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生產SHE風險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6477
2024-09-07
12頁
139.50KB
1、企業經營生產SHE風險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SHE風險管理制度1目的為加強公司風險管理和崗位風險控制,預防事故發生,實現SHE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的生產活動,所有生產經營現場使用的設備設施和作業環節危險有害因素。3定義(1)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對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因素。(3)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認知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確定其特征的過程。(4)風險2、:發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L),與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的后果嚴重性(S)的組合。風險R=可能性L后果嚴重性S(5)風險評價:對危險、有害因素導致的風險進行評價、對現有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6)風險規避,決定不陷入風險,或者從風險狀態中撤離的行為;(7)風險優化,將風險有關的消極后果及其發生概率最小化;(8)風險轉移,與其他組織共同承擔風險損失,共享風險收益的行為,如安全生產責任險;(9)風險自留,接受某一特定風險帶來的損失,包括沒有得到識別的風險。4基本內容4.1危害的根源及性質。在進行危害識別時,應充分考慮危害的根源和性質。如造成火災和爆炸3、的因素;造成沖擊與撞擊、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觸電及輻射(電磁輻射、同位素輻射)的因素;工作環境的化學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人機工程因素;設備腐蝕、焊接缺陷等;導致有毒有害物料、氣體泄漏的原因等。危害識別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1986)附錄AA6不安全狀態和附錄AA7不安全行為,可以認為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即為危害。5風險評價的職責5.1公司分管SHE的副總負責組織公司風險評價工作,負責審定重大的SHE危害,落實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5.2各職能部門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并做好記錄,編制出重大風險清單,并跟蹤落實4、風險控制措施。5.2各車間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成立本單位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并做好記錄,編制出重大風險清單,并跟蹤落實風險控制措施。5.3公司各級管理人員都應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職工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6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評價各職能部門、車間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成立評價小組,根據評價范圍內所有可能導致重要危害的活動等作為評價對象進行充分識別、評價。6.1評價范圍和評價對象的選擇與確定:(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2)常規和異常活動;(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4)所有進入作業現場的人員活動;(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6)作業5、現場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7)人為因素,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SHE管理制度;(8)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6.2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各部門應根據所確定的評價對象的作業性質和危害復雜程序,選擇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的方法與工具。常規評價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的分析(F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公司選用JHA法對作業活動、SCL法對設備設施(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選用H6、AZOP法對危險性工藝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單位應每五年至少開展一次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6.3風險評價準則6.3.1 依據以下內容制定風險評價準則:(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2)設計規范、技術標準;(3)企業的安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4)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6.3.2 應對所識別的危害進行科學評價,確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響的最大范圍,以便采取有效或適當的控制措施,從而把風險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體步驟包括:(1)確定所識別的危害發生的后果有多嚴重,重點考慮人身傷亡程度、財產損失、停工持續時間、法規及規7、章制度的符合情況以及對本企業形象受損程度。(見表1)表1. 危害及影響的后果嚴重性S判別標準分值 對人的危害程度財產損失(直接損失)(萬元)環境污染程度形象受損程度5(災難)死亡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慢性職業病500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危險物質泄漏,現場以外地方長期影響,10年內不可消除的。國際影響:引起國際影響和國際關注;國際媒體大量反面報道或國際政策上的關注;受到群眾的壓力,可能對進入新的地區得到許可證或稅務上有不利影響;對承包方或業主在其他國家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4(重大)重傷急性職業中毒100500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危險物質泄漏,對現場以外某些區域有長期傷害,可消除的。國內影響:引起國內公眾8、的反應,持續不斷的指責,國家級媒體的大量負面報道;地區/國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或許可證影響;引發群眾集會達到影響極為嚴重的群體性事件級別。3(中等)受傷,造成扣件工時事故;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超標1100應報告的最低量的失控性泄漏,對現場有長期影響,對現場以外區域無長期影響很大影響: 引起整個區域公眾的關注,大量的指責,當地媒體有大量反面的報道;國家媒體或當地/國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或許可證影響;引發群眾會達到影響較為嚴重的群體性事件級別。