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樁基工程質量管理手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06949
2024-09-07
24頁
46.97MB
1、樁基工程質量管理手冊前言基礎工程是整個建筑物結構安全的前提,樁基礎也是工程中常見的一種基礎形式,具有經濟、快速、效果好等特點。然而,樁基工程專業性比較強,且屬于隱蔽施工,對施工過程要求較高,稍有不慎,將留下嚴重的質量隱患。結合河南地區地質條件,河南公司常用的主要有CFG樁、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預制管樁等幾種樁基形式,在總結了河南公司幾年來現場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由工程技術部組織編制本管理手冊。本手冊從樁基施工主要流程、樁基施工過程管理的要點進行了闡述,旨在通過本手冊指導、規范現場施工,規避容易出現的問題。本手冊是對河南公司基礎工程管理的補充和完善,未盡事宜,應參照相關規范標準和集團有關要求執行。2、目錄第一章 樁基工程主要流程2第二章 河南公司常用樁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3第一節CFG復合地基(長螺旋鉆孔壓灌樁)3一、施工控制要點3二、常見問題5第二節 靜壓預制管樁7一、施工控制要點7二、常見問題8第三節 錘擊預制管樁9一、施工控制要點9二、常見問題11第四節 后注漿混凝土灌注樁12二、常見問題16第五節 人工挖孔樁17二、常見問題19第三章 樁基檢測19第一章 樁基工程主要流程1.確定試樁方案前,由總工室負責組織工程部、工程技術部、招投標部討論試樁方案,并形成會議紀要。2.試樁前,由總工室組織設計單位向工程部、試樁單位,進行設計交底, 并形成會議紀要。3.由工程部組織對工程部參與試樁人員進3、行交底,并檢查施工單位交底, 交底應有書面資料, 并形成會議紀要。4.由總工室組織外委設計院、工程部、工程技術部、施工單位,根據現場試樁施工情況,確定試樁的收樁或終孔標準, 并形成會議紀要。5.確定基礎類型前,由總工室組織工程部、工程技術部、預決算部、招投標部,討論擬采用的基礎方案, 并形成會議紀要,對超高層建筑或特殊場地基礎,還需組織專家論證。6.樁基工程開工前工程部須組織基礎圖紙會審。7.樁基工程開工前,由工程部組織對基礎施工監理人員進行交底,并檢查施工單位技術交底, 交底應有書面資料, 并形成會議紀要。8.樁基施工開工時,總工室須組織外委設計院、工程部、工程技術部、施工單位確認第一根樁的4、收樁或終孔標準, 并形成會議紀要。9.樁基施工開始后,工程部負責人(或技術經理)須到現場檢查第一批樁基施工情況,確保工程師對交底理解無誤。10.基礎施工中,工程部應按照集團有關規定進行旁站、驗收、檢查,當現場施工和原設計要求有較大偏差或有其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暫停施工,并通知總工室、工程技術部。11.樁基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測、驗收,并將檢測、驗收結果報備工程技術部。12、挖樁間土:為防止挖土損壞樁體,挖樁間土時,應使用小型挖機,且對于常用的矩形布樁基礎,挖機操作應順行樁間空隙進行,不得扇形掃挖。 第二章 河南公司常用樁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第一節CFG復合地基(長螺旋鉆孔壓灌樁)考5、慮目前所說的CFG復合地基,增強體單樁實際做法多是長螺旋鉆孔壓力灌注素混凝土,和長螺旋壓灌樁除了不插鋼筋籠外,其他工藝是一樣的,故放在一起介紹,便于大家對比、掌握,其中第7、8條僅涉及長螺旋壓灌樁。