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酸雨觀測業務管理制度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9013
2024-09-07
30頁
121.54KB
1、科技公司酸雨觀測業務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崗位職責1、酸雨觀測領班職責團結和組織觀測人員,認真按照業務規范和相關技術要求完成酸雨觀測任務。要做到:(1)督促、檢查觀測人員學習和嚴格執行酸雨觀測業務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和相關技術規定;(2)組織觀測、分析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觀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3)負責考核酸雨觀測業務質量和觀測人員的工作;(4)組織做好器材、化學試劑等的計劃編制和供應工作;組織做好觀測設備、儀器、器皿等的維護保養工作;組織做好觀測環境保護工作;(5)組織做好器材、化學試2、劑、樣品的保存和實驗分析場所的保潔和安全工作;(6)組織做好觀測業務技術檔案和上報資料的填寫、審核、上報和存檔工作;(7)起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堅持參加值班(值班次數不得少于本組內個人平均值班次數的三分之二);(8)遇到重要任務、復雜天氣或疑難問題時要做好組織和技術指導工作。2、觀測員職責(1)嚴格執行酸雨觀測業務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和相關技術規定,保質保量完成班內各項工作任務,及時、準確獲取酸雨觀測資料;(2)服從領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積極完成各項工作任務;(3)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遵守職業道德,不弄虛作假;(4)努力學習酸雨觀測業務知識,不斷積累觀測經驗,提高酸雨觀測技術水平。33、儀器維護保管員職責(1)建立儀器、試劑、器皿等入庫登記制度,做到賬物一致,賬目清楚;(2)保管好儀器、器皿、試劑和溶液等,防止損壞、丟失、變質和交叉污染;做好試劑、器皿等耗材的儲備工作;(3)負責儀器維護保養,定期更換電極;儀器設備發生故障及時排除或送修,確保設備運轉正常;(4)工作變動時,全部儀器、試劑、器皿、賬簿等要當面移交清楚,雙方簽字以示負責。二、工作制度1、值班制度(1)嚴格執行酸雨觀測業務規范及相關技術要求,及時準確完成酸雨觀測各項工作任務;(2)值班期間嚴守崗位,不擅離職守,密切注意天氣變化,不做與值班無關的事,不私自代班、調班,保持實驗室整潔,不讓無關人員隨意進入實驗室、觀測4、場,嚴禁在計算機上進行非業務操作;(3)認真做好采樣、分析前的準備工作,檢查采樣、分析儀器狀態及電源電壓是否正常,確保器皿、試劑等符合業務要求;(4)認真檢查上班觀測資料和本班的全部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5)遇到疑難問題要及時報告,采取正確、有效的應急措施,保證記錄的準確和完整;(6)認真觀測、采樣;細心分析、測試、計算;如實填寫觀測記錄和分析結果,要求字跡工整、清楚,嚴禁涂改、偽造記錄,避免丟損毀壞原始記錄和缺測;完成觀測分析后要及時清洗各種用具,妥善保存;(7)所用鐘表應每天對時,按時撥正并上弦,確保記錄準確。2、交接班制度(1)值班員要為下一班工作創造條件,提前做好交班的準備工作。接5、班員未到值班員不得離開崗位和中斷工作;(2)接班員在班前要注意休息,認真做好接班的準備工作,按時到達值班室,了解上一班的天氣變化情況和特點;(3)交接班必須嚴肅認真。交接時要檢查各類現用儀器、設備、工具、技術文件、表簿、數據文件、樣品、器皿、試劑、等,如有丟失和損壞,應在特簿-1上記錄并注明原因,并按規定的程序處理;(4)交班員遇到特殊情況(如停電等)要交接清楚下一班要繼續完成的工作和其它注意事項;(5)交接班過程中出現的儀器故障、臨時任務以及急需處理的事項,由值班員負責處理,接班員協助;(6)交接班結束,雙方簽名以示負責。