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電源及接地質量標準手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4853
2024-09-07
27頁
438.50KB
1、x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室分工程電源及接地質量標準手冊xx公司工程建設部目錄 1 總則 (3) 2 分工界面 (3) 3 相關依據 (4) 4 系統供電要求 (4) 4.1 市電引入基本規定 (4) 4.2 電纜選型 (4) 4.3 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5) 4.3.1 新建站的220V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6) 4.3.2 新建站的380V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8) 4.3.3 共址站的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9) 4.4 新增交流配電箱工藝要求 (9) 5 系統接地要求 (11) 5.1 接地基本規定 (11) 5.2、2 設備保護地接地方式 (12) 5.2.1 設備安裝于室內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12) 5.2.2 設備安裝于室外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13) 5.2.3 設備安裝于室外新增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14) 5.3 銅覆鋼接地極 (15) 5.4 接地線施工要求 (16) 5.5 接地電纜規格要求 (16) 6 施工注意事項 (17) 1 總則 為規范x省分布系統工程引電、接地的規范性,特編制此標準手冊。本手冊規定了室內分布系統、室外分布系統中有源設備引電、接地的通用要求及引接方法。本規范適用于x省室分工程,在協調設備安裝位置時,要統籌考慮設備安裝位置的合理性3、和接地、引電的便利性。在工程建設中,嚴格執行本標準。 本標準是x通信集團x有限公司及各分公司進行室分工程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最低要求,并作為工程檢查的參考依據。 本標準手冊最終解釋權歸屬于x通信集團公司x分公司工程建設部。 2 適用場景 分布系統分為室內型和室外型,有源設備安裝場景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 室內型有源設備安裝位置 遠離用戶、人員稀疏場景:如弱電井、電梯間、倉庫、棚頂等; 距離用戶近、人員密集場景:如走廊、教室、辦公室等。 (2) 室外型有源設備安裝位置 居民樓附近:如單元門雨搭上方或樓頂等; 居民區園區內:如草坪、廣場、路邊、圍墻上等; 交通系統的監控桿上; 路燈桿上,4、或一體化路燈桿、射燈內。 3 分工界面 (1) 建設單位負責外市電的引接 (2) 設計院:負責提出供電及接地方案; 負責新增交流配電箱的技術要求; 負責引電相關電纜規格要求。 (3) 集成商: 負責設備安裝位置、市電引入位置、地線引接位置及走線路由的協調; 負責提供交流箱、負載斷路器箱及其安裝; 負責業主市電引入點到交流箱、交流箱至負載斷路器箱電纜的選配、布放;負責負載斷路器箱到RRU電纜、RRU接地電纜的布放; 共址站負責核實原有分路及線纜規格型號是否滿足新增負載供電需求。 (4) 監理單位:負責工程質量的監督。 4 相關依據 (1) 國家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 5065、89-2011); (2) 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 (3) 國家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 (4) 國家標準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 (5)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YD/T5040-2005); (6)通信局(站)電源系統總技術要求(YD/T1051-2010)。 5 系統供電要求 5.1 市電引入基本規定 (1) 引電位置 對于二次引電的物業點: 室內安裝的設備用電由用戶端配電箱(或屏)空余開關引接。 室外安裝的設備用電首選由附近建筑物內配電箱空余開關引接,其次由室外變壓器下設配電箱內空余開關引接。 6、安裝于交通系統監控桿上的設備用電由監控桿所用配電箱內空余開關引接。(2) 引電要求 室外布放電纜應采用鎧裝電纜或套鋼管敷設,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應在兩端做接地處理。 室外低壓配電線路應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入戶處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做接地處理,接地點應避免在作為雷電引下線的柱子附近設立或引入。 