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有限公司設備事故管理制度附程序.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9015
2024-09-07
13頁
88KB
1、水泥有限公司設備事故管理制度附程序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設備事故管理制度1.目的為了及時掌握和分析設備事故發生的情況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使設備保持完好狀態。2.適用范圍適用于xxxx水泥有限公司設備事故的管理。3.職責與權限3.1設備管理部負責設備事故的管理。3.2車間負責一般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及上報。4.工作程序4.1設備事故范圍機械設備事故:是指生產工藝流程(包括礦山)中的機械設備所發生的損壞。動力設備事故:指各種生產用動力設備以及供電、供水和供熱(汽)用的氣體、液體等設備發生故障或損壞2、。工業建筑物事故:是指生產用的廠房、煙囪、熱風爐和儲庫(倉庫)、罐、槽及設備基礎等發生歪斜、坍塌、嚴重裂縫與損壞。工業運輸設備事故:指生產專用機車、汽車,發生事故或造成缺陷與損壞。工業窯爐事故:是指水泥等窯爐以及各種烘干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掉磚、塌陷、紅窯、胸墻傾斜等。其它設備事故:是指機加(機修)、土建施工、檢驗等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造成損壞。4.2設備事故與故障的劃分水泥生產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設備本身不能正常繼續運行,需要停機或修理,稱為設備故障或事故。生產設備因非正常原因損壞(通常是人為責任性的)而造成停產,停機時間和經濟損失超過規定限額者,為設備事故。設備的零部件已經失效而不能繼續運行,3、但操作者能夠提前主動掌握設備缺陷和不正常現象(有記錄等憑證),采取措施按規定的操作程序做停機處理,并未造成設備缺陷的擴大,可視為設備故障。 設備的零部件已經失效或損壞,但未能提前主動發現,造成設備被迫自動停機,或帶來故障的進一步擴大,經濟損失超過規定限額者,應視為設備事故。 雖造成設備停機,但設備本身并未損壞或損壞極輕微(如連續生產過程中自動控制系統的各種保護性跳閘、繼電器接點的燒損等),為排除故障所占用的停機時間雖超過規定限額,也可視為設備故障。 4.3設備事故分類設備事故按停機時間長短、影響產量的多少或損失大小、性質嚴重程度,分為一般設備事故、重大設備事故和特大設備事故三類。一般設備事故。4、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均為一般設備事故:.1生產工藝流程中的三班連續運輸設備發生損壞,影響生產線或主機停車小時以上小時以下,或非三班連續生產的設備(如破碎機、空氣壓縮機、專用機車、裝卸輸送設備、電鏟等)影響該生產線或主機每班生產作業計劃量在2540之間的。 .2動力設備發生損壞影響全廠停電不足20分鐘的,或一條工藝線停電不足25分鐘的。 4.3.1.3設備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在440萬元(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折合損失下同)。.4計算機系統故障,造成生產工藝線停機1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5由于計算機系統操作失誤,包括硬件使用維護和軟件管理操作方面的失誤,造成生產工藝線停機1小時以上,8小時以內。.6生5、產進行過程中,發生操作站死機、故障或與下位機、遠程站通信中斷,雖未造成生產工藝線停機,但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重大設備事故。凡屬下列情況情況之一者,均為重大設備事故:.1生產工藝流程中的三班連續運輸設備發生損壞,影響生產線或主機停機小時以上天以下;非三班連續生產設備(如破碎機、空氣壓縮機、專用機車、裝卸輸送設備以及電鏟等)發生損壞,影響該機每班生產作業計劃產量在40以上18個班以下的。.2動力設備發生損壞影響全廠停電20分鐘以上的,或一個工藝線停電在25分鐘以上的;有時雖未超過上述時間但影響主機停車小時以上的。.3鍋爐、受壓容器以及煤粉制備、輸油、輸氣(汽)等系統的設備爆炸事故;高速設備的飛車事6、故;建筑物倒塌事故;或因設備事故造成死亡事故的。.4設備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在40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者。.5自動控制設備原因造成生產工藝線停機8小時以上,六天以內的;.6計算機系統操作站故障。死機、故障或與下位機、遠程站通信中斷,雖未造成生產工藝線停機,但時間超過三天以上;.7自動控制設備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公司設備事故管理中所規定的重大事故經濟損失限額的。特大設備事故。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均為特大設備事故。.1構成重大設備事故,并造成人員重大傷亡事故的。.2因設備事故直接引起一個車間的火災、爆炸、廠房倒塌等災難的。.3設備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在400萬元及以上的。.4工業運輸設備(生產專用機7、車、汽車等)的事故分類參照相關行業標準執行。