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化工公司放射防護及事故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8781
2024-09-07
5頁
27KB
1、大型化工公司放射防護及事故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一條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質;射線 裝置是指X線機、加速器及中了發生器等。第二條擁有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企業應制定放射性同位素為射線裝置管理規定, 明確冇關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共同做好放射防護工作。第二章許可登記第三條 嚴格執行國家放射工作許可登記制度。凡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的建設、使 用與廢止、放射源的購置與拆裝處理,應到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第四條 固泄放射工作場所防護設施的設計應經所在地政府環保部門審核批準,按照批 準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竣工2、后,應經所在地環保部門驗收,并報公安、健康等行政部門備 案,獲得許可登記證后方可投入運行或者使用。第五條放射丄作許可登記證每兩年到原發證部門審核一次。如有遺失,應及時刊登公告, 到原發證部門申請補發。變更許可背記證規定的內容時,應持許可背記證到原審批部門辦理變更手續。終止放射 工作時應向原審批部門辦理注銷許可登記手續。第三章放射防護管理第六條金業安全管理部門應建立放射性同位索與射線裝置的臺帳。第七條企業應至少每季度進行一次放射防護安全檢查,對從事接觸放射線作業人員配備 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第八條放射性同位索的使用、儲存場所和射線裝置的使用場所應設置防護設施,其入口 處應設査放射性標志和必要的防3、護安全連鎖、報警裝査或工作信號,并按規定進行輻射檢測。第九條購置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設備時,應到當地公安等部門按規定辦理 有關批準手續。運輸時應使用運源專車,派雙人押運,運輸過程小射源不得離開押運員視線, 途中不得在人員密集處停留,不得在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過枚。第十條放射性同位素不得與易燃、易爆、腐蝕性物甜同庫儲存,實行專庫專用。源庫應 符合放射防護要求,儲最不得超過該庫防護設計的最人值。源庫須采取冇效的防護措施并安 裝相應的報警裝置。源庫應實行雙人雙鎖制,有完善的存入、領取、歸述登記和檢查制度,做到賬物相符。 在室外、野外工作場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應于當天運回源庫。特殊情況應設臨時4、儲 存的場所,應經安全、保衛部門檢查確認,設置放射性標;忐,指定專人負責保護。第十一條廢棄的放射性同位素應當送交放射性同位素廢物管理機構或原供貨單位回收 處理。第十二條各牛產裝置所使用的放射源料位儀必須在放射健康許可范圍內使用,不得擅自 擴大范圍、變更項目和場所。第十三條作業證辦理1、在廠區內從事射線探傷作業前,作業單位應提交包括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的 施工方案,提前24小時到所在區域裝置(車間)和安全管理部門辦理“上海XX (集團)公司射線作業許可證”(見附件1 );2、作業單位按要求如實填寫放射源狀況,在作業現場應劃出安全防護區域,所 有進行射線探傷作業的區域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的安全距離拉設射5、線作業專用警示帶。 在警示帶區域的各個路口應懸掛帶冇放射性標志的警示牌和警示燈,并派專人監護、警戒和負責落實作業現場照明。3、所在區域安全管理人員對作業單位資質、作業人員資格進行審核,負責通知影響范圍內的相關單位,并簽字確認。4、射線作業原則上規定在夜間24: 00-05: 00進行作業。作業前最終由屮乙雙方共同檢查現場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并簽字確認。第十四條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經過職業性健康檢查和放射防護知識及相關的法規、專 業技術知識培訓合格,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方可上崗作業。第十五條刈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建立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檢查檔案和個人劑量檔案。侮 年到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健康醫療機構進行一次6、職業性健康體檢。第十六條應定期對使用放射源裝置進行輻射水平檢測,放射防護器材及防護用品、監測 儀器的技術性能應符合有關標準耍求,并按規定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性能檢測。第十七條應定期將個人劑量計送交市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技術單位監測,將監測結果 記入放射工作人員證中。第十八條應建立放射性同位索泄漏、丟失應急處理預案,定期開展預案演練,做好記錄 和效果評價。第十九條對可能受到放射性同位索污染或者放射損傷的人員,應立即采取隔離,醫學 救治等措施。第四章放射事故管理第二十條發生放射事故,應按事故管理規定執彳亍。及時報集團應急聯動屮心和安全 環保部,同時向所在地健康、環保和公安部門報告。第二十一條發生放射事故后,應立即啟動M急預案。所在企業應迅速纟fl織工作場所內人 員撤離,立即控制事故源,封鎖現場,開展檢測,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第二十二條發生放射源丟失事故,應立即報當地公安機關,并協助追查。第二十三條當發生人體受到超劑量照射的放射事故時,由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調查處理, 公安機關協助調杳,并立即組織人員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安置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或 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減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