為防止電纜被盜,電纜在室外沿墻出土部分需要套鋼管,長度不小于2.5米,鋼管要接到接地裝置上。 5.2 電纜選型 室內分布系統由于距用戶距離近、人員密集,建議優先選擇WDNA-RYY(銅芯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絕緣及護套耐火軟電纜)型號電纜,室外分布系統也可以采用ZA-RVV(銅芯阻燃聚氯乙烯絕緣聚7、氯乙烯護套軟電纜)型號鎧裝電纜。 電纜推薦采用集采廠家:x根據GB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附錄C,涉及的電纜載流量見下表,可參考。 表5.2-1 13kV聚氯乙烯絕緣電纜允許持續載流量(銅芯) 5.3 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大部分場景不具備安裝-48V電源系統的條件,采用市電交流220V供電。 新建電源系統由業主電源引入開關、市電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含電表)、交流配電箱輸出電纜、RRU設備側負載斷路器、RRU設備電纜、受電設備RRU組成。根據用戶端市電類型分為380V輸入及220V輸入2種,分別見下圖。 溫馨推薦您可前往百度文庫小程序享受更優閱讀體驗 不去8、了立即體驗圖5.3-1 室分電源供電系統框圖(220V輸入) 圖5.3-2 室分電源供電系統框圖(380V輸入) 對于僅有一臺引電設備RRU需求的站點,無需增設交流箱,可由用戶端空余6A 分路直接引接至RRU設備附近的負載斷路器盒,采用不小于2.5mm2電纜,RRU設備在負載斷路器處引電。必須保障設備前端有空開保護控制。 5.3.1 新建站的220V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若RRU設備數量較多,則需配置配電箱。 此類情況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分路多數為10A/220V、16A/220V、 25A/220V、32A/220,其中以10A/220V、16A/220V居多。此時新9、增交流配電箱,交流配電箱輸入由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分路引接,根據用戶端空余分路大小以及計劃所帶用電設備RRU的數量,配置新增交流配電箱的輸入輸出分路大小及數量,交流箱輸入端設置總電量計量表。 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220V分路、市電引入電纜、新增交流箱的輸入輸出分路配置之間的匹配見下表。 表5.3-1 新建站市電引入(220V)分路、市電引入電纜、交流箱分路配置表 注1:若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有保護地排,則采用3芯電纜,若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無保護地排,則市電引入電纜采用2芯電纜,同時交流箱保護地電纜單獨布放,采用16mm2電纜。 注2:考慮電纜的抗機械拉伸強度,新建站建議采用410、mm2及以上電纜作為總輸入電纜。 注3:配電箱內配置限壓型SPD,最大通流容量為10KA,殘壓小于2.5KV。 即: (1)RRU數量小于等于3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10A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4mm2電纜,配置1個10A/2P 交流配電箱,配電箱輸出配置6A/2P 3路,最多為3個RRU供電。 (2)RRU數量大于3個,小于等于7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16A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4mm2電纜,配置1個16A/2P 交流配電箱,交流箱輸出配置6A/2P 7路,最多為7個RRU供電。 (3)RRU數量大于7個,小于等于11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25A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6mm2電纜,配置1個25A/11、2P 交流配電箱,交流箱輸出配置6A/2P 11路,最多為11個RRU供電。 (4)RRU數量大于11個,小于等于15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32A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10mm2電纜,配置1個32A/2P 交 流配電箱,交流箱輸出配置6A/2P 15路,最多為15個RRU供電。 所有新增交流箱輸出分路至單個RRU設備側斷路器電纜均采用32.5mm2電纜。 5.3.2 新建站的380V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若建筑物內RRU設備數量非常多且按樓層或區域分散,并且用戶端具備380V 空余分路,則可采用引入380V總配電箱連接多個220V分配電箱的方式供電。