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事故事件管理制度及職責.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6286
2024-09-07
12頁
21.91KB
1、公司事故事件管理制度及職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1.目的為規范公司事故事件管理工作,明確報告調查統計與分析回顧書面報告樣式和表格等內容。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及參考標準、文件 2.1適用范圍:適應于公司內所有事故、事件管理。 2.2參考標準、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 3.定義 3.1未遂事件:具有事故征兆特點,可能導致損失、傷害的事件或現象,只是由于防御成功或引發事故的條2、件不足,沒有導致損失、傷害或只有輕微損失、傷害,如果條件發生改變,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造成未遂事件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因素或其他原因(天氣、環境因素)(本制度簡稱“事件”)。3.2輕微傷害事故: 本制度所描述輕微傷害事故是指員工在工作時發生的輕微傷害的情況,但未達到輕傷以上事故等級。當輕微傷害事故達到公司規定的事故級別,應嚴格按該制度相關要求進行上報和調查處理。輕微傷害事故分為損工事故、限工事故、醫療事故和急救箱事故。3.3輕傷事故:是指造成員工肢體殘缺,或某些器官功能或器質性輕度損傷,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喪失的傷害。一般指歇工在一個工作日以上,但夠不上重傷(3、損失工作日小于105天),但不包含損工事故。3.4重傷事故:是指損失工作日等于或超過105日的失能傷害或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重傷事故的損失工作日最多不超過6000日。3.5死亡事故:是指在公司管理范圍內因工作原因造成人員死亡的事故,包含相關方人員死亡事故。3.6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4.職責4.1總經理及時、如實報告事故,組織事故搶4、救;4.2安全環保管理部是生產安全事故事件的主管部門,組織事故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定期對事故、事件進行統計與分析,并組織事故、事件回顧、學習。4.3事故事件的責任部門負責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繼續發展,保護好事故現場,立即如實向主管部門報告,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事故報告。5.管理要求公司的事故、事件管理目標見(公司年度的安全職業衛生目標)。5.1事故分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1.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30人),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含100人,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5、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含1億元);5.1.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10人),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含50人),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含5000萬元);5.1.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3人),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含10人),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含1000萬元);5.1.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5.2事故分類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6、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放炮、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傷害。5.3事故、事件報告5.3.1各類事故、事件報告程序5.3.1.1未遂事件判定標準:1)已發生但未造成輕傷及以上后果的事故(如虛驚一場、對心理造成影響等);2)經過風險評估、危害識別發現的事故苗頭或征兆;3)可能引發事故的嚴重“三違”行為。3.1.2輕微傷害事故發生后,現場發現人員或傷者應做些力所能及的救護,或到就近急救站處理傷口、包扎,事畢應立即上報到部門負責人和安全員。3.1.3輕傷事故、重傷事故輕傷事故、重傷事故發生后,現場發現人員應立即報告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立即報告公司分管安全領導7、,同時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現場發現人員對傷員做些力所能及的救護,等待專業救護人員和救護車輛的到來。夜班、節假日,直接報告值班干部和部門負責人,值班干部報告公司分管安全領導和安全管理部門。3.1.4傷亡事故一般傷亡事故按法律程序報告事故,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事故單位立即報告公司領導。公司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如實報告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事故發生部門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8、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對于較大安全事故,由企業負責人1小時內上報當地政府和安監部門,由相應的政府管理部門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企業領導和相關部門協助事故調查。