4.4設備事故時間設備事故計算時間從事故發生停止運轉到開機正常運轉的時間為事故時間。 由于發生嚴重設備缺陷被迫立即停車的,即使接近檢修計劃停機時間,也應按事故處理計算時間。但事先主動掌握(有記錄等憑證)設備的缺陷和不正常現象、及時地采取措施或修理,雖然造成停產情況,可不按事故論,作為非計劃檢修停機單獨統計。發生設備事故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制止事態的擴大,并當即報告車間領導和生產調度,車間和有關部門需迅速組織力量處理。如發生特大、重大設備事故,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車間領導、生產品質部、設備管理部及公司主管領導。設備管理部會同車間調查損壞情8、況、拍照備案、制定搶修方案,并由設備管理部組織搶修工作。事故發生后,必須做好詳細記錄,必要時應繪制簡圖或附照片,以作為設備的檢修和改進的依據。4.5事故分析、調查、報告及處理4.5.1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筆錄當事人的事故經過,盡快以書面的形式,詳細寫明事故情況。設備事故處理執行“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相關人員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放過。4.5.2凡發生一般設備事故后,車間應在三天內及時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一般事故牽扯兩個及以上車間時,由設備管理部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找出事故原因,吸取教訓,制定防范措施,寫出書面報告,并進行9、相應的處罰。4.5.3凡重大設備事故發生后, 事故單位應在一周內寫出書面報告報設備管理部。由設備管理部負責組織相關部門、事故有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分析必須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性質、損失和責任者,并制定防范措施。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內容含對相關責任者進行的處罰意見)。4.5.4一般事故分析會由車間領導、技術人員、當班人員參加。重大事故分析會必須有主管領導、車間領導、相關部門領導、技術人員及當班人員參加。4.5.5工業運輸設備的事故調查、處理參照相關行業標準執行。4.5.6隱瞞事故或逾期不報告者,要嚴肅處理。5. 責任事故的處罰對設備事故責任者及車間,根據事故損失大小、應負責任的主次、態度及平時工10、作表現和搶救事故功過等給予不同的處罰。對設備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包括批評教育、罰金、通報批評、行政警告、行政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薪、解除勞動合同、直至追究刑事責任。5.1對人為責任事故責任者的處罰對一般設備事故責任者,根據責任大小、情節嚴重程度,可分別處以:5.1.1.1警告一次并罰款50200元,并通報批評。.2嚴重警告一次并扣發13個月工資的20,并通報批評。5.1.2對重大、特大責任事故者,由事故分析會形成的意見報公司總經理辦公會,根據情節輕重、責任大小研究處理。5.2對于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從重處理:5.2.2玩忽職守,或因不遵守勞動紀律而造成設備事故者;5.2.3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有11、關規定,違章操作而造成設備事故者;5.2.4對重大設備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故意拖延報告者;5.2.5在事故調查中隱瞞真相、偽造現場、甚至嫁禍于他人者;5.2.6在事故發生后不積極搶修,或不服從安排,故意拖延者;5.2.7威脅事故報告者,或對事故調查處理人員進行報復者;5.2.8不接受以往事故教訓,重復發生設備事故責任者。5.3對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追究有關管理人員的管理責任,并根據責任主次、大小和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月工資考核、通報批評,直至行政處分。5.3.1對崗位人員未按有關規定培訓而安排獨立上崗者;5.3.2違章指揮、冒險蠻干、強令操作人員違章作業者;5.3.3制度或規程不健全,操作人員無章12、可循造成設備事故者;5.3.4由于防范措施失當或整改落實不力者;5.3.5指使下屬人員隱瞞事故者;對事故調查、處理的有關人員進行刁難和阻撓或打擊報復者。5.4事故責任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從輕處理:5.4.1對設備搶修、搶險,防止事故擴大有貢獻者;5.4.2能主動認識錯誤,并能積極配合事故調查和事故搶修者;5.5對責任單位的經濟處罰按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額進行處罰。事故總損失=直接損失+間接損失;直接損失=設備損失+修復費用;間接損失=影響產量(水泥或熟料)產品利潤。