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產質量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規定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01260
2024-09-07
22頁
58.50KB
1、公司生產質量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規定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質量成本核算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提高XXXX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質量成本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強化質量成本的核算,推進成本精細化管理工作,依據公司會計核算辦法、成本費用管理辦法、質量成本管理辦法等制度,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質量成本是指公司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費用,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第二章 核算辦法第三條 核算原則:(一) 真實性原則。質量成本核算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2、事項為依據,真實反映公司發生的質量成本。(二) 重要性原則。質量成本核算對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要區別其重要程度進行不同處理。(三) 配比性原則。質量成本核算正確劃分質量成本與非質量成本的界限,計入產品和不計入產品成本的界限,以及各產品之間的界限。(四) 可比性原則。質量成本核算按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前后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五) 謹慎性原則。質量成本核算要遵照謹慎性原則,不得少計質量損失、費用。第四條 質量成本列支范圍及歸集方法。(一) 為開展質量管理和檢驗、測試、試驗、鑒定和改進質量而消耗的各種原材料、外購半成品、輔助材料、燃料、動力等費用,分別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外購材料、燃料3、動力要素。(二) 質量管理人員及直接從事質量檢驗、測試、試驗、鑒定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分別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工資、職工福利費各要素;支付的各項不屬于工資的質量獎勵性支出,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其他非物質消耗要素。(三) 質量管理部門、檢驗部門及其他部門發生的與質量管理有關的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勞動保護費、運輸費、資料費等。辦公費、勞保用品、運輸費、資料費等,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其他物質消耗要素;差旅費、會議費、保健費等,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其他非物質消耗要素。(四) 質量管理部門和檢驗部門使用的設備、儀器、儀表的折舊費以及實際支付的修理費、日常維護校準費,分別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折舊、修理費要素;4、為進行質量管理和檢驗、測試、試驗、鑒定所使用的工具、量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用,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外購材料要素;對外支付的產品質量檢驗及檢測等費用,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其他物質消耗要素。(五) 因質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返修、報廢等內部損失費用,以及因產品質量未達到標準造成的對外維修、售后服務及司法敗訴等外部損失費用,分別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材料、工資、職工福利、其他等要素。(六) 與質量管理、質量檢驗和產品質量有關的其他費用,歸集到生產費用中的其他要素。第五條 會計核算賬戶設置。在“基本生產成本”總賬賬戶下設置“質量成本”二級科目(以下簡稱本科目),作為單獨核算質量成本的賬戶。借方核算本期發生的各項5、質量成本及費用支出,貸方核算期末結轉到相關成本費用賬戶的質量成本,本賬戶期末無余額。第六條 核算內容本科目用于核算公司日常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質量成本,按質量成本發生的性質分設“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等三級賬戶進行明細核算。根據公司質量管理需要,按照費用發生部門(項目)設置輔助明細賬進行輔助核算。(一) “預防成本”三級賬戶主要核算用于預防產生不合格品與質量事故的發生,保證和提高質量水平而投入的質量控制措施費用,具體包括如下:1、質量工作費。指為保證和控制質量,開展質量管理所發生的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等;QC小組活動費;收集質量信息、制定質量標準、編制質量工6、作手冊、制定質量工作計劃和研究工序能力所發生的有關費用。2、質量培訓費。為達到質量要求或改進產品質量,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的業務水平,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操作技術培訓等所支付的費用。3、質量評審費。指對本單位的產品質量審核和對質量體系進行評審所支付的費用、新產品質量評審等所需要的費用,包括外部質量保證評審費。4、質量改進措施費。指為提高產品質量而改進產品設計、調整生產工藝,進行技術革新等發生的費用。5、工資及福利費等。指從事質量管理的專職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各項獎勵支出等。(二) “鑒定成本”三級賬戶用于核算在交驗合格情況下,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進行質量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而發生的費7、用,具體包括如下:1、檢測設備及工具的使用費。指用于質量校驗、測試、試驗和鑒定的有關設備的折舊、維護修理、校正等費用,各類質量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工具的攤銷費用。2、檢測試驗費。指對購入的原材料、半成品、協作件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產成品按質量要求進行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所發生和支付材料、外部試驗檢測、運輸試驗費用。