在總配電箱配置安裝總電量計量12、表,分配電箱不需安裝電量計量表。 此類情況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分路多數為25A/380V、32A/380V、63A/380V。此時新增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總配電箱輸入由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分路引接,根據用戶端空余分路大小以及計劃所帶用電設備RRU的數量,配置總配電箱的輸入輸出分路大小及數量,分配電箱配置參照表5.3-1。 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空余380V分路、市電引入電纜、新增總配電箱的輸入輸出分路配置之間的匹配見下表。 表5.3-2 新建站市電引入(380V)分路、市電引入電纜、總配電箱分路配置表 注1:表格中總配電箱輸出分路大小及數量為參考,可根據RRU設備分布情況設置,分配13、電箱大小及輸入電纜則根據總配電箱輸出分路大小選擇,可參考表格4.3-1數據,總配電箱所帶RRU總數不超過表中數據。 注2:考慮電纜的抗機械拉伸強度,新建站建議采用4mm2及以上電纜作為總輸入電纜。 注3:總配電箱內配置限壓型SPD,最大通流容量為40KA,殘壓小于4KV。 即: (1)RRU數量小于等于28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25A/3P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6mm2電纜,配置1個25A/3P 總配電箱,總配電箱輸出配置16A/2P 4路,可為后端4個16A/220V分配電箱供電,每個16A分配電箱可為7個RRU供電,最多為28個RRU供電。 (2)RRU數量大于28個,小于等于36個 市電引14、入由用戶端32A/3P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10mm2電纜,配置1個32A/3P 總配電箱,總配電箱輸出配置16A/2P 6路,可為后端6個16A/220V分配電箱供電,每個16A分配電箱可為7個RRU供電,最多為36個RRU供電。 (3)RRU數量大于36個,小于等于72個 市電引入由用戶端63A/3P回路引接,引接電纜采用25mm2電纜,配置1個63A/3P 總配電箱,總配電箱輸出配置25A/2P 7路,可為后端7個25A/220V分配電箱供電,每個25A分配電箱可為11個RRU供電,最多為72個RRU供電。 所有新增交流箱輸出分路至單個RRU設備側斷路器電纜均采用32.5mm2電纜。 515、.3.3 共址站的市電引入容量、引入電纜、交流配電箱配置 (1)可參考新建站原則及配置方案核實。 (2)也可參照下表進行總分路大小及總輸入電纜規格核實。 表5.3-3 共址站市電引入(220V)分路、市電引入電纜配置表 其他部分參考其他章節要求,如電纜要求為銅芯阻燃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軟電纜等。 5.4 新增交流配電箱工藝要求 箱體鋼材厚度不小于2mm,要求涂防腐亞光漆。 配電箱具備SPD,要求SPD為限壓型,總配電箱為B級防雷,最大通流容量為40KA,殘壓小于4KV;分配電箱為C級防雷,最大通流容量為10KA,殘壓小于2.5KV。 在SPD的引接線上,應串接空開,空開的標稱電流不宜大于前16、級供電線路空開的1/1.6。 輸入、輸出分路參見表4.3-1、4.3-2。 配電箱可掛墻安裝,上、下出線。 交流箱具備計量電表,電表精度1.5級,內置互感器,若總配電箱配置安裝總電量計量表,則分配電箱不需安裝電量計量表。 交流箱具備保護地排,孔數需要與輸出分路數量對應。 新增斷路器均采用微型斷路器,C型脫扣曲線,短路分斷能力10KA。技術條件滿足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2部分斷路器(GB 14048.2-2008)要求。 箱內電纜布線空間應滿足要求,并考慮施工時的電纜曲率半徑。 室外型交流箱在以上要求基礎上,還需滿足機箱防護等級應達到IP55,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雨、防塵、防盜等措施。 配電箱示17、意圖如下,輸入輸出分路大小參考表5.3-1、表5.3-2。 圖5.4-1 220V配電箱示意圖 圖4.4-2 380V配電箱示意圖 圖4.4-3 3配電箱外觀示意圖 外觀示意圖中,配電箱尺寸為參考尺寸,實際尺寸根據分路配置實際確定。 6 系統接地要求 6.1 接地基本規定 無論是利用原有接地系統還是新增接地系統,均要求接地阻值滿足不大于10。 在保證新增設備或新增設備所在建筑物位于接閃器(避雷針或避雷帶等)的保護范圍內的情況下,盡量利用室分設備所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統,找到接地排或接地端子箱。 若原有建筑物接地系統不滿足接地阻值不大于10的接地要求,或者新增設備為室外安裝并所在位置距離原有建筑物18、較遠(大于30米)時,采用新增接地系統方式。 接地引入線長度不宜超過30m。 6.2 設備保護地接地方式 6.2.1 設備安裝于室內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根據原有接地排及接地端子箱位置按優先級排序情況如下: 就近原則,室分設備優先選擇設備所在機房(或走線間或其他位置)內的原有接地排引接保護地。 