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行政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03463
2024-09-07
11頁
47.59KB
1、學校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行政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行政管理制度第一節 管理制度1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入口處必須貼上生物危險標志,生物安全級別、實驗室負責人和相關負責人姓名和電話。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應有明顯的區域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3實驗室主任應對同一時間內進入實驗室的人數進行限制,以減少偶然事件發生的危險性。4實驗室工作人員收集本底血清,進行生化檢測和免疫學檢測,以后每一年采血復查一次。實驗室人員還應接受適當的免疫接種和測試,并做好登記記錄。5進修人員必須學習實驗室的一2、切規章制度和有關操作規程,參觀人員須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并經實驗室主任批準。第二節 檢驗人員上崗資格1具備檢驗師技術職稱。2從事檢驗專業2年以上,具有較高的檢驗技術操作能力和較高的微生物和免疫學知識,了解生物實驗的危害性。3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操作流程并熟練掌握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操作技術。4經上崗前培訓、考核、審查和批準,取得資格證書。第三節 檢驗人員準入制度1檢驗人員必須自愿從事本專業工作,具有較強的責任心,熟悉本手冊的各項內容,并填寫相關文件。2檢驗人員必須具有處理病原體的工作經歷,經過生物安全知識、個人防護和有關標準操作規程、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的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后,經資格認證,并經檢驗科主任批準3、,方可進入實驗室工作。 3實驗室及其輔助工作人員要接受有關的潛在危險知識的培訓,掌握預防暴露和暴露后的處理程序,每年要接受新的培訓。 4在進入實驗室前,檢驗科主任有責任向所有檢驗人員提供標準生物學操作規程和技術、儀器操作規程。 5檢驗科主任有權決定進入實驗室工作的檢驗人員名單,并讓所有檢驗人員了解實驗室的特殊危險,檢驗人員要閱讀并按照操作規程操作。6檢驗人員應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種和檢測,并定期檢查。7應收集實驗室檢驗人員的基本血清樣本并保存,以后根據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標本,應有檢測報告,如有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8檢驗人員進入實驗室前,應按照有關規定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工作完畢必須按順序脫下個人防4、護用品,就地消毒,不得穿工作服離開實驗室。9孕婦、不健康人員、未成年人及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禁止將無關的動植物帶入實驗室。第四節 檢驗人員行為管理制度 1生物安全實驗室為專用實驗室,只允許進行實驗目的所規定的操作,不得進行與此無關任何活動。 2進入實驗室嚴格個人防護,方可進入實驗室控制區域。3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訪客和喧嘩。4保持實驗室環境的整潔,每項工作完成之后,必須清潔臺面,嚴格消毒,恢復實驗室的待運行狀態;5注意個人的健康狀況,出現身體不適情況,應及時向負責人報告,嚴禁帶病堅持工作。6實驗完成后按規定離開實驗室。 第五節 檢驗人員健康管理制度1檢驗人員必須保持良好的身5、體狀況。2檢驗人員出現任何不適時,應及時向安全員或實驗室負責人報告,由安全員或實驗室負責人決定能否繼續上崗。3禁止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檢驗人員進入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工作。4按要求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并定期進行免疫接種。第六節 檢驗人員體格檢查制度1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檢驗人員在上崗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 2檢驗人員取得進入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資格后,應一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3檢驗人員體格檢查的主要內容是血液檢驗等。4應收集檢驗人員的本底血清,進行生化檢測和免疫學檢測,每一年復查一次,應有檢測報告。5檢驗人員血清檢測的主要內容是HIV抗體、梅毒抗體、HAV抗體、HBsAg、HCV抗體、6、結核抗體等。6建立檢驗人員的健康管理檔案。第七節 檢驗人員免疫接種制度1檢驗人員應定期接受常規免疫接種。第八節 標本污染報告制度1 檢驗人員暴露于感染性物質時,必須及時消毒處理,并立即報告實驗室負責人或生物安全員,同時記錄事故經過和處理方法。 2 檢驗人員在實驗室內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時,決定并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向上級報告。 3檢驗人員必須接受有關潛在危險的知識培訓,掌握預防暴露和暴露后的消毒處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培訓。第九節 實驗室清潔消毒管理制度與規程1實驗室清潔的原則:實驗室的清潔工作要在保證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符合生物安全防護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潔的原則。一般情況下,生物安全7、實驗室由專門人員進行消毒清潔,但每一名實驗室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做好實驗室的清潔和消毒工作。2 清潔和消毒用品:實驗室應備有必要的清潔和消毒用品,主要包括拖把、海綿擦、抹布或紗布、水桶、消毒液、配好的70乙醇等。