一、施工控制要點1、一般宜先開挖后施工,但水位較高、土層較軟弱時(如承載力小于100kpa),預留土層厚度,還需考慮水位、施工機械行走方便和對已施工樁頭的保護作用。2、施工前測定樁位和場地標高(場地應基本平整),確定成孔時鉆桿入土深度,并在主立桿上標記出準確位置。主立桿上標出鉆至設計深度時動力頭下行位置3、樁機就位 調整垂直度(鉆桿垂直度偏差1%),施工中應監測垂直度變化。4、鉆進,鉆進過程中不宜向6、上提升鉆桿或反轉。5、清土,鉆到預定深度后,在原處繼續進行空轉掃孔510s。6、壓灌砼:1) 開始泵送混凝土;2) 待鉆桿芯管及輸送軟硬管內混凝土達到連續時,方可提鉆,禁止先提鉆再泵料;3) 根據地層確定提鉆速度,且必須與泵送量相匹配,(應根據提鉆速度、樁徑、泵送實際功效,確定泵送速率)。應保證鉆頭始終埋在混凝土面以下1米以上(通過灌注結束后查看鉆頭部位浸染混凝土情況復核,參見常見問題3中圖片),工程管理制度第八十二條第4款“拔管速率”參數適用于CFG振動沉管施工法,不適用于長螺旋鉆中心壓灌成樁法;4) 提拔鉆桿過程中泵送應連續進行,間歇不應超過8秒,特別是在飽和粉土、砂土地層,不得停泵待料,7、以免出現混凝土離析、樁身縮頸、斷樁等事故發生。5) 通過和試驗樁充盈系數對比,輔助監測施工是否正常(一般1.01.2)。7、后插筋(壓灌樁):清理地面樁孔周邊渣土,用吊車把鋼筋籠吊放樁孔,用插筋器將鋼筋籠振動插入至設計標高。8、拔出插筋器(壓灌樁):應邊振動邊拔插筋器,嚴禁不振動提拔插筋器,保證樁芯混凝土密實。二、常見問題1、如地層較軟弱,工作面距設計樁頂較近,樁機較重,容易擠壓樁頭,造成樁頭破損。處理措施:加大預留土層厚度,一般應在2米以上。樁頭部分多道斷裂斷面有泥水浸漬痕跡2、實體樁長度達不到設計樁長,原因分析:鉆進深度可能不夠;土體松散,流動性大,先提鉆后延遲泵送混凝土,周邊土體塌落樁底8、。處理措施:嚴格驗收鉆進深度;嚴禁先提鉆后泵送混凝土,至少保證混凝土泵送和提鉆同步。3、樁體縮頸,原因分析:土體松散或軟弱,成孔性差,易坍塌、回縮,施工中混凝土擴張力不足或不連續。樁徑偏細中間嚴重縮頸、夾渣處理措施:混凝土連續泵送、保持混凝土壓灌擴張力,不能僅靠混凝土管內高差的自重力,具體做法是,調整泵送速度,使泵送量比提鉆體量稍高(超3%8%),既滿足提鉆又不造成因泵送量過快而堵泵管,提拔鉆桿過程中泵送連續進行,特別是在飽和粉土、砂土地層,不得停泵,保持適當的混凝土擴張力。壓力灌注混凝土上翻埋鉆壓力灌注混凝土上翻擠入鉆葉周邊,至預定樁體以上停止灌注混凝土,形成周邊混凝土已上翻,中心拔鉆后被土9、體充填的現象第二節 靜壓預制管樁一、施工控制要點1、場地承載力應滿足靜壓樁機施工要求。2、通過試樁確定樁長和施工終壓壓樁力。3、管樁進場驗收: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應符合【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GB13476-2009的有關規定。4、施工前測定樁位和場地標高。5、壓樁的順序:1) 場地地層中局部含有砂、碎石、卵石時,宜先對該區域進行壓樁;2) 根據樁底標高,先深后淺,先長后短;6、樁就位 調整垂直度,施工中應監測垂直度,隨時測量。7、壓樁:1) 第一節樁下壓時,垂直度不應大于0.5%;2) 宜將一根樁一次壓到底,且最后一節有效樁長不宜小于5米;8、接樁:焊好后的接頭應自然冷卻8min以上方可繼續10、錘擊。9、送樁:送樁應采用專用鋼制送樁器,不得將工程樁當做送樁器。送樁后及時回填或覆蓋樁孔,以防人員跌入。10、收樁:1) 根據試驗確定終壓力標準;2) 終壓連續復壓次數根據樁長和地層條件確定,入土深度大于等于8米的樁,復壓23次,小于8米的樁,復壓35次;3) 穩壓壓樁力不應小于終壓力,穩壓時間510秒(壓樁力根據不同樁機的油壓表讀數換算);樁機直接讀數的壓力表二、常見問題1、管樁材料,有些管樁合縫處漏漿較嚴重。