁時,攤鋪過程中搓平梁前方砂漿卷直徑宜控制在100mm30mm,應避免砂漿卷中斷、散開或攤展。4.4.10 應通過控制抹平板壓力的方法,使其底部不小于85%長度接觸新鋪筑混凝土表面。4.4.11 在開始攤鋪510m內,應在攤鋪行進中對攤鋪出的路面高程、邊緣厚度、中線、橫坡度等參數進行復核測量,必要時可緩慢微調攤32、鋪參數,保證路面攤鋪質量滿足表4.3.6規定的要求。4.4.12 滑模攤鋪推進應勻速、平穩,滑出擠壓底板或搓平梁的拌合物表面應平整、無缺陷,兩側邊角應為90,光滑規則,無塌邊溜肩,標尺砂漿厚度不宜大于3mm。除露石混凝土路面外,滑模攤鋪水泥混凝土面層表面不應裸露粗集料。4.4.13 滑模攤鋪采用傳力桿插入裝置(DBI)設置傳力桿與拉桿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安排專人負責對中橫向縮縫位置,應一次振動插入整排全部傳力桿。 2 插入傳力桿時,應緩慢插入,防治快速插入導致阻力過大使滑模攤鋪機整體抬升。 3 拉桿插入裝置應根據一次攤鋪的車道數和設計選用。與未攤鋪水泥混凝土面層連接的拉桿應采用側向拉桿33、插入裝置插入;兩個以上車道攤鋪,在攤鋪范圍內的拉桿應采用拉桿壓入裝置壓入。 4 中央拉桿可自動定位插入或手工操作在規定位置插入,應一次插入到位。 5 邊緣拉桿應一次插入到位,不得在脫模后多次插入或手工反復打進。插入就位的拉桿應妥善保護,避免拉桿與混凝土黏結喪失。4.4.14 攤鋪上坡路段時,擠壓底板前樣角宜適當調小,并適當調小抹平板壓力;攤鋪下坡路段時,前仰角宜適當調大,并適當調大抹平板壓力。4.4.15 攤鋪小半徑水平彎道時,彎道外側的抹平板到攤鋪邊緣的距離應向內調整,兩側的加長側模應采用可水平旋轉的鉸連接,不得固接。4.4.16 抗滑紋理做畢,應立即開始保濕養生。養生齡期不應少于5d,且混34、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方可連接攤鋪相鄰車道面板。履帶在新鋪面層上行走時,鋼履帶底部應鋪橡膠墊或使用有橡膠墊履帶的攤鋪機。縱縫橫向連接高差不應大于2mm。4.4.17 攤鋪中應經常檢查振搗棒的工作情況和位置。面層出現條帶狀麻面現象時,應停機檢查振搗棒是否損壞;振搗棒損壞時,應更換振搗棒。攤平面層上出現發亮的砂漿條帶時,應檢查振搗棒位置是否異常;振搗棒位置異常時,應將振搗棒調整到正常位置。4.4.18 當攤鋪寬度大于7.5m時,應加強左右兩側拌合物工作性檢查。發現不一致時,攤鋪速度應按偏干異常進行微調,并采取將偏稀一側的振搗棒頻率調小等措施,避免局部過振。當拌合物嚴重離析或離散時,應停止攤鋪,廢棄已35、拌合的混合料,查找并解決問題后,在重新開始攤鋪。4.4.19 在不影響路面總體耐久性的前提下,可采取調整拌合物稠度、擠壓底板前仰角、起步及攤鋪速度等措施,減少水泥混凝土面層橫向拉裂現象。4.4.20 當滑模攤鋪機停機等料時間預計會超過運至現場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時,應將滑模攤鋪機迅速開出攤鋪工作面,制作橫向施工縫。4.4.21 滑模攤鋪時,應保證自動抹平板裝置正常工作。局部麻面或少量缺料部位,可在搓平梁前補充適量拌合物,利用搓平梁與抹平板修平表面。4.4.22 滑模攤鋪的水泥混凝土面層縱縫邊緣出現局部倒邊、塌邊、溜肩現象,或表面局部存在小缺陷時,可用人工進行局部修整。修整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36、局部修整后應精確整平,整平用抄平器長度不應短于2m。 2 面層邊緣應采用設置側模或在上部支方形金屬管,控制休整時的變形。 3 縱、橫向施工接頭處存在明顯高差時,可整平后采用手持振搗棒振搗密實和水準儀測量,整平用的超平器長度不應短于3m。 4 表面修補作業需要布料時,可使用從攤鋪拌合物中篩出的細料進行,不得灑水、撒水泥粉。 5 不得采用薄層貼補的辦法進行表面修補。4.4.23 攤鋪機開出后,應丟棄攤鋪機振動倉內遺留下的純砂漿,及時清洗、清除滑模攤鋪機中的混凝土殘留物。4.4.24 橫向施工縫可采用架設端模板的方法施做,并宜與脹縫或隔離縫合并設置,無法與脹縫合并設置時,應與縮縫合并設置。橫向施工縫部位應滿足面層平整度、高程、橫坡的質量要求。4.4.25 施工方呢過端部兩側可采取架設側模的方法,使側邊向內收進2040mm,方便后續連續攤鋪。側邊向內收進長度宜比滑模攤鋪機側模板略長。4.4.26 滑模攤鋪機配備傳力桿自動插入裝置時,應通過試驗路段采用非破損方法對傳力桿插入深度進行校準,施工中應進行傳力桿精度復核。檢測可使用鋼筋保護層厚度測試儀或專用傳力桿位置檢測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