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管理類制度文件編寫指南3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04094
2024-09-07
36頁
548KB
1、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管理類制度文件編寫指南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制度文件編寫指南目錄1編寫目的32工作流程52.1一般文檔的工作流程52.2制度文件編寫流程63業務定位63.1戰略定位6目標6術語6基礎文件7模型7思考7底稿83.2外部關系8目標8術語8基礎文件83.2.4模型8思考9底稿94管理架構分析與設計104.1目標104.2術語104.3職能與組織10目標10術語11基礎文件11職能架構11組織架構14組織職能164.4規劃與計劃17目標17術語17基礎文件17思考18底稿184.5控制與考核18目2、標18術語18控制體系18考核體系195業務架構分析與設計205.1目標205.2術語205.3基礎文件215.4模型215.5商業架構21目標21術語21基礎文件22模型23思考23底稿235.6數據架構24目標24術語24基礎文件24模型25思考25底稿265.7業務流程26目標26術語27基礎文件27模型28思考29底稿296制度文件306.1目標306.2術語306.3基礎文件306.4模型31公司制度體系31文件架構326.5參考模板327管理信息化347.1目標347.2術語347.3基礎文件347.4模型357.5思考357.6底稿351 編寫目的公司為了應對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戰略3、需要,必須對當前的管理體系進行深刻變革,因此公司決定將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二輪體系建設確定為XX年的重點工作。第二輪體系建設的目標是:(1) 構建以價值為導向的公司治理結構,以調動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經營職能;(2) 系統地總結公司自成立以來的管理經驗和管理缺陷,構建有理論支撐的、穩固的、可持續完善和優化的管理體系;(3) 將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公司的戰略規劃和年度、月度計劃,實現體系建設工作的常態化;(4) 在本年度完成基礎制度文件、營銷體系文件、人力資源體系文件等關乎公司業務發展之根本的體系文件編寫工作。在上半年的體系建設實踐過程中,集中地暴露出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1) 沒有認識到編寫制4、度文件對公司經營管理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關系第一、銷售第一、技術第一、業務第一”等錯誤思想普遍存在,認為管理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不知道沒有堅實的管理基礎就沒有良好的客戶關系和持續提升的銷售業績的道理;(2) 編寫制度文件時,不結合公司的業務實際,奉行拿來主義,照搬照抄,使得形成的文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沒有實際價值;(3) 由于承擔體系文件編寫工作的各個部門不能系統、熟練地掌握業務分析與設計的方法,使得文件內容軟弱無力、空洞漂浮;(4) 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形成的文檔不僅結構不嚴謹,而且語法修辭也與文體不相適應,時常出現病句甚至錯別字。上述問題的是公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個人職業發展過程5、中遇到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發展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是無關緊要的,現在我們就來解決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花看起來很多的時間來總結編寫制度文件的工作方法,寫成文檔讓大家讀,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同事都能掌握一套比較系統的、科學的企業制度編寫的工作方法。