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產品生產項目質量成本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7296
2024-09-07
5頁
54KB
1、企業產品生產項目質量成本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制度名質量成本管理辦法電子文件編碼XX頁碼4-1公司質量成本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證我廠產品在質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間取得最佳的結合,動員全廠各個部門、車間的全體職工,對質量及產品質量成本進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特制訂本辦法。第二條 質量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廠各部門全面協同配合。各部門在質量成本管理上,應按本辦法規定的職能,發揮各自的作用。第二章 管理機構的設置第三條 質量成本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為搞2、好這項工作,決定建立以總會計師為首的質量成本管理中心,由“全質辦”、財務科、技術科、服務科、科研所、銷售科負責同志組成,定期開展質量成本分析研究。第四條 質量成本核算程序,實行車間(職能部門)和廠部(財務科與“全質辦”)兩級核算體制。按照“歸口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則,由車間成本核算員、科室專(兼)職核算員負責本單位質量成本核算,財務科設專職質量成本會計負責全廠質量成本核算。質量成本核算程序詳見第三章。第三章 質量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務和內容第五條 正確核算質量成本、質量收入和質量經濟效益,降低控制質量過程的耗費,爭取質量收入的提高,尋求增加質量經濟效簽發人責任人簽名制度名質量成本管理辦法電子文件編3、碼XX頁碼4-2益的途徑和方法,為提高質量管理提供信息資料。第六條 質量收入包括:新產品研究收入、設計試制收入、生產質量收入、質量檢驗收入、銷售質量收入、技術服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第七條 質量成本包括:新產品試制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等。第八條 質量收益包括:本期實現質量收益、潛在質量收益、質量社會效益等。第九條 質量成本核算要劃清三個界限:即劃清質量成本收益與非質量成本收益的界限;劃清各種產品的質量成本與質量收益的界限;劃清質量成本中實現收益與潛在收益的界限(或顯見與隱含的界限)。按照我廠實際,確定質量成本開支范圍為:(一)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活動所耗用的材料、辦公4、費、差旅費及勞動保護費;(二)質量檢測的儀器、儀表、工量具的購置、折舊和維護費用;(三)產品、半成品、外購件和原材料的試驗、檢驗、評審費;(四)質量管理人員工資、附加費和部門經費;(五)產品出廠前由于質量缺陷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等損失,包括廢品損失、不合格品返修費用、產品降級損失、停工損失等;(六)“三包”費用及其有關折價損失與賠償費用;(七)用于質量管理的獎勵支出與培訓費;(八)其他與質量管理有關的費用。第十條 各單位要根據質量成本核算的要求,加強基礎工作,健全原始記錄與管理制度,把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原始記錄統一起來,使預測、計劃、控制和考核分析工作標準化、程序化、制度化。第十一條 根據核算要5、求,建立統計總賬,做好質量資料的統計與檔案工作,以便形成完整的歷史資料。第十二條 質量成本計劃與控制是TQC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簽發人責任人簽名制度名質量成本管理辦法電子文件編碼XX頁碼4-3也是控制產品質量和生產工作質量的科學手段,故每個季度均應由“全質辦”牽頭,財務科配合編制質量成本計劃。第十三條 以產品質量形成過程為控制對象,做到日常控制、事前控制和定期檢查相結合,以班組為重點,進行工序控制,使質量、成本與效益達到最佳結合。第四章 核算方法第十四條 采用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實現(或顯見)收支采用會計核算方法。對于潛在(或隱含)收支采用統計核算方法,對于質量成本,以會計核6、算為主,對于質量收入與收益,則以統計核算為主。第十五條 采用質量核算與財務會計核算相結合的形式,可不專設質量核算科目與賬戶。質量成本項目與財會計帳戶對應關系見附表一。第十六條 實行質量成本核算與考核,促使質量成本下降,產品升級創優,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與市場占有率,擴大產品銷售,給企業帶來現實和潛在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計算質量成本的同時,還要計算質量收入和效益。一般主要采用統計核算方法。質量成本是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的耗費,質量收入則是產品質量提高之所得,與相關指示比較,反映企業實現的和潛在的質量效益。質量效益計算表格式見附表二。第五章 質量成本的分析與考核第十七條 質量成本分析,每月要進行一次。7、各車間、部門主要應對質量成本的各個項目發生額及其增減原因進行分析說明;財務科主要進行數據分析;“全質辦”負責綜合分析。數據分析,主要是從質量成本絕對額的升降、項目構成的變化簽發人責任人簽名制度名質量成本管理辦法電子文件編碼XX頁碼4-4趨向,找出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關鍵問題。通過構成分析與因素分析,觀察變化趨勢是否合理,明確影響變動的因素,使之符合故障成本為最低值、鑒別與預防成本保持必要水平、兩者變動值之和達到最大正值的要求,亦即符合質量成本最佳值的要求。綜合分析,要結合產品生產質量和質量成本的變化與聯系,運用數理統計和TQC的基本方法,對影響產品與生產質量的重要因素進行深入調查,應用排列圖、對比圖、趨勢圖及質量成本曲線圖等,既可制訂出提高產品與生產質量水平的具體措施,又可找到質量成本最佳區域以及降低質量成本的辦法。第十八條 在廠長領導下,由總工程師負責組織改進產品質量,從而降低質量成本;總會計師組織質量成本核算工作;“全質辦”負責TQC和質量成本工作的綜合組織、監督和管理工作,制定質量和質量成本計劃,并按月考核;財務科負責全廠質量成本核算,匯總編制質量成本報表。第六章 質量成本報表(略)第七章 附則(略) 簽發人責任人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