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全體員工培訓項目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8221
2024-09-07
7頁
38.65KB
1、企業全體員工培訓項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適用范圍本管理辦法適用于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全體員工。第二條 培訓目標為了使企業內部員工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滿足公司發展戰略和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公司對員工應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培訓,以達到公司與員工共同發展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辦法。第三條 培訓原則公司對員工的培訓遵循系統性原則、制度化原則、主動性原則、多樣化原則和效益性原則。(一) 系統性員工培訓是一個全員性的、全方位的、貫穿員工職業生涯始終的系統工程。(二) 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培訓2、管理制度,把培訓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證培訓工作的真正落實。(三) 主動性強調員工參與和互動,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四) 多樣化開展員工培訓工作要充分考慮受訓對象的層次、類型,考慮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五) 效益性員工培訓是人、財、物投入的過程,是價值增值的過程,培訓應該有產出和回報,應該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體績效。第二章 培訓內容和形式第四條 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括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一) 知識培訓 不斷實施員工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迎接挑戰所需的新知識。(二) 技能培訓 不斷實施在崗員工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在充分掌3、握理論的基礎上,能自由地應用、發揮、提高。(三) 素質培訓 不斷實施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社會學、價值觀的培訓,建立公司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滿足員自我實現的需要。第五條 培訓形式培訓形式分為公司內部培訓、外派培訓和員工自我培訓。(一) 內部培訓1. 新員工培訓。新員工培訓是指企業為新員工介紹有關公司的基本背景情況,企業文化、基本公司管理制度等,使員工了解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幫助員工明確自己工作的職責、程序、標準,并使他們初步了解企業及其部門所期望的態度、規范、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等,從而幫助其順利地適應企業環境和新的工作崗位,提高工作績效。新員工培訓應由綜合事務部負責,新員工培新應不4、少于兩天。2. 崗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是為增強員工技能,為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減少工作失誤以及工作輪換、橫向調整和晉升做準備。崗位技能培訓由專業部門和綜合事務部共同組織,公司為員工每月提供不少于一次的崗位技能培訓。3. 轉崗培訓。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原有從業人員調換工作崗位時,按新崗位要求,對其實施的崗位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可視為新員工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的結合。轉崗培訓由業專業部門和綜合事務部共同組織。4. 繼續教育培訓。指凡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從事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員工每年均須參加不少于72小時的繼續教育。每年由各相關專業部門與綜合事務部共同商議并于年初提出本專業年度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安排,報綜5、合事務部,經總經理辦公會批準后,按計劃執行。5. 部門內部培訓。部門內部培訓由各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員工進行小規模的、靈活實用的培訓。部門內部培訓由各部門組織,定期向綜合事務部匯報培訓情況。(二) 外派培訓外派培訓是指培訓地點在公司以外的培訓,包括基金會的各種培訓、資格證書培訓、國內外短期培訓,高級經理人海外考察,企業經理人培訓等。(三) 員工自我培訓公司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訓。公司會盡力為員工提供自我培訓的相關條件,如購買書籍、提供場地、聯網電腦等。原則上對員工自我培訓發生的費用,公司不予報銷。 (四)員工交流學習 公司鼓勵員工之間進行公司制度、專業6、素養、綜合素質等方面的交流,讓員工從經驗交流中獲得啟發并提升自我。第三章 培訓組織與管理第六條 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培訓活動的計劃、實施和控制。基本程序如下:(一) 培訓需求分析;(二) 設立培訓目標;(三) 設計培訓項目;(四) 培訓實施和評價。第七條 其他各部門負責協助人力資源部進行培訓的實施、評價,同時也要組織部門內部的培訓。第八條 建立培訓檔案(一) 建立公司培訓工作檔案,包括培訓范圍、培訓方式、培訓教師、培訓往來單位、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學習情況等。(二) 建立員工培訓檔案。將員工接受培訓的具體情況和培訓結果詳細記錄備案。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培訓目的、培訓效果自我評價、培7、訓者對受訓者的培訓評語等。第四章 受訓者的權利與義務第九條 受訓者的權利(一) 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員工有權利要求參加公司內部舉辦的各類培訓。(二) 經批準進行培訓的員工有權利享受公司為受訓員工提供的各項待遇。第十條 受訓者的義務(一) 培訓期間受訓員工一律不得故意規避或不到。(二) 培訓結束后,員工有義務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三) 非脫產培訓一般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如確需占用工作時間參加培訓的,須憑培訓部門的有效證明,經所在部門和人力資源部批準后,可做公假處理。(四) 員工脫產培訓期間,不能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如合同在培訓期間到期,則須續簽一定年限的勞動合同,其生效日期為8、前一份合同期滿之日,而且要保證培訓結束后至少有三年的合同期。該要求對已到法定退休年齡者例外。(五)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受訓員工須與公司簽訂培訓合同。1. 脫產培訓時間在三個月以上;2. 公司支付培訓費用在5000元以上。第五章 培訓計劃第十一條 培訓計劃綜合事務部每年十月初發放員工培訓需求調查表,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將員工的培訓需求調查表匯總,并于十月底前上報綜合事務部。綜合事務部結合員工自我申報、人事考核、人事檔案等信息,制定公司的年度培訓計劃。根據年度培訓計劃制定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培訓的具體負責人、培訓對象、確定培訓的目標和內容、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和選擇學員和教師、制定培9、訓計劃表、培訓經費的預算等。實施方案經 審批同意后,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各部門。第十二條 部門內部組織的不在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內的培訓應由所在部門填寫部門計劃外培訓申請表報綜合事務部,經 同意后,在綜合事務部指導下由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第十三條 對于臨時提出參加各類外派培訓或進修的員工,均要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同意,填報員工外派培訓表,公司領導批準后,報綜合事務部備案。第六章 培訓實施第十四條 培訓實施過程原則上依據綜合事務部制定的年度培訓計劃進行,如果需要調整,應該向綜合事務部提出申請,上報總經理審批。第十五條 內部培訓期間綜合事務部監督學員出勤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對學員進行考核。第十六條 綜合事務10、部負責對培訓過程進行記錄,保存過程資料,如電子文檔、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培訓結束后以此為依據建立公司培訓檔案。第七章 培訓評估第十七條 綜合事務部負責組織培訓結束后的評估工作,以判斷培訓是否取得預期培訓效果。第十八條 培訓結束后的評估要結合培訓人員的表現,做出總的鑒定。也可要求受訓者寫出培訓小結,總結在思想、知識、技能、作風上的進步,與培訓成績一起放進人事檔案。第十九條 培訓評估包括測驗式評估、演練式評估等多種定量和定性評估形式。第八章 培訓費用第二十條 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收入比例的經費用于培訓。培訓經費專款專用,根據公司效益狀況可以適當增加數額。第二十一條 參加培訓(進修)的公司員工,其學費、報名費、資料教材費用等一律先由本人支付,待獲得合格證書后,方可回公司報銷,否則不予報銷(上級黨政機關、主管部門發文指令參加培訓的除外)。技能培訓的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各類資格證書培訓(進修)的費用公司和個人各承擔50%。第二十二條 培訓人員發生的交通費、食宿費,公司按照必須發生的最低標準來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