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產品質量及重大安全隱患上報管理制度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8371
2024-09-07
23頁
62.50KB
1、公司產品質量及重大安全隱患上報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原輔材料、進貨檢驗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了加強公司產品質量管理,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要求,嚴格把好原輔材料質量關,促進公司產品質量更上一個新臺階,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對所有原輔材料的質量檢驗。2 職責2.1.質檢部是產品質量檢驗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原輔材料的進貨檢驗、試驗的委托工作。3 工作程序3.1.質檢員對公司產品所需的原輔材料、按產品圖樣、標準、技術文件或定貨合同的規定,進行進貨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庫手續。3.2.當某2、些檢驗和試驗項目本公司不能進行時,由質檢部委托有資格的單位進行檢驗和試驗,并對所委托單位的檢驗和試驗能力、資質等進行評價,填寫供方評價記錄。3.3.檢驗結束后,質量檢驗員及時做好狀態標識,經檢驗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原輔材料應做好記錄,原則上按退貨處理。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經公司經理和分管經理批準,也可作讓步接受處理,具體執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3.4.對于無標準、又無明確性指導文件,也無生產廠合格證的或其采購產品不在合格供方評價范圍內的,質量檢驗員有權拒絕驗收檢查。3.5.質量檢驗員應做好檢驗記錄,確保檢驗記錄內容完整、真實可靠、字跡清晰,并有檢驗人員的簽名。3.6.質量檢驗員應得到質量負責人的3、授權,并在授權的檢驗范圍內實施質量檢驗工作。4 檢驗規程4.1.原輔材料進廠應按合同的要求驗收相關質量證明文件。4.2.外購原輔料進廠按供貨量的5%抽樣,檢查技術參數的準確性。 圖紙、技術文件管理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規范管理公司的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本制度規定了公司設計的產品圖樣、技術文件及外來圖紙的存檔、保管、復制、發放、更改、使用及回收處理。本制度適用于對公司所有產品圖樣、技術文件的管理。2 職責技術部是產品圖樣、技術文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編制、保管、發放、復制、更改、回收及歸檔管理。3 工作程序3.1.圖樣和技術文件的編制、發放和管理3.1.1.設計人員按設計程4、序完成對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設計編制,經過審核批準后,交資料管理員進行統一管理,需下發的圖紙、技術文件由資料管理員發放,并做好發放記錄。發放的圖紙應加蓋項目負責人及日期章。3.1.2.外來圖紙、技術文件經技術負責人審查后,由資料管理員進行統一管理,需下發的由資料管理員發放,并做好發放記錄。發放的圖紙應加蓋項目負責人及日期章。3.1.3.生產用圖、技術文件如有丟失,應追究其遺失者責任,并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審批后,方可補圖或補發技術文件。3.1.4.生產用圖、技術文件在產品出公司后由資料管理員如數收回,分類存放,待下次繼續使用。3.2.圖樣的歸檔3.2.1.產品圖樣底圖、歸檔復印圖及外單位提供的副5、底圖均應在資料室統一歸檔管理。3.2.2.底圖歸檔應符合下列要求:a)清晰、無破損、污跡和皺褶;b)標題欄填寫完整,簽署齊全;c)設計文件齊全;d)圖樣按產品、部件明細表或目錄成套歸檔。3.2.3.底圖歸檔時間為設計任務完成,復印生產圖下發,歸檔復印圖裝訂完結后進行。底圖歸檔同時應將裝訂成冊的復印圖交資料管理員保管。3.2.4底圖歸檔時應確保無重復圖號出現,當資料管理員發現有此情況時,有責任提醒設計人員確認,修改圖號。3.2.5.底圖歸檔應予登記,建立臺帳,并確保帳、圖一致。3.2.6.底圖應按產品、款號分類保管。3.2.7.在存放底圖檔案袋上應有款號,以便查找。3.2.8.庫存底圖要定期檢查6、清點,對破損底圖要及時修補,對因沾污而不能再復印或破損后無法修補的底圖應重新復制,底圖遺失應查明原因,辦理復制手續后方可復制。3.2.9.