3.1.5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公司應立即向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報告,不得以任何借口瞞報、虛報、漏報和遲報。職業病危害事故管理執行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3.2各類安全事故的報告格式可不拘于形式,可以由電話或口頭形式進行上報,但必須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描述等。3.2.1發生輕傷以上工傷事故,安全環保管理部3日內提交事故調查處理報告。3.2.2發生輕微傷害事故的部門或個人,按本制度規定流程主動上9、報受到傷害經過,及時采取整改及預防措施,不納入部門績效考核,責任人不予追究。3.2.3遲報、瞞報輕微傷害事故,一經發現或被舉報,依照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5.4事故調查與處理5.4.1在事故調查處理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追究相關人員責任。4.2發生一般及以上等級事故,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由相應級別政府組織調查,公司有關領導、部門以及事故發生單位要做好積極配合工作,對事故按照“四不放過”(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4.3一般以10、上安全事故由政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可根據縣級人民政府委托,由公司成立的調查組進行調查。4.4輕微傷害事故及未遂事件由事故所在部門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公司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復核。4.5事故調查的成員要求:應當具備有事故調查所需的知識和專長,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4.6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調查報告。4.7責任分析要嚴格按照以下步驟:-按照有關組織管理及生產技術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狀態的責任11、。-按照有關技術規定的性質、明確程度、技術難度,追究屬于明顯違反技術規定的責任,不追究屬于未知領域的責任。-根據事故后果和責任責應負的責任以及認識態度提出處理意見。4.8事故調查組負責提出事故結論和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并對結論承擔責任。4.9事故調查組及時向事故部門和有關人員了解情況,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拒絕,不得阻礙調查組的工作。4.10事故調查和處理,必須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查明事故性質、發生事故經過、原因和經濟損失情況,確定事故責任者,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寫出事故調查報告。事故調查人員應在報告上簽字。事故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12、援情況;3)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4)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5)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5.5事故的統計與分析5.5.1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2)開展事故統計分析,與國際通行的事故統計方法進行對比,并將對標結果納入日常事故統計工作中。定期對事故、事件進行統計、分析,建立事故、事件檔案和事故、事件管理臺賬。5.2事故統計采用圖表形式表示,計算指標包括:工傷事故頻率;百萬工時傷害率。計算方法執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要求。每次統計事故發生情況時,還應與國際通行的事故統計指標進行13、對比,并將對標結果納入日常事故統計工作5.5.3事故事件統計和分析結果要形成文字書面文件。5.4安全管理部門年底要對全年發生的全部事故事件進行統計和分析,并與上年的統計與分析結果進行對比。5.5每次統計和分析完成,安全管理部門要將結果存檔,同時以書面形式向公司領導匯報,并以安全快報的形式公布結果。5.6對事件的管理5.6.1現場人員在發現有未遂事件后,應報告給責任部門負責人,由其上報安全環保管理部。6.2各部門充分調動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鼓勵員工主動識別和上報日常作業中可能發生或已發生的各種未遂事件。6.3員工報告未遂事件,不應受到處罰,有價值的未遂事件申報還將得到獎勵。6.4把事件的14、管理進行量化,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要求各生產部門定期進行上報事件(部門員工上報的事件也作為部門上報的事件管理)。6.5事件發生部門應對發生的時間分析發生原因及可能導致的后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6.7安全環保管理部定期進行檢查各部門的事件管理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5.7公司把承包商、供應商在企業內部發生的事故、事件納入本企業事故、事件管理。其發生的事故和事件由具體的作業部門和接口部門管理。5.8事故回顧5.8.1各生產部門要每半年組織員工分批次對本部門或其他部門發生的事故位進行回顧和討論?;仡櫤陀懻撘允鹿拾l生的原因和制定的防范措施為主。8.2事故事件回顧由各部門負責人牽頭,如有需要由安全環保管理部協助,參加員工要認真學習了解事故事件發生的原因,預防同類事故事件的重復發生,對預防措施積極發表意見,鼓勵員工提出新的防范措施進行完善。由相關部門做好回顧記錄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并存檔。8.3由牽頭人做好事故事件回顧記錄,所有員工都有參加,回顧結束后將回顧記錄上交至部門保存。8.4安全管理部門應不定期組織安全事故講座,利用事故講座組織員工對當期發生的事故事件進行學習和討論。6.相關記錄事故調查處理報告事故事件統計表事故回顧學習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