3、觀測場地、設備使用維護制度(1)嚴格按照酸雨觀測環境的有關技術要求6、,做好酸雨采樣點的觀測環境保護工作;(2)設專人負責各類儀器設備、試劑等的保管、登記、造冊、立檔。存檔內容應包括儀器設備及說明書、驗收和調試記錄,儀器的初始參數,定期保養、維修、檢定、校準以及使用情況的記錄等;(3)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和保養應按照酸雨觀測業務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人員必須經過考核合格后方能進行操作,要確保人員和儀器設備的安全;(4)儀器設備使用前應檢查電源電壓是否符合要求,儀器的開關、旋鈕位置是否正確;(5)儀器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或電壓劇烈變化時,應立即關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繼續使用;值班員無法排除故障時,應在1小時內報告上級,并及時換用備份設備。故障現象及處理情況7、應在記錄簿中詳細備注。儀器出現故障,應在1周內及時送修;(6)觀測分析工具、用品不得挪做它用;微機要按照規定進行操作、維護;(7)儀器設備如有丟失、損壞,要查明原因,及時上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4、實驗室安全衛生制度(1)除工作人員外,其他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實驗室內;實驗室內嚴禁吸煙,不得將食物、飲料帶進實驗室;不得在實驗室內會客、堆放雜物;(2)實驗室須配備安全設施,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挪用、挪動;(3)進行測量時要注意清潔衛生,測量前要洗手;測量器皿要放置在規定位置,不得隨意堆放,用后要洗凈再放回原處;(4)使用各種儀器設備要嚴格遵守安全使用規則和操作規程;(5)化學試劑要有專人保8、管,分類存放,安全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取用化學試劑的藥匙、量杯等必須分類專用;(6)測量結束后,應立即擦拭和清洗實驗器具、器皿,清潔工作臺面,清掃地面,以保持實驗室的整潔,做到室內無塵;(7)下班時要有專人負責關好門窗、水龍頭、電源開關等;(8)發生意外情況時,應迅速切斷電源、火源,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并逐級上報。5、記錄報表編制和報送制度(1)質量控制圖、環境保告書、觀測數據文件、月報表和樣品考核結果等的制作要明確分工和落實責任(制作、校對、預審不得由同一人擔任),并按照規定上報時間及時上報;(2)記錄簿一律用碳素墨水或藍黑墨水鋼筆填寫(或計算機打印),字跡、符號要工整、清晰,校對后發現有誤9、時,應將錯誤記錄用橫線劃去后改正,禁止字上改字和涂、擦、刮、貼,記錄和報表必須按時完成;(3)原始記錄數據、數據存儲盤等應妥善保管、歸檔,不得損壞、丟失;原始記錄和報表要及時歸檔存查,數據文件應備份到非易失性存儲介質上,日數據文件每日備份,月數據文件每月備份。數據文件不得隨意向外提供。6、觀測人員持證上崗制度(1)酸雨觀測業務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凡未經過相關業務和專業技術培訓、未取得氣象測報崗位合格證書者,一律不得上崗;(2)未獲得氣象測報崗位合格證書的見習人員,見習期不少于3個月。見習期滿經考核、考試合格取得氣象測報崗位合格證書方能正式上崗。見習期間的業務質量不參加站組業務質量考核;(3)酸雨10、觀測人員調離酸雨觀測崗位1年以上,由所在市、地收回其氣象測報崗位合格證書并報省級業務管理部門備案;(4)酸雨觀測人員氣象測報崗位合格證書的年度考核內容、時間和次數由各省(區、市)業務管理部門確定。7、業務學習制度(1)業務學習采取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每周集體學習時間不少于一次,集體學習的內容、參加人員等應有詳細的記錄;(2)學習內容要密切聯系業務工作,達到“兩懂得”“一熟記”“三熟練”:懂得酸雨觀測設備的基本原理、操作、維護和日常維修方法,能夠正確安裝、操作和進行一般性的維護。懂得各種觀測要素的計算方法,圖表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能夠熟練應用。