3、檢測管理費。指為質量檢驗、檢測、試驗和鑒定所發生的能源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勞動保護費等;直接從事質量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工作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等。4、其他鑒定成本。指質量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而發生的以上三項之外的費用。(三) “內部損失成本”用于核算在8、產品銷售之前,經檢測未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發生的損失費用。具體包括如下:1、報廢損失。指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因達不到質量要求且無法修復或經濟上不值得修復的不合格品報廢而形成的凈損失(應扣減相關責任人賠償部分);2、返修費用。指對質量不合格品進行返修,并使之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所支付的各項成本費用;3、事故損失費用。指對質量事故進行分析、處理所發生的費用。(四) “外部損失成本”用于核算在產品銷售之后,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的索賠、修理、更換、退貨等而發生的凈損失。具體包括如下:1、保修費。指根據合同規定或在保修期內為用戶提供修理服務所發生的費用及支付保修服務人員的工資和職工福利費。2、退貨損失。指由于9、質量問題造成退貨、換貨所發生的凈損失。3、訴訟費。指為處理產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訴訟事宜所支付的費用。第七條 賬務處理本科目主要賬務處理如下:(一) 發生各項質量成本費用時,按實際發生數額計入本科目,即:借記“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貸記“銀行存款”、“現金”、“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輔助生產成本”、“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基本生產成本相關二級科目”、“制造費用”等科目。(二) 期末分析各項質量成本費用發生的屬性,依據公司會計核算辦法、成本費用管理辦法中有關成本費用歸集和列支的要求,將本科目余額分別結轉到相關科目中,即:借記“基本生產10、成本廢品損失、專用費用”、“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其他應付款職工教育經費”等科目,貸記本科目。(三) 本科目期末無余額。第八條 基本生產單位(分廠、車間)質量成本核算。(一) 本科目“預防成本”核算。基本生產分廠(車間)發生預防成本主要包括:質量工作費、培訓費、改進措施費、質量獎勵等。預防成本能直接計入產品的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 、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預防成本貸: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原材料、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期末結轉預防成本借:制造費用工資、福利、辦公費、差旅費等 其他應付款職工教育經費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11、成本預防成本(二) 本科目“鑒定成本”核算。基本生產分廠(車間)發生的為鑒定某種產品質量而發生的成品及半成品的抽驗檢驗費用,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產品零部件的工藝試驗消耗費用等,屬于鑒定成本。主要包括:1、工具使用費,指為鑒定某種產品質量而發生的各種量具、儀器儀表。工具使用費能直接計入產品的專用量具等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 、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 貸:低值易耗品期末結轉工具使用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專用工裝 制造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2、檢測試驗費,主要指抽驗費和試驗費。(1)抽驗費指基12、本生產分廠(車間)抽驗成品、半成品、零部件所發生的主材、外購件成本和人工費用等。材料費按抽驗數量、單發(件)材料定額成本計算;人工費用按抽驗的數量、單發(件)工時、小時人工費用率(分值乘以1.14)計算。基本生產分廠(車間)要單獨計算本分廠(車間)發生產品抽驗費用,對于產品抽驗發生的上分廠(車間)半成品按內部結算價格或定額成本進行核算。合件、部件、成品能繼續使用的部分不計算抽驗費,能回收殘值的,其收入沖減當期生產成本。會計事項為:產品抽驗費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產品核算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貸: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基本生產成本工資及福利月末結轉產品抽驗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13、用產品抽驗費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2) 試驗費指基本生產分廠(車間)按“試驗通知單”發生的材料和人工等費用,不包括科研產品發生的試驗費。試驗費的核算參照抽驗費的核算3、檢測管理費,指基本生產分廠(車間)直接從事產品質量檢驗、鑒定人員工資及福利費,以及這部分人員發生的勞動保護費等。檢測管理費能直接計入產品的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 、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貸: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原材料、銀行存款等期末結轉檢測管理費借:制造費用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等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三) 本科目“內部損失成14、本”核算。生產制造中發生質量損失,按產品發生損失的制造成本或進行修復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核算(包括材料、直接人工等費用)。廢品損失核算由于產生廢品而發生的報廢損失和因修復廢品原因超過合格品正常生產成本的多耗支出,分為可修復和不可修復兩種,其發生的成本費用視不同情況分別計入合格品成本或當期損益。1、可修復廢品的核算(1) 可修復廢品修復發生的成本在本科目“內部損失成本”三級科目中核算,其中:人工費用按修復品的數量、單件返修工時、小時人工費用率(分值乘以1.14)計算;產品件電鍍返修發生的輔助材料按修復品的數量、材料定額成本計算;燃料及動力費、制造費用等按修復品的數量、單件返修工時、小時費用率計算。