文章讀幾遍,課程講幾遍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工作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養成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的習慣,沒有在大量的實踐中的歷練,讀過的書、聽過的課都將歸還給老師!由于時間倉促、個人的認識和能力也有限,這篇文檔還需要和大家共同完善,共同改進,直到完美2 工作流程2.1 一般文檔的工作流程2.2 體系建設流程2.2.1 計劃流程1) 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6、責組織編寫年度的體系建設計劃,報計劃財務部核準;2.2.2 商務流程1) 計劃財務部對每個體系文件核定標準工時和人工單價,提交管理考核部審核;2) 管理考核部審核通過后向發布招標文件,定向議標或公開招標;3) 經過投標、評標、發布中標通知的工作程序完成商務階段的工作;4) 在成果交付后依據內部結算單對收支雙方進行賬務核算。2.2.3 編寫流程1) 首先由文檔編寫工作的承接部門向相關部門進行訪談,了解業務現狀和對制度文件要發揮的作用的需求;2) 一邊討論一邊編寫制度文件的工作底稿;3) 將工作底稿各方發成共識的內容,按照提供的制度文件模板進行組裝;4) 對組裝好的文章進行修辭語法的潤飾和結構微調7、,形成可送審的文件。2.2.4 發布流程1) 采取相應的傳簽、討論、聽證流程,最終發布。3 業務定位3.1 戰略定位3.1.1 目標企業所制定的制度,其本質是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而采取的策略,應此,我們要寫一個制度之前,首要的任務就是搞清楚該制度所管理和規范的業務是什么?該業務在公司的所有業務活動中處在什么位置?開展此項業務的目標是什么?3.1.2 術語n 戰略:n 使命:n 目標:n 愿景:n 公司戰略:n 業務戰略:3.1.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計劃財務部已發布待完善專項業務發展規劃計劃財務部未發布3.1.4 模型策略使命愿景目標公司戰略業務戰略分解n 業8、務戰略是公司戰略的組成部分;n 戰略由使命、愿景、目標、策略構成;n 使命是上級或股東提出的要求;n 愿景是執行者的理想;n 目標是使命和愿景的具體化;n 策略是從當前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3.1.5 訪談問題1: 所研究的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位置?問題2: 從事此項業務活動的使命、愿景、目標各是什么?問題3: 為保證業務目標的實現所采取的策略是什么?3.1.6 底稿問題答案被訪者出處業務定義業務地位業務使命業務愿景業務目標3.2 外部關系3.2.1 目標研究企業的一項業務活動與企業以外的組織發生的關系的目的在于:系統地梳理此項業務與公司外部可能存在的各種關系(做到不重不漏),因為在制度文件中9、要對這些關系進行定義,并對處理這些關系的原則與方法進行描述。所謂的“外部”和“內部”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我們要編寫的制度是公司級制度,則“外部”是指公司以外,如果是部門級制度,則外部是公司的其他部門,以及與制定制度的部門直接接觸的公司以外的單位。3.2.2 術語n 外部關系:n 關系主體:n 關系分類:3.2.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3.2.4 模型 資源提供者代理商經紀商代理商經紀商產品消費者公司競爭者新進入者替代者監管部門上級(股東)3.2.5 訪談問題1: 所管理的業務活動是否與外部單位存在關系?問題2: 如果存在關系,那么發生關系的外部單位在業務活動中充當什么角色?問題3:10、 公司與外部單位之間存在什么關系?3.2.6 底稿關系種類協議輸入輸出結算被訪者出處服務及產品提供者服務及產品消費者監管部門上級或股東潛在競爭者市場新進入者可替代的產品4 管理架構分析與設計4.1 目標企業對某項業務的管理,除了構架體系文件(標準與規范)外,還需要對企業內部的組織進行職能分工(誰做什么?),構建業務活動的目標體系(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構建保證業務執行的事前控制和事后考核體系。在相應的管理制度中應對上述三方面的內容予以定義和規范。4.2 術語n 管理架構:n 職能與組織:n 規劃與計劃:n 控制與考核:4.3 職能與組織4.3.1 目標制度是定義業務策略的,11、而業務是由一些列的不同的職能構成的,這些職能是由不同的組織承擔的,因此在編寫制度時,必須明確有完成這項業務涉及到企業的哪些職能?企業中的哪些組織參與這項業務?這些組織分別在業務活動中承擔哪些職能?