樁身合縫處漏漿長度超過300mm2、因靜壓樁機配重較大,某些樁型在一些場地可能因場地承載力較低而無法進行。如某項目設計500管樁承載力特征值2200kn,根據當地施工經驗,要達到單樁11、承載力特征值2200kn,施工壓樁力需5500kn以上,但當樁機配重達到5000kn時,樁機支腿就開始下限,再加配重樁機就有傾覆危險,很難實施。處理措施:建議調整樁型。3、場地土體軟弱,樁機支撐不穩定,壓樁垂直度不能保證。處理措施:降底場地水位,晾曬土體,或鋪設50cm厚磚渣等。場地軟弱樁垂直度不合格4、場地地層復雜時,樁長差異有時會非常大。如某項目兩個單元,部分區域下部砂層較厚,按設計壓樁力有效樁長只能達到10米左右,另一部分砂層較薄,樁長達到30米,壓樁力還是較低。處理措施:及時通知勘察、設計等單位,查看現場,根據不同地質情況制定相應的收樁標準。第三節 錘擊預制管樁一、施工控制要點1、根據12、設計管樁類型,確定樁機型號、錘重。錘擊樁機設備沖擊錘2、通過試樁確定樁長和施工參數,記錄每米(特別是最后2米)錘擊數和最后3陣貫入度,施工時作參考。3、施工樁機型號、錘重應和試樁設備保持一致。4、施工前測定樁位和場地標高。管樁進場驗收同靜壓管樁。5、打樁的順序:1) 密集群樁由中間分開向兩個方向或向四周進行;2) 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進行。3) 根據基礎標高,先深后淺;4) 根據樁的規格先長后短,先大后?。?、樁就位: 調整垂直度,施工中應監測垂直度,隨時測量。7、錘擊:開始,低錘輕擊,保持樁垂直,隨著沉樁加深,加大錘沖程高度。8、接樁:焊好后的接頭應自然冷卻8min以上方可繼13、續錘擊。9、送樁:送樁后及時回填或覆蓋樁孔,以防人員跌入。10、收樁:1) 當樁端位于一般土層,應以樁端標高為主,貫入度為輔。2) 當樁端位于堅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土、風化土時,以貫入度為主,標高為輔。3) 貫入度達到設計要求,樁端標高未達到設計要求,連續錘擊3陣,每陣10擊貫入度不應大于設計值。必要時,施工貫入度,通過試驗確定。11、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總錘擊數和最后1米的錘擊數,應根據當地工程經驗確定。二、常見問題1、收樁標準制定不合理:相鄰場地,相近地層,相同樁型,同樣設備,不同的樁長和承載力要求,設計給出的收樁標準有時卻是相同的(達到設計樁長,最后3陣貫入度每陣不超過14、5cm,達不到設計樁長,最后3陣貫入度每陣不超過3cm)。典型案例,某小學500管樁22米長特征值2400kN,幼兒園500管樁15米長特征值800kN,圖紙給出如上同樣的收樁標準。處理措施:通過試樁,分別確定適當的收樁標準。2、施工樁機設備必須與試樁保持一致:設備型號,錘沖程高度、錘重都能影響錘擊能量,進而影響貫入度(貫入度是跟設備有關的相對參數),故施工設備和試驗樁設備必須保持一致,才能參照試樁時的參數。3、施工記錄準確性差:目前的樁機,錘擊數靠人工計數,人為因素影響大。處理措施:應經常檢查數據準確性(盡可能采用先進計數設備,在沒有先進設備的情況下,也可通過事先測定錘擊頻率、每米錘擊時長,15、間接復核錘擊數)。4、最后三陣貫入度易出現較大偏差:錘沖程高度由操作手手動控制,不好準確計量,誤差會較大,同時,施工單位有時有湊數據傾向。如,某項目同一場地,幾棟建筑,根據單樁承載力要求不同,設計14、16、19、21米4種樁長,試樁設計給出同樣的3cm5cm收樁標準,同一地層、樁型、樁機,不同承載力要求,理論上應該設定不同的收樁標準,但試樁時,現場反饋都能達到這個標準。分析認為,現場錘沖程高度可能不一致、測量誤差因素影響也較大。處理措施:應通過最后完整1米的錘擊數,剩余不足1米的錘擊數(可折算成1米的錘擊數對比)等,來輔助判定收樁。第四節 后注漿混凝土灌注樁1.