熟記酸雨觀測數據文件格式及傳輸規定,能夠及時、11、正確地進行數據傳輸。熟練操作微機,熟練操作酸雨觀測設備和儀器;熟練掌握各種應急措施,出現特殊情況能夠正確進行處理。(3)業務學習要定期考核,并作為對酸雨觀測業務人員考核內容之一,具體考核辦法由各省(區、市)自行制定。8、檢查制度(1)酸雨觀測站要每年對站內酸雨觀測業務工作進行自檢,自檢內容、時間和次數由各省(區、市)業務管理部門確定;(2)自檢工作由站(組)領導主持,自檢情況存檔備查。在自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解決、改進;(3)自檢及改進、處理情況應按規定報告上級業務管理部門,上報方式、時間由各省(區、市)業務管理部門確定。9、報告制度(1)每月按時向上級業務管理部門上報酸雨觀測12、業務質量統計表;(2)不定期專題報告酸雨觀測工作中發生重大問題,包括:偽造涂改記錄、丟失損毀原始觀測記錄、缺測、漏傳數據文件、損壞儀器設備、出現安全事故及場地、觀測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等應及時(電話2日內,書面材料5日內)向上級業務管理部門報告;(3)站址遷移須經省級氣象主管部門初審,由省級氣象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批準。報批材料應包括以下內容:遷址的原因;新址的經緯度、海拔高度、詳細地址等;新址與舊址之間的直線距離、新址位于舊址的哪個方位;新址擬建采樣點位于觀測場的位置;新址擬建采樣點位置示意圖(須注明采樣點的位置、與鄰近物體的距離、鄰近物體的高度及示意圖的比例)及四周實景照片及酸雨觀測站13、址環境報告書;新址酸雨觀測實驗室布圖。三、酸雨觀測業務質量考核辦法(一)考核目的酸雨觀測業務質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酸雨觀測工作情況,便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促進觀測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的提高。(二)考核要求1、酸雨觀測站均應嚴格按照本辦法進行個人和站組的觀測業務質量考核,做到職責分明。2、質量考核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嚴禁弄虛作假。3、酸雨觀測業務質量考核結果應作為臺站獎懲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三)考核依據酸雨觀測業務質量考核的依據是酸雨觀測業務規范、酸雨觀測業務規章制度及相關技術規定等。(四)考核內容1、觀測(1)降水樣品的采集及與降水過程有關氣象要素的觀測;(2)降水樣品、純水等的測量;14、(3)組織的樣品考核;(4)臨時增加的其他觀測項目。2、數據處理(1)酸雨觀測日數據的錄入、校對、審核;(2)酸雨觀測月數據文件及月報表的制作、校對、審核;(3)酸雨觀測記錄簿(即“特簿-1”)的填寫;(4)降水pH值、電導率(K值)質量控制圖的點繪;(5)酸雨觀測環境報告書的制作。3、數據傳輸及報表報送(1)酸雨觀測日(月)數據文件的傳輸;(2)酸雨觀測記錄月報表、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統計表、環境報告書、酸雨觀測樣品考核結果等的上報;(3)臨時增加的其他酸雨觀測數據文件的傳輸。4、其他(1)觀測場地、實驗室、儀器的維護;(2)標準溶液的配制。(五)考核統計規定1、錯情統計(1)偽造涂改記錄偽造記15、錄是指根本沒有進行觀測而憑空捏造記錄;涂改記錄是指為了掩蓋錯誤而涂改原始觀測記錄致使記錄失真,每發生一次統計15個錯情。(2)丟損或毀壞原始記錄丟損或毀壞原始記錄(“特簿-1”一頁或以上、或人為原因造成計算機內的觀測記錄丟失、毀壞1天或以上),每發生一次統計15個錯情。(3)缺測日降水量1.0毫米的降水過程人為原因全部未采樣或樣品采集后未測量造成樣品失效,每發生一次統計10個錯情。(4)使用不合格儀器觀測中使用過期電極或儀器故障仍繼續使用,每發生一次統計10個錯情。(5)場室、設備維護及試劑保管錯情(a)未按照規定對觀測場地、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維護的,每項(次)統計0.5個錯情。