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站汽輪機組使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5580
2024-09-07
15頁
241.50KB
1、企業電站汽輪機組使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電站汽輪機組管理規定1 目的 為加強公司電站汽輪機組的管理,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總部設備管理規定,制定本規定。2 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新能鳳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所屬電站汽輪機組的管理。 電站汽輪機組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確定電站汽輪機組管理職責范圍,明確電站汽輪機組管理要求,對電站 汽輪機組從規劃、設計、選型、制造、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 理、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科學的綜合管理,不斷提高電 站汽輪機組的管理水平。32、 職責分工 電站汽輪機組是公司關鍵設備,其運行狀況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為保證機組安全、平穩、長周期經濟運行,依據 總部、公司有關規定的要求,加強電站汽輪機組管理的組織領導,建 立完善的管理網絡,明確職責分工,全面履行管理職責,不斷提高電 站汽輪機組的運行和管理水平。3.1 機動部職責3.1.1 在公司設備主管領導的領導下,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電站汽輪 機組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業標準,以及集團公司有關管理規定, 制定規劃和措施,提高電站汽輪機組的管理水平。3.1.2 結合公司管理模式,組織制定電站汽輪機組有關的各項管理 規定,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并貫徹執行。3.1.3 審查電站汽輪3、機組的基建、檢修、技改、科研攻關等計劃, 參與實施并進行過程控制和驗收。3.1.4 負責組織編審電站汽輪機組的技術文件,并監督實施。3.1.5 組織或參與電站汽輪機組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3.1.6 參與節能降耗、達標競賽等活動,不斷提高經濟運行水平。3.1.7 積極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提高電站汽輪機組的裝備及技術水平。3.2 動力使用單位職責3.2.1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電站汽輪機組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行 業標準,以及集團公司、公司有關管理規定,負責制定電站汽輪機組 設備及運行管理規定的實施細則,組織對本單位機組的使用維護管理。3.2.2 做好電站汽輪機組的設備管理工作4、,負責機組設備檢修、更 新、技改計劃的編制工作并報公司主管部門;落實設備檢修、更新、 技改的實施和驗收。3.2.3 建立健全電站汽輪機組設備的技術檔案、報表等資料。編制 運行規程(操作法)、工藝卡片、檢修規程、事故預案等技術文件并上 報審批。3.2.4 參加或組織電站汽輪機組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制訂事故 防范措施并組織實施。3.2.5 負責開展節能降耗等各項勞動競賽,不斷提高經濟運行水 平。3.2.6 組織本單位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上崗人員的技 術水平。3.2.7 積極開展機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 陷,減少非計劃停機。4 管理內容4.1 電站汽輪機組的購置4.15、.1 購置設計合理、技術先進、運行可靠、經濟節能的設備。