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化公司能源計量管理制度檢測數據檔案等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05064
2024-09-07
22頁
98.75KB
1、煤焦化公司能源計量管理制度(檢測數據、檔案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目 錄11總則22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機構33能源計量管理職責34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使用和維護管理制度55能源計量器具周期檢定/校準管理制度116能源計量人員配備、培訓和考核管理制度137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處理、統計分析和應用制度158能源計量工作自查和改進制度19計量檢測儀表的分級管理制度110計量器具定期確認及管理制度111不合格計量檢測設備管理制度112 計量檢測數據管理制度113計量器具檔案管理制度1714計量檢測設備證書、標記2、封印管理制度1815 外協計量檢測、校準管理制度211 總則 為加強公司能源計量管理,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等國家及地方計量法律、法規,特定本制度。1.1 能源計量管理的目的 完善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強化能源計量儀器儀表監管,夯實能源計量基礎,促進企業節能降耗統計、檢測和考核工作,提高節能降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1.2 能源計量管理的依據 GB/T 6422 企業能耗計量與測試導則 GB/T 15316 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T 17167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JJF 13563、 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規范 GB/T 2589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GB/T 19022 測量管理體系 GB/T 19022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 GB 50093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1.3 能源計量管理的范圍該制度適用于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能源計量監測體系。2. 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機構2.1目的明確能源計量體系的組織機構及職責,以保證其職責得以實施。2.2能源計量管理機構圖如下:生產副總經理生產技術部能源管理辦公室建元煤焦化生產車間檢定員統計員機修車間管理員倉儲中心電儀車間煉焦車間備煤車間洗煤車間公用車間化工車間化產車間維修員3. 能源計量管理職責3.1 公司生產副總4、經理職責對能源計量工作負總責;全面貫徹執行國家計量法令、法規,監督檢查各部門的執行情況增強職工的能源計量意識。宣貫能源計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計量法律法規的要求;組織制定能源計量目標;實現能源計量目標所需資源的有效配置;決定改進能源計量工作的措施;3.1.7審定公司年度用能計劃,確定公司能源消耗定額。3.2 生產技術部能源計量管理職責3.2.1 受生產副總統一領導,建立健全公司能源計量管理的相關制度,監督管理能源計量工作有序開展;3.2.2 增強計量意識,協助能源計量管理完成本部門業務范圍內的能源計量管理工作;3.2.3 編制公司年度用能計劃,以及制定公司年度節能降耗措施并保證措施的實施;3.2.45、 按時完成計量檢測設備的周期校準任務并及時反饋信息;3.2.5 督促完成本部門兼職計量員按時完成計量工作;3.2.6 組織能源計量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能源計量管理水平;3.2.7 按照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的要求,做好能源計量器具的選用、安裝、檢驗、鑒定、使用、巡檢、維護、保養以及檔案和技術資料的存檔、保管等管理工作;3.2.8 