(15、2) 在小批量、較少工序返修情況下,只計算返修人工費用,電鍍件還要計算電鍍返修發生的輔助材料;屬于整批、大批或多道、主要復雜工序返修情況下,在計算返修人工費用、輔助材料的同時,還要計算返修品發生的燃料及動力費、制造費用,其計算方法按修復品的數量、單件返修工時、小時費用率計算。(3) 返修品需要外部加工,且不屬于加工方責任的,其加工費直接計入該產品的返修費用;若原零部件由加工方提供,且質量責任屬于加工方的,按合同、協議約定進行索賠。(4) 發生返修費會計事項舉例:返修費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產品核算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其他應收款其他*責任單位或個人貸: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16、工資及福利等期末結轉返修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內部損失成本2、不可修復廢品的核算(1) 由于技術和生產水平所限發生的不可修復廢品的損失,在本科目“內部損失成本”三級科目中核算,報廢品損失材料費按廢品數量、單件材料定額成本計算;人工費用按廢品的數量、單件工時、小時人工費用率(分值乘以1.14)計算;燃料及動力費、制造費用等按報廢品的數量、單件加工工時、小時費用率計算。(2) 如果產品零部件質量狀況較穩定,且在規定的質量考核指標以內,發生的報廢損失只計算材料費、人工費;如果產品零部件質量狀況不穩定,報廢品數量超過規定的質量考核指標,或雖然未超過規定的質量考核指標17、,但良品率低于80%,發生的報廢損失計算材料費、人工費、燃料及動力費、制造費用等。(3) 不可修復廢品發生報廢損失會計事項同于可修復廢品會計事項。3、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不可修復廢品損失,按照廢品的完工程度合理確定料、工、費的分攤方法及比例。期末應將該部分損失自本科目轉出,應由過失人賠償的,計入“其它應收款”科目;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計入營業外支出。不可修復廢品能回收殘值的,其收入沖減當期生產成本。4、基本生產單位 (分廠、車間)發生的廢品應當及時填制憑證,并按承擔廢品責任的單位 (分廠、車間)進行轉帳。基本生產單位 (分廠、車間)要單獨計算本單位 (分廠、車間)發生廢品損失,對于單位 (分廠、18、車間)半成品發生廢品損失按內部結算價格或定額成本進行核算。合件、部件、成品返拆,計算不能繼續使用的零部件廢品損失及返拆人工費等。(四) 本科目“外部損失成本”核算。基本生產單位 (分廠、車間)發生外部損失成本指公司產品銷售后,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修理、更換、退貨等,由基本生產單位 (分廠、車間)發生的成本費用和凈損失。主要包括如下:1、保修費。(1) 保修費,是指根據合同規定或在保修期內為用戶提供修理服務所發生的更換零部件成本、包裝費、運輸費、差旅費等,及支付保修服務人員的工資和職工福利費。(2) 更換零部件成本按零部件數量、內部結算價格或定額成本計算。(3) 保修發生的包裝費、運輸費、差旅費,19、及支付保修服務人員的工資和職工福利費等直接計入某產品成本。(4) 合件、部件、成品返拆,計算不能繼續使用的零部件及返拆人工費等,能回收殘值的,其收入沖減當期生產成本。(5) 發生保修費會計事項舉例:保修費發生時按期、單位(分廠、車間)、產品核算。 更換零部件成本更換零部件發生時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貸: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等期末結轉更換零部件成本借: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發生其他保修費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貸: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原材料、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等期末結轉其他保修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20、部損失成本2、退貨損失.退貨損失,是指由于質量問題造成退貨、換貨所發生的凈損失。退貨損失計算方法是:退貨產品數量乘以銷售單價,在加上反拆費用和退貨包裝、運雜費等。回收的殘值沖減當期生產成本。發生退貨損失會計事項同以上保修費會計事項第九條 鑒定部門質量成本核算。鑒定部門指從事檢驗、測試、試驗和鑒定的部門,包括:檢驗處、計量檢測中心等,所發生的費用主要是本科目的“鑒定成本”。鑒定成本核算包括:(一) 設備和工具使用費,能直接計入產品的專用工裝、工具等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折舊費、工具費、維修校正費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時按期、部門、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 貸:累計折舊21、低值易耗品、原材料、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期末結轉設備和工具使用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試驗檢驗費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二) 檢測試驗費,包括發生材料、外部試驗檢測費、運輸試驗費等。各鑒定部門具體核算是:1、檢驗處。(1) 材料費,指靶場試驗消耗外購試驗彈、火工品、靶板、其他材料和對外購件、原材料進廠驗收取樣發生的費用,按“材料領用單”填寫的用途、金額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會計事項為:發生材料時按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 貸:原材料期末結轉材料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試驗檢驗費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2) 外部試驗檢測費,是指到外部靶場進行產品試驗、22、交驗發生的費用和到外部單位進行的產品火工品、零部件等試驗、檢驗、鑒定發生的費用。外部試驗檢測費按產品直接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試驗費時按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 貸: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期末結轉試驗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試驗檢驗費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2、計量檢測中心。(1) 材料,產品試驗、檢測發生的材料費(主要指探傷材料),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同檢驗處發生材料費。(2) 外部試驗檢測費,到外部單位進行產品零部件等發生的試驗、檢測費用,外部試驗檢測費按產品直接計入。會計事項為同檢驗處發生的外部試驗檢測費。