(b)未按照16、規定對儀器、設備和試劑進行管理的,每項(次)統計0.5個錯情。(c)未按照規定數量配備器皿或未對器皿進行洗滌、干燥和保管的,每項(次)統計0.5個錯情。(d)未按照規定將使用后的廢試劑做中和處理后深埋,每次統計1個錯情。(e)儀器發生故障后,值班員未在1小時內報告,每出現一次統計1個錯情;未按照規定在1周內將故障儀器送修的,每延遲一天統計站組1個錯情,最多統計5個錯情;漏備注pH計和電導率儀的儀器送檢、送修和更換新儀器情況的,每項(次)統計0.5個錯情。(f)未按照規定定期更換電極,每遲換一天統計1個錯情,最多統計5個錯情;漏備注電極常數、活化、啟用、更換情況的,每一次統計0.5個錯情。(g)17、未按照規定校準測溫探頭的,每一次統計1個錯情;漏備注校準情況及其結果的,每一次統計0.5個錯情。(h)未按照規定配制標準緩沖溶液;使用過期或失效的標準溶液的,每一次統計1個錯情。漏備注標準緩沖溶液的配制、啟用和停止使用情況的,每一次統計0.5個錯情。(i)未按照規定配制3M氯化鉀溶液;使用過期或失效的3M氯化鉀溶液的,每一次統計1個錯情。漏備注3M氯化鉀溶液的配制、啟用和停止使用情況的,每一次統計0.5個錯情。(j)未按照規定粘貼試劑瓶標簽的,每項(次)統計1個錯情。(6)操作錯情(a)pH值、K值和純水K值等應測項目漏測,每項(次)統計2個錯情;若確因非人為原因造成缺測,則不統計錯情,但須在18、“特簿-1”和月報表中詳細備注。(b)因人為原因造成部分樣品丟失或失效,或未進行全樣混合就進行測量,每次統計1個錯情。(c)降水未開始就采樣、提前終止采樣或取回樣品后未等樣品(標準溶液)溫度與室內溫度平衡就進行測量,每發生一次統計1個錯情。(d)超過規定的收集降水樣品時間未取回樣品或樣品收集后人為超過規定測量時間進行測量,每發生一次統計1個錯情;若確因非人為原因(如停電等)造成遲測,則不統計錯情,但須在“特薄-1”和月報表中詳細備注。(e)使用過期或失效的純水,每次統計1個錯情;漏備注純水測量情況的,每次統計0.5個錯情。(f)未按照規定進行站內復測或送交站外復測,每次統計1個錯情;漏備注站內19、外復測情況的,每項(次)統計0.5個錯情。(g)使用過期失效的標準溶液,每發生一次統計0.5個錯情。(h)未按照規定對器皿進行洗滌、存放,每發生一次統計0.5個錯情。(i)未按照規定將使用后的廢試劑做中和處理后深埋,每發生一次統計1個錯情。(j)未按照規定每月測定純水電導率K值,每次統計1個錯情。(k)觀測記錄數據(指每日的觀測數據)錄入計算機,每錯漏一項(指月報表中的一個數據),當班錄入人員統計0.5個錯情。(l)觀測月數據文件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責任人員(制作、校對、預審)各統計0.5個錯情;觀測數據月報表(含封面、封底)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責任人員(制作、校對、預審)各統計0.5個20、錯情;(注:觀測月數據文件出現錯情只統計基本錯,不統計影響錯)。(m)凡不影響觀測記錄,但未按照規定填寫或填寫錯誤的項目,如:特簿-1上的年、月、日、區站號、拔海高度、簽名及規定的備注等,錯漏一項統計0.1個錯情。(n)未按照規定點繪質量控制圖、編制酸雨環境報告書,每項(次)統計2個錯情。(o)未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酸雨樣品考核工作,每出現一次責任人員各統計0.5個錯情;參加樣品考核,成績未達到及格標準,每出現一次責任人員各統計0.5個錯情。(p)觀測日(月)數據文件等未定期轉錄到非易失性存儲器上,每出現一次責任人員統計2個錯情。(q)其他未按照酸雨觀測業務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采樣、測量的21、,每發生一次統計0.5個錯情。(7)傳輸及資料報送錯情(a)未按照規定時效要求上傳日(月)數據文件,每出現一份文件遲到(指在規定的遲到時間范圍內),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每出現一份文件逾限,相關責任人員統計1個錯情;出現一份文件漏傳,相關責任人員統計2個錯情。