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部產品質量管理職責及事故獎懲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7438
2024-09-07
8頁
27.65KB
1、公司內部產品質量管理職責及事故獎懲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產品質量,規范公司內部質量管理,落實相關質量責任,以提高全員的積極性、責任感,從而有效的達到激勵全員參與,全員質量之目的。二 適用范圍2.1 適用于公司內部所有產品質量(包括公司質量活動的服務質量、過程質量)管理。2.2 適用于公司內部所有與質量活動相關的部門與個人。三職責3.1 品管部作為公司的質量主管部門,負責質量違紀的核查/處罰、內部質量責任追索和質量獎的評定。3.2 各職能部門經理負責責任范圍內質量管理,對自己的工作失誤和責任范圍內A、B2、級質量事故負責。3.3 生產管理人員嚴格按工藝流程要求和相關規定合理安排生產,對自己的工作失誤和責任范圍內的質量事故負責。3.4 生產操作人員嚴格執行工藝,確保所加工產品(包含裝配等)滿足圖紙、工藝及相關技術要求,對加工、裝配質量負責。3.5 技術人員(含工藝人員)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減少設計失誤,對所提供的圖紙、工藝等技術資料的準確性和符合性負責。3.6 輔助人員(周轉人員、倉庫管理員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對自己的工作失誤所引發的質量事故負責。3.7 檢驗人員嚴格按照圖紙、工藝及相關技術、檢驗要求進行檢驗,認真作好相關記錄,對檢驗結果和檢驗記錄的準確性負責。3.8 總經理/管理者3、代表負責質量獎懲的最終核定,及A、B級質量事故處理的最終核定。四、定義4.1質量事故判定標準: 造成內外部質量成本損失; 顧客對產品交期、產品性能/質量的重大投訴(不僅限于書面投訴); 產品性能、質量問題嚴重影響產品交付或造成產品退貨、合同取消; 售后服務過程中發現的重大質量問題及隱患; 產品在客戶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發生設備損壞、人員傷亡事故; 產品在實現過程中出現加工設備損壞、人員傷亡事故;4.2質量事故分類質量事故按后果的嚴重程度分為以下幾類: A級質量事故:出現單次質量損失2000元或造成顧客罰款、索賠或批量性退貨。 B級質量事故:出現單次質量損失5001999元或造成顧客書面4、投訴、返廠維修、制程批量性不良。 C級質量事故:出現單次質量損失在500元以下或造成客戶電話等抱怨、制程個別報廢/返工/返修等。當月中,發生同類性質C級質量事故3次以上(含3次),可視為1次B級事故。4.3質量違紀:指產品實現過程中(含搬運、運輸、售后服務過程)違反相關管理規定、作業指導書、工藝要求、安全生產要求的行為現象; 質量違紀的具體行為包括但不僅限于:發現質量事故隱瞞不報;不按工藝要求作業;沒有產品標識報檢;沒有產品標識進行檢驗;未經檢驗及沒有產品標識即移轉到下一流程投產;不合格品未標識而亂堆放;檢驗合格產品未加貼“合格”標識;其他違反生產工藝文件、質量管理制度、質量體系文件的行為。員5、工由于質量違紀造成質量事故的按質量事故處理。4.4質量獎懲分類 質量獎勵:指員工對公司的產品質量及質量管理做出貢獻時,公司給于的額外嘉獎,包含:通報表揚、月度質量獎(簡稱質量獎)、額外質量獎金。 質量處罰(由輕到重):口頭警告、通報批評、扣罰獎金、扣罰獎金加行政處罰。4.5質量損失:指因工作質量沒有做好或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的可衡量的經濟損失,包含內部質量損失和外部質量損失。4.6報廢:指產品完全不能使用導致重新投料生產,或者因產品返修、改作他用造成部分主材不能使用而報廢的情況。報廢損失包括材料損失與所發生生產工時的損失,成品報廢直接按照成品的銷售價格(含稅)計算報廢損失金額。4.7批量性不良:6、當某批次產品的不良數超過應抽樣數的一半時,判定該批產品為批量性不良。下工序發現上工序的批量性不良視為上工序漏檢/錯檢。 4.8交期延誤:指產品未在生產計劃完成時間點或顧客要求的最后日期到達交貨目的地。 4.9漏檢:指規定要檢驗的產品或料件已報檢完畢,但沒有檢驗或沒有相關檢驗記錄的,或下工序發現上工序的批量性不良。 4.10錯檢:指有檢驗記錄,但檢驗記錄與實際質量狀況不一致的,或下工序發現上工序的批量性不良; 4.11相關質量指標定義: 一次交檢合格率本月一次交檢判定為合格的產品(或零部件)件數/本月一次交檢的產品(或零部件)總件數。(以品管檢驗記錄報表為統計依據) 一次抽檢批合格率本月一次交檢7、判定為合格的產品(或零部件)檢驗批次/本月一次交檢的產品(或零部件)總交驗批次。(以品管檢驗記錄報表為統計依據) 顧客書面投訴次數本月所接到的顧客書面投訴案件的次數。