開工前,復核軸線、具體樁位坐標16、位置和標高,將標高控制點引至樁機附近,以便驗收孔深。用長鋼卷尺校核測繩長度(曾有工人在測繩上做手腳)。2.孔徑,鋼筋混凝土樁通過檢查鉆具直徑(孔徑-5cm)、鋼筋籠直徑、保護層厚度(墊塊或鋼筋支架)控制孔徑。3.鉆進,檢查護壁泥漿,除能自行造漿的黏性土外,均應制備泥漿(泥漿稠度不夠,漏水、塌孔)。通過鉆桿垂直度控制鉆孔垂直度。檢查鉆頭直徑保證樁徑檢查鉆頭直徑 4.驗孔,測孔深(偏差030cm,超鉆容易堵注漿底管)。 5.清孔:檢查泥漿比重,泥漿比重不大于1.25(用比重計檢測)。灌注樁塌孔、縮頸檢查泥漿比重 6.鋼筋籠綁扎及焊接:箍筋需滿扎,主筋采用焊接,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d(因現場立焊質17、量不好保證,建議加長焊接長度,16控制在20cm以上),HRB400鋼焊條用E50系列,焊縫飽滿;接頭率不超過50%,鋼筋籠下放間隔時間(剛焊完不能立即見水,停滯10分鐘左右,以手觸摸不燙為準)。保護層用圓輪或鋼筋支架,每截面3個,34米一組。鋼筋籠下放到位,采取吊筋控制標高, 7.注漿管布置:注漿管一般采用無縫鋼管DN25。A.樁底注漿管兩根,在注漿管底部300mm長度范圍內均勻鉆孔16-20個,孔徑為5-6mm,膠帶纏繞包裹。B.樁側注漿管:在距樁端每612m布置一道注漿管,最上一組距樁頂宜10米以下。環管沿鋼筋籠外綁成梅花狀繞一圈,其上朝外均勻布置不少于四組5mm孔眼,膠帶纏繞包裹。注漿18、管露出自然地面50cm左右,分顏色標示,并用堵絲封口。底管開孔細部底管開孔纏膠帶側管梅花狀環繞減少孔壁掛壞 8.下導管及二次清孔:導管離孔底應3050cm;導管安裝完畢后,應進行二次清孔,清孔結束后孔底0.5m內的泥漿相對密度應小于1.25(用比重計檢測),含砂率不大于8%,黏度不大于28s;二次清孔后用測繩測量孔深,沉渣厚度50mm時視清孔符合要求。 9.卵石填放:二次清孔后樁底填放3050cm破碎卵石(埋住注漿管底端開孔,預防底管封堵,屬人造沉渣不宜過高,且考慮灰巖的溶蝕性,應用破碎卵石而不應用灰巖破碎石)。灌樁混凝土,塌落度為180-220mm,出廠超4小時,嚴禁使用,必須退場。 10.19、混凝土澆筑:首斗灌注必須使用大料斗(普通700以下樁0.40.5m)和堵水球(可用水泥袋裝灌樁混凝土制作),第一次灌注確保導管底部埋入砼面0.8m以上(避免泥漿進入導管導致斷樁)。灌注中間,保證導管始終埋入混凝土內不少于2m,一次拆管長度不應大于6m。浮漿高度0.81米。二次清孔后樁底填碎石混凝土堵頭(袋子多余部分應盡可能除去) 11.后注漿準備:在灌注樁施工完成12小時內用清水開環,確保注漿管疏通。48小時后可以進行高壓注漿。后注漿水灰比多為0.50.6(用比重計檢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12.后注漿:注漿順序:一般屬飽和土,先上后下,先側管后底管。 13.注漿終止條件:樁后注漿當20、達到如下條件之一時便可終止壓漿:(1)注入的水泥量和壓力均已達到設計要求。(2)注入的水泥量已達到設計值的75%以上,且 壓力已達到設計值。(3)注入的水泥量已達到設計值的95%以上,且地面已冒漿。 14.注漿應急處理:若上面側管注漿時,地面出現冒漿情況,則先注下一根樁,待冒漿樁水泥漿初凝后,再返回去給該樁注漿。若出現兩根底管均不通、側管不通,則需如實記錄,單獨標記,后期補管補注。出現其他突發狀況的,及時聯系設計單位處理。二、常見問題 1.焊條用錯,現在多為HRB400鋼,焊條應E5000系列,但工人常錯用普通E4300(J422)系列。 2.現場兩節鋼筋籠連接立焊質量不好保證,可以要求加長焊21、接長度。樁基工人不分鋼筋類別,習慣用普通焊條現場立焊質量不好保證 3、注漿管包裹不嚴,宜進泥漿。 4、混凝土灌注第一斗,不用大料斗,沒有堵頭 5、注漿管在地面露出部分封帽丟失,色標不清。處理措施:檢查注漿管是否通暢,對于色標不清的,每根管注漿量均按最高值控制。