(3) 運輸試驗費,指按技術要求進行的產品運23、輸試驗所發生的運輸費,屬于某產品直接發生的費用必須直接計入,屬于幾個產品共同發生費用按運輸量(數量、重量等)比例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運輸試驗費時按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 貸: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等期末結轉運輸試驗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試驗檢驗費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3、計量檢測中心。(1) 材料,指對原材料、元器件進行理化分析、化驗材料費(試劑、標樣、玻璃儀器等),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同檢驗處發生材料費。(2) 外部試驗檢測費,指到外部單位進行各種試驗、檢測、分析所發生的費用,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同檢驗處發生的外部試驗檢測費。(三)24、 檢測管理費,指鑒定部門發生的能源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勞動保護費等,能直接計入產品的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按工時標準分配計入。會計事項為:發生時按期、部門、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貸:原材料、輔助生產成本、應付工資、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期末結轉檢測管理費借:基本生產成本專用費用試驗檢驗費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鑒定成本第十條 職能管理部門質量成本核算1、本科目“預防成本”核算。職能管理部門主要指質量管理處等單位,其發生費用屬于預防成本主要包括:質量工作費、培訓費、改進措施費、質量獎勵等。發生時按期、部門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預防成本貸: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原材料、25、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b、期末結轉預防成本借:管理費用工資、福利、辦公費、差旅費等 其他應付款職工教育經費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預防成本2、本科目“外部損失成本”核算。(1) 相關部門發生產品售后,因處理產品質量問題而發生差旅費、會議費、訴訟費、運輸費及不屬于基本生產單位保修費、退貨損失等,在本科目“外部損失成本”核算。其中:保修費、退貨損失核算參照基本生產單位的保修費、退貨損失核算。(2) 會計事項與基本生產單位“外部損失成本”基本相同。(3) 民品“三包”發生費用及索賠、訴訟等費用的會計事項應為:發生時按期、部門、產品借: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其他應收款其他*責任單位或個人 26、貸: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原材料、基本生產成本等期末結轉外部損失成本借:營業費用售后服務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其他等 基本生產成本廢品損失 貸:基本生產成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成本第十一條 質量成本報告及分析(一) 質量成本報告是對一定時期質量成本管理與核算工作的總結,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發生的質量成本情況及變動趨勢,必須遵循真實性、客觀性、重要性等原則。(二) 質量成本分析主要包括:質量成本構成及趨勢分析;報告期質量成本指標預算執行情況,基前和前期的對比分析;典型事件分析;報告期內影響質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和重要事項分析;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三) 質量成本核算報表按質量成本科目、明細項目,核27、算對象,結合生產費用要素和質量管理要求設置。生產單位質量成本核算報表按月編制,與成本核算報表一同上報。(四) 質量成本報告及分析1、生產單位每季度根據質量成本核算報表,填制“季度單位質量成本構成指標分析計算表”,并運用因果圖、排列圖(按損失額計算)、對策表等統計技術,對本單位的質量成本按產品、零部件從經濟、技術、經營管理等諸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指出報告期內質量成本各項費用的升降趨勢及影響質量成本的主要因素,落實責任,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控制和降低質量成本的有效措施,并對上季度的措施效果進行分析驗證,形成本單位質量成本分析報告報財務審計部和質量管理處。2、財務審計部根據公司質量成本匯總表和各單位上報28、的質量成本分析報告,按季度對公司質量成本的核算進行總結和經濟分析,包括兩方面內容:(1) 質量成本核算結果數據,按質量成本構成計算出其各明細項目占質量成本的比例,質量成本及明細項目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商品產品總成本、工業總產值等的比例,以及基期和前期的指標對比,報告期質量成本指標預算執行情況等。(2) 從經濟角度分析質量成本的運行情況,依據質量成本統計、核算結果,進行質量成本水平分析和質量成本對比分析及趨勢分析,并提出在報告期內影響公司質量成本的主要經濟因素,提出對典型事件的具體分析結果,確定改進措施,形成公司質量成本經濟分析報告,報質量管理處。3、質量管理處根據財務審計部提供的質量成本報表、29、質量成本經濟分析報告及有關各單位上報的質量成本分析報告,編寫公司季度質量成本綜合分析報告,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經濟性,有效性做出評價,提出改進公司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的有關措施,報總會計師、總經理審閱。4、質量管理處根據質量成本綜合分析報告所提出的質量成本改進措施,按所涉及的責任單位,填寫“質量成本改進通知單”發至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在接到“質量成本改進通知單”后,要認真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糾正措施,并加以實施,在規定的期限內,將通知單填寫完整,返回質量管理處。質量管理處應在下期公司質量成本綜合分析之前,對各相關責任單位其質量改進措施完成情況和效果進行現場驗證或書面驗證。(五) 質量成本計劃的編制要與質量成本實際核算口徑一致。第三章 附 則第十二條 各子公司可參照本辦法,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的質量成本核算辦法,并認真組織實施。第十三條 本辦法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和修訂。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