一般責任事故,對發生責任事故的責任單位按1%5%處罰。重大責任事故,對發生責任事故的責任單位按1%5%處罰,追究責任人行政責任并13、對其給予相應經濟處罰。特大責任事故,追究責任單位領導和相關領導的行政責任并對其給予相應經濟處罰,對發生事故的責任單位按上限5%處罰。若發生人員傷亡對責任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經濟處罰在責任人的工資范圍內進行,若當月工資不足,可分月執行。6. 設備事故原因一般可分為6.1設計不合理。6.2安裝、調試有缺陷。6.3制造質量差。6.4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操作失誤。6.5維護、保養不周。6.6檢修技術方案失誤。6.7檢修野蠻作業。6.8檢修質量差(包括材質不合格)。6.9超過應檢修期的檢修、檢驗。6.10安全保護附件、儀器、儀表失靈。6.11其它7. 設備事故的防范措施7.1 為了保證設備的正14、常運行,杜絕設備事故的發生,必須認真對每一臺設備制訂操作、使用、維護規程,并嚴格按規程的規定執行,定期校驗各類安全保護裝置,定期維護各監測儀器、儀表,使之達到靈活可靠,認真開展點檢預修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7.2堅決制止違章冒險作業、超負荷和帶病運行等不正常現象。7.3 認真貫徹執行“點檢定修”、“三級巡檢”制度,對每一臺設備都能做到,明確檢查點的檢查周期、檢查部位、檢查內容、檢查范圍并落實到人,認真填寫點檢記錄。發現異常現象,立即處理;不能立即處理的,及時向領導反映,不得拖延,如一時不能處理,作預修計劃,定期處理。7.4認真執行設備潤滑管理制度,每一臺設備都應繪制潤滑圖和編制潤滑表,落實“15、五定”(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定人),根據潤滑表開展潤滑工作。7.5 設備操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維護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使事故消滅在萌芽中。7.6落實好“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全員、全過程的管理,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和安全生產的教育,嚴格督查設備管理各項規程、制度的執行情況,并不斷完善設備操作規程與使用、維護規程。7.7生產品質部、設備管理部會同各生產車間要經常組織檢查、分析、研究工藝系統的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保證設備安全生產。8. 附件附件一:機械故障分析的通用程序和故障機理。附件二:設備故障管理程序。附件一機械故障分析的通16、用程序和故障機理故障分析的目的不僅在于判別故障的性質、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將故障機理識別清楚,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以預防故障重復發生。通過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 ,從設計、材料選擇、加工制造、裝配調整、使用與保養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機械設備的可靠性。 故障分析是多專業技術領域的綜合學科,涉及到系統分析、結構分析、材料物理、測試分析,以及有關疲勞、斷裂、磨損、腐蝕等各種學科的知識。發生故障的部件、零件雖各不相同,其分析的方法與步驟也各有差異,但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卻是共同的。1.機械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1.1收集背景數據和使用條件,其主要內容有:部件發生故障的日期、時間,工作溫度和環17、境;部件損壞的程度,部件故障發生的順序;故障發生的操作階段,故障部件有無不正常情況或異響; 對故障部件及其鄰近范圍部件進行拍照或畫草圖;使用錯誤可能導致的故障;使用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對故障的看法。1.2故障現場攝像或照相的重點是:對有可能迅速變更的位置,應盡快地拍照。它包括:設備;儀表指示的讀數和控制的位置等。 對整個故障現場要有足夠的表示。在特寫鏡頭中,應包括至少一件熟悉的物體在內,或放把直尺,以表示拍攝實物的尺寸。對斷口照片,一定要從不同角度來反映斷口形貌。重要的部件或斷口要有特寫鏡頭。用廣角鏡頭表示部件之間的關系,這對斷口的形貌和成分分析都是必要的。1.3故障部件的主要歷史資料包括: 部件18、名稱,標記,制造編號,廠家,使用單位;部件的功能,使用的材料,設計書中規定的有關項目;到發生故障時的使用時間;生產廠家的驗收技術報告和質量控制報告;使用情況記錄;過去的故障情況記錄和維修報告等。1.4對故障件進行初步檢查。1.5故障部件殘骸的鑒別、保存和清洗。2故障原因和故障機理 2.1對故障件的檢查與分析。包括無損控傷檢驗、機械性能試驗、斷口的宏觀與微觀檢查與分析、金相檢查與分析、化學分析等。2.2必要的理論分析和計算。包括強度、疲勞、斷裂力學分析及計算等。2.3初步確定故障原因和機理。2.4模擬試驗,確定故障原因與機理。每當設備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階段或試驗工作結束時,都要對所獲得的全部資19、料、調查記錄、證詞和測試數據,按設計、材料、制造、使用四個方面是否有問題來進行集中歸納、綜合分析和判斷處理,形成初步的結論。