小料斗中間可以,但第一斗不允許用色標不清,分不清底側管,影響注漿量 6、注漿管開不了孔、無法注漿。處理措施:在距樁周20cm距離內補鉆孔,重新安裝注漿管。 7、地面冒漿。處理措施:間歇注漿。 第五節 人工挖孔樁一、施工控制要點1、收集工程地質及水文資料,根據設計樁長、樁徑、地層、水位等情況,制定相應的質量、安全保證措施,安全方面重點考慮護22、壁、送風、降水。2、測量標高、軸線,確定樁位。3、開孔前作好孔口護圈,護圈定位中心與樁位的允許偏差不大于20mm??卓谧o圈孔口護圈4、在挖進過程中,每挖一步,支護一段,每三步(不超過3米)校核一次樁孔中心位置和垂直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盡可能不用此樁型,如必需采用,須提前做好降水等措施。5、護壁混凝土強度宜采用C25C30,宜添加早強劑,護壁混凝土模板不能過早拆,至少要保證一天,使混凝土強度不低于10MPa為好。護壁混凝土施工護壁混凝土施工6、挖孔過程應采取防中毒和窒息措施,用鼓風機向孔下送風,風量根據孔內容積和作業人員數量而定,一般25L/S。7、驗孔:挖至目標層,監理工程師應對樁底土層是23、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驗收。8、下鋼筋籠,要求同后注漿混凝土灌注樁。9、排除孔底積水。10、澆筑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時采用串筒,串筒末端離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每灌0.5m高應進一次振搗,要保證樁身澆注時振搗密實。樁頂部混凝土超出設計標高300mm-500mm。使用串桶灌注樁混凝土二、常見問題1、土層遇到流沙、淤泥。 處理措施:應采用鋼護筒、降低每步挖進深度(每次挖護3050cm)等措施。2、孔底明水不易排干凈。 處理措施:抽水后用同標號干拌混凝土鋪墊,或撒純水泥,如遇水較深應按水下混凝土灌注進行。 第三章 樁基檢測1、樁基檢測應先做低應變,確定樁身無明顯缺陷后再做靜載試驗。2、做單樁靜載試驗的需提24、前對樁頭進行加固,具體根據不同樁型詳見樁檢方案要求(常用的鋼筋混凝土樁加鋼板箍,鋼筋網片、提高砼標號等)。3、根據場地地質情況,檢查檢測支墩基礎處理是否滿足要求,(壓重施加于地基上的壓應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1.5倍)。4、對照圖紙規范熟悉檢測參數,計算理論配重,復合地基的承壓板面積。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總配重(不含支墩)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kN)21.2;單樁(多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總配重(不含支墩)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單樁(多樁)處理面積(m2)21.2; 單樁(多樁)復合地基試驗承壓板面積=單樁(多樁)的地基處理面積 如,某CFG樁復合地基樁間距1.2*1.2米,單樁處理面積為1.2*1.2測量承壓板面積4、計算靜載需要的水泥配重塊數量,現場復核。水泥塊配重質量計算為:長(m)寬(m)高(m)2.5(噸/m3)配重測量配重塊常見問題1、樁頭加固不好,樁頭壓裂,檢測不合格,反映地基真正承載力。Cfg單樁靜載試驗樁頭未加固被壓碎,無法達到預期目的2、復合地基檢測承壓板面積不夠,無法反映地基真實承載力。某試驗承壓板應為1.9m1.9m,實測尺寸1m1m,試驗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