(b)未按照規定上報觀測數據月報表,每延遲一天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上報的月報表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上報的月報表與月數據文件不符,每出現一項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c)遲報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統計表等,每延遲一天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上報的質量考核報表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相關責任人22、員各統計0.5個錯情。(d)酸雨觀測站環境報告書未按時上報,每延遲一天,相關責任人員統計1個錯情;上報的酸雨觀測站環境報告書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相關責任人員各統計0.5個錯情。(e)樣品考核結果每遲報一天,相關責任人員統計1個錯情;上報的酸雨樣品考核結果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相關責任人員統計1個錯情。(f)臨時要求上報的其他材料、報表每遲報一天,相關責任人員統計1個錯情;上報的材料、報表出現錯誤,每錯漏一項相關責任人員統計0.5個錯情。2、基數的統計 (1)觀測基數(a)每日采樣前的準備及場地、實驗室檢查等3個基數。(b)降水開始前安放采樣桶,并在降水開始時打開桶蓋,每次統計0.5個基數。(c)23、觀測結束取回采樣桶,每次統計0.5個基數。(d)每完成一次樣品測量并記錄觀測數據統計15個基數。(e)觀測數據錄入計算機2個基數。(f)上傳日(月)數據文件,每次2個基數。(g)對樣品進行復測,每完成一次樣品測量并記錄觀測數據統計5個基數。(h)完成(外送復測)樣品寄送,每次統計2個基數。(2)每配制一次標準溶液5個基數;用蒸餾器制備蒸餾水一次5個基數;每進行一次純水電導率K值測定5個基數。(3)按照規定備份觀測日(月)數據文件,每次統計0.5個基數。(4)每月校準pH計測溫探頭統計5個基數,每更換和活化新的pH電極一次統計2個基數。(5)觀測月數據文件基數:制作者、校對者各5個基數;預審者(24、包括上報)10個基數。注:若本月無降水(或每次降水過程降水量均小于1.0毫米),此時只統計制作者、校對者、預審者各2個基數。若本月測量樣品次數超過10次,制作者、校對者、預審者各增加2個基數,超過15次各增加3個基數。(6)觀測數據月報表制作基數:制作者、校對者各5個基數;預審者(包括上報)10個基數。注:若本月無降水(或每次降水過程降水量均小于1.0毫米),此時只統計制作者、校對者、預審者各2個基數。若本月測量樣品次數超過10次,制作者、校對者、預審者各增加2個基數,超過15次各增加3個基數。(7)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統計表基數:制作者、校對者各3個基數;預審(包括上報)者4個基數。(8)年質量25、控制圖制作基數:制作者、校對者各5個基數。(9)酸雨觀測站環境報告書基數:制作者統計10個基數,審核者統計5個基數(初次制作統計100個基數,審核統計20個基數)。(10)參加組織的酸雨樣品考核,每完成一次測量,測量者統計20個基數,校對者統計3個基數。(六)質量考核統計辦法和填報規定酸雨觀測臺站應分別統計個人和站組的錯情及工作基數,并計算個人和站組的錯情率。個人(或站組)的錯情率是指錯情總數與工作基數之比值。觀測、數據處理、傳輸和報送等的錯情和工作基數應分別統計。1、個人業務質量統計經校對、預審發現的錯情均應如實統計。個人錯情率=個人錯情總數/個人工作基數x1000 (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數一26、位)2、站組業務質量統計站組的錯情是本站無法改正的出站錯情,包括: (1)偽造、涂改記錄、缺測、丟損記錄、設備維護不及時的錯情;(2)觀測日(月)數據文件、月報表、酸雨觀測站環境報告書等制作、上報錯誤產生的錯情;(3)由于使用不合格儀器而產生的錯情;(4)參加酸雨樣品考核的錯情。站組的工作基數是全站個人工作基數之和。站組錯情率=全站錯情總數/全站工作基數x1000(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數一位)3、填報規定(1)酸雨觀測業務質量考核結果應按統一格式(附后)填報。