購 置時公司各級、機動部門要組織或參與機組設計、選型、驗收等全過 程工作。4.1.2 設備制造過程中應派專人監造。4.1.3 應有制造廠提供的完整齊全的技術資料。4.1.4 大型機組按規定須采用招標方式的,應通過招標確定制造廠 商。4.2 電站汽輪機組的安裝4.2.1 選擇技術力量強、經驗豐富、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施工安裝 ,安裝質量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4.2.2 電站汽輪機組的安裝按有關規定應由專業監理公司進行監 理。4.2.3 動力使用單位應選派具有相應水平的人員全過程參加電站 汽輪機組的安裝。4.3 電站汽輪機組的試運和驗收4.3.16、 電站汽輪機組安裝及驗收應按照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 規范(汽輪機機組篇)、火電施工質量檢驗標準及評定標準(汽輪 機篇)的規定進行。4.3.2 機組在首次啟動前,必須根據制造廠技術資料編制調節保護 系統試驗措施,并對調節系統各部套和自動保護裝置進行調整試驗。4.3.3 機組的啟動調試及驗收要根據有關驗收規程、評定標準及設 備的產品說明書編制機組總體啟動調試大綱。通過啟動調試校核電站 汽輪機組在規定工況下的熱力參數與機組設計要求是否相符,檢驗機 組配套的輔助設備、外圍設施的性能能否滿足主機正常運行的要求、 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檢驗機組的啟動、自動控制及輔助設備、系統的 控制性能,全面監測軸系振動、7、軸位移等,以便檢驗機組設計、制造、 安裝的質量。4.3.4 機組經過空負荷試車、168 小時(或 72 小時)滿負荷整套 試運合格后方能驗收。4.4 運行管理4.4.1 逐臺建立健全電站汽輪機組的技術檔案,檔案的填寫按有關 規定執行。檔案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機組制造、安裝、試運的整套技 術文件、記錄;機組運行和檢修規程;機組檢修、改造的技術資料、 記錄;故障(缺陷)及事故記錄;機組運行記錄;其它需歸檔保存的資 料。4.4.2 按安全規程、運行規程(操作法)、工藝卡片等技術文件組 織生產,嚴禁超參數運行。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做好運行日志、交接 班日志,建立相關技術臺帳,編制生產技術報表等。4.4.38、 建立健全電站汽輪機組日常維護保養規定,定期開展運行狀 況分析。4.4.4 編制電站汽輪機組典型操作票,并嚴格執行。4.4.5 建立電站汽輪機組巡回檢查規定及標準。操作人員應按巡回 檢查標準要求,對機組進行定人、定時、定線路、定內容巡檢;對發 現的設備缺陷,要填寫缺陷記錄,及時報告和處理,實行閉環管理。4.4.6 嚴格執行聯鎖保護管理規定,確保聯鎖保護動作正確。聯鎖 保護變更應按有關規定,經批準后執行。4.4.7 嚴格執行設備潤滑管理規定,落實“五定”、“三級過濾”管 理,定期分析潤滑油質量。4.4.8 電站汽輪機組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并熟練掌握設備的操 作規程,經系統培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9、崗位資格證后才能上崗。4.4.9 電站汽輪機組應制定事故處理規程(事故應急預案),并定 期組織操作人員進行預案演練,不斷提高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避免 機組超速飛車、反轉、油系統著火等重大事故的發生。0 按有關規定對設備進行定期切換與試驗,如:危急保安器 模擬動作試驗、自動主汽門活動試驗、真空嚴密性試驗等。1 加強操作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杜絕誤操作,減少非計劃 停機,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長周期、經濟運行。2 動力使用單位應建立開停機臺帳,按照公司管理規定認真 填報,公司依據有關考核規定進行考核。3 在日常運行管理中,動力使用單位要對汽輪機凝汽器真空 度、端差以及高壓加熱器投入率等經濟指標進行檢查10、分析,提高汽輪 機運行效率。4.5 特級維護管理4.5.1 電站汽輪機組屬于公司關鍵機組,按照大型機組按理規定 中要求實施特護管理。