2(一般)輕微傷害,需要一些急救處理:短時間身體不適0.21現場受控制的泄漏,沒有長期損害有限影響:一些當地公眾表示關注,受到一些指責;一些媒體有報道和上些9、政治上的重視1(輕微)傷害可以忽略,不用離崗0.2危險物質泄漏,不影響現場以外區域,微損,可很快消除無影響或輕微影響:沒有公眾反應;或者公眾對事件有反應,但是沒有公眾表示關注注:S取各指示中影響程度最高大分值項(2)評價發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點考慮危害發生的頻率、有沒有安全檢查、現場有沒有控制措施(包括個人防護用品、應急措施、監測系統、操作規程、員工培訓)、員工勝任程度 (意識、技能、經驗等)(見表2);表2.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分值偏差發生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監測、控制、報警、聯鎖等設施5(非常高)每天發生,每次作業時發生從來沒有按標準檢查,或從不檢查沒有操作規程或有規程10、但從不執行無任何設施,或有設施完全不能使用4(高)每月發生,大部分作業時發生很少按標準檢查有,但只是偶爾執行,操作規程有但不完善。設施不完善3(中等)每季度發生經常不按標準檢查有操作規程,但執行不嚴有設施,但不能有效使用2(低)曾經發生偶爾不按標準檢查有、但偶爾執行不嚴有設施,偶爾失去作用或出差錯1(非常低)事件幾乎不會發生按標準檢查有操作規程,能嚴格執行有效防范控制設施注:L取Li中最高分值項。(3)評價風險。結合所辨識的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嚴重性構成的風險矩陣,確定其風險的大小以及其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風險(見表3),風險評價的結果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輕微或可容忍的(LS:14)2)一般風11、險(LS:58)3)重大的風險(LS:912)4)不可容忍的(LS:1525)(4)按照各部門所識別的不可容忍的風險以及重大風險,由SHE管理部門進行匯總,并編制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單。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風險度LS等級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實施期限1525級不可容忍風險在采取措施或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價立刻,必要時立即停產治理。912級重大風險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價應限期整改58級一般風險可考慮建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需采取控制措施、定期檢查并保存記錄。需要持續關注,有條件、有經費時治理14級輕微或可容忍的風險需加強管理、持續改進12、,并保存記錄。6.4工作危害分析(JHA)6.4.1從作業活動清單中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地潛在危害,然后通過 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6.4.2作業步驟應按實際作業步驟劃分,佩戴防護用品,辦理作業票等不必作為作業步驟分析。可以將佩戴防護用品和辦理作業票等活動列入控制措施。6.4.3作業步驟只需說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業步驟的劃分應建立在對工作觀察的基礎上,并應與操作者一起討論研究,運用自己對這一項工作的知識進行分析。6.4.4識別每一步驟可能發生的危害,對危害導致的事件發生后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嚴重性也應識別,識別現在安全措13、施,進行風險評估,如果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項風險,應提出建議的控制措施。6.4.5如果作業流程長,作業步驟很多,可以按流程作業活動分為幾大塊,每一塊為一個大步驟,可以再將大步驟分為幾個小步驟。6.4.6 對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評價單元,其每一步驟均需判定風險等級,控制措施首先針對風險等級最高的步驟加以控制。6.4.7頻繁進行的類似作業,可事先制定標準的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7風險控制各職能部門、車間對識別出的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風險應制定控制計劃,采取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消除、減少危害和影響,防止潛在事故的發生。7.1 風險控制措施7.1.1 風險控制措施選擇原則根據風險評級的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14、確定優先控制的順序,采取措施消減風險,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預防事故的發生。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情況;(4)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7.1.2 控制措施應包括:7.1.2.1風險控制的技術措施:(1)消除風險的措施;(2)降低風險的措施;(3)控制風險的措施。7.1.2.2風險控制的管理措施:(1)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規程;(2)制定、落實風險監控管理措施;(3)制定、落實應急預案;(4)加強員工的SHE 教育培訓;(5)建立檢測監督和獎懲機制。將已確定的控制措施,按照優先順15、序,逐項進行落實。對確定為重大隱患項目的風險,應制定隱患治理方案,明確責任人,責任部門、技術方法、資源、時間表,并定期對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隱患治理方案的有效實施。重大隱患項目治理結束后,有關部門應進行驗收,形成報告。7.2建立重大隱患項目檔案,對項目的立項、治理、竣工驗收等過程進行管理。重大隱患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評審意見;隱患治理方案;資金概預算情況等;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竣工驗收報告。7.3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訂和新制定的操作規程,應及時向職工進行宣傳、培訓教育,使職工熟悉其崗位和工作環境中的風險,及應該采取的控制措施。7.4 編制風險評價16、報告各職能部門、車間對識別出的風險應編制風險評價報告,經本部門領導審核后,報公司SHE部門,由SHE管理部門審核、匯總后,編制企業的風險評價報告,風險評價報告內容應包括分析重大風險、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議,并提交分管SHE副總,由其批準實施。8風險信息更新公司每年進行一次檢查或評審危險、有害因素識別結果。但在下列情形下危害及風險信息應及時更新:(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2)變更操作規程或工藝;(3)實施新項目、新工藝或新產品;(4)有對事故、事件或危險、有害因素產生新的認識或理解;(5)當進行改擴建、生產日常運行中各種危險作業、開停工、檢維修作業、變更等活動時。對非常規性(如拆除、新17、改擴建項目、檢維修項目、開停車、較重要的隱患治理項目和較重要的工藝變更、設備變更項目等)的危險性較大的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進行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寫實施方案(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等),并經車間或有關處室領導嚴格審批,危險性重大的活動,應經公司級領導審批。如果有發生嚴重事故可能性的作業活動,還應制定應急措施、編寫應急預案,并且要在活動或施工之前進行演練。附表1 安全檢查表分析單位: 工段: 設備名稱: 分析人員: 日期: 序號檢查項目檢查標準未達標準的主要后果現有控制措施建議修正控制措施風險度風險等級LSR工作危害分析表分析分析人員: 日期: 序號工作步驟潛在的危害防范措施風險度風險等級LSR123附表2 重大危害因素清單序號項目或作業活動名稱危害發生的可能性(L)危害及后果嚴重性(S)風險度(LS)風險等級風險控制措施評價負責人記錄表編號重大風險控制措施清單責任部門: 負責人: 所在崗位: 事故類型: 后果、影響:風險度R: 工程技術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備注結論(是否可接受的程度)