關于組織的梳理屬于分析性質的工作;關于職能的梳理則兼有分析與設計成分,如果您的抽象、歸納能力強,則通過分析就可將職能梳理清楚,否則需要做很多種職能設計方案,然后再去討論、完善;組織職能的組合,是一個純設計工作,設計得好,則實際運行起來“安全”和“效率”達到最佳組合,否則會使業務不順暢,開展業務的成本過高、或產生安全隱患。4.3.2 術語n 職能:即業務活動的集合,包括:模塊、活動n 模塊:相互之間具有12、緊密聯系的活動的集合;能夠先對獨立、完整地處理一類業務,有的模塊可以細分為若干子模塊。n 活動:不可分割或不必分割的職能最小單位,是構成模塊的最小單位。n 組織:是業務活動的承擔者n 授權:賦予組織以職能的過程。n 組織職能:企業對組織所授的職能。4.3.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組織機構管理辦法綜合管理部未發布4.3.4 職能架構4.3.4.1 目標將所管理的業務涉及的所有活動進行模塊化的分割,并不重不漏地列舉出所有的活動。這個過程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最終完成。4.3.4.2 術語n 規則制定職能:可以定義業務規則的職能,包括起草、發布和變更辦法、定價、細則等;n 授權管理職能:是在13、委托人(在企業內部一般為上級、股東)授權下行使的管理職能,企業內的所有管理活動均可認為是“授權管理”職能,包括:定義業務標準、制定或批準計劃、對業務的過程進行控制、對業務過程或結果進行考核評價;n 業務執行職能:又叫“主流程”,是所管理的業務活動中最主要的一組相關業務活動,也是被管理的重點,抽象地分為“提供生產消費”,不同的業務活動三個環節的側重點不同,其中生產往往是最核心的職能。n 支持保障職能:是為實現“主流程”的穩定運行而提供的各種支持,包括技能支持、工具支持、資金支持,在這里不包括“原材料(資源)”的提供。n 基于業務的職能架構:是以完成某一類特定的業務為目的的、若干職能以及職能之間的14、普遍關系。這種關系抽象而全面地概括了所有業務活動的職能模型。4.3.4.3 模型授權管理主流程規則制定提供(資源)生產(產品及服務)消費支持保障計劃控制評價技能工具資金標準4.3.4.4 訪談問題1: 業務規則包括什么?問題2: 業務的主流程是什么?問題3: 標準包括什么?問題4: 計劃什么?問題5: 控制什么?問題6: 考核評價什么?問題7: 開展這類業務需要哪些支持?4.3.4.5 底稿職能分類對象過程被訪者或出處規則制定主規則辦法相關規則輔助規則授權管理標準的確定規范基礎數據流程計劃的確定控制過程考核評價指標職能績效任務績效經營績效主流程資源提供生產過程生產線1生產線2生產線3消費實現標15、志滿意度支持保障技能方面的支持手冊培訓經驗工具方面的支持系統資金方面的支持4.3.5 組織架構4.3.5.1 目標這部分內容一般只需要去調查了解現有的組織架構就可以了,在現有的組織架構下,找到那些與業務發生關系的組織。對于組織架構的梳理,一般是不需要去創建新的組織的,尤其是不創建科層組織(部門),而有可能創建一些專項委員會。4.3.5.2 術語n 組織架構:企業中的組織構成,以及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n 部門:在企業內部相互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常設組織;n 項目組:屬于企業或一個部門的、專門為一個項目而設立的臨時性組織,最終將因項目的結束而結束,項目組的成員分別來自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部門或單位16、;n 專項委員會:屬于企業或一個部門的、專門為一類業務而設立的常設組織,專項委員會的成員分別來自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部門或單位;n 崗位:設立在部門、項目組、專項委員會下的、特定職能集合;n 角色:特定職能的集合。4.3.5.3 基礎文件4.3.5.4 模型公司部門項目組專項委員會部門項目組專項委員會專項組專項委員會4.3.5.5 訪談問題1: 參與業務活動的部門有哪些?問題2: 參與業務活動的項目組有哪些?問題3: 參與業務活動的專項委員會有哪些?4.3.5.6 底稿組織類型組織名稱組織級別上級組織4.3.6 組織職能4.3.6.1 目標組織職能的組合,是一個純設計工作,設計的好,則實際運行起來17、“安全”和“效率”達到最佳組合,否則會使業務不順暢,開展業務的成本過高、或產生安全隱患。4.3.6.2 術語n 組織職能是通過授權的方式實現的,在授權之前,應先對職能進行結構化分解。n 授權方式:是指服務組織以職能的實現方式,包括:制度授權、授權書、協議或合同等。n 制度授權:通過制定企業制度(如:管理辦法)的方式,定義組織職能的方式。在管理辦法中一般都有對業務相關的組織所承擔的職能的文字描述,即制度授權。