底圖一般不得出借,當因設計更改或重新復制等原因,必須出借時應填寫借閱申請單,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借閱。3.2.10.重新復制底圖必須經有關設計人員履行簽字手續后方可歸檔,并將被代替后的底圖上加蓋“作廢”印章,另行存放。3.2.11.資料室內必須保持清潔,應做好防火、防蛀、防鼠、防潮等工作。3.3.圖樣的復制管理3.3.1.復印圖必須完整、清晰,需裝訂存檔的應按規定折疊、裝訂整齊,寫明款號、名稱,分類存放。3.3.2.生產用圖需復印時,應填寫圖樣(文件)復印申7、請單,經負責人批準后,按規定的份數進行復制發放。發放的復印圖紙應加蓋項目負責人及日期章,并填寫發放記錄。3.3.3.非生產用圖(如招標及產品出廠裝配圖)應按規定填寫圖樣(文件)復印申請單,經負責人批準后復制,并加蓋“參考”或“更改不通知”專用章,更改時不予調換。3.3.4.因產品外協外單位需要復印圖紙應按規定辦理復印審批手續,經審批后方可復制。3.3.5.生產用復印圖必須保持與底圖始終一致,保持完整、清晰。3.3.6.資料管理員對存檔復印圖管理有以下職責:a)驗收、登記、建立臺帳;b)整理、裝訂成冊、保管、出借和收回。3.3.7.存檔復印圖冊應分類存放,排列整齊,標簽明顯,取用方便。要定期清點8、,保持清潔,確保帳物一致。3.3.8.歸檔復印圖的使用短時間查閱可在資料室翻閱,不必辦理借用手續,用后自覺交還資料員,放回原位。3.3.9.需要較長時間使用存檔圖冊時,應辦理借用手續,資料員有責任督促如期歸還,并檢查其完整與清潔。3.3.10.存檔復印圖冊在長期使用中如因沾污、破損或自然損壞影響使用時,應由資料管理員辦理復制更換手續,更新存檔圖冊。3.4.圖樣、技術文件的更改3.4.1.產品圖樣、技術文件需更改時,應填寫圖樣(文件)更改申請單,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進行更改。3.4.2.對于圖樣的臨時性更改,無須更改底圖;對產品圖樣的永久性更改,應連同底圖一起進行更改。圖樣更改均應做好更改標9、記。3.5.資料管理員如對所保管圖紙保管不善,如丟失或違犯本制度時,應提出批評,情節嚴懲時應給予經濟處罰。 設備管理制度一、為加強設備管理,結合公司設備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二、設備是公司經營的物質技術基礎,各級管理部門和企業必須堅持設計、制造和使用維修相結合,預防為主,使用、維護和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結全,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好設備管理工作。三、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國家方針、政策、法規和規定,通過技術、經濟和組織措施,對企業主要生產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做到綜合規劃、合理先購、及時安裝、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安全生產、適時改造10、和更新,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素質,服裝企業的生產發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四、公司領導要重視設備管理,積極采用先進和管理方法和科學技術新成果,不斷提高企業設備管理和維修水平,以適應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五、設備管理實行分級管理。各級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對企業設備管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六、企業的設備屬公司所有,管好、用好、維修好、改造好設備,保證公司財產不受損失,使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企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是各級領導必須履行原重要職責。七、設備管理的范圍是把對構成企業固定資產的生產用設備的管理。企業生產用設備統一由公司設備管理部門管理。其工作內容包括對設備規劃、造11、型、購置、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和報廢的全過程實行綜合管理。 工藝紀律管理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使生產過程處于授控狀態,維護工藝紀律的嚴肅性,保證生產制造工藝得到認真貫徹執行,從而確保產品制造質量和安全生產,特制定本規定。適用于對公司產品生產過程中工藝文件編制和執行情況和管理考核。2 職責2.1.公司生產副經理負責工藝紀律檢查工作的組織、協調。2.2.