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電動火禁火區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5993
2024-09-07
8頁
40.04KB
1、公司用電、動火、禁火區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 為保證安全用電,防止事故發生。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用電活動。3.工作制度3.1 非有關人員不得進入電房。3.2 高壓電房只準合格電工操作,并嚴格按照電工操作規程進行,經常監視變電房和低壓室運行情況,并做好記錄。發生故障由電工處理。3.3變電室接地檢查每年自行進行一次。避雷器每年請指定認可機構檢測一次。3.4配電房操作,必須按照以下操作程序:a) 送電時,先合上閘刀開關;b) 停電時,先停空氣開關,后停閘刀開關;c) 設備運行時2、,嚴禁帶負荷拉閘刀開關。3.5每臺生產設備應設專人負責,開機送電前,要檢查所開設備是否正常。如正常可以合閘送電。3.6設備使用完畢,長期不用或下班時,要斷開電源開關。a) 每天下班前,車間崗位的班組長負責檢查、停開關、關電房門。b) 遇上加班時,加班后由組長或帶班負責人檢查是否停電、關電房門。3.7按安全消防規定,有防靜電接地夾的設備,使用前一定要夾上接地夾才能開機,使用者要經常檢查接地夾兩端接觸金屬的情況。3.8要經常檢查樹脂、溶劑輸送管的防靜電鋼絲是否妥善接到管頭上。3.9輸送泵、風扇接地電源線,嚴禁人踩車壓,有違反者,一經發現,要立即報告及檢查處理,所造成一切后果,由當事人負全部責任。43、.注意事項4.1車間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時,要立即通知維修部,不得私自處理。4.2嚴禁任何崗位將溶劑灑在電纜橋架或電纜溝內,如發生此類事件,必須及時通知維修部處理,當事人負全部責任。4.3配電房不能堆放雜物,要定期做清潔,經常檢查設備運行及電線線路情況,消除事故隱患。4.4出入變電房或配電房,大門必須隨手關上,以防老鼠或其他小動物溜入電房,造成線路被咬損或短路等故障。5.相關記錄5.1變配電裝置巡檢表動火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 確保公司財產及員工的生命安全,建立安全的生產作業環境。2.范圍 適用于公司禁火區范圍內的動火操作。3.工作程序3.1動火類別動火系指因工作需要而進行電焊、氣焊或氣割等工作。在4、生產現場及儲庫范圍內使用電鉆、砂輪、電鉻鐵或使用電熱封口機(塑膠)。明火燒烤物件、彎管或熔融瀝青補漏等。曾用于裝載易燃易爆物料的容器或管線,即使已拆除至其他地方維修動火,也因其含殘留氣體或液體易燃物料而必須按要求排凈3.2廠內區域劃分非生產動火區:食堂、各部門辦公室、休息接待室、維修長期工作專用區等。禁火區危險區,溶劑型油漆生產車間、樹脂罐區、成品倉庫、原料倉庫,溶劑地下罐區、車庫、噴板室、堆場、化驗室等。一般區域,廠區運輸通道、裝卸區等。3.3動火原則正在運轉的生產裝置以及盛有油漆、溶劑等物體的容器、管線與設備,嚴禁進行動火工作。可動火可不動火的,堅決以不在禁火區內動火為原則,即能夠移去別處5、維修的則一律應拆除后,運到安全地點進行。在車間內能夠利用螺栓等方法聯接的工作,就不要動焊,以減少動火機會。現場動火,首先考慮必要隔離措施,將動火區圍起來,動火部位或設備應與生產系統切斷聯系,必須進行空氣(或氮氣)吹凈或水洗置換,動火時有專人和消防器材作戒備。若涉及進入容器內部維修,下水道或密室工作,則必須兩個人配合工作,佩帶必要防護用品,禁止單人獨自進行。3.4辦理動火手續的規定在禁火區內動火必須在動火之前辦好動火作業審批表,申報人應填明危險區的地點的詳細情況及列出動火部位安全措施,送安全環保辦和第一防火責任人審批,再由安全環保辦送消防部門審批,等批復后方可進行動火,動火作業審批表需向安全環保6、辦領取。3.4.2動火作業審批表由需要動火部門負責填寫,在送交審批前應做好各項安全措施,審批人在接到動火作業審批表后,必須親赴動火現場,檢查落實措施或建議補充必要的措施,然后才可簽審批表。動火作業審批表一式二份,一份交執行動火人員,另一份交安全環保辦存檔。動火所在部門必須指示專人作監護人在現場監護工作,必要時亦可請消防隊派員協助。3.4.4若動火時,所在區域或工作內容涉及兩個部門,則在申請之前應相互溝通,共同研究有關措施并取得一致意見后,方可按規定進行安排。 動火人員應對安全措施逐項核實,妥善后方可工作,否則有權拒絕動火,若遇到下列三種情況之一者,不能動火: 沒有辦妥動火作業審批表、安全措施不7、落實、沒有監護人在現場。3.5動火注意事項進行動火的區域除動火工作外,任何人嚴禁吸煙及帶入其他火種。安全執勤員的制度照常執行,施工單位必須通知安全執勤員,他們有責任對現場工作進行監督。有關人員必須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認真對待動火工作。事前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安全消防知識及向他們介紹所采取安全措施,將對順利執行任務很有利。如有違反本制度,違者將受到批評和處分。3.6動火安全措施將動火設備(容器、油罐、管線等)內的溶劑、油漆、樹脂或其他油類等可燃物料徹底清理干凈,并以空氣通風吹掃至少兩天,必要時水浸置換。施工前須檢測施工現場可燃氣體/氧氣濃度,達到要求后方可開始工作。切斷與動火設備相連的其他設備和管道8、,或者在兩者間加裝阻燃擋板或石棉布。