對匯集整理的力學測量數據、化學分析數據和斷口形貌以及顯微鏡組織照片,判斷這些結果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使用要求。故障分析結束時必須提出一個結論明確、建議中肯的報告。一方面是為了改進工作、積累資料、交流經驗;另一方面也是為索賠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據。3分析主要內容3.1故障分析結論;3.2改進措施與建議及對改進效果的預計;3.3故障分析報告提交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將意見反饋給分析單位;3.4必要時應對改進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管理。附件二設備故障管理程序建立設備故障管理程序是建立20、事故預警機制的第一步,正確制定設備故障管理的程序意義重大。要做好設備故障管理,必須認真掌握發生故障的原因,積累常發故障和典型故障資料和數據,開展故障分析,重視故障規律和故障機理的研究,加強日常維護、檢查和預修,避免突發性故障和控制漸發性故障。設備故障管理的目的是在故障發生前通過設備狀態的監測與診斷,掌握設備有無劣化情況,提前發現故障的征兆和隱患,及時進行預防維修,以控制故障的發生;在故障發生后,及時分析原因,研究對策,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改善設備,以防止故障的再發生。1設備故障管理的程序:1.1 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崗位工人和維修工人自覺地遵守有關操作、維護、檢查等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和精心維護設21、備,對設備故障進行認真地記錄、統計、分析。1.2 結合本公司生產實際和設備狀況及特點,確定設備故障管理的重點。1.3 采用監測儀器和診斷技術對重點設備進行有計劃的監測,及時發現故障的征兆和劣化的信息。一般設備可通過人的感官及一般檢測工具進行日常點檢、巡回檢查、定期檢查(包括精度檢查)、完好狀態檢查等,著重掌握容易引起故障的部位、機構及零件的技術狀態和異常現象的信息。同時要建立檢查標準,確定設備正常、異常、故障的界限。1.4 為了迅速查找故障的部位和原因,除了通過培訓使維修、崗位工人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外,還應把設備常見的故障現象、分析步驟、排除方法匯編成故障查找邏輯程序圖表,以便在故障發生后能迅速22、找出故障部位與原因,及時進行故障排除和修復。1.5 完善故障記錄制度。故障記錄是實現故障管理的基礎資料,又是進行故障分析、處理的原始依據。記錄必須完整正確。維修工人在現場檢查和故障修理后,應按照“設備故障修理單”的內容認真填寫,車間按月統計分析報送設備管理部。1.6 及時進行故障的統計與分析。車間設備管理人員除日常掌握故障情況外,應按月匯集“故障修理單”和維修記錄。通過對故障數據的統計、整理、分析,計算出各類設備的故障頻率、平均故障間隔期,分析單臺設備的故障動態和重點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的發生規律,以便突出重點采取對策,將故障信息整理分析資料反饋到相關部門,以便安排預防修理或改善措施計劃,還可以23、作為修改定期檢查間隔期、檢查內容和標準的依據。根據統計整理的資料,可以繪出統計分析圖表,例如單臺設備故障動態統計分析表是維修班組對故障及其他進行目視管理的有效方法,既便于管理人員和維修工人及時掌握各類型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又能在確定維修對策時有明確目標。1.7 針對故障原因、故障類型及設備特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對策。對新設置的設備應加強使用初期管理,注意觀察、掌握設備的精度、性能與缺陷,做好原始記錄。在使用中加強日常維護、巡回檢查與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征兆,采取調整與排除措施。重點設備進行狀態監測與診斷。建立靈活機動的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維修組織,采用分部修復、成組更換的快速修理技術與方法,及24、時供應合格備件。利用生產間隙整修設備,對已掌握磨損規律的零部件采用改裝更換等措施。1.8 做好控制故障的日常維修工作。通過維修工人的日常巡回檢查和按計劃進行的設備狀態檢查所取得的狀態信息和故障征兆,以及有關記錄、分析資料,由車間設備管理人員或維修段長針對各類型設備的特點和已發現的一般缺陷,及時安排日常維修,做到預防在前,以控制和減少故障發生。對某些故障征兆、隱患,日常維修無力承擔的,則反饋給生產品質部和設備管理部另行安排計劃修理。事 故 分 析 報 告 申報單位: 填報人: 申報日期:事故名稱事故發生時間事故性質事故處理時間事故損失直接損失分析會召開時間間接損失事故現象事故分析參加人事故原因責任處理事故處理辦法吸取教訓防范措施措施執行人執行日期監督人一 般 設 備 事 故 月 報 表 填報單位: 填報人: 填報日期:發生事故的設備名稱事故部位及損壞情況事故發生時間主要原因事故經過處理結果影響生產時間(h)減產損失損失金額設備名稱時間品名單位數量減產金額修復費用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