3消毒劑:主要有含氯消毒劑(健之素)等。4消毒器械:消毒器械主要是紫外線燈,紫外線的穿透能力特別弱,因此,必須定時定期對紫外燈進行清潔。一般情況下每月使用含有70乙醇的抹布擦拭燈管一次,擦拭前,先拔掉插頭并冷卻10分鐘。還應經常檢查紫外線燈的照射累計時間,當累計時間達到標準工作時間時,就應由專業人員更換燈管。重新記錄紫外線燈的照射累計時間。5保持實驗室環境的整潔:每項工作完成之后,必須清潔8、臺面,恢復實驗室的待運行狀態。實驗室臺面和器械應在每次實驗操作完成后及時使用消毒液擦拭表面。6消毒方法6.1實驗室內空氣的消毒用的室內懸吊式紫外線燈對無人室內空氣照射60min。6.2實驗室表面消毒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健之素液噴灑或拖地,消毒液的用量不得少于100毫升/ 平方米。污染區和清潔區拖把應專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水清洗干凈,懸掛晾干,最好放在陽光下曝曬后備用。6.3 物體表面的消毒實驗臺、桌、椅、凳、床頭柜、門把手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健之素液噴灑、擦拭,作用10-15min 。對易腐蝕表面,應及時用清水擦洗以除去殘留消毒液。6.4手9、的消毒實驗室工作完畢后應立即進行手部清洗和消毒。水龍頭開關用腳踏式或感應式水龍頭。標準的洗手方法,見下圖 1.掌心對掌心搓擦2.手指交錯掌心對手背搓擦3.手指交錯掌心對掌心搓擦4.兩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轉動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6.5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污水消毒:嚴格執行GB84662001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嚴禁未消毒的污水進入公共下水道。7紡織品的清潔:棉織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專用的污物袋中,用70以上熱水加洗滌劑洗滌、有明顯病原微生物污染時,隨時噴灑消毒液消毒或放入專用的污物袋中,進行高壓蒸汽滅菌處理。 8儀器設備類的清潔:可用消毒液或70乙醇擦拭表面消毒后,再用中性洗滌劑10、和清水擦洗去污。第十節 消毒隔離制度 1及時消毒1.1當試驗微生物污染實驗環境時,應立即停止實驗,用相應有效的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1.2實驗室被空氣和氣溶膠傳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應立即關閉實驗室進行消毒處理。1.3可疑污染的物品帶出生物安全實驗室前,應該進行徹底滅菌或消毒處理。菌毒株和相關樣本應對樣本的載體和包裝容器表面進行嚴格滅菌或消毒處理后,才可帶出。且在取出樣本時應對載體進行再次消毒處理,對包裝容器進行滅菌或消毒處理。 1.4盛裝污染微生物實驗耗材的容器應有足量的消毒液,用過的耗材 立即浸沒在消毒液中。 1.5實驗結束后,應立即對實驗環境進行消毒處理,擦洗、消毒工作 臺面、地面,開啟紫11、外線燈照射1小時以上。 1.6實驗完成后,對實驗廢棄物應立即進行滅菌或消毒等無害化處理。 1.7試驗人員在實驗結束后應立即清洗消毒雙手,洗臉,必要時應洗 澡、更衣。 2徹底消毒2.1對需消毒的物品應采取徹底的消毒措施,不留死角。2.2消毒液浸泡消毒時,要將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在消毒劑中,對有管腔的物品,應將消毒液灌入管腔,排除氣栓。2.3消毒劑擦拭消毒時,要將消毒液擦拭需要消毒物品的所有表面并保持充分作用時間。 2.4消毒對象的選擇要根據試驗情況而定,凡是可能接觸試驗微生物的實驗器材、試驗環境(包括臺面、地面、墻壁、空氣)、人員(人體及防護用品等)均應采取相應消毒處理。3有效消毒3.1要根據消毒12、對象和微生物的種類選擇合適的消毒和滅菌方法。 對受到細菌芽胞、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選用滅菌法。對于受到高抗力致病因子污染的器材必須用壓力蒸汽(136,60min)進行滅菌處理。 存在較多有機物(如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品消毒時,應加大消毒藥物的使用劑量和或延長消毒作用時間。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別嚴重時,應加大消毒劑的使用 劑量和或延長消毒作用時間。 選擇表面消毒方法,應考慮表面性質,光滑表面可選擇紫 外線消毒器近距離照射或消毒液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噴霧消 毒法。3.2消毒器械和消毒液應有衛生部門許可批文。消毒產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應按照說明書標示的作用濃度(或強度)、作用時間和使用13、方法進行消毒操作。連續使用的消毒劑應定期測試有效成分含量并及時更換。 滅菌設備應定期測定滅菌效果。滅菌設備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應通過性能檢測,證明可以有效使用。 4注意事項 4.1要減少消毒處理對人體的傷害、對物品的破壞、對環境的影響。 4.2根據被消毒物品的理化性狀,選擇相容性好的消毒劑。耐高 溫、耐濕的物品和器材,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金屬、玻璃器材、油劑類和干粉類等可選用干熱滅菌。畏熱、畏濕;畏腐蝕以及貴重物品,可選擇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滅菌 4.2用于人體消毒的消毒劑應選擇對人體皮膚粘膜刺激性較小的 消毒劑。4.3用于環境消毒的消毒劑,要嚴格按照消毒對象、目標污染物種類以及污染程度,以其達到有效消毒、又不污染環境為前提;合理選擇消毒劑使用濃度和作用時間。第十一節 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1. 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例立即上報防保科,防保科在2小時內逐級上報; 2. 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例6小時內上報防???,由防??七M行網絡直報;3. 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例24小時內上報防保科,由防保科進行網絡直報。4.法定傳染病的報告由該崗操作人員以不同方式(電話等)上報防??疲⑻顚憟蟾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