若用戶端配電箱(或屏)內具備保護地排,則設備保護地可由箱內地排引接。 若室分新增設備所在機房無接地排時,可利用附近機房或同層走線間內接地排,在距離不超過30米的情況下,可分為兩種情況,當這兩點間距離較近且布放電纜方便,可采用室分新增設備保護地電纜直接引接的方式。另一種情況是當這兩點間不適19、合布放電纜可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至室分設備所在機房,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 若找不到接地排,對于室內無法接地情況,可以采用從室外接地,引入室內的方法給予解決,室外接地系統詳見6.2.3/6.2.4/6.2.5。 若找不到接地排,則可以查找接地端子箱(等電位箱),一般是安裝在建筑物樓棟的各單元一層或高層建筑的電氣專用電井內。一般接地端子箱附近能夠找到垂直接地干線(砸墻查找),找到后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分新增設備附近。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 鑿取設備附近柱子,找到柱內鋼筋,樓柱鋼筋應選取全程焊接連通的鋼筋,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20、鋼焊接,引至室分設備附近。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接地引入線應避免從作為雷電引下線的柱子附近引入。一般雷電引下線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 6.2.2設備安裝于室內新增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若原有接地系統阻值不滿足或無接地系統,則需要在室外新增接地系統,設備保護地由新增接地系統引接。主要注意事項如下: 如果新增接地體與原有建筑物距離不超過30米,則新增接地體應與周圍建筑物基礎內鋼筋焊接聯通,連通點不少于2點。 接地體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0.7m。在寒冷地區接地體應埋設在凍土層以下。在土壤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巖地區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接地體埋深。 垂直接地體宜采用長度不小于2.5m的熱鍍21、鋅鋼材、銅材、銅包鋼等接地體,也可根據埋設地網的土質及地理情況確定。垂直接地體間距不宜小于5m,具體數量可以根據地網大小、地理環境情況來確定。地網四角的連接處應埋設垂直接地體。 當城市環境不允許采用常規接地方式時,可采用接地棒接地的方式。 水平接地體應采用熱鍍鋅扁鋼或銅材,水平接地體應與垂直接地體焊接連通。除在混凝土中的接地體之間的所有焊接點外,其他接地體之間所有焊接點均應進行防腐處理。 接地體采用熱鍍鋅鋼材時,其規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鋼管的壁厚不應小于3.5mm。 角鋼不應小于50mm*50mm*5mm。 扁鋼不應小于40mm*4mm。 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mm。 接地體采用銅包鋼、鍍銅鋼棒22、和鍍銅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鍍銅鋼棒和鍍銅圓鋼的鍍層厚度不應小于0.254mm。 接地裝置的焊接長度,采用扁鋼時不應小于其寬度的2倍,采用圓鋼時不應小于其直徑的10倍。 由新增接地體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分設備所在建筑物附近(此段直埋,埋深不小于300mm),然后沿墻敷設至室分設備所在機房附近,再經孔洞布放至機房內,新增室分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注意做好鍍鋅扁鋼的防腐處理、孔洞的封堵及孔洞的防水處理。 6.2.3 設備安裝于室外并利用原有建筑物的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根據現場情況按優先級排序情況如下: 利用樓頂避雷帶,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23、分新增設備附近。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熱鍍鋅扁鋼布放時避開建筑物四角。 查找接地端子箱(等電位箱),一般是安裝在建筑物樓棟的各單元一層或高層建筑的電氣專用電井內。一般接地端子箱附近能夠找到垂直接地干線(砸墻查找),找到后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分設備附近。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 鑿取設備附近柱子,找到柱內鋼筋,樓柱鋼筋應選取全程焊接連通的鋼筋,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分新增設備附近。