動火區附近的下水道、井口、地溝、管溝或電纜溝等應注意清除其中積存之可燃物并予暫時封閉。電焊回路(地線)應接在焊件上,不得與其他設備搭火。3.6.6高空動火不許有火花四處飛濺,應以石棉或鐵板圍接,附近一切易燃物要移開或蓋好,附近不得用汽油清洗另件。 動火現場要備有滅火器材,專人管理。下水道、電纜溝等動火,要清除可燃物并將溝兩端隔開(封閉)。3.6.9上班前檢查動火條件有無變化,下班前檢查有無留下火種,應引起警惕。3.7動火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發現隔離措施脫落或破損應設法修補,并暫停工作。現場環境變化,附近有易燃物料外濺,或因風向而受到可燃氣體吹襲,應立即停止工作。9、由于風向變化或風力過大,而使動火時所產生的火花無法控制,易被吹向生產現場,應立即停止工作。若因某些原因,消防水源中斷或突接停水通知,應考慮暫停工作。動火中氣焊工具或氣瓶泄漏,或電焊與電器有故障,均應暫停工作,排除故障,切不可以搶時間為理由勉強地草率行事。如發生緊急事故,參照應急準備與響應管理程序中執行。4.相關文件4.1安全消防管理制度4.2應急準備與響應管理程序5.相關記錄5.1動火作業審批表禁火區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 加強重點消防部位管理,保證廠區安全,消除火災隱患。2. 適應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禁火區(車間、倉庫、溶劑罐區、實驗室、廠區運輸通道、裝卸區)的安全管理。3. 職責3.1門衛應10、在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廠區前告之相關注意事項。3.2生產部/服務部應遵守本制度。3.3公司員工及相關人員應嚴格按照本制度要求執行。4.注意事項4.1.廠內所有通道和場地、生產車間、倉庫、地下缸區、樹脂罐區、堆場及化驗室范圍內一律嚴禁吸煙,嚴防攜帶火種進入上述禁火區。禁帶機、手機等不防爆電器進入的區域有:溶劑型生產車間、噴板室。4.2嚴禁工作人員穿釘鞋進入生產場所,以免產生火花。4.3生產過程中不能用鐵器相互撞擊,如要敲擊物體,則必須使用膠錘或銅棒。4.4凡灑落在地面上的油漆或溶劑,必須立刻清理,所用過的沾有油漆、樹脂或溶劑的碎布、廢絲或紙團都必須放置在專用廢料桶內,并要加蓋。嚴禁將上述雜物隨意棄11、置在任何角落,以免引起自燃。4.5禁火區內電源線接頭不能裸露,如遇有電線破損或脫落,應立即切斷電源,停機,通知維修部門進行更換或處理,所有插頭與插座均應采用防爆類型,不得隨意使用電鉆電鋸或砂輪等工具。4.6凡遇有擴建工程或重大維修工作在生產區內進行時,一切要動火的工作(如電焊、打磨、電鋸、氣割等等)都必須通知安全環保辦,維修部負責人應填寫動火作業審批表,詳見動火安全管理制度。4.7禁止叉車停在車間內利用外接電池打火起動,空置蓄電池不準放置車間或倉庫內以免因意外短路而打火花。4.8進出生產場所的叉車必須裝妥廢氣排出口的防火罩,如遇脫落應及時重裝,叉車駕駛人員需經常檢查。4.9一切遇水有反應的原料12、和物料一律不得放置露天場地上,放置室內也應有防水浸的措施。4.10對溫度日光照射敏感的物料,不允許被放置于露天場地,以免發生危險。4.11絕不允許任何人將廢溶劑、廢漆或其他易燃和有毒物料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下水道燃燒或爆炸,波及鄰近企業,違者必究,當事人要負法律責任。4.12廠區內許可吸煙的地方包括:生產部個工人休息室、服務部個工人休息室、維修間辦公室、寫字樓各辦公室、會客室。其它場所一律不準吸煙。5.相關文件5.1動火安全管理制度6.記錄6.1動火作業審批表安全消防管理制度1.目的 消除火災隱患,防止火災的發生,避免因火災造成的人員、財產、環境的影響。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的各項消13、防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3.職責3.1廠長總體負責消防安全的各事項及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配備,職責權限的分工及監督執行情況。3.2 安全環保辦負責對廠區內消防安全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3.3 各級部門負責部門范圍內的消防安全工作。3.3 安全環保辦負責消防設施的管理、維護。3.4 安全值勤小組負責在全廠范圍內進行日常消防安全巡查。4.工作程序4.1安全環保辦協助行政部對新進員工、在職員工進行安全方面培訓。4.2 安全環保辦對消防設施的保養、維護管理按安全設施管理制度中的規定進行。4.3 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火意識,通過檢查及時發現、消除隱患。4.4 安全值勤小組進行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并做好記錄。4.5在公司內施工動火時,具體操作應按照動火安全管理制度中規定執行。4.6在禁火區施工應按禁火區安全管理制度中具體規定執行。4.7外來人員及進廠車輛的消防安全管理詳見外來人員及車輛管理辦法。5.相關文件5.1動火安全管理制度5.2禁火區安全管理制度5.3安全環境設施管理制度5.4外來人員及車輛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