完成各種能源計量數據的采集、處理、匯總的統計工作,保證能源計量數據的真實、完整、準確和連續;3.2.9 負責本部門計量檢測設備臺帳、標記、記錄、技術檔案等工作的實施;3.2.10 督促淘汰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參與推廣6、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及新建固定資產工程項目合理用能專題論證;3.3 能源管理辦公室管理職責3.3.1 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地方、行業有關能源計量的法律、法規、規程和標準。3.3.2 能源計量管理辦公室是公司能源計量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在能源計量管理領導小組領導下,組織完成公司能源計量的日常工作。3.3.3 建立、健全并組織貫徹實施公司能源計量的相關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計量工作職責;能源計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計量數據管理制度等。3.3.4 組織能源計量人員(包括:計量管理人員、計量技術人員、計量檢定測試和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計量管理和技術水平。3.3.5 組織建立公司的7、計量標準及規范,制定公司能源消耗定額指標,并根據生產工藝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繪制公司能源計量管理網絡圖,編制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規劃,保證量值傳遞準確。按照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要求,做好能源計量器具的選用、安裝、檢驗、鑒定、使用、巡檢、維護、保養以及檔案和技術資料的存檔、保管等管理工作。3.3.7 制定公司能源計量技改方案,審查基建項目中能源計量方案。根據企業生產裝置大修計劃,制定能源計量大修方案,并組織實施和竣工驗收。完成好各種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處理、匯總的統計工作,保證能源計量數據的真實、完整、準確和連續。協調處理能源計量數據方面的異議和糾紛。對公司8、各部門、車間能源計量工作進行考核,并提出獎懲建議。3.4 各生產車間管理者(主任)職責3.4.1 負責車間能源計量基礎數據的采集工作;3.4.2 負責車間能源計量器具的維護保養工作;3.4.3 監督檢查本車間能源使用情況,對浪費能源,違反能源管理制度的現象,要進行制止,并追查責任;3.4.4 密切結合本車間生產工藝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用能的工作標準,技術標準和符合節能要求的操作規程,不斷提高生產工藝中的能源利用率;3.4.5 按照規定的能源供應指標和能源定額,合理組織生產,將節能工作納入班組經濟核算范圍;3.4.6 對車間的耗能設備加強管理,以保證設備經常處于合理用能技術規定的經濟狀況下運行,9、堵塞跑、冒、滴、漏。3.5 統計員能源計量工作職責3.5.1 負責公司能源計量數據的采集、匯總;3.5.2 對每周、每月的能源消耗情況進行分析,并上報生產技術部領導,制定控制措施;3.5.3 周期性的對能源消耗數據進行核對,及時處理賬物偏差,做到賬物一致。3.6 能源計量器具檢定員職責3.6.1 負責建立健全公司能源計量器具檔案;3.6.2 編制公司年度能源計量器具的定期檢定計劃和年度采購計劃;3.6.3 負責能源計量器具的定期檢定和報廢處理工作;3.6.4 負責檢驗維修人員的維修計量器具的維修質量;3.6.5 負責采購回的新計量器具的入廠驗收工作,杜絕不合格計量器具的流入公司。3.7 維修人10、員職責3.7.1 負責對損壞的能源計量器具按照維修規范進行維修;3.7.2 負責協助外部效驗機構對能源計量器具進行效驗;3.7.3 參與新能源計量器具的維護知識學習培訓。3.8 管理員職責 轉職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檢測設備的校準、流轉、封印、標記的管理及不合格測量設備的處理,外購產品與外來服務的利用等工作,部門兼職計量員負責本部門計量檢測設備使用維護的管理,填報有關報表等其他管理工作;4.