4.6 檢修管理4.6.1 機組檢修應貫徹“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制定詳細 的檢修方案,做到科學檢修,并杜絕各類違章,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4.6.2 檢修項目管理應實行預算管理、成本控制;檢修質量應符合 檢修規程要求,推行全過程管理,使檢修管理規范化、標準化。4.6.3 電站汽輪機組的檢修按檢修內容一般分為大修、中修、小修三個等級,不同等級的檢修內容可參照相應機組的檢修規程。4.6.4 檢修周期.1 檢修周期一般規定為大修 3-4 年,中、小修視情況適當安 11、排。.2 對技術狀況較好的機組,應積極采取措施逐步延長檢修間 隔,但須經過技術論證并報公司批準,方可超過以上期限。.3 對設備技術狀況不好的機組,經技術論證并公司批準,其 檢修間隔可低于以上規定。.4 經常啟停(每周不少于 2 次)或調峰幅度大于 40%的機組 ; 累計運行 15 萬小時及以上的機組,經公司批準后,其大修間隔可低于 以上規定。.5 年運行在 5000 小時以下的機組,檢修間隔不受以上限制, 可根據機組技術狀況來確定檢修時間。.6 新機組第一次大修時間一般安排在正式投產后一年左右。.7 在機組故障搶修中,若已完成了檢修標準項目內容,并處 理了其他缺陷,經論證確定能繼續安全運行較長12、時間,允許將其后的 計劃檢修日期順延,但需報公司批準。.8 應結合自身特點,合理安排機組檢修;機組檢修應在計劃 檢修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狀態檢修的比例,最終形成一套由計劃檢修 向狀態檢修過渡的優化檢修模式。.9 停機檢修日期指機組從系統解列(或退出備用)到檢修完 畢,正式交付調度(或轉入備用)的總日期。.10 加強檢修施工全過程的管理,認真做好機組檢修前的檢 查、檢修過程的監督和檢修后的驗收,縮短停機檢修時間,降低檢修 成本。4.6.5 機組檢修后應達到的基本標準.1 設備技術狀況良好。主要設備能持續達到額定出力,并能 隨時啟動投入運行;設備效率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設計水平;各 項技術參數符合13、要求;輔助設備技術狀況良好,能保證主機安全經濟 運行;表計齊全準確,自動裝置、保護裝置完好,準確率、投入率達 到標準要求。.2 設備不漏汽、水、油,汽輪機真空嚴密性符合規程要求,保溫完好,管道色標合規,設備清潔。.3 檢修資料齊全、準確,及時存檔。4.7 附屬設備的管理4.7.1 電站汽輪機組附屬設備、管道、系統應按規范及時維護、檢 修和檢驗。4.7.2 電站汽輪機組主要附屬設備、管道、系統應單獨建立技術檔案。4.8 其它 電站汽輪機組的更新、改造、調撥及報廢,機組的檢查與考核執行大型機組管理規定中的有關規定。5 附則5.1 本規定由機動部起草,解釋、修訂權歸機動部。5.2 本規定為首次發布,14、試行 6 個月。新能鳳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 機泵管理規定1 目的 為加強機泵管理,減少機泵故障,確保機泵處于完好狀態,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特制訂本規定。2 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新能鳳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所屬機泵管理。3 職責分工 各單位應當健全機泵設備的操作、巡檢、點檢、維護和檢修規程(規定),做好設備的運行、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 機泵維護保養應實行專機專職制或包機制,要劃分區域和設備,做到每臺機泵設備有人負責。設備現場應在明顯的位置懸掛設備包機 牌,內容一般包括設備位號、名稱、型號、介質、操作維護人員姓名 或崗位、維修人員姓名或崗位等。各保運單位機、電、儀各專業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建立健15、全相 應的設備巡檢、維修、特護等崗位責任制,認真做好機泵設備的日常 維護、檢修和搶修工作。4 管理內容4.1 在用機泵管理4.1.1 在用機泵設備應確保完好,并達到設備完好標準。4.1.2 運轉正常,無超溫、超壓、超負荷現象,運轉平穩。4.1.3 運轉平穩無雜音,振動符合規程要求。