n 協議或合同授權:在企業內部、外部簽署的各類協議、合同中,有關當事人所承擔的權利、義務的條款均為授權。n 授權書:是授權人授予被授權人一定職能的書面聲明。問題1: 內控制度下,哪些職能部門18、同時授予一個組織?4.3.6.3 模型被授權組織被授權組織被授權組織授權組織授權組織授權組織權限集合權限集合權限集合4.3.6.4 思考問題1: 是否已經通過職能架構的分析與設計將所有職能按模塊進行了分類,并抽象出了所有活動?問題2: 是否對參與業務的企業各種組織均全面枚舉?4.3.6.5 底稿 職能組織業務模塊1業務模塊2業務模塊3業務模塊4活動1活動2活動3活動4活動5活動6活動7活動8組織A組織B組織C4.4 規劃與計劃4.4.1 目標原則上,每種業務都需要進行規劃和計劃,關于如何對規劃和計劃進行管理,則通過規劃與計劃管理辦法所提供的框架去實現,在對一個業務管理構建制度時,只需要枚舉出此19、項制度需要對哪些業務進行規劃和計劃?在什么時候執行?誰來執行?4.4.2 術語n 規劃:意即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規劃具有長遠性、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動性。n 計劃:計劃較規劃的周期短,是對未來所要達到的目標的描述。計劃是規劃的子集。4.4.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規劃與計劃管理辦法計劃財務部未發布4.4.4 訪談問題1: 所研究的業務是否需要規劃?問題2: 所研究的業務是否需要計劃?問題3: 哪個部門負責制定計劃?問題4: 計劃的文件格式中包括哪些要素?4.4.5 底稿業務對象是否規劃是否計20、劃執行部門歸口部門被訪者或出處4.5 控制與考核4.5.1 目標控制與考核是保證業務目標(規劃與計劃)實現的手段,控制是事前的手段,后者是事后的手段,控制與考核的設計要達到以下目標:(1)找到可能導致業務活動偏離既定目標的關鍵環節;(2)評估這些環節一旦失控可能導致的風險;(3)思考這些環節是否可事前監測并有效控制;(4)評估這些環節是否可事后監測并進行有效考核;(5)評估監測這些環節所付出的成本;(6)盡可能地采用控制手段,不得已時采用考核手段,因為控制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損失,而考核只能對出現損失后追究責任,但損失畢竟已經造成。4.5.2 術語n 控制:為達到預定的目標,不使業務活動于目標21、偏離而采取的措施。n 考核:對業務過程、結果進行定性、定量地評價,反映與既定的標準或目標的符合度。4.5.3 控制體系4.5.3.1 目標對業務的控制體系進行專題研究。4.5.3.2 術語4.5.3.3 基礎文件4.5.3.4 訪談4.5.3.5 底稿4.5.4 考核體系4.5.4.1 目標設計與業務相關的考核指標。4.5.4.2 術語n 考核體系將公司的考核指標分為:職能指標、任務指標、經營指標3大類。n 職能指標:衡量公司各部門履行公司賦予的各項職能情況的指標,包括:基本職能指標、部門職能指標,前者適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門,后者只適用于部分部門。職能績效管理辦法為職能指標體系的建立、考核提供基22、礎框架。n 任務指標:衡量各部門項目型工作的完成情況的指標。重點工作管理辦法為任務指標體系的建立、考核提供基礎框架。n 經營指標:衡量公司各部門財務收支情況的指標。財務預算管理辦法為成本費用控制、考核提供基礎框架。4.5.4.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管理考核部已發布目前發布的版本需要修改重點工作管理辦法管理考核部已發布尚處在試運行期職能績效管理辦法管理考核部未發布財務預算管理辦法計劃財務部未發布4.5.4.4 模型4.5.4.5 訪談問題1: 所定義的業務屬于基本職能?部門職能?任務?經營?問題2: 所定義的業務的子業務或支持所定義的業務的業務屬于基本職能?部門職23、能?任務?經營?問題3: 哪些指標是關鍵性的績效指標(KPI),這些指標可度量嗎?如果不可度量,能否用其他指標替換?4.5.4.6 底稿指標種類被考核對象被考核業務計算模型職能績效任務績效經營績效5 業務架構分析與設計5.1 目標設計包括商業架構、數據架構、業務流程在內的業務架構。5.2 術語n 業務架構:是構建企業業務活動的基礎框架,包括商業架構、數據架構、業務流程;n 商業架構:是指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作為執行主體)與外部單位之間所發生的以貨幣計價的交易(包括產品、服務的提供、計價、結算)的總體表述。n 數據架構:是指業務活動中產生的、或與業務活動相關聯的各種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數據的規24、格。