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使用和維護管理制度4.1 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計量采集點應滿足能源分類、分級、分項計量的要求;4.2 配備必要的便攜式能源計量器具,以滿足自檢、自查的要求;4.3 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應符合11、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要求;4.4 由使用維護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并按照能源計量器具配置原則和要求提出計量檢測設備的配置申購。其內容應包括計量檢測設備使用維護部位、用途、測量參數、計量特性、環境條件要求,配備數量等基本參數,報總經理批準;4.5 計量器具到廠后由計量人員進行檢定,合格者入庫,并進行建卡、登記注冊,其技術資料必須保存完好并便于取用;4.6 建立能源計量器具臺帳,建立能源計量器具檔案;4.7 計量器具發生故障,在三包期內,計量維修人員不得擅自拆開維修,應聯系廠家維修;出包修期的計量器具按儀器儀表維護檢修規程進行維修;4.8 經技監部門或公司檢定室檢定12、確認不合格,需報廢或降級使用維護的最高標準計量設備或工作標準計量檢測設備,經能源計量辦備案可作報廢或降級使用維護處理。5. 能源計量器具周期檢定/校準管理制度5.1制定能源計量器具量值傳遞或溯源圖,作為計量標準器具使用時,確定準確度等級、測量范圍、可溯源的上級傳遞標準;5.2對于自行檢定/校準能源計量器具應建立最高計量標準,并經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5.3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以及屬于強制檢定范圍的工作計量器具應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登記備案,并向其指定的技術機構申請強制檢定;5.4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由具備開展計量檢定/校準資格的計量技術機構或內部建立計量標準的部門實施檢定/校準;5.5對無法13、拆卸的、無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的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應采取自校對、比對、定期更換等可行、有效的措施,確保其量值準確可靠;5.6屬于自行進行檢定/校準的計量器具,開展檢定/校準應有計量器具檢定/校準間隔的管理程序和校準規范作為依據。6. 能源計量人員配備、培訓和考核管理制度6.1 根據工作需要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從事能源計量管理工作,保證能源計量職責和管理制度落實到位;6.2 設專人負責能源計量配備、使用、檢定/校準、維護、報廢等管理工作,依法實施能源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確保計量器具量值的正確可靠,滿足能源計量分類、分級、分項考核的要求;6.3 設專人負責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統計、分析,保證能源計量14、數據完整、真實、準確;6.4 從事能源計量管理、能源計量器具維護、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能源計量數據統計分析等人員,應掌握從事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業務知識,具備能源計量技術和業務能力,定期接收培訓,并按有關規定持證上崗;6.5 從事計量檢定/校準等人員應通過相關培訓考核,取得相應資質;6.6 建立能源計量工作人員技術檔案,保存其能力、教育、專業資格、培訓、技能和經驗等記錄。7. 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處理、統計分析和應用制度7.1 能源計量采集應與能源計量器具實際測量結果相符,不得偽造或者篡改能源計量數據;應按能源分類、分級、分項計量要求設置采集點進行采集;7.2 采集時間須相對穩定,消除因采集時差帶15、來統計數據的不可比性,計算和統計能源消耗量及能耗量、制定和考核各級能耗定額、計算節能技改的節能量需要和滿足政府節能管理的需求;7.3 能源計量數據采集方式采用人工采集、自動采集和第三方公正計量;7.4 能源計量采集應按照標準、規范或程序進行,采集者應實時記錄能源計量采集結果,能源計量數據不得隨意更改,并保證數據完整、真實、準確、可靠,并按規定期限予以保存;7.5 能源計量器具損壞或安裝、拆卸期間造成數據不準確或無法統計時,應制定相應方案進行評估。