五 質量獎懲辦法公司遵循以教育為主、獎懲為輔的質量獎懲原則,以質量損失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為質量判定的準繩,力求質量獎罰的公開、透明和公平。質量獎懲包含“月度質量獎”和“額外質量獎勵”,此兩項為獨立考核項目。5.1月度質量獎(簡稱質量獎):指對公司的產品質量及管理質量作出貢獻的員工的每月嘉獎;質量獎上限金額根據崗位的不同而定,詳細見綜合管理部相關文件;質量獎每月評定的權限: 綜合管理部負責公司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副經理(含)以上)的每8、月質量獎評定; 品管部負責本部門及生產部計件員工的每月質量獎評定; 其余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員工的每月質量獎評定;質量獎評定細則 發生A、B級質量事故,經查明判定為主要責任者的,一律不發質量獎(發現事故的當月),次要責任人及相關管理人員視情節嚴重程度,不發或發放部分質量獎; 對于計件操作員工,沒有發生A、B級質量事故,且月一次交驗合格率99.5%,則發放全額質量獎;一次交驗合格率95%且小于99.5%,則按比率發部分質量獎;一次交驗合格率小于95%,則不發質量獎; 檢驗人員每月漏檢或錯檢達3次以上(含3次),或本工序發生批量性不良,則不發質量獎;3次以下,則視情節輕重發放部分質量獎; 輔助人員(倉9、管,搬運等)質量違紀3次以上(含3次),則不發質量獎;3次以下,則視情節輕重發放部分質量獎; 基層管理人員(班組長)質量違紀3次以上(含3次),或本班組的工序終檢報檢率小于97%,則不發質量獎;3次以下,則視情節輕重發放部分質量獎;所分管的范圍內,發生A、B類質量事故1次以上(含1次),不發質量獎; 其余管理人員:所分管的工作范圍內發生A、B類質量事故2次以上,則不發質量獎; 品管主管(含質量工程師):所分管的工作范圍內發生A、B類質量事故2次以上,則不發質量獎。5.2額外質量獎勵細則(月度質量獎之外)操作員的獎勵 能及時發現本工序產品的質量隱患,避免批量不合格品發生者,每月舉報3次以上(含310、次),超出次數則視影響程度獎勵2050元/次;3次以下,則通報表揚; 發現工藝或技術文件等錯誤,避免產生嚴重后果者,每月舉報3次以上(含3次),超出次數則視影響程度獎勵2050元/次;3次以下,則通報表揚; 互檢時及時發現上工序產品存有嚴重質量問題,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者,每月舉報3次以上(含3次),超出次數則視影響程度獎勵2050元/次;3次以下,則通報表揚; 向品管人員舉報他人質量違紀,經確認為事實者,每月舉報2次以上(含2次),超出次數則視影響程度獎勵2050元/次;2次以下,則通報表揚; 對本工序存在的質量問題或隱患,能積極提出改善建議而被采納者,視其改善效益,給予通報表揚;改善效11、益較大者,則按30200元/次嘉獎;各職能人員的獎勵(基層管理人員/檢驗/倉管/搬運/其他) 月度總結中,在本職工作(及所負責的工作)上從未發生因人為失誤而造成質量事故,或未發生質量違紀的,除月度質量獎外,由其部門主管推舉表現優異者向公司申請獎勵,視其職務的重要程度給予表揚或嘉獎,獎金額度50200; 對本職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或隱患,能積極提出改善建議被采納者,視其改善效益,給予通報表揚或嘉獎,獎金額度100300; 在質量改進工作中有重大貢獻者,視貢獻程度給予通報表揚或嘉獎,獎金額度100500;5.3內部質量追索(質量處罰)內部質量責任追索按發現時段分為過程質量責任追索和出廠質量責任追索12、。 過程質量責任追索:主要指針對產品實現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事故進行責任追索。 出廠質量責任追索:主要指針對產品銷售后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責任追索。內部質量責任判定 為了明確質量責任,各部門應明確本范圍內各崗位的工作要求及質量目標,并以此作為質量責任判定的依據。 對于發現質量問題并進行質量責任追索的產品或零部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及時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 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戶,各工序都必須樹立為下道工序服務的思想,將所發現的不合格品(包括能夠發現的非本道工序造成的不合格品)區分開來,交品管人員處置后才能下轉,否則應承擔相應的質量責任; 在接收上道工序交付的零部件13、時必須進行上線抽檢,發現有不合格品,必須將所發現的不合格品區分開來,交品管人員處置后才能進行加工或裝配,否則將承擔相應的質量責任; 對產品銷售后用戶反饋和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質量問題,品管部必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原因分析,探討糾正與預防措施,同時對質量責任進行認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質量責任; 品管部負責組織A、B級質量事故處理與責任判定;C級質量事故的處理和判定由各自部門負責,品管部負責監督并備案。