n 業務流程:是指業務中活動與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5.3 基礎文件5.4 模型商業架構(資金流/物質流/服務流)業務流程(工作流)數據架構(信息流)5.5 商業架構5.5.1 目標1. 公司商業架構基于以下原理構建:(1) 企業的所有業務活動均是產品或服務;(2) 服務的需求來自于消費者對現狀的不滿足;(3) 企業與企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所有的產品服務均可計價;(4) 企業內部的所有組織均可視為企業,即每個部門都是利潤中心;(5) 盈利是企業的根本目的;(6) 免費往往是企業的一種戰略考量,目的是為了未來盈利,或促進在其他領域的盈利。2. 設計商業架構的目的在于:(1) 定義每個業務活動25、的商業價值;(2) 構建以價值為導向的跨部門協作機制;(3) 為商業價值的實現方式、計算方式提供方法。5.5.2 術語n 產品及服務消費者:是使用外部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部門,負責提出需求、獲得產品及服務、為產品及服務支付費用。n 產品及服務提供者:是對外提供產品及服務的部門,負責為消費者(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提供產品和服務、收取相應的費用。n 委托管理:是指公司采取“授權”或“委托管理協議”的方式,將一部分管理職責(歸口管理)委托給某個部門的商業行為。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公司是服務消費者,受托部門是服務提供者,在“委托管理協議”中約定了計價標準、獎勵及處罰等結算條款,由公司向接受委托的部門支付“26、委托管理費”。通過“委托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職能服務化”。n 商業架構下的職能分類:在商業架構下,各部門的職能被分為“委托管理職能、服務(支持)職能、業務(經營)職能”各項職能的分類屬性如下:職能提供者消費者協議/合同委托管理職能承擔歸口管理的部門公司(管理考核部)委托管理協議服務(支持)職能為其他部門提供服務的部門獲得服務于支持的部門內部計價標準內部服務(支持)合同執行(經營)職能公司各創收部門外部客戶合同、訂單5.5.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部門收支核算管理辦法計劃財務部未發布內部計價標準計劃財務部未發布合同管理辦法商務市場部未發布業務委托管理協議(文本)管理考核部未發布527、.5.4 模型產品及服務消費者產品及服務提供者需求/訂單協議/公約提供支付5.5.5 訪談問題1: 在所研究的業務中,有哪些職能屬于委托管理職能?哪些職能屬于服務(支持)職能?哪些職能屬于業務(經營)職能?問題2: 上述職能分別由哪些部門承擔?問題3: 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是否有相應的計價標準?問題4: 如果尚未建立相應的計價標準,那么應采取何種方式對計價標準進行約定?5.5.6 底稿產品及服務分類產品及服務名稱提供者消費者協議/公約計價方式價格5.6 數據架構5.6.1 目標對業務活動中所使用和形成的數據(信息)進行梳理。5.6.2 術語n 數據:又稱為“信息”。是企業從事管理與生產經營活動中28、產生的所有信息的總稱,包括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n 結構化數據:是指具有明確的規格的數據,數據的結構化是企業實現標準化的重要基礎工作。n 數據架構:是基于業務的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的總和。n 業務目錄:是公司對企業內部所有業務活動的編號、命名、定義。是用于檢索業務數據的目錄。業務目錄數據公司的基礎數據。n 基礎目錄:是公司所使用的所有基礎數據的編號、命名、定義。用于檢索基礎數據的目錄。n 基礎數據:又稱為“元數據”,是用于定義數據的數據,包括業務目錄、基礎目錄、和各種分類屬性數據,以及不易變動的對象數據(如機構、客戶、產品)等。n 業務規則:定義業務活動所應遵循的規則的數據,用于控制業務活29、動或對業務活動的規則符合度進行比較分析與考核。n 業務數據:是指承載業務內容和業務結果的數據。承載業務內容的數據包括各類業務指令,表示業務結果的數據包括狀態、余額、存量等。n 業務間關系:是指定義業務與業務之間的關系的數據,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3種邏輯關系。n 日志:是記錄業務過程的數據。如:系統操作日期、明細賬等。n 分析數據:是基于業務數據、元數據,按照一定的主題和數學模型進行運算而產生的數據,屬于派生數據。