評估方案包括評估方法、程序、結論、數據可靠性論證、評估人員和批準人員、日期等內容;7.6 經處理后的能源計量數據應由授權人員進行審核桷認;7.7 能源16、計量數據作為統計調查、統計分析的基礎,能源統計報表數據應能追溯到計量采集記錄;7.8 制定年度節能目標和實施方案,應以能源計量數據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采取計量管理或計量改造措施;7.9 利用能源計量數據進行節能分析。根據能源統計、考核期限,定期分析用于貿易結算、內部考核等能源報表數據并有分析記錄或報告,作為計量管理、節能改造提供可靠依據;7.10能源計量數據作為開展能源審計、能源平衡測試、能源效率限額對標、節能降耗改造等活動依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8. 能源計量工作自查和改進制度8.1 每年制定能源計量自查方案并組織自查,以驗證其能源計量工作符合本單位能源計量管理制度的JJF1356的要求;8.17、2 自查應有記錄,對自查、不符合工作、糾正措施等記錄應齊全、完整,并保存;8.3 按照JJF1356制定能源審計報告,至少應覆蓋其全部內容并進行保存;8.4 對自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并對整改的效果進行驗證。9.計量檢測儀表的分級管理制度9.1為加強計量檢測設備的科學管理,達到“保證重點、兼顧普遍、全面監督”的目的。9.2根據計量設備的技術特性、使用條件、在生產和管理中的作用及國家對該種計量設備的管理要求,把計量設備劃分為A、B、C三級實行“保證重點、兼顧普遍、全面監督”的管理辦法。9.3分級9.3.1 A級 (本企業最高標準器)用于企業貿易結算、安全防護等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檢測設18、備。用于產品質量檢測中的主要的計量設備。9.3.2 B級用于生產過程較重要參數檢測的計量設備。用于企業物資管理、內部經濟核算的計量設備。安裝在生產線或設備上,計量數據準確度要求較高,但非停產不能拆缷的計量設備。9.3.3 C級用于工藝過程非關鍵部位,僅起指示作用的計量設備。對計量數據準確度要求不高,使用頻次低的計量設備。工藝過程中非關鍵參數檢測的低值易損的計量設備。作為工具使用的非標準計量設備。用于生活及職工福利方面的計量設備。成套設備不能拆卸的指示儀表、盤裝儀表。9.4分級管理辦法9.4.1 A級管理9.4.1.1按國家頒發的計量法規,執行強制檢定。9.4.1.2企業最高標準器具儀控車間負責19、送檢及日常維護。9.4.1.3用于企業貿易結算、安全防護、的計量設備由使用部門負責日常維護,由儀控車間負責聯系檢定。9.4.2 B級管理9.4.2.1由設備日常維護的歸口單位制定相應的內校規程,進行周期檢定校準。9.4.2.2用于產品質量檢驗中的輔助計量器具,由使用部門負責日常維護。9.4.3 C級管理9.4.3.1 C級計量設備由使用單位負責日常維護管理。9.5 臺帳管理 現行使用的計量設備臺帳、卡片管理資料中須按分級原則和分級管理目錄管理目錄注明計量設備的管理級別。9.5.1 A級計量器具和B級工作標準器具臺帳由生產技術部建立。9.5.2 B級工作器具臺帳由各日常維護單位建立,并由生產技術20、部備案。9.5.3 C級計量器具臺帳由各日常維護單位建立,并由生產技術部備案。10 計量器具定期確認及管理制度規定計量檢測設備定期確認管理原則和方法,防止使用維護有可能產生錯誤檢測結果的計量檢測設備。10.1 確定確認間隔的原則10.1.1 在計量檢測設備準確度變化對其使用維護會產生明顯影響之前進行再確認。10.1.2 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律、法規、和各類計量檢測設備的檢定規程。10.1.3 間隔確定經濟合理,既要保證上述要求,同時確認費用應降至最低水平。10.2 確定定期再確認間隔的辦法。10.2.1 A級計量檢測設備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遵守國家有關規程的規定,確認間隔不得長于規程的21、規定要求。10.2.2 B、C級計量檢測設備由儀控車間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檢定規程以及積累的使用維護經驗,確定計量檢測設備的定期再確認間隔。10.2.3 當計量檢測設備按規定間隔定期再確認,連續三個間隔內無故障且檢定(校準)都合格時,可以調整延長確認間隔。若在檢定規程規定間隔內故障率高的必須調整縮短確認間隔。