技術部、質檢部負責協助生產副經理做好工藝紀律檢查工作。3 工作程序 3.1.生產副經理每季度組織技術部、質檢部有關人員對公司工藝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工藝文件制定的正確性、完整性、統一性和規范性做好評價總結和考核結論。 3.2.12、關鍵工序、易失控工序的工藝制定和執行情況是工藝紀律檢查是點內容 3.3.工藝紀律檢查范圍包括技術部門工藝文件制定的正確性、完整性、規范性和統一性。包括生產車間執行工藝的情況如:使用的設備操作的人員、工作的環境和使用的材料等是否符合工藝的要求。 3.4.對工藝紀律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責令責任部門或人員進行原因分析,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加以整改,并將制定的糾正或預防措施整改情況報生產副經理,由生產副經理指定人員對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5.對因違反工藝紀律而造成事故或質量損失的責任部門或人員,視情節輕重給予經濟處罰。 3.6.對造成質量事故或質量損失不進行原因分析,不制定糾正措施的責任部門13、或人員給予原處罰金額23倍的加重處罰。 工藝工具驗證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使工具滿足工藝要求,驗證工具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以保證被生產品的零、部件符合設計質量要求,從而使產品生產順利進行。適用于公司產品加工過程中所需設計制造的工具及經重大個性設計的工具。2 職責2.1.技術部根據產品、技術要求、工藝規程、負責提出驗證意見。2.2.生產部負責工具驗證的準備與實施;負責安排驗證操作人員。2.3.質檢部負責驗證工具的檢驗。2.4.工具制造部門負責工具驗證過程的組織、協調和落實。3 工作程序3.1工具驗證規則3.1.1.各種模具的驗證一般在工具制造部門或單位的固定場地進行,其余工具可在工具使用14、現場進行驗證。3.1.2.復雜程度一般工具的驗證,在工具設計和制造的經驗與技術條件均能保證工藝要求的情況下,可通過生產中首件檢查等方法進行簡單驗證。3.1.3.重點驗證適用于復雜、精密工具和關鍵工具的驗證,應采用產品零件作為實物進行驗證。復雜、精密工具和關鍵工具經驗證合格后,方可納入工藝規程和有關工藝文件。3.2.工具驗證的內容3.2.1.工具與設備的關系:工具的總體尺寸、結構尺寸、精度、裝夾位置、連接部位、使用安全性等。3.2.2.工具與加工的關系:工具的精度、工具定位、操作方便、影響被加工件質量的因素等。3.2.3.工具與工藝的關第:基準、測試、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等。3.3.工具驗證的實施15、3.3.1.工具制造部門負責組織技術部、質檢部等有關人員參加工具驗證的全過程。對驗證合格的工具,由工具制造部門人員負責填寫“工藝工具驗證書”,經參與驗證的人員會簽后,由工具使用部門負責入庫保管。3.3.2.驗證不合格的工具,由工具制造部門負責組織參與驗證的人員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措施可包括:返工、返修、重新設計制造等。其責任部門或人員按“工藝工具驗證書”提出的措施進行實施,對于返工、返修后的工具應進行重新驗證,驗證合格后方可入庫。3.4.工具驗證結論3.4.1.驗證合格:完全符合產品要求、工藝文件的要求,工具可以投入使用。3.4.2.驗證基本合格:工具雖然不能完全符合產品要求、工16、藝文件要求,但不影響使用或待改進,仍允許投產使用。3.4.3.驗證不合格:工具需返修、返工。再驗證合格后方可投產使用。3.4.4.驗證報廢:因工具設計或制造問題不能保證產品質量,工具不得投產使用。3.5.工具的修改3.5.1.對于設計不合理的工具由工具設計人員按“工藝工具的要求進行修改設計”。3.5.2.對于制造不合理的工具,由工具制造部門按“工藝工具”的要求進行返工或返修。 工藝工具管理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加強對工藝的檢查、保管、使用和鑒定等管理工作,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工藝的管理。2 職責2.1.技術部負責根據產品圖樣、技17、術文件等設計所需的工藝工具。2.2.質檢部負責根據工藝的圖樣、技術要求等對工藝進行驗收。2.3.使用部門負責工藝的貯存保管和使用管理。3 工作程序3.1.工藝工具的設計、制造3.1.1.技術部根據產品圖樣、工藝文件設計所需的工藝工具,繪制工藝工具圖樣,并編制工藝的生產工藝和原材料定額。3.1.2.生產車間根據技術部提供的工藝圖樣、生產工藝及材料定額組織進行工藝的生產制造。3.2.工藝的管理3.2.1.工藝制造完成后,由生產車間通知質檢部進行驗收。對于項目較大的、復雜程度較高的工藝由質檢部會同技術部、使用部門共同進行驗收。