這類數據的應用主要是面向管理層、經營層、決策層。5.6.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基礎數據管理辦法綜合管理部未發布產品及服務目錄管理辦法商務市場部已發布檔案管理辦法綜30、合管理部未發布5.6.4 模型業務數據業務目錄基礎數據創建分類屬性日志過程記錄業務規則約束業務間關系過程記錄分析數據運算5.6.5 訪談問題1: 所管理的業務活動的業務數據如何命名?其規格如何表示?問題2: 業務活動要遵循的業務規則有哪些?是否可以實現業務規則的結構化?問題3: 業務活動所使用的基礎數據有哪些?問題4: 業務活動在執行過程中將導致哪些業務結果?其規格如何表示?問題5: 業務活動的過程是否被記錄?其表現形式如何?問題6: 基于業務數據產生的業務分析數據是哪些?哪些部門消費這些分析數據?問題7: 所有的數據是否都有歸檔?數據的檔案由哪些部門分別管理?5.6.6 底稿5.6.6.1 31、數據目錄數據唯一標識數據名稱數據種類5.6.6.2 數據規格數據編碼:數據名稱:數據種類:字段名中文名規格長度說明5.7 業務流程5.7.1 目標合理設計業務流程,并對5.7.2 術語n 業務流程:業務流程是為達到特定的價值目標而由不同的人分別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動。活動之間不僅有嚴格的先后順序限定,而且活動的內容、方式、責任等也都必須有明確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動在不同崗位角色之間進行轉手交接成為可能。ISO9000中對業務流程的定義是“業務流程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n 業務流程的層次:務流程是有層次性的,這種層次體現在由上至下、由整體到部分、由宏觀到微觀、由抽32、象到具體的邏輯關系。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先建立主要業務流程的總體運行過程(其中包括了整個企業的大的戰略),然后對其中的每項活動進行細化,落實到各個部門的業務過程,建立相對獨立的子業務流程以及為其服務的輔助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之間的層次關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部門之間的層次關系。不同層級的部門有著對業務流程不同的分級管理權限。決策層、管理者、使用者可以清晰的查看到下屬和下屬部門的業務流程。為使得所建立的業務流程能夠更順暢的運行,業務流程的改進與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過程。 n 業務流程粒度:是指業務流程的層次展開的程度。n 子流程:在一個高層的流程中作為一個節點存在,而其本33、身可以被展開為一個獨立流程的流程。n 活動:是流程中不可再展開,或不必在展開的節點。 5.7.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業務流程設計手冊前質量管理部已發布是一個如何寫流程的指導性文件5.7.4 模型5.7.4.1 跨職能流程5.7.4.2 業務流程的包含關系5.7.5 訪談5.7.6 底稿5.7.6.1 流程目錄流程編號流程名稱流程分類流程對象流程主體5.7.6.2 流程規格流程編號:流程名稱:流程分類:流程對象:流程主體:流程節點名稱流程節點執行者輸入輸出節點類型前置節點6 制度文件6.1 目標企業制度由一系列的文件構成,這些文件之間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一個制度文件體系,我們要做的34、制度文件,一方面可能依賴于一系列的基礎文件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形成對其他文件的支撐。制度文件的梳理工作,其目標就是:(1) 確定支撐要制作的制度文件的基礎文件;(2) 提出要制作的制度文件所支撐的其他文件的清單。6.2 術語n 制度文件:是用于構建企業管理架構的一系列文件的總稱。包括:章程、辦法、規定、規范、手冊。n 基礎文件:是構成企業管理的基礎架構的制度文件,涉及到企業的戰略、標準、計劃、控制、考核體系的基礎架構。對其他制度文件具有普遍的控制和支持作用。n 專項文件:是實現對企業的業務活動細分的專項管理所形成的文件。n 公司章程:是企業內部最基本的制度,是公司全面經營管理的綱領性文件。n 管35、理辦法:是用來約束和規范特定的業務活動的制度。是企業在特定的業務領域的綱領性文件。n 規范:是針對業務活動過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復出現,又能摸索出科學處理方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業處理標準。