調整確認間隔需填寫“計量檢測設備確認間隔更改申請表”,在申請表上詳述更改原因和依據。由儀控部在“計量檢測設備確認間隔更改申請表”上簽署批準意見后,加蓋儀控部章,方可做為更改確認間隔的依據。關鍵部位計量檢測確認間隔的調整,需要由主管副總經理批準。10.2.5 計量檢測設備的確認間隔延長應慎重,22、發現不能保證下確認合格時,立即采取重新調整措施。10.4 確認間隔確認后,計量檢測設備的使用維護單位必須嚴格遵照執行。只能利用停產檢修期進行確認的在線計量設備,可調整一次確認時間,但其后的間隔應嚴格實施。10.5 超過確認間隔期使用維護的計量檢測設備,視為不合格計量檢測設備,執行“不合格計量檢測設備管理制度”。11.不合格計量檢測設備管理制度本制度的建立目的是為防止使用維護不合格的計量檢測設備。11.1 外購計量檢測設備凡入庫時認定不符合驗收要求的,不準辦理入庫手續,更不準發放使用維護。11.2 使用維護過程中發生損壞、過載或誤操作,顯示不正常,功能出現了可疑的,應停止使用維護,進行調整、檢修23、重新檢定或校準確認后,才能投入使用維護。11.3 超過了規定的確認間隔時間的計量檢測設備,不準使用維護,須重新檢定或校準確認后,才能投入使用維護。11.4 封印的完整性已被破壞的計量檢測設備,須按檢修規程進行修理,修理后必須重新檢定或校準,確認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維護。11.5 對具有多功能,多量程的計量檢測設備,經檢定其某種功能或量程能正常使用維護的要突出標明使用維護功能或量程,貼上限用證,在限制的范圍使用維護。11.6 對無法修復或修理價值的計量檢測設備,可作報廢處理。11.7 通過檢修、檢定或校準準備重新投用的計量檢測設備,要分別經過檢修班組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檢定或校準人員確認認可,24、才能投入使用維護。11.8 在任何調整與修理前,計量檢測設備經檢定或校準結果表明所進行的測量有明顯的誤差風險時,由確認人員通知使用維護者并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12. 計量檢測數據管理制度12.1 確保計量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為生產經營管理使用維護提供保證。12.2 計量數據原始記錄反映各種檢測設備處于合格狀態時所提供的檢測數據。各部門根據自身需要規定記錄的計量檢測數據,同時編制必要的日、月報表、臺帳等。12.3 計量檢測數據記錄確認權限12.3.1工藝流程計量檢測數據記錄由生產部負責確認;質量分析檢測數據記錄品管部負責確認;能源計量檢測數據記錄由生產部負責確認;安全環保檢測數據記錄由安環部負責確25、認。12.3.2計量檢測數據記錄必須由各主管部門確認方可生效,經確認生效的數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動,對數據有爭認時,由確認部門查驗核實,并將結果通知各有關使用維護部門。12.4 計量數據統計計量數據的收集、整理應根據計量檢測設備的數據記錄及公司工藝生產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由各歸屬部門負責。12.5 計量檢測數據的監督。12.5.1 公司所有計量檢測數據由儀控車間負責監督,抽查其可靠性。12.5.2 抽查時,主要核查提供數據的計量檢測設備是否有產生明顯誤差的因素。如有,應通知有關單位針對由此產生的影響實行追蹤,采取修正措施。13. 計量器具檔案管理制度13.1為加強計量檢測設備的26、有效管理,使計量檢測設備技術資料便于使用維護、查詢。證實每一臺計量檢測設備的測量能力,供追查、研究使用維護。13.2資料來源13.2.1 最高計量標準裝置設備檔案應有:建標考核技術報告、履歷表、技術說明書,圖紙資料、出廠確認合格證(或其復印件)、歷年的計量確認合格證書(或其復印件)、重要的維修技術改造詳細記錄(包括維修或改造內容、維修或改造前后設備的技術性能狀況、設備配件的變更情況、維修或改造費用等),本條目內以最高標準項目成套裝置為單位建檔。13.2.2 工作標準器具應有:原始資料、說明書、檢定記錄變更情況。13.2.3工作器具應有:原始資料、說明書、校準記錄及變更情況。13.3 存放單位127、3.3.1 計量檢測控制系統的設計圖紙資料、工程建設安裝竣工圖等由公司資料室保存。13.3.2 計量檢定規程、確認規范、最高標準計量器具確認記錄由儀控車間計量班保存。13.3.3計量檢測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維修改造內容、維修或改造前后技術狀況資料由設備使用維護單位保存。13.4 保存方式13.4.1所有計量檢測設備的技術資料,必須按規定期限保存,任何人不得擅自銷毀。