(2)臺站應于月初向地區(州、盟、市)級業務管理部門填報全站和個人的月質量考核表,報送時間、方式由地區(州、盟、市)確定。(3)地區(州、27、盟、市)級業務管理部門每月8日前向省(區、市)填報所轄各酸雨觀測站的月質量考核表,報送方式由省(區、市)確定。(4)省(區、市)每年向填報一次本省(區、市)酸雨觀測業務質量報表,上報時間為每年的2月25日前(以網絡傳輸時間或郵戳為準)。(5)每年公布一次全國酸雨觀測業務質量通報。附: 省(區、市) 年 月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統計表臺站名稱或姓名重大差錯次數其它錯情錯情合計基數錯情率()偽造涂改記錄丟損、毀壞原始記錄缺測使用不合格儀器合 計備注填表人: 聯系電話: 填報時間: 年 月 日四、酸雨觀測業務創優質競賽活動辦法為進一步提高酸雨觀測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促進酸雨觀測業務質量不斷提高,充分發揮觀28、測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制定本辦法。酸雨觀測業務人員應積極參加創優質競賽活動,為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的穩定提高而共同努力。(一) 參加創優競賽活動的條件和要求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政紀、法紀;作風正派,熱愛本職工作,積極主動,嚴守各項業務規章制度,遵守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關心集體,團結幫助同志。2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和先進技術,苦練業務基本功,熟練掌握本專業各項業務知識,在省(區、市)、地區(州、盟、市)組織的年度業務檢查(或抽查)、技術測試中成績優良;能在復雜情況下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業務技術骨干作用。3業務工作成績突出。其具體要求是:(1)參加評優時段內所完成的業務工作量29、必須達到同期本站同類業務人員的平均工作量以上;(2)必須達到本專業的評優標準:酸雨觀測業務“連續百班無錯情”申報者,其連續無錯情工作基數,應達到1500個或以上;或連續工作基數達2250個或以上,錯情和1.0個。酸雨觀測業務“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申報者,其連續無錯情工作基數應達到4500個或以上;或連續工作基數達到6000個以上,錯情和1.0個。酸雨觀測資料預審人員必須堅持參加值班,且值班次數不得少于本站平均值班數的三分之一。4凡連續半年或以上時間中斷值班工作者(邊遠氣象站回內地探親者,可扣除其探親時間),其中斷工作前后的工作基數應分別進行計算,不得連續計算參加評比。5個人質量考核按酸雨觀測業30、務質量考核辦法(試行)的規定進行考核。6若發現被驗收臺站有如下情況之一者,取消該臺站當年(以通報發文日期所在年度為準)申報評比資格。(1) 業務質量(含個人質量)考核不嚴格,隱瞞錯情不報。(2) 使用不合格儀器,錯用儀器參數。(3) 觀測環境受到嚴重破壞。(4) 參加酸雨樣品考核不及格,取消上次考核之后至本次考核時段的申報評比資格。7凡出現偽造涂改記錄、丟失損毀記錄、人為缺測、缺報、故意損壞觀測設備、設施等重大錯情,取消相關責任人當年的申報資格。(二) 競賽的組織和實施酸雨觀測創優質競賽活動由各級氣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各級氣象業務主管部門根據分工具體負責競賽活動的督促檢查、達標驗收和辦理授31、獎的報批等事宜。各級人事、計財部門要對酸雨觀測業務創優競賽活動給予配合和支持。人事部門對獲獎者的先進事跡材料,及時進行整理歸入人事檔案備查。計財部門對開展此項競賽活動所需經費(驗收所需經費和獎金)列入預算予以保證。(三) 獎勵和表彰1酸雨觀測人員符合 “連續百班無錯情”優質評比條件,經地區(州、盟)驗收合格,報省(區、市)審批表彰和獎勵。2酸雨觀測人員符合“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優質評比條件,經省(區、市)驗收合格,報審批授予“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稱號,發給證書和獎金。