規范一般是指導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n 規定:相對與規范而言,規定更具有強制性。n 手冊:是以企業員工為目標讀者的文件形式。在手冊中針對公司章程、辦法、規定、規范、基礎數據進行了節選,使其更具有可讀性。n 內部合同:是公司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簽訂的、以相互提供產品及服務為標的的文件。n 細則:依賴于辦法的解釋性文件和實操性文件。6.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公司章程股東會發布可能需要修改,以適36、應新的管理架構的要求制度文件管理辦法綜合管理部未發布6.4 模型6.4.1 公司制度體系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制度文件管理辦法業務計劃管理辦法內部計價管理辦法財務預算管理辦法職能績效管理辦法重點工作管理辦法業務規范管理辦法基礎數據管理辦法業務管理辦法規范規定內部合同公司章程細則6.4.2 文件架構公司章程基礎文件管理辦法規范規定細則內部合同手冊6.5 參考模板北京匯通金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名稱)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則第1節 為了(業務戰略目標),特制定本辦法;第2節 (業務)是(對業務的定義)第3節 (授權管理部門)是(業務)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羅列該部門的管理職能)。第二章 業務分類第4節 (37、如果要管理的業務對象有多種類型,則專門用一章來描述業務分類(引用基礎數據);第5節 (如果業務采用多維分類,則說明,如果只采用一維分類,則不必說明)第6節 (如果業務分類簡單,可以在辦法中直接描述分類方法)第7節 (如果業務分類復雜,則可將分類信息放在附件中)第8節 (如果定義業務分類需要有單獨的流程,則說明實現業務分類所使用的流程)第三章 計劃第9節 (計劃編制部門)應于(要求的上報計劃時間)按(計劃周期)編制(計劃的業務對象)報(計劃歸口管理部門)審核;第10節 (業務)計劃中應載明(關鍵內容);第11節 (計劃歸口管理部門)審核計劃時應以相應的規范文件為依據進行審核;并應(因不履行審核程38、序和規范導致的損失承擔責任);第四章 業務模塊A第12節 (業務模塊A)是(對業務模塊A的定義)第13節 (如果需要簽署協議,則指明協議的名稱、協議中要載明的關鍵事項)第14節 (執行業務模塊A所遵循的流程的描述,在描述每一個流程節點時,應說明誰在執行、執行所遵循的規則或協議、執行所傳輸的數據及數據介質、物流、資金流)第15節 (如果涉及子流程,可以說明子流程的名稱或約定子流程的其他制度文件)第五章 業務模塊B第16節 同上。第六章 業務模塊C第17節 同上。第七章 控制第18節 (歸口管理部門)應對(業務執行部門)在執行(業務活動)中的(風險點)進行事前控制,發現(引發事件的現象或原因)時應39、(采取的措施);第八章 考核第19節 (對授權管理職能的考核,包括:考核主體、被考核主體、關鍵績效指標的算法、獎懲依據)第20節 (對執行職能的考核,包括:考核主體、被考核主體、關鍵績效指標的算法、獎懲依據)第21節 (對服務于支持職能的考核,包括:考核主體、被考核主體、關鍵績效指標的算法、獎懲依據)第九章 附則第22節 本辦法自(日期)開始試行,試行期為(周期);第23節 本辦法的解釋權歸(負責制定辦法的部門)。第十章 附件第24節 基礎數據類附件;第25節 表單類附件;第26節 其他附件7 管理信息化7.1 目標管理信息化本身并不屬于制度文件的組成部分,但是管理信息化是將制度所建立的管理框40、架固化到信息系統的過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標是:(1) 簡化信息傳遞過程,提高效率;(2) 節約管理成本;(3) 提升業務及管理活動的標準化程度。一套好的制度文件應該同時也是一份好的信息系統需求文檔,一套好的制度文件的工作底稿同時也是一份高質量的信息系統設計文檔,能夠為實現管理信息化提供便利條件。7.2 術語n 管理信息化:是將管理制度所建立的管理框架固化到信息系統的過程。是企業管理體系的軟件化。n 業務需求說明書:是描述信息系統業務需求的文件;n 設計規格說明書:是信息系統的詳細設計文檔。7.3 基礎文件文件名歸口部門發布狀態說明信息系統需求管理辦法綜合管理部未發布7.4 模型無7.5 訪談無7.6 底稿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