13.4.2所有資料必須保存在干燥、清潔,并且不會丟失的地方。13.4.3凡借閱文件資料,要辦理借閱手續,規定借閱期限,重要的計量技術檔案只可在室內查閱,不得外借。14. 計量檢測設備證書、標記、封印管理制度14.1 規范計量檢測設28、備證書,標記、封印的使用維護和管理方法,使其能準確地反映計量檢測設備的重要程度和所處狀態。14.2 證書管理14.2.1外協檢定(測試)項目,檢定(測試)證書由計量班保存,證書復印件隨計量設備流轉到使用維護單位。14.2.2 計量班出具的檢定(校準)證書隨計量設備一起流轉到使用維護單位,檢定(校準)記錄由計量班保存。自己保存。14.2.3 儀控車間、電氣車間受委托檢定(校準)的計量設備,其證書隨計量設備流轉到使用維護單位,記錄由校準單位保存。14.2.4 所有檢定(校準)記錄式樣應與該器具檢定(校準)規程提供的式樣一致。14.3 標記 14.3.1標識的種類 采用不同彩色標記標明計量設備的級別29、和確認狀態。 a、合格證綠色。用于按國家檢定規程檢定/校準合格的A類、B類、C類管理的測量設備。 b、準用證黃色。用于無國家檢定規程,依照公司編制的校準規程進行校準合格的測量設備。 c、限用證藍色。用于經確認只能限制在某一范圍或某一地點或某個時間內使用的測量設備。 d、停用紅色。用于不合格測量設備或已經批準報廢但暫時無法拆除或未經破壞性處理的測量設備。 e、封存紫色。用于已經不用的測量設備。 14.3.2 標識的規范 a、標識應清楚的標明測量設備的代碼編號、確認狀態、檢定和驗證確認人員姓名、有效期(停用日期或封存日期)。 b、標識由設備部計量檢定/校準后根據計量確認的結論按規定填寫和粘貼,使用30、部門負責監管。 c、確認狀態標識的填寫必須與原始記錄及檢定證書和合格證相符。 d、確認狀態標識為彩色不干膠紙簽,其粘貼位置要明顯,且不影響讀數,在同一類測量設備上粘貼位置要一致,一臺測量設備上只能粘貼一張標識。 e、對于小型、異型及無處可貼標識的測量設備,可將標識貼在檢定證書或合格證上,而不需粘貼在測量設備上。 f、確認狀態標識只是證明測量設備管理范圍和狀態的一種標志,不能代替檢定合格證或校準合格證和報告。14.3.3 標識的管理 a、測量設備的使用者對確認狀態標識必須妥善保護,發現標識一旦被破壞或標識變色脫落,立即與設備部聯系,由計量人員重新確認并及時補貼標識。 b、品管部對標識的完好狀況進31、行不定期的檢查,對破壞標識的行為進行處理、糾正和考核。14.4 封印14.4.1 本公司封印形式有兩種:線材封印和涂料封印。強制檢定壓力表有線材封印結構的采取線材封印,否則采用涂料封印。其它在線計量設備的設定點、零點、量程等可調整部位均采用涂料封印。14.4.2 因檢修或校準(檢定)工作需要對計量設備上加有封印的可調整部件調整的,應在計量設備進行最終校準(檢定)合格后,重新做好標記,達到一經改變即可明顯發現的效果。14.4.3 各類計量檢測人員發現封印裝置損壞或封印脫落,要檢查原因,及時處理,對該計量設備進行重新確認,然后加上封印,方能再使用維護。14.4.4 計量設備使用維護人員不準擅自調整32、加有封印的可調整部件,否則,要對使用維護部門領導和直接責任者提出批評,按違反計量確認體系規定的處罰制度執行。15.外協計量檢測、校準管理制度15.1 本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使外協服務滿足所需要的質量水平。15.2 本公司由外單位提供檢定服務的測量設備分為企業最高測量標準器具,強制檢定測量和本公司無手段進行檢定或校準的非強檢計量檢測設備15.3 本公司最高測量標準器具具有列入強制檢定的測量器具需按國家有關計量管理法規,定點、定周期地向有關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送檢。15.4 本公司無手段檢定或校準的非強檢計量檢測設備,可根據就近、就便的原則 ,選擇建有相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其它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或校準。15.5 本公司對計量檢測設備維修或調試方面的外協服務,必須選擇具有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頒發計量考核合格證書的單位和具有維修調試資格的人員,且必須確認其量值溯源到國家標準。15.6本公司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外協服務的項目提出具體要求,包括簽訂必要的技術文件或合同,采用什么校準方式,承認哪種合格證書,應向哪 一級標準溯源,使用維護什么測量檢測設備等要求,但應是合理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