內部質量責任追索范圍 對操作者的質量責任追索,以檢驗結果、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質量問題,依據質量目標、崗位要求和相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索; 對檢驗人員的質量責任追索,以對14、檢驗結果復核、檢驗記錄審核、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質量問題,依據檢驗崗位要求進行質量責任追索; 對技術人員的質量責任追索,以過程中發現、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圖紙、工藝等技術資料質量問題,依據崗位要求進行質量責任追索; 對管理人員(含部門主管)的質量責任追索,以過程中發現、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因工作失誤造成的質量問題和責任范圍內A、B級質量事故,依據崗位要求進行質量責任追索; 對輔助人員(周轉人員、倉庫管理員等)的質量責任追索,以過程中發現、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所暴露的因工作失誤造成的質量問題,依據崗位要求進行質量責任追索; 內部質量責15、任追索細則(試制產品另行規定) 工廢:單批20件以上批廢品率大于3%,20件以下廢品大于2件,責任人承擔報廢材料費及全部已發生的加工費用(含外協加工等)的40%; 返修(由他人進行追加工):返修合格后,責任人承擔返修所用的全部工時費用;返修后報廢,按工廢處理,返修加工者不承擔責任; 返工(由責任人追加工):返工合格后,責任人不承擔額外責任;返工后報廢,按工廢處理; 讓步接收:扣除該道工序工時的20%,且統計時視為不合格品; 因錯檢、漏檢造成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少于3次則檢驗員按20元/次的標準進行追索,超出3次,超出按50元/次,抽樣檢驗按實際抽樣數計算(抽樣品應做記號); 首檢制度:操作者16、未按規定首件檢驗,每批次處罰20元,如果因此出現批量不合格,將按原追索標準的2倍執行,即無首檢的批量不合格的質量追索處罰是有首檢的批量不合格處罰的2倍; 圖紙、工藝等技術資料出錯,根據影響和損失程度參照相關追索標準執行,但每處錯誤質量責任追索不少于20元; 管理失誤:管理人員沒有按工藝流程要求或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來安排生產或檢驗,造成批量不合格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將按相關標準(操作人員和檢驗人員)的2倍處罰執行,且每次錯誤質量追索不低于50元; 輔助人員(周轉人員、倉庫管理人員等)因工作失誤或質量違紀造成的質量責任,按不低于所造成損失的30%處罰,每次不低于20元; 用戶反饋及保修服務過程中17、所暴露的質量問題:按質量責任追索的原則判定相關人員的責任,按5.1條款扣除相關責任人的當月質量獎,并視損失程度分別處于50500元的處罰; 對于人為故意造成的質量損失,責任人必須承擔100%的質量損失,并視情節嚴重程度進行行政處分和處罰; A、B級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索,由品管部牽頭組織進行責任與損失確認,實施質量責任追索,原則上所有責任人的處罰金額總和不低于損失的50%;除追索直接責任人外,同時根據事故的性質追索相關管理人員及部門主管的質量責任(如管理責任),原則上每人不低于100元;5.4 部門發生質量事故,必須在當日報品管部,必要時報告總經理,逾期未報將追究該部門主管責任。六. 附 則1.本辦法由品管部負責修訂、解釋。2.出現質量追索,如與公司其他規定有差別時,以本制度為基準;3.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生效并實施,同時廢止質量日常管理暫行規定xx(xx)003號、質量考核管理規定xx(xx)013號、質量目標和質量事故考核管理規定xx(xx)006號、關于公司全面質量管理和質量目標及質量事故考核管理的規定xx(xx)010號等4份文件。七修訂記錄章節號修改申請編號修改人修改日期修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