3“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稱號獲得者可在職稱評定、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由各省(區、市)根據本省(區、市)具體情況,制訂具體辦法32、,并組織實施。(四) 申報和驗收1酸雨觀測臺站申報:酸雨觀測業務人員達到連續百班無錯情(或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申報條件時,臺站需進行初查,然后填寫“酸雨觀測業務連續百班無錯情(或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登記表”,報上級主管部門驗收和審批。(1) 臺站初查、申報工作由站領導組織;(2) 初查工作包括:達到連續百班無錯情(或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的起止日期;核查申報時段內逐日的工作基數、工作量、全部質量統計表、特簿、預審登記本和報告單、審核查詢單;抽查二分之一以上各類原始記錄,召開全站或測報組(股)全體會議,民主評議申報者的政治表現、工作狀況、業務水平和質量情況;(3) 初查確認符合標準者,填寫“連續百33、班無錯情(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競賽登記表”(格式附后)。百班無錯情登記表一式叁份(“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競賽登記表”一式肆份),上報地區(州、盟、市)。填寫登記表字跡要清楚,事跡要詳細真實,并寫明起止時段內工作基數、工作量等。臺站意見欄要說明初查范圍和情況,民主評議意見。臺站領導簽名、蓋章后上報上級主管部門;(4) 酸雨觀測業務人員達到連續百班無錯情(或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時,臺站須在其達標終止日期后的6個月內完成初查和上報。逾期上報者,不再驗收和審批。省(區、市)在收到申報后一年內完成驗收、審查和上報,逾期不報者,不再驗收和審批。2驗收(1) 任務區分:達到酸雨觀測業務“連續百班無錯情”者,由34、地區(州、盟、市)組織驗收;達到酸雨觀測業務“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者,由地區(州、盟、市)組織初步審查驗收后,報省(區、市)驗收;(2) 驗收小組由23人組成;(3) 驗收程序和要求: 了解情況、征求意見。驗收組先向全站公布被驗收人姓名、無錯情工作時段;通過個別交談,聽取站領導、觀測人員和經常使用酸雨觀測資料的同志對被驗收者的政治表現、工作表現等意見,特別是在被驗收時段內有無違犯政策法紀、職業道德紀律、業務規章制度等行為; 復核工作基數。抽查逐日工作基數的計算是否符合規定;復核累計基數是否準確;核實無錯情時段起止時間; 抽查、復查有關記錄資料:A.復查無錯情時段全部特簿、酸雨觀測業務質量統計表35、等。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疑問記錄要逐一查實;B.抽查無錯情時段內記錄資料,包括特簿-1(紙質或存儲文件)。重點核查酸雨觀測儀器參數和儀器運行情況,測量數據記錄、操作等。檢查數據傳輸質量和時效。抽查記錄資料的數量,“連續百班無錯情”不少于記錄總量的二分之一;“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不少于記錄總量的三分之一(按時段計算);C.檢查臺站各類酸雨采集(運行)軟件、儀器使用維護記錄及現用儀器情況;檢查記錄情況;跟班查看觀測記錄和操作。檢查臺站是否存在系統性、習慣性、傳統性的錯情。做驗收結論,驗收小組對于查出的問題,應與臺站領導、當事人、知情人認真核實,并集體討論驗收情況,寫出驗收結論初稿。召開臺站領導、測報36、股(組)及其它股(組)有關同志集體座談會。驗收組介紹驗收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座談討論。在站上難以確定的問題,可留待回后研究決定。對不合格者,驗收組和臺站領導應與其當面交談,做好思想工作,鼓勵其繼續努力;填寫驗收意見。