3.2.2.驗收合格的工藝,由使用部門建立檔案進行管理,工藝的圖紙資料由技18、術部保存。3.2.3.為防止工藝工具的損壞或丟失,工藝工具由使用部門指定專門地點進行存放。3.2.4.生產車間應設專/兼職人員對工藝工具進行維護和管理,發現有損壞現象及時進行修理或更換,以免影響正常生產。3.3.工藝工具的使用3.3.1.使用的班組或個人在使用工藝工具前應向工藝管理人員說明情況,并填寫“工藝使用登記表”注明使用日期、使用人等。3.3.2.工藝工具管理人員在驗證工藝合格并無任何異常的情況下方能交工藝工具使用人進行使用,工藝使用完畢后,管理人員應對工具再次確認后方能存放于指定的地點。3.4.工藝工具的報廢3.4.1.工藝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因嚴重損壞,切無法修復的或經多次使用造成各項性19、能指標均達不到要求的,由工藝工具管理人員提出申請,經技術人員鑒定同意,可對工藝工具做報廢處理。3.4.2.對已經報廢的工具,工具的管理人員應做好標識,并進行隔離存放,防止工具誤用。 工位器具管理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為充分發揮工位器具的作用,促進安全文明生產,保證產品質量,使在制品在工藝流程中運轉更加流暢,生產布局更加合理,特制定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對工位器具設計、制造、使用和管理。2 職責2.1.技術部負責工位器具的設計及圖紙和工藝的編制。2.2.質檢部負責對完工工位器具的檢驗。2.3.使用部門負責工位器具的使用和維護。3 工作程序3.1.工位器具的設計、制造3.1.1.工位器具是為保證產品各20、工序在生產或轉運過程中準確可靠,且避免劃傷、能夠保持精度的有效工具。關鍵或主要工序應使用專用工位器具,一般工序可作用普通工位器具。3.1.2.進行批量生產的產品,技術部應在產品批量生產前按工序的特點和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求,向生產部提出相應的工位器具,以保證生產產品的質量。3.1.3.工位器具的配備應力求以防止工件劃傷。同時應便于計數、使用方便、安全。3.1.4.新設計的批量工位器具應先制造樣,經使用部門試用滿足要求后,再進行使用。3.1.5.生產車間內使用的工位器具包括一般平縫機、雙針機打結機、腰鼻機、嘜加機、熨斗等。3.1.6.工位器具擺放整齊,使用方便、安全。3.2.工位器具的使用321、.2.1.為保證安全,各工序在盛放工件時,必需選擇合適的工位器具,嚴禁超速和違章使用。3.2.2.各工序工位器具擺放需按工序規定的存放位置整齊擺放,嚴禁隨意擺放,使用后的工位器具必須擺放到指定位置。3.2.3.生產車間內的工位器具為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專用工具,嚴禁存放半成品3.2.4.工位器具應設專人使用和保養防護,在使用過程中若發現損壞及異常現象應立即找專人進行維修。3.2.5.對不能進行修理的工位器具應及時更換。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制度1 目的和適用范圍對監視和測量裝置進行有效管理,確保測量能力與測量要求的一致性,以滿足產品質量的監視和測量要求。適用于公司對產品質量有關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22、。2 職責2.1.質檢部是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公司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負責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委托檢定期校準。2.2.生產部負責監視和測量裝置配置的審批。2.3.使用部門負責本部門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維護和日常管理。3 工作程序3.1.監視和測量裝置的配置3.1.1.使用部門根據有關要求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監視和測量裝置,提出購置申請,分管經理審批匯總后,交生產供銷部購置。3.1.2.監視和測量裝置到貨后,由生產部、供銷部通知技術部、質檢部進行驗證,檢定或校準合格的辦理入庫手續,不合格的由質檢部處置。3.1.3.使用部門到生產部辦理監視和測量裝置的領用手續,并由質檢部納入在用監視和測23、量裝置管理。3.2.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3.2.1.質檢部建立全公司的監視和測量裝置臺帳,根據其性能和使用要求,對在用監視和測量裝置進行管理。3.2.2.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合格標識由質檢部統一保存和管理,并完好保存至下次檢定或校準日期。