室分新增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接地引入線應避免從作為雷電引下線的柱子附近引入。一般雷電引下線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 6.2.4 設備24、安裝于室外新增接地系統的接地方式 若原有接地系統阻值不滿足,則需要新增接地系統,設備保護地由新增接地系統引接。主要注意事項如下: 如果新增接地體與原有建筑物距離不超過30米,則新增接地體應與周圍建筑物基礎內鋼筋焊接聯通,連通點不少于2點。 接地體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0.7m。在寒冷地區接地體應埋設在凍土層以下。在土壤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巖地區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接地體埋深。 垂直接地體宜采用長度不小于2.5m的熱鍍鋅鋼材、銅材、銅包鋼等接地體,也可根據埋設地網的土質及地理情況確定。垂直接地體間距不宜小于5m,具體數量可以根據地網大小、地理環境情況來確定。地網四角的連接處應埋設垂直接地體。 ?當城市環25、境不允許采用常規接地方式時,可采用接地棒接地的方式。 ?水平接地體應采用熱鍍鋅扁鋼或銅材,水平接地體應與垂直接地體焊接連通。除在混凝土中的接地體之間的所有焊接點外,其他接地體之間所有焊接點均應進行防腐處理。 ?接地體采用熱鍍鋅鋼材時,其規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鋼管的壁厚不應小于3.5mm。 角鋼不應小于50mm*50mm*5mm。 扁鋼不應小于40mm*4mm。 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mm。 ?接地體采用銅包鋼、鍍銅鋼棒和鍍銅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鍍銅鋼棒和鍍銅圓鋼的鍍層厚度不應小于0.254mm。 ?接地裝置的焊接長度,采用扁鋼時不應小于其寬度的2倍,采用圓鋼時不應小于其直徑的10倍。26、 ?由新增接地體采用40mm*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引至室分設備附近,室分設備的保護地可接至熱鍍鋅扁鋼。 6.2.5 設備水泥臺自做地網 對于室外新建水泥臺上安裝室分設備場景,可在建設水泥臺時敷設地網,多個水泥臺之間若不超過30米,則相鄰水泥臺地網之間可采用熱鍍鋅扁鋼進行有效連接,室分設備的保護接地由此地網的熱鍍鋅扁鋼引接。 此場景下的地網建設方式可參照6.2.4章節。 6.3 銅覆鋼接地極 由于室分設備安裝場景多,受場地大小及地面破壞程度限制,為便于施工,新建接地系統推薦使用銅覆鋼棒材作為接地極。銅覆鋼接地極數量至少2根,接地網接地電阻10即可,若不滿足,可再增加。主要內容如下: (1)銅覆鋼27、材料 銅覆鋼是指鋼芯體的表面被銅均勻包裹的材料,包括銅覆鋼棒材、銅覆鋼板材以及銅覆鋼線材。本方案采用銅覆鋼棒材。 (2)銅覆鋼棒材要求 要求同層表面應結晶細密、顏色均勻、光滑潔凈、無明顯的針孔、凹坑、麻點、起泡、剝皮、結疤、裂紋、燒灼及共沉積雜質和表面污染物,不得有露覆、浮銅和黑斑。 銅層厚度要均勻,最小值不得小于0.25mm。 采用的銅覆鋼棒材應采購專業廠家產品,要求具有相應的產品說明書、合格證及檢測報告。 (3)規格型號選擇 建議選擇長度不超過1.2m的銅覆鋼棒,便于施工,每組至少采用2根,最下面一根需要選擇一頭帶尖頭的,如下圖: 圖6.3-1 單根銅覆鋼接地極示意圖 (4)施工方式 施工28、時采用電動錘利用驅動頭逐根打入地下,每2根采用連接器連接,直至阻值滿足接地網接地電阻R10。最上面一根頂端要求埋入土內。由頂端熱熔焊接40mm*4mm熱鍍鋅扁鋼引接至室分設備附近作為接地排。 圖6.3-2 兩根銅覆鋼接地極連接示意圖 6.4 接地線施工要求 接地線與設備及接地排連接時,必須加裝銅接線端子,并應壓(焊)接牢固。 接線端子尺寸應與接地線徑相吻合。接線端子與設備及接地排的接觸部分應平整、緊固,并應無銹蝕和氧化。 接地線應采用外護層為黃綠相間顏色標識的阻燃電纜。 6.5 接地電纜規格要求 室分系統新增電源設備保護地電纜截面積不小于下面表格中要求。 表6.5-1 新增設備保護地電纜規格要29、求 7 施工注意事項 (1)、安裝位置要保證設備便于維護和散熱需要。 (2)、設備底部與線槽相距2530cm。 (3)、設備底部距離地1.21.5米。 (4)、設備安裝要牢固、端正,多設備處各設備要對應整齊,排列有序。 (5)、采用線槽布線方式,周圍不允許有明線漏于表面。 (6)、線槽安裝要橫平、豎直。 (7)、線槽內布線要整齊、規則,盡量避免交叉,杜絕留有余長。 (8)、走線不能有交叉和空中飛線的現象 (9)、井道、槽道內電纜要在一側布放并保持平直、整齊、不準交叉、扭曲,用扎帶綁扎在槽道橫檔上,多余的扎帶均要剪掉,不準沿消防水管和熱水管布線。 (10)、設備標簽、熱縮套管必須齊全。 (11)、室外設備安裝要根據現場情況但要保障安全。 (12)、嚴禁同一開關輸出端并接電纜,嚴禁在開關輸入端接線給設備。 (13)、室外交流配電箱要有安全提醒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