驗收工作結束后,驗收組應將驗收結論填入連續百班(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登記表相關欄目中。驗收結論應包括:驗收經過和情況;抽復查的記錄資料范圍及時段;發現問題及處理意見;是否符合百班(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標準的結論性意見。驗收人員簽名,以示負責;驗收紀律要求:A.參加連續百班無錯情(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驗收的人員必須認真負責、秉公辦事,以酸雨觀測業務規范、酸雨觀測業務規章制度(試行)37、技術規定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嚴禁感情用事、走過場或放寬標準尺度;對業務規范及技術規定中未明確的問題,要經驗收小組集體討論后決定;B.必須堅持下臺站實地進行驗收。不得以調用記錄資料的方式代替下臺站;C.被驗收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為驗收組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所需的全部記錄資料,如實反映有關情況和回答驗收人員的一切咨詢。不許說假話、提供假情況或以任何形式掩蓋事實真相;不許以任何形式阻撓或干擾驗收工作。如發生上述情況者,驗收組可認為該單位或個人所報連續百班無錯情(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有虛假而不予驗收或予以否定。3抽查、復查業務管理部門對報批的“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材料,將采用抽查等形式進行復查核實。如38、發現驗收不符合本辦法,將退回該省(區、市)全部的上報材料,重新進行驗收,直至合格為止,并向全國通報檢查情況。各省(區、市)可組織臺站人員參加連續百班無錯情(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驗收或進行抽查。 每年抽查單位(臺站)數,由上級主管部門視實際情況確定。被查站可以由上級主管部門指定,也可抽簽決定; 參加抽查的人員,由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抽調有關人員聯合組成;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工作; 抽查工作主要是對驗收工作的檢查。同時也是對酸雨觀測業務創優活動的檢查和交流。因此,抽查的重點是單位開展測報創優活動是否深入扎實;業務管理部門督促、指導是否得力,檢查驗收是否嚴格。抽查的內容、程序和要求與驗收的要求相同; 抽39、查發現的問題,如屬個別現象,則由抽查小組提交有關部門作出處理;如屬臺站實際觀測工作、管理工作產生的系統性差錯,在否定該次上報的連續百班無錯情(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的同時,應責令被查臺站限期整頓。整頓情況被認合格后,再重新開始統計工作基數;如發現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或屬地區或省(區、市)管理方面的問題(對規范、技術規定、觀測程序貫徹有誤;對規章制度、考核辦法、觀測創優驗收貫徹執行不嚴格等),抽查工作組應將所發現的問題書面報告給組織抽查單位,做出處理; 抽查結束后,工作組應集體討論,總結抽查情況,交流創優經驗,對酸雨觀測業務管理工作提出改進意見。五、本規章制度自2007年1月1日開始試行。 省(區、市)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競賽登記表姓名:單位: 氣象站(、臺)上報項目:上報日期: 年 月 日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務技術職稱參加工作時間年 月 日工資級別學 歷起 止 年 月 日在 何 學 校 及 學 習 內 容氣象專業進修培訓情況連續無錯情達到基數起止日期月數主要事跡驗 收 核 實 情 況驗收負責人(簽名)驗收成員(簽名)驗收日期: 年 月 日臺站評議意見臺站長意見地業區務或部市門氣意象見省氣象驗收意見中國氣象審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