但需要向使用部門提供檢定或校準證書的復印件或合格標識。3.3.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維護和貯存。3.3.1.使用部門按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說明書或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使用和維護。3.3.2.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時,操作人員要檢查是否具有合格標識并在有效期內,無合格標識或超過檢定/校準有效期的監視和測量裝置不得使用。3.3.3.操作人員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時,要根據監視和24、測量裝置3.3.4.操作人員發現監視和測量裝置在使用中發生故障偏離校準狀態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向質檢負責人匯報。質檢負責人組織檢驗校正或重新送出檢定,等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對該器具已檢測的結果的有效性有懷疑時,應用同類有效期內的器具重新進行評定認可,做好記錄。3.3.5.使用部門使用移動監視和測量裝置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計量性能的改變,當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計量性能有懷疑時應進行檢定或校準。3.3.6.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場所要清潔衛生、環境適宜、符合該裝置的使用要求。監視和測量裝置要分類存放,做到輕拿輕放,不得與具有腐蝕性的物質及雜物混放,使用結束后應確保裝置整潔,并按規定要求進行25、防護。 3.4.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檢定或校準3.4.1.質檢部按報編制全公司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周期檢定計劃,發放到使用部門。3.4.2.使用部門接到計劃后,按時將監視和測量裝置送到質檢部,由質檢部委托有資格的單位進行檢定或校準。3.4.3.不能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的監視和測量裝置應制定自檢規程并執行,由質檢部統一組織,并發證標識。3.4.4.用于監視和測量的設備,在使用前同測量系統一起校準,進行確認并予記錄。3.5.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報廢和封存3.5.1.經驗證、檢定或校準判定為不合格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由質檢部根據其檢定或校準的結果進行報廢處理;監視和測量裝置已經損壞或不能正常使用的,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26、申請,經分管經理審批后進行報廢處理。3.5.2.監視和測量裝置需封存時,由使用部門提出封存申請,到質檢部辦理封存手續,并對封存的監視和測量裝置進行標識。3.5.3.啟用封存的監視和測量裝置時,由使用部門提出啟用申請,經質檢部同意并經驗證、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方可再投入使用。 重大安全隱患上報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為天”的安全生產方針,給職工創造一個清潔、文明、安全的工作環境,使我公司成為同行業發展的一個示范窗口結合現場生產管理狀況,特制定本制度。1、勞動紀律管理 1.1.職工嚴格遵守公司的勞動紀律規定,做到遲到,不早退。 1.2.職工請假,必須嚴格按程序辦理請、銷假手續,工作時間嚴禁外出,確需外出的辦理請假單,由分管經理簽字后方可生效外出。 1.3.嚴禁酒后上班,工作時間嚴禁打架斗毆。2、安全生產管理 2.1.職工進入生產區必須按規定穿戴廠服,進入現場按公司規定及安全規定,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 2.2.嚴禁自行車、摩托車時入車間,休息期間或夜班期間各類車輛在指定位置存放。 2.3.各操作者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和保養設備,確保設備完好正常運行,故障檢修時,操作者必須全過程協助檢修。 2.4.各操作者使用的設備及配套設施,脫離現場時必須切斷電源。3.環境衛生 區域內為公司無煙地點,嚴禁在車間內明火作業,每發現一次罰款10元,累計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