4.1.4 靜密封無泄漏,軸封無明顯泄漏。4.1.5 潤滑、冷卻系統暢通,液位計清晰并有高低液位刻度,油位 在刻度內,軸承溫度符合標準,一般為:.1 強制潤滑系統:軸承金屬溫度應小于 93。.2 油環潤滑或飛濺潤滑:油池溫度應小于 82,滑動軸承 溫度不大于 65,滾動軸承不大于 70。.3 有特殊要求的機泵應根據制16、造廠出廠說明書要求確定控 制指標。4.1.6 主體整潔,零附件齊全好用,保溫油漆完整。4.1.7 使用單位操作人員應將機泵巡檢作為崗位巡檢工作的重 點內容之一,巡檢時要攜帶必備的工具,并按要求填寫巡檢記錄。在 巡檢時發現設備有不正常情況時,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匯報,在緊 急情況下,可按有關規程和崗位操作法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 及時上報。4.1.8 各使用單位要制定機泵點檢規定,明確點檢機泵的范圍、 周期、人員和要求等內容。機泵點檢一般分為日常點檢、定期點檢。 日常點檢由操作人員,機、電、儀各工種保運人員負責。定期點檢由 使用單位設備專業技術人員或機動部專職人員負責。點檢時要攜帶測 振、測17、溫等監測工具,并填寫點檢記錄。每月要對點檢數據進行統計 分析。關鍵機組應執行特護管理規定。4.1.9 機泵的潤滑管理要執行設備潤滑管理規定,要對機泵的 潤滑情況進行檢查,一般機泵的檢查手段主要以目測為主,潤滑油出 現乳化、變質或含有異常雜質等情況應及時處理,關鍵機泵的潤滑油 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化驗分析結果進行判定處理,要嚴格執行潤滑手 冊所規定的加換油周期規定。0 機泵的備件管理應執行備品配件管理規定,備件、潤 滑油型號(牌號)變更時必須按規定經審批后方可執行。1 機泵的檢維修要嚴格執行設備檢修管理規定,在檢修 前,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好工作票、停送電票等相關手續,方可 進行設備的拆卸修理工18、作。在檢修過程中,必須執行相關檢維修規程 或檢修方案。機泵檢修后的驗收必須按照公司設備檢修標準和完好標 準進行。機泵檢修應有檢修記錄,檢修記錄要求數據齊全、準確、完 整、填寫清楚。5 備用機泵管理5.1 各單位要加強備用機泵的管理,做好防凍、防凝、保溫、 防腐、潤滑、盤車、電氣絕緣測試、清潔等維護保養等工作,確保備 用機泵處于完好狀態,保證隨時能啟動、切換、投運。5.2 備用機泵要可備,應能隨時投用,并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備 用泵必須定期進行試驗。5.3 各崗位操作人員應將本崗位備用機泵的檢查工作列入巡回檢查內容中,對存在的問題要做好記錄,進行交接。5.4 備用機泵的定期切換規定5.4.1 凡配19、有備臺的機泵要實行定期切換規定,嚴禁超期疲勞使 用和不出事故不切換的操作方式。應根據備用設備的結構、操作特點、 檢修周期等情況制定出合理切換周期,因運行設備發生故障需提前啟 用備臺時,可以從切換日起計算周期,以避免頻繁切換。5.4.2 備用機泵切換投入運行后,應達到工藝要求和規定的運行 周期,確保生產正常進行。切換后停用的設備物料要采取措施,防止 串料,并做好維護保養工作。對因故障切換下的設備應及時檢修,確 保其隨時能啟動和切換。5.4.3 每次切換后要認真記錄切換設備的位號、名稱、切換啟動 時間、停用時間、切換前后的技術數據(如介質溫度、介質壓力、軸承 溫度、設備振動情況、啟動電流、運行電流20、運行電壓等)及操作人等 。5.5 備用機泵的定期盤車規定5.5.1 使用單位應對所有備用機泵根據設備實際狀況,分類制定 確定盤車周期(班、日或周)。5.5.2 對于帶聯鎖自啟動的備用機泵,必須在保證生產和人身安 全的前提下進行盤車操作。5.5.3 盤車操作每次不得少于一圈半。應在設備轉動外露部位(如 軸頭、聯軸器等)應劃出明顯的盤車標記,并與盤車周期相對應。5.5.4 要建立機泵盤車記錄,每次盤車后要記錄盤車設備的位號、 名稱、盤車標記、盤車時間、盤車人等。6 檢查與考核 機泵管理作為設備管理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機動部將結合各項檢查,加強機泵管理工作的檢查,并進行考核。7 附則7.1 本規定由機動部起草,解釋、修訂權歸機動部。7.2 本規定為首次發布,試行 6 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